瑞幸咖啡極速擴張 繼續向星巴克挑戰

這家咖啡連鎖營運商第一季每相隔1.9小時新開一家門店,同期收入增長85% 重點: 瑞幸咖啡第一季營收按年大漲85%,淨利潤激增近30倍 最新業績顯示,在會計醜聞將其推向破產僅兩年後,該公司的強勢好轉仍在繼續   梁武仁 瑞幸咖啡有限公司(LKNCY.US)繼續醞釀著兩年前還不可想像的東山再起,通過一個快速擴張的門店網路售賣咖啡,這個網路的門店數量已經超越了星巴克(SBUX.US),成為中國最大的連鎖咖啡品牌。 上周,瑞幸咖啡公佈第一季淨收入按年增長85%至44億元。在中國擁擠的咖啡市場中,如此快的收入增長本身就令人印象深刻。但更引人注目的是,該公司今年首三個月的淨利潤按年飆升近30 倍,達到5.65 億元。 業績顯示,作為星巴克的挑戰者,成立於2017年的瑞幸咖啡仍堅定地處於回歸的軌道上。三年前,承認3億美元(20.7億元)銷售額造假,導致該公司幾近覆滅。因為該醜聞,瑞幸咖啡被股東提起集體訴訟,收到美國證券監管機構的巨額罰單,並於2020年中被踢出納斯達克,此時距其IPO僅過去大約一年。 不誇張地說,事實證明,解決所有法律和監管問題的代價是高昂的。但新的管理團隊很快糾正方向,專注於輕資產的特許經營戰略,擴大以鹿為記認、採用藍白兩色的巨大門店網路。第一季,該公司繼續產生了一些與醜聞相關的遺留成本,但該部分已大幅下降,表明讓瑞幸咖啡成為中國企業財務醜聞代表的一段往事,現在已經基本過去。 隨著令人頭痛的問題迅速從人們的視線中消失,瑞幸咖啡正處於全面擴張模式,以鞏固其在中國日益擁擠的咖啡市場中的領導地位。該公司第一季新開了1,100多家店,使其總數在3月底增加到了9,300多家,包括大約3,000家特許經營店。最新的門店數比去年底增加了14% 這相當於在1月至3月,瑞幸每1.9小時就開一家新店。快速擴張讓該公司遠遠領先於星巴克。據這家美國咖啡巨頭的最新季報顯示,截至4月2日,星巴克在華門店數量約為6,200家,是中國第二大咖啡連鎖品牌。 在星巴克截至4月2日的財政季度,其在中國的收入增長也遠遠落後於瑞幸咖啡,銷售額按年僅增長3%。然而,值得注意的是,星巴克在中國保持著更大的收入基礎,接近8億美元,這表明瑞幸咖啡以特許經營為中心的模式擅長醞釀新店開張,但在創造新收入方面能力不足。 瑞幸咖啡將其強勁的第一季業績歸功於多種因素,包括推出椰子拿鐵等特色飲料,以及其他大受歡迎的新產品。自兩年前推出以來,其椰子拿鐵的銷量已超過3億杯。 成本控制 瑞幸的關鍵優勢在於商業模式,該模式使其能夠通過嚴格的成本控制來實現盈利,儘管它的咖啡價格遠低於星巴克這些高端品牌。只能通過應用程式點單,是瑞幸成本控制的其中一個關鍵因素,該公司還通過採用極簡主義的店面形式來降低租金成本,這些店面大多只有很少或沒有座位,不需要很大的空間。當然,瑞幸的特許經營門店越來越多,其資本密集程度遠低於自營門店。 快速擴張帶來了規模效應,使瑞幸會變得更加高效。最近一個季度,它的營業利潤率達到15.3%,與星巴克持平,高於2022年第一季微不足道的0.7%,當時中國所有的零售企業都受到了嚴格的防疫措施波及。 隨著本土市場上的國內外競爭對手越來越多,瑞幸咖啡也開始走向海外。今年第一季,該公司在新加坡開設了首兩家門店,這對該公司來說,是一個相當重要的里程碑。 「新加坡門店的推出是瑞幸向國際市場擴張的重要第一步,也是公司國際化戰略的起點,」瑞幸咖啡董事長郭謹一在公司發佈財報時表示。「通過在新加坡設立辦事處,瑞幸的目標是微調我們的整個IT和營運系統,並在海外市場測試我們的商業模式。」 對瑞幸咖啡來說,海外擴張是合理的,因為競爭日益激烈的本土市場,最終會不可避免地趨於飽和。 瑞幸咖啡最近一個有趣的新競爭對手(但它未來有可能變成一個強大的對手)是庫迪咖啡,它由瑞幸咖啡的兩位創始人因財務醜聞被迫離開公司後,於去年創立。陸正耀和錢治亞兩人顯然對瑞幸咖啡的運作方式略知一二,他們急不及待地試圖複製前東家的成功模式。 自去年10月成立以來,庫迪咖啡已經開設了逾1,000家門店,並計畫到2025年底擁有1萬家門店。快速擴張並非它唯一與瑞幸相似的地方,它也注重性價比和便利性。但在這一點上,它要趕上瑞幸還有很長的路要走,後者大肆擴張的腳步恐怕不會停下。 儘管第一季業績亮麗,但僅在紐約進行場外交易的瑞幸咖啡股票,上周大部分時間都在下跌。不過與危機期間的低點相比,它已經上漲了不少,除了比去年大升三倍,更較當年的IPO價格高出約26%。該股目前的市盈率超過45倍,而星巴克為35倍。 如此強勁的估值表明,雖然過去醜聞纏身,而且可能面臨來自一家快速崛起的同類公司挑戰,但人們對瑞幸的復興之路仍然充滿樂觀。考慮到該公司源源不絕流出的不單是咖啡,還有亮眼的財務業績,這種樂觀情緒就不難理解了。 欲訂閱詠竹坊每週免費通訊,請點擊這裏
LKNCY.US

瑞幸前高管捲土重來 借庫迪咖啡打翻身戰

這家在中國快速崛起的咖啡店,是由涉及瑞幸財務造假被罷免的陸正耀和錢治亞所創立 重點: 庫迪咖啡靠高調宣傳、快速開店和低價搶佔市場,與瑞幸咖啡當初的發展同出一轍 市場估計,受到瑞幸咖啡財務造假的事件影響,由陸正耀和錢治亞創辦的庫迪咖啡不易取得融資   葉天娜 在中國,有兩個人首先顛覆了租車行業,再勇闖咖啡賽道,向全球咖啡連鎖巨頭星巴克(SBUX.US)步步進逼,更揚言要打敗對方。的確,他們開設的咖啡連鎖集團瑞幸咖啡(LKNCY.US)在中國的分店數目曾於2019年高達4,507家,超越星巴克的約4,100家,但最後卻捲入財務造假醜聞,成為美國證券監管當局嚴厲審查中國企業審計底稿的導火線。 這裏說的,就是瑞幸的兩名核心創始人陸正耀和錢治亞。自從2020年7月因造假風波被瑞幸罷免後,二人事隔兩年便捲土重來,去年10月創辦庫迪咖啡,決心重回咖啡賽道。 有了瑞幸的經驗,陸正耀和錢治亞要另起爐灶並不難。根據庫迪網站介紹,公司「由瑞幸創始人、前CEO錢治亞女士攜同瑞幸原核心團隊傾力打造,註冊資金兩億美元」。 去年10月22日,庫迪首店落戶福建省的福州國際金融中心,陸正耀也沒有掩蓋野心,直言「咖啡夢想家團隊再啟征程」,同時大撒金錢,成為阿根廷國家足球隊中國區贊助商,打著每杯咖啡僅9.9元的旗號,公開向瑞幸挑戰。 重施補貼故技 截至今年4月,庫迪全國在營門店達1,199家,比去年12月增長8.1倍,確定選址計劃開業的門店數已達520家,即將開業的門店有365家。 這是多麼熟悉的「咖啡味道」──高調造勢、瘋狂補貼、高速開店,不就是當年瑞幸走過的舊路嗎?2017年,陸正耀和錢治亞就是用這個策略,為瑞幸爭取了5輪融資,籌集近14億美元(96.7億元)資金,僅花了短短兩年時間,便帶領瑞幸在美國上市。 陸正耀的創業史離不開資本,2007年他創辦神州租車時同樣大撒金錢,不到半年就成為中國最大租車公司,同時獲得多輪融資,並在2014年登陸港交所,直到爆發新冠疫情後生意大跌,加上瑞幸造假事件,影響公司融資能力。2020年一季度業績說明會上,CFO曹光宇直言「瑞幸事件導致目前公司沒有再融資的可能」,最終神州租車被私募巨頭安博凱私有化退市。 嚐過了瑞幸咖啡的苦澀,投資者還願意再喝一次由陸正耀泡制的咖啡嗎?雖然目前未有庫迪需要集資的消息,不過我們看看陸正耀在離開瑞幸之後創辦的「趣小面」和「舌尖英雄」的融資情況,便可略知一二。 陸正耀被瑞幸罷免後,2021年創立「趣小面」麵館,據媒體報道,該公司曾經想在市場融資1億元,以取得10億元估值,但並沒有任何進展,最終趣小面以失敗告終。 至於「舌尖英雄」主打一度火熱的預製菜,管理層豪言要在5個月開設3,000家門店,雖然公司曾獲兩輪融資共21億元,但其燒錢擴張之路沒走多遠,其快速開店目標也沒有實現,新一輪融資未有任何進展,去年更出現大規模歇業潮。 經歷瑞幸造假事件後,陸正耀一下子由億萬富豪變成信用成疑,根據中國執行信息公開網的資料,目前陸正耀有10條被執行信息,不同案件涉及執行標的合計超過45億元,未履行金額超過34億元,但該網站並沒有錢治亞的信息。 不易取得融資 由此估計,這可能是為何庫迪未有在網站提及陸正耀,而只介紹了他的愛將錢治亞,以此淡化陸正耀在庫迪的角色。錢治亞在神州租車打工時已經跟隨陸正耀,其後晉升為執行副總裁兼營運總監。 「瑞幸事件後,資本市場對陸正耀很失望。另一方面,現時市場情況與幾年前很不同,經過官方最近兩年的整頓,投資者態度轉趨保守,不再輕易砸錢,所以企業融資已不像幾年前那麼容易。」一名不願透露姓名的中國私募基金管理層稱。 由於缺乏資本支持,陸正耀和錢治亞靠只能借助加盟商協助庫迪擴張。據庫迪網站介紹,公司沒有加盟費,最便宜僅11.5萬元便可以開店。在其自管模式下,每月毛利低於兩萬元不收取服務費,其餘毛利水平則收取10%至25%分成。 對比加盟瑞幸的高額加盟費,庫迪咖啡吸引不少資金實力較弱、尤其是年輕一代的創業者,反映低加盟門檻正是庫迪快速增長的核心原因。 還記得錢治亞2019年帶領瑞幸在美國上市時,揚言咖啡在中國不需要賣成奢侈品,甚至揚言會持續補貼三至五年,暫時不考慮盈利的豪言嗎? 一盤生意不考慮盈利,僅透過巨額補貼搶佔銷售量,在欠缺資本支持下,可持續模式自然成疑。因此,本來僅賣9.9元一杯的庫迪咖啡,在公司成立不到半年已經要加價,以減輕持續「燒錢」的壓力。 庫迪的發展與瑞幸同出一轍,下一步自然希望踏上上市之路,「由於陸正耀與錢治亞在瑞幸事件上的往績,到美國上市幾乎不可能,就算選擇到香港掛牌,監管機構也一定會看得很嚴格,因此絕不容易。」該位匿名的私募基金管理層說。 欲訂閱咏竹坊每周免費通訊,請點擊這裏
LKNCY.U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