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sui Wah has decided to venture into university campus dining

內地收入下滑明顯 翠華插足大學餐飲

內地與香港餐飲業持續蕭條,翠華中期業績下滑近一成,公司決定進軍大學餐飲市場 重點: 內地市場收入1.9億港元,同比減少15.3% 將在上海復旦大學開店,首次涉足大學餐飲市場   李世達 消費降級對餐飲業來說,像是一場難以阻擋的瘟疫,曾經人聲鼎沸、客流如織的場景,如今只能出現在業者的記憶裡。繼大快活(0052.HK)、大家樂(0341.HK)與譚仔國際(2217.HK)公布業績下滑後,香港茶餐廳品牌翠華控股有限公司(1314.HK)也難以倖免。 翠華近日公布截至今年9月底止六個月的中期報告,期內收入同比下跌9.8%至4.5億港元,股東應佔溢利為642.3萬港元,同比減少4.8%。 從帳面數字來看,翠華的表現似乎沒有許多同業那般慘烈。譚仔國際中期淨利大跌55.8%;大快活跌50%至60%;大家樂也下跌近30%。 這或可歸因為翠華過去幾年大量關閉門店,減少虧損所致。據2018年數據,當時全香港仍有30家翠華門店,但在筲箕灣分店今年2月因租約問題結業後,全港以翠華為品牌的餐廳只剩下六間,等於六年內數量減少近八成。 疫情已經過去,集團仍然在減少門店。根據中期報告,截至9月底,公司旗下餐廳數目(包含合營企業)減至69間,較今年3月底減少三間,較去年同期則減少四間。 雖然門店數量減少,但香港市場的收入仍是所有市場最多。截至9月底止六個月,香港市場收入2.4億港元,同比下滑6.4%;內地市場收入1.9億港元,同比大減15.3%。澳門與新加坡的收入則按年大升40.7%,不過僅佔總收入約2%。 從收入下滑幅度來看,內地收入的萎縮應是公司最頭痛的問題。 港茶餐廳吸引力下降 曾幾何時,由於香港影視作品的風靡,港式茶餐廳吸引了大量內地消費者,其中翠華更是內地自由行旅客食評主要推薦的港式茶餐廳。 挾著高知名度,翠華在2009年在上海開出第一家內地分店,並在三年後的2012年在香港上市,成為第一家上市的茶餐廳。至如今,翠華在內地的餐廳數量早已超過香港。 然而,隨著越來越多茶餐廳品牌出現,同質化的問題也慢慢浮現。除了裝修風格多偏向「港式懷舊風」外,菜品也都大同小異,港式奶茶、奶油豬、還有周星馳電影《食神》裡的「黯然銷魂飯」(其實就是叉燒飯加蛋),幾乎每家茶餐廳都點得到。 隨著香港影視作品減少,港風退燒,一些內地品牌茶餐廳也開始「去港化」,如廣州、深圳常見的文通冰室,儘管門店裝潢仍然很港式,但已不再號稱「港式茶餐廳」,而是「中國西餐開拓者」。 連鎖茶餐廳對旅客的吸引力也快速下降。如今到香港自由行的內地旅客,更偏好在小紅書上尋找在地美食「探店」,而不是到翠華這樣的連鎖店用餐。 更重要的是,與內地品牌相比,翠華價格偏高,性價比較低,當遇上消費降級的大潮,自然要面對更大的壓力。 首次進軍大學餐飲市場 似乎是意識到茶餐廳之路走不太遠,翠華早已開始嘗試多品牌經營,如2018年推出的日式料理餐廳「廿一堂」,或是將一些內地美食引入香港,如賣生煎包的「堅信號上海生煎皇」及川菜的「川辣堂」等,甚至在2022年推出自家外賣品牌「快翠送」。 然而這些品牌似乎都雷聲大雨點小,除「廿一堂」和「堅信號上海生煎皇」在財報中仍有提及外,其他品牌隻字未提。 公司表示,由於消費減少、競爭加劇以及消費行為的改變,內地及香港餐飲業的經營環境仍然面臨重重挑戰。公司已實施審慎管理方針,強制全面重新評估策略定位及營運效率,以展現策略的應變能力。 公司將在中環及尖沙咀重新開設分店,並進行策略性重新定位,將採用全新的品牌美學,並會推出獨家限量產品。公司也將在上海復旦大學EMBA大樓旁開設一間翠華餐廳,首次涉足大學餐飲市場。 據艾媒諮詢發表的「2024中國大學生消費行為調查研究報告」預計,2024年內地在校大學生的年度消費規模約8,500億元。包括海底撈(6862.HK)、中式快餐品牌老鄉雞,都已宣布進軍校園。 目前翠華市盈率為7.5倍,低於太興集團 (6811.HK)的10.3倍、大家樂的13.3倍與譚仔國際的15.6倍,投資人似乎對其不抱太大期望。業績公布後首個交易日,翠華股價大跌7.35%至0.227港元,顯然市場對公司提出的新對策並不買賬。 欲訂閱咏竹坊每周免費通訊,請點擊這裏
Tam Jai results leave sour taste of dining downturn

譚仔增收不增利 兩地拓展折㦸沉沙

譚仔中期業績大幅倒退,香港以外的發展亦未如理想,公司前景教投資者擔憂 重點: 中期業績同比下跌逾50% 收縮中國及新加坡業務   劉智恒 餐飲業市道有多差勁,看看上市公司的業績就心裡有數,繼大快活(0052.HK)及大家樂(0341.HK)發盈警後,香港米線一哥譚仔國際有限公司(2217.HK)的中期業績告訴我們,餐飲業陰霾密布,更黑暗的時刻或許正在前面等待。 譚仔在截至今年九月底止的中期業績很自豪地強調:「本集團成功克服逆境,收益增長1.2%至14億港元。」 細心分析,收入無疑是增加,但股東應佔溢利只有3,606.8萬港元,較去年同期的8,163萬港元勁挫55.8%。 收入增加了,盈利卻跟不上,更出現斷崖式下跌,為何增收不增利?簡單講,譚仔為求鞏固在港的市場地位,不得已犠牲經營利潤,推出一系列吸客措施,結果是生意做大了,錢卻賺少許多。 香港市場為譚仔中期貢獻近94%的收入,可來自香港的經營溢利,同比下跌14.7%至2.24億港元。集團歸咎本地經濟放緩,消費者信心疲弱,以及港人北上消費成風,導致餐飲業疲不能興。期內譚仔因推出更多促銷優惠,加上外送平台業務令手續費開支急升,兩者影響公司純利率,按年下跌3.3個百分點至只有2.6%。 怪不得集團也在財報上坦承:「目前面對的挑戰有機會是集團成立以來最棘手的一次。」 引入新品放眼世界 為突破困局,應對香港市場的困境,譚仔希望拓展香港以外國家或地區,冀可開拓一個甚至多個新市場,願景是走向全世界,正如集團一直掛在口邊的一句話:「要將譚仔味帶到世界每個角落」 公司早在幾年前已開始在內地設店,並已涉足新加坡市場。本月,集團在澳洲墨爾本開設首家譚仔店,計劃本財年下半年增設兩間分店。同時亦已透過特許經營安排,籌備進軍菲律賓及馬來西亞市場。 另一方面,譚仔急謀借助母公司東利多旗下的品牌,在港增闢財源。今年十一月斥資1,250萬港元,向東利多購入香港「丸亀製麵」的所有權益,另外又引入母企的日式牛肉飯店「山牛」,已於今年落戶香港。 分店網絡收縮 目標雖十分清晰,實際並不那麼樂觀。香港以外的拓展早在幾年前已開展,至今仍舉步為艱,特別是國內市場。譚仔透露,已策略性地縮減中國內地的分店網絡,期內關閉四間表現欠佳的餐廳,並將繼續整合中國內地餐廳網絡規模。 新加坡業務更是慘不忍睹,因競爭加劇、通脹高企及長期人手不足,當地分店雖維持11間,但收入按年減少,虧損更較去年同期擴大。集團決定收縮新加坡的網絡及業務,又提到關閉餐廳將導致本財年產生若干一次性開支。 至於引入母公司的品牌,能否成功亦是未知之素。以新收購的香港「丸亀製麵」來說,截至今年3月的年度仍虧損100萬港元。「山牛」的分店,也只設在公共屋邨的商場苦苦經營。況且,譚仔在本財年下半年,兩個品牌加起來亦只計劃開設四間分店,能為集團帶來的收入相對有限。 降價似無可避免 事實上,在經濟疲弱下,香港及內地飲食業正大吹淡風。集團今年中期業績披露,期內人均消費收縮,香港為61港元,微跌1%,新加坡跌近9%至81.2港元,內地情況最嚴峻,按年跌近13%至36.2港元。至於餐廳日均收益,中國內地下跌24%、新加坡跌16%,香港跌4.6%。 面對消費降級,譚仔在中報內表示:「集團將進一步確立兩大旗艦品(譚仔及三哥)的高性價比定位,推出更多超值優惠以吸引顧客。」又提到:「在內地推出更多物超所值的實惠套餐來刺激客流。」 所謂「高性價比」、「超值優惠」及「實惠套餐」,說穿了不外乎兩個字,就是「平價」;從譚仔的步署,未來中港兩地餐飲市場,降價消費似是無可避免。 我們看,本地及國內的餐飲業大環境不會短期回復舊觀,相反「內捲」情況日益嚴峻。至於海外擴張,並非一蹴而就,況且過江龍要打入當地市場說易行難,水土不伏鎩羽而歸的情況比比皆是,譚仔在新加坡就是好例子,加上全球經濟疲弱,或許更棘手的一天還未到來。 欲訂閱咏竹坊每周免費通訊,請點擊這裏
Café de Coral saw performance declines amid growing dark clouds in the catering industry

餐飲業陰霾密布 大家樂業績難逃下跌

中港兩地餐飲業的疲弱情況較預期嚴峻,就連本港快餐龍頭也不能倖免,繼大快活後,大家樂也發盈警 重點: 大家樂預計中期盈利較去年同期下跌三成 香港餐飲業快將邁入「內捲」時代   劉智恒 剛過去的一周,對大家樂集團有限公司(0341.HK)首席執行官梁可婷來說確實並不好受。今年四月才從羅德承手中接過帥印的她,甫一上任就迎來一份大幅下滑的中期業績,要知道去年度集團的盈利才高歌猛進,半年後卻要發盈警,梁可婷可謂百般滋味在心頭。 大家樂公布,截至今年9月底止六個月,股東應佔溢利較去年同期的2億港元,下降不超過30%。集團解釋,主要是受經濟疲軟以及港人北上消費影響,導致餐飲業出現較預期嚴重的下滑。同時,因去年期內疫後解除限制,銷售強勁反彈,令出現了較高的基數。 大家樂的競爭對手大快活(0052.HK)早在幾日前已發盈警,集團指因香港居民北上消費,及香港與中國內地消費降級,預計截至今年9月底止的中期業績,較去年同期的3,630萬港元大幅下挫50%至60%。 吊詭的是,快餐已是低消費的食店,大快活也說受香港消費降級影響,可見近年港人用餐的開支更趨下沉,難怪兩餸飯店在近期成行成市,人們樂於以更低廉價錢去裹腹。 黑暗只是開端 在經濟疲弱及樓市不景氣下,市民消費意欲下降,中港兩地的餐飲業正在面對龐大壓力。 據香港統計處資料,香港第三季的食肆總收益價值臨時估計為267億港元,按年下跌1.3%。第二季度為271億港元,按年下跌2%,即是今年以來,連續兩季出現下跌,很明顯是在走下坡。 中國的餐飲行業情況更不好過,雖然國家統計局的數據顯示,9月全國餐飲收入4,417億元,同比增長3.1%。但中國烹飪協會分析,收入增多是因價格戰,行業出現「增收不增利」的現象。 天眼查顯示,截至今年六月底,國內餐飲企業註銷及吊銷量達到105.6萬家,已是去年近140萬家的75%,可見食店所面對的問題是如何惡劣。 北上之風難逆轉 中國餐飲業的困局,對欲在內地重新大展拳腳的大家樂來說,無疑是一大打擊。另一方面,集團在港業務亦碰上北上消費這股難以逆轉的風。疫情後,港人的消費地域出現轉變,愛到深圳消費,更逐漸變成習慣。相信隨著時間,部份港人對重覆遊玩感厭倦,或會回流在港消費,但肯定是難復舊觀,畢竟內地的消費較香港低,商場規模遠較香港大,服務及質素也較香港要好。 面對飲食業的困境,大家樂沒坐以待斃,拋出一系列應對逆境的方法,集團說:「在香港重點推出高性價比的餐單組合,及加強優惠推動及皇牌產品推廣。」至於在內地,則專注為民生創造價值,推出深受顧客歡迎的促銷活動和策略性品牌。 香港將走入「內捲」 話是說了一大堆,但你看甚麼性價比餐單,加強優惠及推廣等,說穿了不外乎是從「價格」著手,即是降價或推出較廉價食品吸客。情況跟內地餐飲業如出一徹,都是從格價入手。若連快餐業也降價,香港其它食店也難逃減價之路,餐飲市場亦將進入「內捲」之勢。 不光如此,餐飲業正面對內地巨企的挑戰,多家著名餐飲先後登陸香港,九毛九(9922.HK)旗下的太二酸菜魚、曾經的網紅名店綠茶,以牛肉火鍋名揚內地的八合里、燒烤名店木屋、茶飲龍頭蜜雪冰城及新興的霸王茶姬,已陸續在港設分店。他們均是內地餐飲業的航母,規模龐大,資金雄厚,久經內地市場的歷練,願意殺價搶客爭奪市場,一旦將內地競爭模式引入香港,隨時掀起價格戰,未來港資食店要迎戰,壓力將更大。 談到前景,大家樂說:「我們有信心在市場回暖時,把握發展機遇,重拾增長動力。」似乎集團也承認在現市況能做的不多,只能待市場轉好,才有增長機會。 事實擺在眼前的是,北上消費已成趨勢,內地龍頭食店陸逐到港搶灘,即使多年來大家樂證明能跨越周期,走過低谷,但香港餐飲行正面對的是結構性轉變,市場何時好轉?能否重復舊觀?實在並不樂觀。 欲訂閱咏竹坊每周免費通訊,請點擊這裏
Hong Kong’s Café de Coral takes go-slow approach to Mainland dining market

大家樂的神州夢仍然遙遠

香港快餐龍頭大家樂發盈喜,預告將迎來一份亮麗業績 重點: 大家樂預告2024財年盈利3.3億港元,較對上財年上升兩倍 大灣區業務表現理想,同店銷售增長強勁   劉智恒 香港經濟疲弱,自由行的旅客質及量均大不如前,港人又持續北上消費,本地飲食業叫苦連天,頻頻呼籲政府出手振興旅業。想不到在此困境下,本地快餐店龍頭一哥大家樂集團有限公司(0341.HK)卻在近日發出盈喜,展現出優秀企業穿越周期的能力。 大家樂的公告預示截至3月底止的2024財年股東應佔溢利約3.3億港元(3.06億元),2023財年為1.1億港元,那時更有政府的4,090萬港元疫情資助,足見集團去財年的復蘇力度強勁。盈喜發出後,兩天股價急升10%至8.93港元。 集團表示,香港兩地業務均取得理想成績,本地業務因加強品牌推廣及營銷活動而受惠,加上成本控制得宜及生產力提升,賦以數碼化與自動化,利潤率得到改善。 北上發展遇挫折 大家樂指出,中國內地業務的表現特別理想,同店銷售增長強勁、利潤率亦穩健,期內新開門店數量創新高,並已在大灣區建立穩固的基礎。 集團未具體透露內地增長情況,相信要待下月發布的業績才可深入了解。不過,中期業績已披露了一點蛛絲馬跡,上半財年內地業務收入增加13%至7.75億港元,當中華南區的快餐業務更增長21%至6.88億港元,同店銷售增幅達到11%。 毫無疑問,大家樂在香港的發展已達或接近飽和,要進一步拓展,北望神州是不二之選,業務能否再上一層樓,中國市場至為關鍵,畢竟香港市場只有區區七百萬人口。 中國市場雖大,飲食業卻是一片殺戮戰場,即使去年大家樂在內地發展有一定增長,亦未必代表未來可持續理想。早在三十年前,大家樂已踏足神州大地,92年在深圳開設首家分店,但那年代內地人生活水平不高,內地城市未必處處能負擔大家樂的消費,集團發展較緩慢。 到2003年時內地經濟日漸向上,大家樂加強力度出擊,陸續在北京、上海及天津開設分店。然而發展並不順利,2017更全線撤離華東,結束區內11家分店,專心在華南一帶發展。2019年又夥同8家內房企業,合作在開發商的項目發展飲食,豈料疫情爆發,加上房地產市場急轉直下,計劃又受挫。截至去年9月,大家樂在內地只有160家分店,三十年過去,分店不足兩百間,相對於麥當勞(MCD.US)的5,500多間及肯德基的逾萬家店鋪,顯得相形見拙。 港式快餐水土不服 香港快餐在內地的發展,很明顯有點水土不服,當年華東區要全線結業,一大原因是未能迎合當地人口味,菜式也不合當地人脾胃。內地人對重慶麻辣火煱、螺絲粉、酸辣粉及燒烤等重口味食品情有獨鍾,港式快餐卻偏淡口,未能刺激人們的味蕾。你看麥當勞也要有小龍蝦漢堡,必勝客要有榴槤薄餅,就知本土化的重要。 另外是香港文化的衰落,過去內地未全面發展,對香港的電影、電視及音樂趨之若鶩,對香港明星極度崇拜,連帶港式的飲食也受到一定追捧,茶餐廳及快餐店,只要標榜香港兩隻字,總能吸引內地人光顧。今天內地歌唱演藝事業遠遠拋離香港,年青一輩對港產文化嗤之以鼻,香港再沒有昔日光環。 香港食店亦沒有國內同業進取,內地食店裝修設計新穎突破,菜式創新多樣化,香港多年來說來說去好像就只有絲襪奶茶、菠蘿包及雲吞麵,今天內地年青人愛喝的茶飲及食品款式更多樣,港式飲品予人感覺是有點單調及趕不上時代。 近十年,內地食店深懂運用網上科技及社交平台,營銷力強大,幅蓋面無遠弗屆,香港飲食業在利用現代科技進行宣傳及營運方面,遠遠不如內地食店般發揮得淋漓盡致。 嚴控品質放棄加盟 在中國經營飲食或快餐業,很講求規模,一個品牌動輒開店數以千家,其中的方法是靠資本市場的助力,找私募基金投資,短期廣開分店及大打宣傳;另外就是通過加盟模式,鋪天蓋地開設分店,將品牌迅速壯大。 若了解大家樂,其作風一貫穩健,經常穩定派息,絕少在資本市場集資,又或為擴張而引入投資者。過去於內地多年也沒有急速開店,反之情況稍不對勁,馬上止蝕離場,盡可能持盈保泰,謀定而後動。 至於加盟模式,亦非大家樂的那杯茶,多年來都是以自營店為主。這亦不難理解,加盟模式可以短期快速擴展,但也容易引起許多管理上的問題,包括食物味道及質量如何保證,服務提供又是否到位等,並不容易控制。而且有別於麥當勞或肯德基,大家樂以中式快餐為主,其烹調較複雜,工序也較多,加盟模式是很難達到自營店水準。 今年3月初,集團明言要三年開店至280間,即增長接近一倍。對於大家樂的目標,我們或有保留,始終集團作風較謹慎,又鮮向外融資,亦不準備引入加盟模式,過去32年淨增加的分店只有160間,這次能否在三年內將店鋪量翻一番,實乃一大考驗。 欲訂閱咏竹坊每周免費通訊,請點擊這裏
Tam Jai going overseas

破中港放緩困局 譚仔拓海外商機

港人北上消費及內地市場經濟放緩,令香港米線一哥開始尋求更多海外機會 重點: 譚仔減緩內地擴張步伐,將目光瞄準澳洲、菲律賓等海外市場 獲獨家經營母企旗下日式烏冬品牌「丸龜製麵」,開拓米線以外新版圖      李世達 經歷疫情寒冬,香港餐飲業迎來復蘇。但受到港人北上消費及內地市場經濟放緩等影響,香港米線第一品牌「譚仔米線」正在積極拓展海外市場。 獨創麻辣口味雲南米線的譚仔,是許多港人心中「平靚正」的代表。特色湯頭加上首創十種辣度選擇,還有多種精美配菜,30多元低消費便可享受「私人訂製」,是譚仔米線1997年創立以來經久不衰的賣點。 從最初的家族經營,到後來兄弟分家成「譚仔雲南米線」與「譚仔三哥米線」兩個品牌,2017年被日本烏冬麵品牌東利多(Toridoll)一併收購,於2021年在香港上市,飄香20多年的譚仔米線開始走向海外市場尋求新增長。 復蘇表現遜對手 從今年譚仔國際有限公司(2217.HK)中期業績,可以明白公司積極開拓海外市場的原因。截至今年9月底止,譚仔收入按年升10%至約13.9億元(12.9億元),收入增幅主要受餐廳網絡淨增加14間所帶動。期間溢利按年跌1.4%至8,163萬港元(7578萬元)。若撇除去年政府補貼,期內溢利則增加153%至8,145萬港元(7,561萬元), 不過,相較本地整體餐飲行業的復蘇步伐,譚仔國際的增長卻跟不上市場步伐。根據香港政府統計處公布,第三季食肆總收益錄得12.5%的顯著升幅,第二季更高達24.3%。競爭對手大家樂集團(00341.HK)表現也優於譚仔國際。大家樂今年中期股東應佔溢利為兩億港元,同比增長約84%,若剔除疫情資助,股東應佔溢利約為去年同期三倍。 譚仔增速不如預期的主因,公司歸咎於香港本地業務的復蘇緩慢。譚仔指出,雖然已走出疫情陰霾,但香港飲食業在2023年上半年仍面對複雜多變且困難重重的經營環境,香港外遊人數龐大,周末前往內地鄰近城市的人數增加,導致飲食業收益復蘇較預期慢。今年上半年,來自香港的收益同比只增長8.2%至近13億港元,低於包括疫情期間在內,過去五個財政年度的複合年增長12%。 與香港相比,譚仔於2023年在中國內地新開設七間餐廳,分別位於廣州、東莞、中山、珠海等大灣區城市,內地餐廳總數來到24間。上半年來自內地市場的收益較2022年同期大幅增加58.6%。海外市場方面,期內新加坡市場收益較按年比較亦增長38.8%,日本業務也有22.2%的增長。表現都優於香港市場。 來自中國内地及海外市場的經營虧損,在2023財年中期同比大幅收窄68.3%至近535萬港元。 譚仔表示,為了支持海外擴張策略,決定更改上市時所得款項用途,將原來建議用作擴充自營餐廳網絡的用途,擴大至在海外以合營或特許經營模式開設餐廳。 特許經營進軍澳洲 譚仔在11月1日發出公告,宣布與澳洲餐飲集團ST Food Group訂立合營協議開拓澳洲市場。ST Food Group在新加坡證券交易所上市,持有九個國際品牌的獨家特許經營權及持牌經營權,包括「一風堂」、「貢茶」等,在各主要地區市場共設有173間餐廳。譚仔與ST Food Group將成立一家合營公司及訂立合營協議,譚仔間接持有合營公司49%股權,雙方正商討授權「譚仔三哥米線」在澳洲與紐西蘭經營。 另外,今年8月,譚仔也與菲律賓綜合企業集團Suyen Corporation的一間附屬公司訂立意向書,擬以特許經營合作方式進軍菲律賓市場, 為應對內地市場經濟放緩,譚仔計劃在截至2024年3月31日止的財年餘下時間,減緩擴張步伐,新增的餐廳將主要集中在廣州及大灣區等城市內。值得一提的是,今年上半年有三間深圳餐廳因業績欠佳結業,深圳餐廳總數減至十間。 協管「丸龜製麵」賣烏冬 香港業務方面,譚仔將與日本控股公司東利多訂立特許經營協議,在香港獨家經營「丸龜製麵」餐廳,初始協議為期三年。譚仔表示,進軍日式烏冬業務,將有助公司壯大香港業務的營運。而且,東利多在日式烏冬行業擁有豐富的知識及經驗,將有利譚仔成功營運,並降低初始時所需投入的時間及成本。 東利多於2017收購譚仔股權,並於2021年推動上市,其後東利多亦首度將譚仔品牌引入日本,是次特許經營合作,則是相反將母公司在日本的餐廳品牌引入香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