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hida files for IPO

資金緊絀估值受壓 摯達上市為企業充電

中國領先的電動汽車充電樁製造商因為公司現金嚴重不足,希望通過香港上市籌集資金 重點: 摯達科技啓動2月份公佈的一項計劃,申請在香港上市 這個家用充電樁製造商,正面臨來自電動汽車製造行業的巨大壓力,電動車製造商要求享受大幅折扣並延遲付款 陽歌 行業處境困難的跡象通常可以在它們的供應鏈中找到,上海摯達科技發展股份有限公司似就是這種情況。這家家用電動汽車(EV)充電樁製造商上周申請在香港上市,提交的上市文件中充滿了令人不安的信號,這些信號反映中國電動汽車行業面臨的困難。 相對於中國電動汽車銷量激增的報道,中國電動汽車製造商巨額虧損的報道就來得要少。在這個行業,只有比亞迪(1211.HK; 002594.SZ)和特斯拉(TSLA.US)持續盈利。蔚來(NIO.US; 9866.HK)和零跑汽車(9863.HK)等後入場者,更能反映這個群體的盈利情況,僅去年一年,兩家公司分別虧損207億元和42億元。 這些電動汽車製造商是摯達科技最大的客戶,過去四年里,每一年都佔到其銷售額的一半以上,有時甚至高達70%。隨著這些公司想方設法地削減成本,減少虧損,摯達科技最先感受到了壓力。 對摯達科技來說,最重要的是公司急需現金,它在上市文件中非常直接地表示,董事相信「本集團擁有足夠的營運資金滿足目前以及本文件日期起計未來12個月的需求」。對於此次IPO的潛在投資者來說,這並不是太令人放心。 話雖如此,在競爭非常激烈的電動汽車充電樁領域,摯達科技似乎相對而言是一家大公司,意味如果能經受住當前的巨大壓力,或許能成為行業領導者。目前,全球約有4,000家電動汽車充電樁製造商,其中約四分之三生產家用產品,其餘的則主打用於公共充電場站的精密產品。 摯達科技上市文件中的第三方市場數據顯示,2023年全球電動汽車充電樁市場規模為61億元,中國約佔28億元。根據過去四年的銷量計算,該公司佔全球家用電動汽車充電樁市場9.5%的份額,按這個指標來看,它已成為全球最大的公司。但按銷售收入計算,該公司僅排名第四,市場份額為5.9%,這反映出,在約佔其業務90%的中國本土市場,該公司的單價要低得多。 早在今年2月,有消息稱摯達科技計劃上市,當時有多家媒體報道公司已聘請申萬宏源為香港承銷商,並且可能很快就會提交上市文件。這些報道稱,公司的目標是募集10億港元資金,意味著其估值至少在5億美元,因為香港要求公司上市至少有25%的流通股份。 估值下滑 事情顯然沒有像摯達科技所希望的那樣發展。與此同時,它的現金持有量在9月底下降到僅1億元,約為年初1.95億元的一半,這可能就是為什麼董事會認為目前該公司有足夠的資金維持未來12個月的運營,但可能不會再多。 就估值而言,早前報道中提到的10億港元籌資目標似乎也有些過於樂觀。其他電動汽車充電樁製造商的估值略有不同,國內競爭對手盛弘股份(300693.SZ)市銷率高達2.44倍,而美國ChargePoint (CHPT.US)只有1.14倍。 對於摯達科技來說,如果按照相對較高的2倍左右的市銷率,以及2023年6.71億元銷售額計算,該公司的估值將達到約13.4億元,即1.84億美元——遠低於2月的報道中給出的5億美元估值。這也將大幅降低其籌資能力,不過它從上市中獲得的任何資金,都可能有助於為其至少未來一兩年的運營提供資金。 話雖如此,我們來仔細看該公司的許多指標,它們都傳遞了類似的信息,表明摯達科技最近面臨著相當大的壓力。從整體的財務狀況來看,公司的收入在2022年達到頂峰,此後一直在下降。其中今年前九個月,較去年同期的4.86億元下降9.5%至4.4億元。 事實上,收入下降的直接原因是公司的客戶要求降價,而不是銷量下降。公司今年前九個月的銷量實際上增長了18%,從去年同期的227,860台增至269,240台。但期內每台充電樁的平均價格從960元下降到822元,降幅達14%,導致整體收入下跌。 隨著國內競爭的加劇,摯達科技在安徽的兩家主要製造工廠的利用率,從2022年的峰值128%降至今年前九個月的51.1%。公司正試圖通過擴大海外業務來緩解中國市場的壓力,海外市場的價格仍在上漲。今年4月,公司在泰國開設一家新的製造廠,隨著它的投產,海外銷售在其總銷售中的比例可能會增加。 但在國內,情況短期內沒有緩解跡象。摯達科技指出,隨著客戶承受的壓力越來越大,他們的付款周期也越來越長,這對摯達科技這樣資金緊張的公司來說不是一個好兆頭。公司表示,其應收帳款周轉天數從2021年的186天,增加到今年前九個月的250天。 在利潤方面,摯達科技從上年同期虧損2,660萬元飆升至最近九個月的1.22億元。總而言之,對於摯達科技來說,時間似越來越緊迫,因它持有的現金越來越少,而且它在國內市場感受到的壓力沒有任何緩解跡象。一次成功的IPO可能會為它提供再生存一兩年所需的資金,直到形勢好轉,但情況也很有可能會變得更糟。 欲訂閱咏竹坊每周免費通訊,請點擊這裏
XCHG posts strong gains in Nasdaq trading debut

智能充電上市集資大縮水 未來還看「淨零系列」

這家電動汽車充電樁製造商依賴歐洲市場取得增長,為開拓美國市場,它還在得克薩斯州建立製造基地 重點: 在納斯達克IPO中籌集資金2,070萬美元後,智能充電的股價在首周的交易中上漲了近兩倍 今年一季度,公司的收入增長52%,利潤增長近三倍,但公司警告二季度有所放緩 譚英 9月10日,對曾任職於特斯拉的行業老兵侯逸飛來說是個特殊的日子,因他敲響了納斯達克的開市鐘,標誌著他創辦的電動汽車(EV)充電公司智能充電有限公司(XCH.US)正式邁上資本市場的台階。 公司的英文名叫XCHG Ltd.,又叫XCharge。早在今年2月智能充電就試圖上市,但卻遇冷,導致德意志銀行和華泰證券放棄擔任承銷商。規模較小的美國老虎證券成為此次交易的唯一承銷商,交易籌集資金2,070萬美元,不到之前5,000萬美元目標的一半。 儘管IPO規模較小,又或正因為如此,智能充電的股價在首個交易周內上漲了近兩倍,之後有所回落。週三收盤價為11.56美元,仍比6.20美元的發行價高出86%,IPO兩周後該公司的市值接近7億美元。 但現在為時尚早,而且該股具有一些獨特的模因股特質。它的市銷率(P/S)高達16.5倍,相比於規模較小的同行NaaS Technology (NAAS.US)僅為0.67倍、ChargePoint (CHPT.US)也只有1.77倍,這個比率看起來相當高。三家公司2023年均虧損,不過智能充電在今年扭虧為盈。 智能充電IPO規模縮水前,美國於5月提高了對中國製造的電動汽車的關稅,不過充電樁不在此列。智能充電還希望,在得克薩斯州聖馬克郊外修建一座3,500平方英尺的充電樁製造工廠,以避免未來美國政府或針對中國企業的潛在風險。 目前智能充電的充電樁來自中國,但其大部分業務都在歐洲。它希望有朝一日能從自己銷售的充電樁的軟件升級|和維護服務中獲得可觀的收入。但至少就目前而言,它絕大部分收入來自產品銷售,去年的總額為3,800萬美元,佔總收入的98.8%。 2023年,智能充電收入3,850萬美元,淨虧損800萬美元,部分原因是750萬美元的股權激勵費用。今年一季度,公司實現盈利,淨利潤73.3萬美元,營收1,110萬美元,同比增長51%。但公司警告,二季度營收在810萬美元至990萬美元間,同比下降19.2%至33.9%,毛利潤下降18.7%至33.5%。公司將業績下降歸因於“過渡期”,即因客戶升級到新產品,導致的舊產品銷量下降。 另一個令人擔憂的問題是其對個別客戶的依賴。2024年一季度,最大客戶佔其收入的47%,高於2023年全年的42%。 中國市場的小角色 儘管它的產品採購自中國,但來自中國的銷售額,在智能充電總收入中的佔比相對較小。去年,它在華銷售額僅為475萬美元,佔總收入的12.2%,而這個數字在今年一季度降至僅6.7%。 咨詢公司Next Move Strategy Consulting估計,2022年中國電動車充電市場的規模接近100億美元,隨著中國政府大力推動新能源汽車行業的發展,該市場有望在2030年達到614億美元。根據國際能源署的數據,中國2023年新註冊登記新能源汽車810萬輛,佔汽車市場的三分之一以上。 然而,市場的巨大規模意味智能充電面臨巨大的競爭壓力,包括來自提供自有充電設備的電動車製造商的競爭。歐洲是智充科技的最大市場,那裡的競爭似沒有那麼激烈,這或許可以解釋為什麼投資者對該公司青睞有加。 與競爭對手相比,智充科技有兩點優勢。它在2018年較早進入歐洲市場,2023年歐洲市場佔其收入的78%,今年一季度這數字增長到85%。公司招股說明書中的獨立研究顯示,智能充電在2023年是歐洲領先的大功率充電裝置供應商。 公司在馬德里設有一個檢測實驗室,是與瑞士檢測公司SGS的合資企業,並且它正在位於德國漢堡的全球總部,建造另一處檢測設施和研發中心。公司歐洲銷售負責人哈維爾·拉薩羅指出,歐盟設定到2030年減少至少55%淨溫室氣體排放的目標,鼓勵汽車製造商從內燃機車型轉向電動車。 但歐盟並不完全歡迎中國的電動汽車行業。7月與美國一樣,歐盟對中國電動汽車徵收懲罰性關稅,稅率從在華生產的特斯拉的9%,到上汽車型的37.6%不等。雖然智能充電的充電裝置對歐洲和中國製造的汽車都適用,但額外的關稅可能會妨礙整個市場的增長。 智能充電的第二個賣點是其淨零系列,它可以打開汽車充電以外的市場。該系列由集成鋰電池和直流快速充電器組成,除了為電動汽車充電外,還可以在非高峰時段購買和存儲電力,並以更高的價格將其回賣給電網,在高峰時段賺取利潤。根據招股說明書中的第三方數據,此類充電裝置的全球銷量,預計將從2024年的9,000台,以幾何級數增長,到2028年將增至約29萬台。 根據Grand View…
NaaS Technology, operator of China’s largest independent electric vehicle (EV) charging network, announced on Wednesday the company and its subsidiary Sinopower Hong Kong formed strategic partnerships with Shandong Hi-Speed New Energy Group, a state-owned new energy company.

快訊:能鏈智電與國企建戰略夥伴關係

最新:中國最大的獨立電動車(EV)充電網路營運商能鏈智電(NAAS.US)周三公布,該公司及旗下香港光電,將與國有企業山高新能源(1250.HK)建立戰略合作夥伴關係。 利好:雙方將發揮自身資源、技術和經驗,在國內及國際市場開展新能源領域的全方位合作,涵蓋光伏項目開發、充電站建設和營運、智慧微電網系統建設等。 值得關注:戰略夥伴關係通常不是法律意義上的合夥實體,而且雙方亦未公布任何正式的具體合作細節。 深度:能鏈智電通過借殼模式,接管了前身為瑞思教育的上市公司。兩年前,瑞思成為中國教育打擊政策的受害者,因私營公司被禁止為K-12學生提供課後輔導服務。能鏈智電去年6月將業務注入瑞思教育的「外殼」,成功在納斯達克掛牌,該交易由兩家公司的主要投資者、美國私募股權巨頭貝恩策劃。上市後,受惠於面向企業客戶的充電樁設計,以及能源解決方案業務增長,其收入快速上升,以今年第三季為例,營業額就按年大增546%至1.71億元。 市場反應:能鏈智電的股價周三在紐約下挫8%至1.72美元,貼近過去52周的低位。 記者:歐美美 有超讚的投資理念,但不知道如何讓更多人知曉?我們可以幫忙!請聯絡investors@thebambooworks.com 欲訂閱咏竹坊每周免費通訊,請點擊這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