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訊:萬科去年大虧494億元 淨負債率逾80%

​萬科企業股份有限公司(2202.HK; 000002.SZ)周一公布,去年收入3,431.76億元,同比下降26.3%,錄得虧損494.78億元(68.2億美元),而2023年為盈利121.63億元。公司去年實現銷售金額2,460.2億元,銷售面積位居行業第一。 對於業績轉虧,萬科指主要有四個因素,一是開發業務結算規模和毛利率顯著下降;二是新增計提了信用減值和存貨跌價準備;三是部分非主業財務投資出現虧損;四是,為更快回籠資金,公司對資產交易和股權處置都採取了更加堅決的行動,部分交易價格低於賬面值。 2024年底,集團淨負債率80.6%,較年初提高25.9個百分點;資產負債率73.7%,提高0.4個百分點。有息負債合計3,612.8億元,佔總資產比例28.1%。今年2月,大股東深鐵集團分兩筆向公司提供合計70億元的股東借款,用於公司償還在公開市場發行的債券本息。 萬科港股周二低開0.5%,中午收報5.59港元,漲0.9%。 李世達 欲訂閱咏竹坊每周免費通訊,請點擊這裏

簡訊:遠洋集團56億美元境外債重組獲英國法院強制通過

房地產開發商遠洋集團控股有限公司(3377.HK)提出的境外債務重組計劃,周一獲得英國法院批准,儘管幾位債券持有人對計劃提出反對。消息激勵遠洋集團股價周二收漲18.18%至0.26港元。 遠洋集團於2023年7月陷入債務危機後,於2024年7月提出境外債重組計劃。據財經媒體財新報道,重組計劃分為四個組別,涉及本金合計逾56億美元。根據法院公布的判決書,四個組別中,A組債和C組債分別獲有關債權人100%和81.5%贊成票支持,但B組和D組分別僅獲47.7%、34.9%贊成票,未達75%門檻。其中A組債因選用香港法,仍須接受香港法院聆訊。 判決書指出,若計劃未獲批准,公司最可能的替代結果是破產清算,對債權人整體而言結果更糟。根據英國有關法律,即使沒有取得最低75%的同意票,英國法官依然有權在滿足一定前提條件下,裁決整個重組方案獲得通過。 李世達 欲訂閱咏竹坊每周免費通訊,請點擊這裏
萬科前三季度虧損179.4億元,去年同期為賺136.2億元

首三季大虧179億元 萬科堅決「不躺平」

萬科前三季大虧179億元,但情況似乎正在好轉 重點: 萬科前三季度虧損179.4億元,去年同期為賺136.2億元 「十一」假期實現認購金額102.2億元    李世達 中國房地產市場雖然收穫了久違的「銀10」,但剛出爐的三季度財報,再度提醒行業的復蘇還有很長的路要走。 據中指研究院數據,去年銷售金額排名第二的萬科企業股份有限公司(2202.HK; 000002.SZ)近日公布,今年首三季度,累計實現營收為2,198.9億元(309億美元),按年大減24.5%,股東應佔虧損179.4億元,去年同期則賺136.2億元。 據稱這是萬科成立以來,首次錄得三季報虧損,也是公司有史以來最大的業績虧損。 根據公司三季報,今年第三季度公司收入771.2億元。其中,房地產開發業務結算面積為504.7 萬平方米,貢獻615.5億元,合同銷售金額年跌29.7%至538.7億元,合同銷售面積按年跌24.9%至391.3萬平方米。歸母虧損達80.9億元。 另據萬科在深交所公布,公司9月合同銷售金額174.2億元,按年大跌45.6%。 公司表示,三季度虧損主要原因是開發業務結算規模和毛利率下滑、計提減值、財務投資出現虧損,以及部分資產交易和股權處置的交易價格低於賬面值等。 今年前三季度,萬科房地產開發業務的結算面積為1,384.2萬平方米,結算收入為1,732.3億元,分別按年跌24.4%和29.1%;同期,房地產開發業務扣除稅金後的毛利率為2.7%,同比下降11.9個百分點。 銷售層面,前三季度萬科累計實現合同銷售面積1,330.8萬平方米,合同銷售金額1,812億元,同比分別下降26.8%和35.4%。 有息負債超3,200億元 市場形勢的惡化,除了經營層面的大幅虧損,也為萬科帶來龐大的資金壓力。截至2024年9月末,萬科持有資金約797.5億元,較2024年6月末淨流出126.5億元。截至9月末,公司有息負債合計3,276.1億元,其中一年以上有息負債佔比為64.4%,資金「缺口」仍然龐大。 公司表示,今年1至9月償還有息負債近700億元,已完成年內全部公開債的兌付。但萬科在2025年有16筆到期或行使權利的境內公開債,存續本金規模合計326.4億元,且僅在明年一季度,就有98.9億元的境內公開債需要兌付。償債壓力不小。 萬科指,第三季實現經營性淨現金流3.3億元。但首三季計,經營活動的現金流量淨額為負48.5億元,去年同期為正2.4億元。 為解決資金問題,萬科頻頻折價出售資產。根據三季報,今年前九個月,包括資產出售與資產證券化在內,萬科的大宗資產交易累計簽約額超過232.6億元。其中包括以約22.4億元七折出售深圳灣超級總部基地項目。 此外,萬科也採取多種舉措促進回款,保障公開債務順利兌付,包括堅持積極銷售,首三季回款率100%,同時開展存量資源盤活,即透過租賃或減價方式出售換取一些收入。2023年至今,累計盤活和置換新項目36個,合計優化及新增產能474億元。 萬科今年也進行了多次組織架構調整。10月最新一輪調整涉及華東區域、南方區域、北京區域、西南區域、華中區域本部精簡職能,只設置與項目直接相關的業務職能。 前三季度通過打通「由售改租」模式,萬科盤活內外部存量房源超8,000間,其中完成集團旗下超5,500間房源的盤活。1至9月,萬科租賃住宅業務實現營業收入26.3億元,同比增長3.7% 前三季新增融資774億元 同時,萬科融資動作頻頻。今年1至9月,公司已新增融資與再融資774億元。今年10底與11月初,公司公布分別從工商銀行深圳羅湖支行與交通銀行深圳分行貸款10億元與150億元,由旗下子公司提供資產抵押進行擔保。 自9月下旬以來,中國房地產利多政策頻出,市場吹起暖風。三季報特別提到,「十一」期間市場整體活躍度提升,公司取得良好銷售表現,實現認購金額102.2億元,日均認購較中秋假期增長113%。 自10月2日以來,內房股迎來一波追捧,萬科股價逆轉年內跌幅,今年至今錄得2.6%漲幅,不過市銷率(P/S)方面仍是低迷的0.2倍。低於華潤置地(1109.HK)的0.7倍與龍湖集團(0960.HK)的0.5倍,但高於融創中國(1918.HK)的0.1倍,並與0.2倍的保利置業(0119.HK; 600048.SH)相若。 屢屢被傳即將爆雷的萬科,透過不斷融資與拋售資產以撐待變,守住不違約的底線,並透過組織調整、降價、「由售改租」等措施精簡架構、盤活存量,為景氣回升做好準備。如今政策的暖風吹來,「不願躺平」的萬科或許已走出一條活路。…

概要:面臨清盤的碧桂園 銷售續跌審計辭任

碧桂園控股(2007.HK)週四披露,8月合同銷售同比下降57%至34.3億元人民幣(4.83億美元),總建築面積約35萬平方米。繼上個月銷售下降72%之後,此次銷售下降反映公司在潛在清算上面臨的困難。 碧桂園曾是中國最大的房地產開發商,受中國房地產市場供應過剩和房價暴跌影響,過去兩年碧桂園一直深陷高負債和巨額虧損的泥濘中。碧桂園正面臨香港債權人提出的清算申請,公司必須在明年 1 月之前拿出重組計劃。 公司週四還宣佈,羅兵咸永道 (PwC) 已辭去審計師職務,由香港中匯安達會計師事務所接替。公司股票自 4 月起停牌,等待 2023 年財務報表的公佈。 余特莉 欲訂閱咏竹坊每周免費通訊,請點擊這裏

概要:綠城跑贏同業 中期淨利20億

在國內房地產市場持續調整下,房企舉步維艱,但綠城中國控股有限公司 (3900.HK) 的中期業績仍實現強勁增長。上週五的中期報告披露,上半年總收入 696億元人民幣下同(98億美元),同比增長22.1%。 核心淨利潤增長27.5%,達到 49億元。但由於利潤率下降和減值撥備的影響,淨利潤下降19.6% 至 20億元。期內合同銷售額總計 1,265億元,新增15 個新項目,總建築面積131萬平方米。 綠城在經歷公司債務危機後,採取了保守的策略,因此在內地房產市場疲弱時,其表現相對優於大多數同行。公司目前的銀行存款與到期借款比率為2.1 倍,借款平均利息成本為 4%,低於 2023 年的 4.4%。 余特莉報導 欲訂閱咏竹坊每周免費通訊,請點擊這裏

新聞概要:債主續臨門 富力又現債務違約

公司未能在到期後 30 天的寬限期內向債券持有人支付 1.47 億美元的利息 余特莉 廣州富力地產股份有限公司 (2777.HK) 披露,公司未能按時支付三筆共 45.3 億美元離岸債的利息,這家昔日的房地產巨頭,在巨額債務和房地產銷售停滯的重壓下苦苦掙扎。 富力地產周日在交易所公告中披露,其子公司 Easy Tactic 發行的債券並未於7月11日到期時,支付總額1.471億美元的利息。富力在30天的寬限期後,仍無法履行對債券持有人的義務,實際上已構成違約。 這次事件只是富力重重債務的其中一筆。上月初,公司因未能償還貸款而收到新加坡私募股權基金的清盤申請。 富力承認情況嚴重,表示正在與”債券持有人“討論”以尋找解決方案,將“繼續密切關注事態發展,並考慮所有可能採取的行動,包括但不限於制定有關集團海外債務的整體負債管理解決方案。” 富力已聘請外部顧問安邁融資顧問和盛德律師事務所,共同探討重組過程並與其債券持有人進行接觸。 為了緩解財務壓力,富力已於5月出售倫敦一座綜合用途摩天大樓,並承諾出售其他項目的額外股權,以籌集急需的現金。但它承認,中國房地產市場目前正處於嚴重低迷狀態,導致流動性和融資“前所未有的困難”。 富力的困境折射出中國房地產行業面臨的各項挑戰。房價已連續13個月下跌,而大型開發商的土地購買量同比下降38%。其他開發商也面臨類似困境,包括行業巨頭世茂和碧桂園,這兩家公司也遭清盤申請和違約。 儘管前景黯淡,富力地產早前公佈,6月份的總合同銷售額為 11.5億元人民幣(1.6 億美元),總銷售建築面積為80,500平方米。公司表示,在中央政府推出促進行業健康發展的政策推動下,中國房地產市場最終將復蘇,故公司仍抱有希望。 欲訂閱咏竹坊每周免費通訊,請點擊這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