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葉草生物遭追債 明星疫苗企業前路在何方?
這場糾紛源於2021年6月三葉草生物與GAVI簽署的預購協議,同樣達成類似協議的Novavax向GAVI分期退還近七成預付款 重點: 三葉草拒絕退款且態度強硬,稱將全力以赴、嚴正有力地維護自身權益 股價從2021年上市時的13.38港元跌至近期的0.24港元,淪為「仙股」 莫莉 曾經風光無限的「疫苗明星股」三葉草生物製藥有限公司(2197.HK),在經歷新冠疫苗商業化失利、裁員近50%後,近期因遭全球疫苗免疫聯盟(Gavi)追討2.24億美元預付款,再次被推上風口浪尖。 2021年,憑借Gavi的4.14億劑新冠疫苗預購協議背書,三葉草生物先後完成1.34億美元(10.42億元)的Pre-IPO輪融資,並在同年11月登陸港交所,上市首日市值就突破154.94億港元。然而「成也蕭何,敗也蕭何」,當三葉草生物現金流告急時,Gavi的追債行動是否會成為壓倒駱駝的最後一根稻草? 3月24日,三葉草生物公告稱,在3月21日收到Gavi單方面終止新冠疫苗預購協議的通知,Gavi還要求退還2.24億美元(約合16億元人民幣)預付款。這場糾紛源於2021年6月三葉草生物與GAVI簽署的預購協議,協議稱,一旦三葉草生物研發的重組蛋白疫苗獲批進入世界衛生組織(WHO)的緊急使用清單,將會在2021年提供第一批6400萬劑疫苗,通過「新冠肺炎疫苗實施計劃」(COVAX機制)分配給全球參與國,同時Gavi也保留追加採購3.5億劑疫苗的選擇權,這些疫苗將於2022年交付。 然而,三葉草的新冠疫苗研發進度遠遠不及預期,未能像公司在招股書中所宣稱的在2021年底上市。2022年9月,三葉草和Gavi修訂了預購協議,將合作期限延長四年,並且剔除最多3.5億劑選擇購買權。不過,Gavi當時已經支付了2.24億美元,作為購買6,400萬劑訂單所需的不可退回材料的預付款。 但是,據Gavi所稱,截至2025年,該組織僅收到約1,200萬劑疫苗,遠遠低於合同約定的數量,因此要求退還預付款。三葉草則在公告中表示,本公司拒絕有關退款的要求,認為基於預購協議條款該等要求缺乏依據,並將全力以赴、嚴正有力地維護自身權益。 值得注意的是,此次追債風波涉及的是預購協議中的預付款,與生物醫藥界常見的授權合作中的首付款性質並不相同,授權合作的預付款在財務報表中被列為收入,而三葉草生物獲得的款項被列入合約負債。由於三葉草生物並沒有詳細公布合作條款,無法判斷當中是否設置了有利於Gavi的「不可抗力條款」,比如:當疫苗供應時疫情已經消退,合作方需要退還預付款等類似條款。 儘管三葉草生物目前的態度十分強硬,但是從Gavi此前的「追債」案例來看,三葉草生物分文不退的難度較大。同樣與Gavi簽訂新冠疫苗預購協議的疫苗企業Novavax曾獲得7億美元的預付款,但是到2022年,Novavax稱Gavi未能按約定數量採購疫苗,違反了預購條款,雙方經過多次仲裁後於2024年4月達成和解,Novavax以分期支付的方式向Gavi退還最高4.75億美元的款項。 財務危機加劇 如果三葉草被迫退還全部預付款,該公司將面臨財務斷流的危機。2024年,公司現金及銀行結餘僅5.56億元,流動負債卻高達19.07億元。儘管手握新冠疫苗和四家流感疫苗兩款已上市產品,三葉草的財務狀況依然令人堪憂,2024年營收3,841.9萬元,淨虧損9.03億元,主要由於新冠疫情在內地幾乎過去,疫苗需求銳減。另一方面由於上半年最終未發生顯著的流感爆發,導致2023年底實際的退貨率高於最初的估計。 為了縮減開支全力支持新冠疫苗的開發,三葉草生物在2022年起暫停了腫瘤等3條管線研發,但新冠疫苗直到管控全面放開的前夕才獲准上市,這款重金打造的產品未給三葉草帶來豐厚的回報。2023年,三葉草生物宣布引入四價季節性流感疫苗,但該市場競爭同樣相當激烈。 資本市場對三葉草生物的信心也幾近崩塌,其股價從2021年上市時的13.38港元跌至近期的0.24港元,淪為「仙股」。三葉草生物的管理層是典型的「上陣父子兵」,公司董事長為梁朋,其子梁果則出任首席執行官兼執行董事,兩人的薪酬遠超行業水平,2022年梁朋和梁果的薪酬分別高達1,044.50萬元和3,028.50萬元,此後財報中甚至不再披露高管薪酬數據。 如今,三葉草試圖通過RSV疫苗重獲生機,近期剛剛公布RSV候選疫苗產品的臨床I期積極數據。然而,RSV賽道上早有GSK、輝瑞等巨頭壟斷,三葉草資金緊張的情況下能否將產品推進至上市階段仍是未知數。三葉草當前市值僅3億港元,同樣推進RSV疫苗的艾美疫苗(6660.HK)的市值約51億港元,前者的市值大幅低於平均線。昔日的明星企業能否扭轉頹局,或許需依靠技術授權或新資金注入方能重獲生機。 欲訂閱咏竹坊每周免費通訊,請點擊這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