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LX.US
RLX returns to growth

這家中國領先的電子煙公司表示一季度收入增長近兩倍,不過具體數字仍遠低於2021年遭受監管打擊前的水平

重點:

  • 隨著從監管打擊中恢復過來,霧芯科技一季度收入增長兩倍,公司恢復盈利
  • 尋求在本土市場外實現多元化發展的霧芯科技表示,近期國際擴張“進展順利”

陽歌

隨著國內監管環境變得明朗,差點因政府監管陰雲而窒息的電子煙公司霧芯科技有限公司(RLX.US),顯露了新生的跡象。

公司報告今年第一季度的收入和利潤均同比大幅增長,同時還開啓了國際擴張,以規避過度依賴中國市場的風險,並尋求新的增長機會。其最新收入還未達到受監管打擊前的三分之一。但是,嘿,你總得重新開始。

“儘管各地區的監管變革帶來了挑戰,但我們將繼續尋找機會,並利用自身的核心優勢審慎進入潛在市場。”霧芯科技董事長兼首席執行官汪瑩(英文名Kate)表示。“在國內,我們對中國最近對非法產品的監管打擊所產生的積極影響感到鼓舞,但仍需取得更多進展。”

投資者似乎同意汪瑩的觀點,認為該公司需要取得更多進展。最新報告發佈後,霧芯科技的股價在週五下跌5.1%。更重要的是,該股較1月底的低點僅上漲18%,遠遠落後於中國ETF-iShares MSCI(MCHI.US)同期超過30%的漲幅。

與同業相比,霧芯科技的股價被嚴重低估,當前市盈率僅為11倍。相比下,國內競爭對手斯摩爾國際(6969.HK)和華寶國際(0336.HK; 300741.SZ)的市盈率要高得多,分別為28倍和34倍。霧芯科技對中國電子煙市場的嚴重依賴,可能是其估值低的部分原因——該公司正在通過新的全球化努力來解決這個問題。

去年11月,公司終止了與分銷網絡Relx Inc.的非競爭條款,為全球擴張鋪平了道路。公司在最新財報和電話會議中多次提到全球市場的潛力,但除了說自己已進入北亞和東南亞的新市場外,拒絕給出任何具體細節。

去年,公司還獲得了國際認證機構,歐洲技術頒發的檢測設施證書,暗示了未來在歐洲市場的抱負。

“我們在東南亞和北亞的業務運行順利,國際擴張進展理想,”汪瑩在財報電話會議上表示。“我們計劃擴展到更多地區……我們最近在東南亞新推出的電子液體產品備受好評,有望初見成果。”

在中國2021年出台新規,對當時的大部分現有產品發出禁令後,霧芯科技及其同行險些覆滅。與中國煙草壟斷關係密切的行業監管機構,將從明年開始對電子煙產品加收36%的消費稅。最重要的是,它還禁止銷售深受年輕用戶喜歡的調味電子煙,迫使電子煙製造商只能生產煙草口味的產品。

取締非法產品

最後同樣重要的,霧芯科技和其他遵守新規的企業,面臨大量無視新規的非法產品湧入市場。霧芯科技的管理層表示,隨著政府取締非法產品,這一問題已開始有所緩解,他們具體指的是浙江和甘肅兩省取締非法經營的行動。

「我們對中國有關部門在3月宣佈,對非法產品展開新一輪專項打擊行動感到鼓舞。」汪瑩說:「我們很高興看到中國的監管機構,正在解決這些嚴重問題,儘管還有很長的路要走。」

接下來,我們仔細看看霧芯科技的最新財務數據,它們顯示了公司自監管打擊以來取得的進展,但從中也能看到,它的業務要恢復到之前的水平還有很長的路要走。霧芯科技最近的股價僅為2.04美元,遠低於2021年IPO時的12美元,也遠不及電子煙在中國和全球風靡時30美元的歷史高點,該公司面臨的艱難由此可見一斑。

公司公佈的一季度營收為5.52億元,幾乎是去年同期1.89億元的兩倍,但不到打擊行動前2021年一季度17.1億元的三分之一。

該公司似乎在成本管理方面做得不錯,運營成本從一年前的4.19億元降至1.94億元,其中銷售費用減少了38%,研發費用下降了50%以上,以及由於員工股權激勵薪酬成本降低,帶來總務與行政開支大幅度降低。

新規,尤其是新增的消費稅,對霧芯科技的利潤率造成了很大影響,這可能是自從公司業務開始復蘇以來,投資者尚未全面接納該股票的原因之一。最新季度毛利率為25.9%,較一年前的24.2%有所改善,但僅為規管前近50%的一半左右。

最重要的是,霧芯科技一季度實現淨利潤1.33億元,扭轉了去年同期虧損5,630萬元的局面。

儘管股票買家仍未對霧芯科技的復蘇表示信服,但分析機構的看法卻更加積極。 公司仍受到美國和中國一些頂級經紀機構的關注,花旗銀行、中金和中信證券的分析師都參加了財報電話會議。雅虎財經調查的四家分析機構中,全部將該公司評為“買入”或“強烈買入”。 然而,它們預計在本年度剩下來的時間里,霧芯科技增速會有所放緩,而且都預測它的全年收入將增長67%。

歸根結底,鑒於公司已經穩定下來,並且利潤和收入都恢復增長,即便利潤率不大可能恢復到被打壓前的水平,其股價看起來也確實有點被低估了。毫無疑問,觀察人士會關注其全球化行動在今年的進展情況。這方面若是進展強勁,可能會為該股帶來一些上漲空間。

欲訂閱咏竹坊每周免費通訊,請點擊這裏

新聞

簡訊:傳Shein擬將總部遷回中國 為赴港上市鋪路

在美國與英國的上市計劃遇阻後,快時尚電商平台Shein據報考慮將總部從新加坡遷回中國,以爭取監管部門對公司在香港上市的批准。 彭博引述知情人士表示,目前註冊於新加坡的Shein已就其在中國設立母公司的事宜諮詢律師。他們表示,目前討論尚處初步階段,Shein無法保證一定會推進這一舉措。 Shein於南京成立,至2021年才將總部遷至新加坡,以標榜自己為全球性公司,嘗試淡化其來自中國。此前,在未獲得紐約及倫敦上市的監管批准後,Shein傳出已透過保密途徑提出赴港上市申請。 不過,雖然總部不在中國,但公司仍然受到內地監管機構的監督,因為中證監要求所有與國家有實質聯繫的公司,即使不是在內地註冊成立的公司,在任何地方上市前都需要通過審查。 Shein此舉可能有助其獲得內地監管機構批准,部份原因是內地當局可以向 Shein的收入徵稅。遷冊亦可以讓當局對Shein的龐大數據庫,實施更大的監督。自2023年起,內地當局要求企業在海外上市前,接受數據安全審查。 李世達 欲訂閱咏竹坊每周免費通訊,請點擊這裏

簡訊:中手游虧損持續 中期料蝕6.5億元

遊戲運營商中手游科技集團有限公司(0302.HK)周二發盈警,預告截至今年6月底止,將虧損不多於6.5億元人民幣(下同),去年同期則錄得虧損2.41億元。 公司指出,雖然海外業務較去年同期有較大增長,但自研的旗艦遊戲《仙劍世界》自今年2月發行後,表現未如理想,使今年上半年收入同比減少4成。另外,要為部分尚未上線遊戲的預付版權金進行撇銷,而金融資產公平值虧損又增加。至於期內的銷售及分銷開支也大幅增加,產生較多推廣費用。 中手游周三開市跌14%至0.54港元,過去一年股價下跌逾50%。 劉智恒 欲訂閱咏竹坊每周免費通訊,請點擊這裏
Bright Smart is a brokerage

監管機構半途攔路 螞蟻收購耀才遇暗湧

耀才證券稱螞蟻集團的收購正按計劃推進,但媒體報道交易可能面臨更嚴格的監管審查 重點: 耀才出售股權予螞蟻集團一事,有媒體報道交易面臨審查,耀才回應說正按計劃推進 中國監管機構已加強對螞蟻集團的監管,包括2020年叫停其上市計劃後,強制公司進行重大整改   梁武仁 被龍頭企業收購,能為中小企業帶來巨大益處,使其即時獲取母公司的豐富資源與人脈。不過,這也是高風險之舉,因巨型收購方有時會引發政府監管機構之間的緊張關係。 隨著被螞蟻集團收購的計劃陰雲密布,香港券商耀才證券金融集團有限公司(1428.HK)正汲取這一教訓。 交易於今年4月首次公布,螞蟻集團同意以28.1億港元(3.59億美元)向耀才主席收購50.55%股權。當時,交易未顯爭議且推進順利。直至上周四,《華爾街日報》報道因更多內地監管部門考慮介入審查,交易可能受阻。次日,耀才股價大跌,盤中市值蒸發逾四分之一。 當日,這家券商緊急發布聲明稱交易正按計劃推進。公司股價雖有所回升,但當日收盤仍下跌約8%。本周一持續下探的走勢,顯示投資者對交易前景仍疑慮。 《華爾街日報》未明確說明監管審查趨嚴的具體原因。然而,螞蟻集團與監管機構的齟齬早有先例。2020年末,監管機構臨門一腳叫停其滬港兩地逾300億美元的上市計劃,本將成為全球最大規模的新股上市戛然而止。 事件急轉直下,令投資者試圖釐清原委,有報道稱螞蟻集團與監管部門在上市籌備期已生齟齬。就在股票即將上市交易數日前,監管機構約談多名高管及持股螞蟻的阿里巴巴創始人馬雲。上交所決定暫緩其上市,要求螞蟻進一步解釋其業務對金融科技監管環境的影響。同期,央行亦發布網絡小貸新規草案,該領域正是螞蟻的核心業務。 在螞蟻完成上市定價後,馬雲在上海舉行的一場峰會,發表看似批評中國金融監管機構的言論。他說中國的金融和監管體系阻礙了創新,強調需要利用技術將金融服務擴展到小企業和個人。 「我們今天有責任去建立一個真正屬於未來、屬於年輕人和下一代、屬於這個時代的金融體系。全球的金融體系必須改革。」此番高調表態引發嘩然,在商界領袖大多刻意回避公開批評監管者中尤顯突兀。 被迫整改 上市折戟不久,螞蟻集團被迫啓動重大整改,實質承接了馬雲此前呼籲的金融改革方向。該公司正推進重組為接受更嚴格監管及要求的金融控股公司,其金融控股公司牌照申請至今懸而未決。 市場普遍認為,監管機構對螞蟻集團採取強硬立場,旨在遏制其擴張勢頭,防範其對金融體系構成潛在風險,此模式類似早年對P2P網貸的監管整頓。 螞蟻集團試圖借收購耀才進軍證券業。鑒於其重組尚在進行,且金融控股公司牌照仍未獲批,此時拓展業務範圍的嘗試恐難獲監管認可。 螞蟻集團現有業務版圖涵蓋支付寶數字支付、信貸撮合、財富管理和保險等領域。整改中已分拆部分業務,獨立運營主體包括註冊於新加坡的海外分支螞蟻國際,據報道後者正考慮赴港單獨上市。 簡言之,螞蟻當下正值多事之秋,若耀才收購案因監管升級陷入僵局,亦不足為奇。 即便經歷上周拋售,耀才今年截至目前股價仍飆漲逾400%。部分漲幅源於港股大市回暖,恆生指數年內累計上漲28%。 截至3月的最新財年,耀才營收同比增長7%至9.72億港元(1.25億美元),其中經紀傭金收入增長14.5%至5.11億港元,淨利潤攀升11%至6.18億港元,對應64%的豐厚淨利率。 耀才目前市盈率達33倍,高於專注香港市場的頭部券商富途控股(FUTU.US)的29倍,也領先於立足新加坡、計劃在港擴張的老虎證券(TIGR.US)的24倍。當前估值顯示,螞蟻集團的收購價頗具性價比。借助其雄厚的資源優勢,耀才有望從富途等同業手中奪取市場份額,甚至進軍全球其他市場。 但若未能獲得中國監管機構放行,一切皆為虛妄。能否獲批及何時獲批仍是重大未知數,這不僅使螞蟻的海外雄心蒙塵,更對其未來開展重大並購的能力投下陰影。 欲訂閱咏竹坊每周免費通訊,請點擊這裏
Agora does infrastructure

簡訊:中國業務拖累 聲網二季度收入持平

實時互動技術服務商聲網(API.US)周一報告稱,二季度營收同比持平,主要是其全球業務超越下滑的中國業務,成公司最大營收來源。 聲網報告稱,二季度營收達3,430萬美元,較上年同期微增0.1%。其國際業務收入同比增長16.7%,達1,820萬美元;聲網中國業務收入下滑12.4%至1.16億元。公司國際業務活躍客戶數同比增長12.4%,增至1,880家;中國業務活躍客戶數微增1.4%,達到1,997家。 二季度實現盈利150萬美元,標誌著連續第三個季度實現盈利。聲網預計三季度營收將在3,400萬至3,600萬美元間,意味同比增幅處於7.6%至13.9%。 聲網股價於報告發布後次日(周二)下跌7.8%,收於每股3.67美元;年內股價累計跌幅達13%。 陽歌 欲訂閱咏竹坊每周免費通訊,請點擊這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