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BA.US 9988.HK
Alibaba International's Lazada becomes profitable

CEO蔣凡表示,阿里巴巴的全球電商部門專注於業務與供應鏈升級、技術創新和關鍵市場的增長

重點:

  • 得益於跨境業務的強勁表現,阿里巴巴集團的國際電子商務部門最新季度錄得32%的收入增長,
  • 多元化的跨境和本地電商產品組合,為公司帶來市場拓展的巨大潛力

余特莉、陽歌

因為本土競爭日趨白熱化,電商巨頭阿里巴巴集團(BABA.US; 9988.HK)的日子可能不太好過。但阿里旗下獨立運營的國際業務部門阿里國際數字商業集團(阿里國際),由於服務來自世界各地的供應商和買家,境遇就要好很多。

在阿里巴巴集團上周四發布的最新季報中,阿里國際的這項優勢成為了一大亮點,後者錄得強勁的兩位數收入增長,以及不斷擴大的全球業務版圖。阿里國際公佈,二季度收入同比增長32%至40億美元,這是它自成為阿里集團旗下獨立運營部門以來,連續第八個季度實現增長。

阿里國際CEO蔣凡在阿里集團財報電話會議上表示,部門一直專注於三大關鍵驅動因素,即商業模式和供應鏈持續升級、產品和技術創新以及在關鍵市場的持續增長,從而保持了增長勢頭。

截至6月的三個月內,阿里國際B2C平台的收入同比增長38%至32.6億美元,而其B2B批發市場alibaba.com的收入,則得益於跨境增值服務的發展,增長12%至7.71億美元。

阿里國際運營面向境外消費者的多個市場平台。除alibaba.com外,還包括全球B2C 市場AliExpress(全球速賣通);針對東南亞買家的Lazada;以及分別針對中東和南亞買家的Trendyol和Daraz。

除了整體變現水平有所提高之外,跨境業務的走強也是公司強勁表現的主要動力之一。AliExpress繼續錄得快速的同比訂單增長,而其Choice服務則尤為搶眼,相關訂單在訂單總數中佔比頗高,凸顯了Choice服務的用戶粘性——無需會員即可享受折扣,對買家來說有很大的吸引力。

AliExpress還通過面向賣家的半托管和全托管模式,大大縮短了平均交貨時間,提高了效率。因此,Choice的單位經濟效益環比提高了近20%。

除了Choice的持續成功之外,AliExpress也在海外蒐羅了大量供貨商,直接服務於海外消費者對於多元化本地商品的需求。

6月,AliExpress與巴西領先的零售商Magazine Luiza(Magalu)達成協議,允許兩家公司在對方的平台上銷售產品。雙方將在對方平台上開設、運營店鋪。兩家公司還將對彼此的產品類形成互補,AliExpress為Magalu增加時尚和配飾,而Magalu則將把家用電子產品,引入其在AliExpress上的店鋪,瞄准巴西當地消費者。因此,該平台6月份的用戶流量超過了Shein。

Lazada到達新里程碑

儘管AliExpress還是阿里國際最主要的增長引擎之一,但同時值得注意的是,Lazada在近期實現了一個重大轉折——在7月份首次錄得EBITDA(未計利息、稅項、折舊及攤銷前的盈利)盈利,由此可見儘管面臨激烈的區域競爭,但通過提高變現和運營效率,它的運營虧損大幅減少。

阿里國際表示,Lazada計劃加大在東南亞的投資,並堅持一直以來的運營模式和戰略舉措。蔣凡說:「這一里程碑增強了我們在東南亞市場進行有效投資以鞏固市場份額的信心。」Lazada在泰國、新加坡、越南、馬來西亞、印度尼西亞和菲律賓開展業務,其中泰國業務去年已實現盈利。

在上個季度中,Trendyol提高了變現能力和盈利能力,通過更加豐富的產品以及用戶增長,進一步夯實了它在中東地區的領先地位。

阿里國際還投入巨資,提升旗下不同平台的品牌知名度。它是2024歐洲杯獨家電子商務合作夥伴,簽約英國球星貝克漢姆為AliExpress在全球代言。在巴黎奧運會期間,alibaba.com還簽約NBA球星托尼·帕克為品牌代言人,借助他的號召力來吸引更多美國和歐洲用戶。這些推廣支出在一定程度上解釋了為什麼該部門本季度EBITDA虧損擴大至5.1億美元。

蔣凡還強調,產品和技術創新在公司各平台的持續增長中發揮著關鍵作用。去年底,公司推出了聚焦商業場景、AI驅動的工具包Aidge,服務於希望提高效率、簡化全球運營的商家。工具包當中的功能包括客戶服務、跨平台產品投放、產品描述優化、多語種搜索和價格推薦。公司表示,目前約50萬家商戶使用Aidge服務,覆蓋1億個SKU。

蔣凡說:「我們的戰略重點有兩方面,首先是提高所有業務部門的運營效率,同時積極投資關鍵市場,推動增長和規模,以便在未來實現更大的規模盈利能力。」

阿里國際還沒有獨立上市,其業績仍併入母公司。阿里巴巴集團此前曾表示,阿里國際最終可能進行獨立融資,但近期沒有提供相關進展。上周四財報發布後,阿里巴巴集團股價上漲4.6%。年初至今,阿里巴巴股價上漲了約8.5%。

咏竹坊專注於在美國和香港上市的中國公司的報道,包括贊助內容。欲瞭解更多信息,包括對個別文章的疑問,請點擊這裏聯繫我們

欲訂閱咏竹坊每周免費通訊,請點擊這裏

新聞

簡訊:賽目聯手高德 發展智能平台生態系統

智能網聯汽車(「ICV」)仿真測試技術的科技公司北京賽目科技股份有限公司(2571.HK)周三公布,與高德軟件簽訂戰略合作協議,構建智能裝備、智慧交通、智慧城市的平台生態系統,合作期限為三年。 高德是中國專業數字地圖、導航及實時交通信息服務商,向終端用戶提供包括導航、打車、酒店預定、景點門票等一站式出行服務。 賽目科技表示,合作是可以充分發揮各自資源及專業優勢,聯手共同發展實現互補互利而達致共贏。 公司周四開市升3%報14.06港元,股價較今年初上市高約8%。 劉智恒 欲訂閱咏竹坊每周免費通訊,請點擊這裏
3SBio hits the big time with $6 billion cancer drug deal

三生製藥60億美元出海創紀錄 同類靶點海外授權大單頻現

輝瑞還將於協議生效日認購三生製藥價值1億美元的普通股股份,進一步實現價值長期綁定 重點: 資本市場對這一里程碑式交易反應十分熱烈,三生製藥股價一度觸及7年來的新高 PD-1/VEGF雙抗備受關注,默沙東去年也曾與另一家中國藥企合作獲得同靶點產品授權    莫莉 上周二,中國創新藥行業迎來歷史性時刻。三生製藥(1530.HK)宣布與跨國藥企輝瑞(PFE.US)達成一項授權協議,將其自主研發的PD-1/VEGF雙抗藥物SSGJ-707的除中國內地之外的全球開發、生產和商業化權益獨家授予輝瑞。 這一交易以12.5億美元(90 億元)的「不可退還且不可抵扣」首付款以及最高可達48億美元的開發、監管批准和銷售里程碑付款,創下中國創新藥出海首付款和總金額的「雙料紀錄」,三生還將根據授權地區的產品銷售額收取兩位數百分比的梯度銷售分成。除此之外,輝瑞還將於協議生效日認購三生製藥價值1億美元的普通股股份,進一步實現價值長期綁定。 資本市場對這一里程碑式交易反應十分熱烈,在交易正式披露之前的5月19日,三生製藥股價已經先上漲13.81%,5月20日更是跳升32.28%,股價一度觸及7年來的新高22港元/股。 在本次交易中,三生製藥的控股子公司三生國健(688336.SH)可以獲得輝瑞所有支付款項中的30%。在5月19日至5月22日,三生國健的股價連續4天漲停,累計漲幅超過100%,公司甚至緊急發布風險提示稱,「本次交易尚需提交本公司股東大會審議,尚需取得美國和其他境外司法管轄區適用的反壟斷監管批准,《許可協議》是否能夠發生效力存在一定不確定性。」 三生製藥是成立於1993年的中國老牌醫藥企業,擁有全球獨家上市的重組人血小板生成素特比澳、重組人促紅素品牌產品益比奧及賽博爾、中國內地首款非處方脫發治療藥物蔓迪等多款核心產品,分別在其細分治療領域佔據主導地位。2024年三生製藥的營收高達91.08億元,同比增長16.5%;歸母淨利潤為20.9億元,同比大增34.9%。 此次被輝瑞收入囊中的SSGJ-707,是三生製藥獨立研發的靶向PD-1/VEGF雙特異性抗體,通過同時靶向免疫檢查點PD-1及 VEGF 信號通路,可以在抑制腫瘤血管生成時激活免疫系統,實現「雙重抗腫瘤」效應。SSGJ-707的II期臨床階段性分析數據顯示,該候選管線在非小細胞肺癌(NSCLC)患者的治療上獲得了優異的客觀緩解率(ORR)和疾病控制率(DCR),無論單藥還是與化療聯用,均展示出顯著的抗腫瘤活性和良好的安全性,具有best-in-class(同類最優)的潛力。除了非小細胞肺癌外,SSGJ-707用於治療結直腸癌、婦科腫瘤等領域的臨床研究也在推進中。 明星靶點產品接連出海 提到PD-1/VEGF雙抗,就不得不提及全球首創以及唯一一款獲批上市的同靶點產品依沃西單抗,這是康方生物(9926.HK)的王牌產品。依沃西單抗與默沙東(MRK.US)的全球「藥王」帕博利珠單抗(Keytruda)的PD-L1陽性NSCLC的「頭對頭」三期臨床研究中獲得顯著陽性結果,讓更多跨國藥企看到PD-1/VEGF雙抗的巨大潛力。早在2022年12月,康方生物就將依沃西單抗在美國、加拿大、歐洲和日本的開發和商業化的獨家許可權授予Summit Therapeutics。 2024年11月,默沙東拿下另一家中國創新藥企禮新醫藥的在研PD-1/VEGF雙特異性抗體LM-299的全球開發、生產和商業化獨家許可,禮新醫藥將獲得5.88億美元的首付款和最高27億美元的里程碑付款。 輝瑞也早已瞄准該靶點,2025年2月,Summit宣佈已與輝瑞達成臨床試驗合作,共同推進依沃西與輝瑞多款抗體偶聯藥物(ADCs)在多種實體瘤中的聯合治療應用。今年 2 月,三生製藥也與百利天恆(688506.SH)達成了SSGJ-707 與 EGFR/HER3 ADC聯用的臨床研究合作,顯現SSGJ-707與ADC藥物聯用的治療潛力。如今,輝瑞直接拿下SSGJ-707在海外地區的權益,或許能更快推進該產品與自家ADC聯用的臨床試驗。 萬聯證券在研報中指出,輝瑞的重磅藥物專利保護即將到期,急需優質管線填補缺口,中國藥企擁有「工程師紅利」和快速提升的研發能力,其技術與產品被跨國藥企巨頭認可的確定性持續增強,未來有望通過聯合研發、利潤分成等合作方式深度綁定。 三生製藥當前的市盈率約為21倍,同樣手握重磅創新藥產品的藥企巨頭恒瑞醫藥(1276.HK;600276.SH)的市盈率高達49倍,顯示前者的估值仍有提升空間。三生製藥與輝瑞的合作不僅能三生帶來大筆投入,加快其他管線推進,輝瑞的研發和銷售實力更有助於三生快速突破海外商業化瓶頸。 欲訂閱咏竹坊每周免費通訊,請點擊這裏
Lexin helps get credit

樂信盈利倍翻真相:撥備跌公允值升

公司一季度淨利潤大幅增長,但受信貸中介業務疲軟拖累,營收出現下滑 重點: 樂信一季度淨利潤同比翻倍,收入卻下降了4.3% 不良貸款撥備減少推動利潤增長,表明樂信強化風險管理的舉措已初見成效    梁武仁 數字有時候具有欺騙性,樂信(LX.US)的最新季度業績就屬於這種情況。 上周三,這家網絡貸款中介平台宣布其一季度淨利潤同比翻倍,達到4.3億元(約合6,500萬美元)。在當前中國經濟陰雲密布的大環境下,如此強勁的盈利增長增長足以讓公司大放異彩。但仔細審視財報會發現,其實際業務表現遠不如淨利潤數字那般光鮮。 實際上,樂信當季營業收入同比下滑4.3%至31億元,其中佔營收超三分之二的主營信貸中介服務收入驟降17.3%。這一表現並不令人意外,因在當前經濟環境下,很多消費者面臨嚴峻的財務壓力,尤其是該公司瞄准的年輕消費者。 中國當前的經濟形勢給貸款機構帶來了雙重挑戰:消費者錢包縮水,不僅減少支出,還因擔心無力償還而避免借貸;貸款機構在審批貸款申請時也更加嚴苛,以避免違約率飆升。雙重夾擊導致樂信這樣的貸款中介陷入困境。反映在數據上,樂信平台一季度促成的貸款總額同比減少11%。 財報發布後的兩天里,樂信股價下跌13%,表明投資者可能更關注上述負面因素,而非淨利潤的大幅躍升。他們或許還注意到,與樂信不同,其部分主要競爭對手當季實現了營收與放貸規模的雙增長,標誌著中國近期出台的一系列刺激消費措施可能已顯成效。 儘管主營業務增長放緩,樂信淨利潤的大幅提升主要得益於兩項收益。公司的主要成本,即給貸款合作夥伴提供的貸款償還擔保撥備大幅下降18%。這類撥備在去年一季度相當於總營收的逾四分之一,但最新季度已降至約22%。 另一個重要推動因素來自金融擔保衍生品和貸款的公允價值變動,去年同期樂信在這一項上曾錄得3.16億元虧損,而本季度則實現7,500萬元收益,一正一負之間是近4億元的利潤差額。 這兩項改善均表明,使用樂信服務的借款人違約率不斷下降,這可能是公司加強風險管理的結果。過去兩年,樂信一直在通過數據分析優化獲客能力,精准定位優質借款人,從而避免受到大規模貸款減值的衝擊。 「具體來說,我們專注於提升風險識別能力、優化風險策略體系、開發智能風控工具,並積極探索大模型在風險管理中的應用,」樂信首席風險官喬佔穩在財報電話會議上表示。 風險管理取得成效 其他指標也顯示,這些風險管理舉措正在取得成效。比如,樂信的逾期90天及以上的貸款比例(銀行界定不良貸款的標準),從去年同期的3.6%降至今年3月底的3.3%。 然而,在這一關鍵領域,樂信仍有改進空間。中國銀行業整體不良貸款率遠低於2%,儘管有人認為,由於中國經濟疲軟,實際數字可能更高。在樂信的直接競爭對手中,信也科技(FINV.US)和奇富科技(QFIN.US)今年3月底的不良率均控制在2%左右,兩家公司一季度均實現了收入和交易量增長。 從收入增長來看,樂信一季度的亮點是科技賦能服務,收入躍升70%以上,成為公司第二大收入來源,約佔總收入的20%。這些服務包括為機構合作夥伴提供定制化技術解決方案,覆蓋獲客和信用評估等信貸服務不同階段。 儘管如此,樂信的前景仍不明朗。刺激國內消費是中國當下的重點工作,決策者已出台一系列措施。其中許多措施針對家電、汽車等大件商品消費,這類消費通常需要貸款,理論上利好貸款機構和中介。 若這些政策見效,可能會為樂信的業務注入新的活力。但現實情是,信也科技和奇富科技等競爭對手,似乎已從刺激措施中受益,而樂信卻沒有,這一反差或許反映出樂信的策略相對保守。 樂信在一季度財報中宣布,自今年下半年起將派息比例從當前的25%上調至30%(這個比例剛在去年11月從20%提升至25%)。然而此舉未能阻止股價下跌,這現象頗能說明問題,短期內連續提高派息比率可能表明,公司在中國及海外市場都面臨投資機會匱乏的困境。儘管樂信在海外確有業務佈局,但規模始終微不足道。 這意味著在可預見的未來,樂信將不得不繼續在中國疲弱的經濟環境中艱難求生,發展前景愈發黯淡。根據雅虎財經匯總的四家分析機構的預測,公司今年的營收預計將同比下滑2%。 樂信目前的往績市盈率(P/E)為7.3倍,市銷率(P/S)僅0.7倍。相比之下,信也科技市盈率略低,為6.2倍,但市銷率較高,達到1.2倍,不過也沒什麼吸引力。奇富科技的市盈率為6.58倍,市銷率則高出不少,達3.06倍。 樂信若想重獲投資者青睞,就必須證明自己既能嚴格管控管控,又能同時實現業務增長。然而最新財報數據表明,要在這兩者間取得平衡,並非易事。 欲訂閱咏竹坊每周免費通訊,請點擊這裏

簡訊:營運成本大幅下降 知乎首季錄得經調整淨利

線上內容平台知乎(2390.HK; ZH.US)周二公布,首季收入按年跌24.1%至7.3億元(1億美元),淨虧損收窄93.9%至1009.4萬元,非公認會計準則下經調整淨利潤為690萬元,去年同期為虧損1.36億元。 公司稱,首季付費會員收入4.2億元,按年跌7%,主要由於平均月訂閱會員數量輕微下降所致。期內,平均月訂閱會員達1,420萬人。至於營銷服務收入為近2億元,跌40.4%。 對於首季表現,公司稱歸功於精細化運營策略及人工智能的深度融合。首季度,公司總營運成本下降34.4%至5.037億元,研發費用減少28.1%至1.419 億元。整體毛利率從去年同期的56.6%增長至61.8%。 業績公布後,知乎美股周二升1.78%報4美元。 李世達 欲訂閱咏竹坊每周免費通訊,請點擊這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