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家中國最大質押車輛監控服務提供者,經營上獲得母公司「輸血」

重點︰

  • 長久集團旗下的長久股份近年收入持續增長,但盈利並不穩定,今年上半年增收不增利,淨利潤下跌26.6%
  • 該公司去年展開的汽車經銷商營運管理服務,75個客戶中,只有一個不是來自母公司

 

裴梓龍

在中國,不少人買車會選擇到經銷商處選購,然而一般經銷商資金不足,會在購入汽車時向金融機構貸款,將汽車作為抵押品,金融機構要確保抵押的車不會被盜、被損壞等,但卻沒有足夠人手親自管理,就衍生了質押車輛監控服務,由金融機構與第三方簽訂服務合約,委託對抵押的車輛進行監控,降低風險。

受惠於這種業務模式的中國汽車流通領域最大質押車輛監控服務提供者長久股份有限公司,在第二度向港交所關關申請上市後,上週五終於通過上市聆訊。

這家公司今年5月曾以「長久數字科技有限公司」向港交所申請上市,但最終隨著招股文件過期無疾而終。到了11月中,該公司放棄「科技」二字,易名「長久股份有限公司」第二度入表,可能因為近年科技公司股價大挫,市場存在頗大戒心,因此長久股份也要重新部署,以免影響將來上市估值。

說起「長久」,讀者可能會想起在A股上市的長久物流(603569.SH)在2016年上市當年大漲2.5倍,令母公司長久集團創始人薄世久和李桂屏夫婦的身家暴增180億元,登上《2016年胡潤百富榜》。

長久股份同樣是長久集團子公司,然而薄氏夫婦想複製長久物流7年前的神話,估計並不容易,除了因為市況不如當年,長久股份的業績也可能引起市場疑慮。

根據公司的招股文件顯示,其收入從2020年的4.31億元,穩定增長至2022年的5.48億元,今年上半年再上升19.6%至3.09億元。然而,雖然公司生意做多做大,但盈利表現卻頗為飄忽,2020年賺了1.14億元,翌年大幅減少26.6%至8,373萬元,去年重新增長至9,591萬元,今年上半年又大挫26.6%至3,529萬元。

箇中原因,在於公司過去大花金錢全力推動收入增長,令一般及行政開支由2020年的4,258萬元,大增八成至去年的7,698萬元;到了今年,單計上半年的相關開支已更大增88.6%至6,340萬元,是去年全年的82.3%。公司解釋,一般及行政開支增加主要是因為業務擴張,執行相關工作的人員增加。

不過,更令投資者憂慮的是公司大撒金錢擴充市場,但可以搶到多少呢?畢竟目前中國質押車輛監控服務市場並不大,而且非常集中。截至2023年6月30日,長久股份向18家商業銀行的約200家分行、27家汽車金融公司,以及11,152家汽車經銷商提供質押車輛監控服務。

然而根據灼識諮詢的數據顯示,按2022年收入計算,長久股份在中國質押車輛監控服務市場的佔比達47.9%,以去年收入約5.48億元計算,整個市場規模也只有約11.44億元。由於頭五大服務商已佔據90.3%市場份額,長久股份想繼續搶奪市佔率並不容易。

搶市場另一手段是降價,2020年,該公司質押車輛監控業務的平均服務費達到每月3,564元,但到了今年6月底降至3,206元,減幅達到10%。

另一方面,長久股份的客戶集中度也持續上升。據招股文件顯示,2020年至今年6月底,前五大客戶的銷售額佔整體收入比率,從33.3%大幅提升至56.2%。而其中一個大客戶更是兄弟企業、長久集團旗下汽車流通服務供應商長久實業,今年上半年收入佔比達16%,是公司第二大客戶。

客戶高度集中

這種客戶集中度持續上升的情況,令長久股份很難加價,導致核心業務增長乏力。因此,該公司近年積極嘗試新業務,希望添加增長動力。

長久股份去年開展汽車經銷商營運管理服務,也就是為欠缺專業知識和人手的中小型汽車經銷商提供管理服務,而公司從中收取管理費用。但有趣的是,長久股份截至今年6月底為75家經銷商提供管理服務,但只有一家不是來自長久集團。

再仔細一看,去年汽車經銷商運營管理服務收入4,282萬元,今年上半年大增1.4倍至3,036萬元,但以75家客戶計算,平均每家僅收取40.49萬元,但來自唯一獨立第三方客戶的收入卻只有8.3萬元,可見母公司如何向其輸血。

不過,長久股份也提到,截至今年9月30日,已經與獨立第三方擁有的汽車經銷商,訂立144份不具法律約束力的意向書,嘗試擺脫對母公司的依賴。

回顧同系公司長久物流今年表現不錯,在中港股市積弱下,今年累積升幅達51.1%,讓市場觀望長久股份在港股疲弱的市況下上市,能否成為逆市奇葩。然而,目前市場並沒有與長久股份業務相近的上市公司比較估值,其定價高低欠缺參考標準,如果想吸引投資者參與申購,甚至願意「長久」持有,將考驗管理層與保薦人的推廣功力。

有超讚的投資理念,但不知道如何讓更多人知曉?我們可以幫忙!請聯繫我們了解更多詳

咏竹坊專注於在美國和香港上市的中國公司的報道,包括贊助內容。欲瞭解更多信息,包括對個別文章的疑問,請點擊這裏聯繫我

欲訂閱咏竹坊每周免費通訊,請點擊這裏

新聞

簡訊:星展看好億咖通客戶多元化增長潛力

星展銀行本周首次覆蓋智能座艙製造商億咖通科技控股股份有限公司(ECX.US),給予12個月目標價2.80美元,較現時股價高約24%。報告指出,公司正逐步擺脫對母公司吉利的業務依賴,客戶多元化前景強勁。 星展在10月14日研報中指出,目前吉利及其旗下品牌,包括極氪、沃爾沃、路特斯等,貢獻億咖通約80%收入。但大眾集團的戰略合作有望推動客戶結構多元化,該合作涵蓋大眾、斯柯達品牌。星展表示:「大眾計劃自2027年起,在巴西和印度銷售搭載億咖通產品的車型,協議未來可能擴展至歐洲市場,成為新增增長動能。」 報告強調,基於2026年預估銷售額,億咖通當前企業價值/銷售額比率為0.9,低於行業中位數1.5。「估值折讓部分源於客戶過度集中於吉利集團,疊加2025年第二季度毛利率承壓,”星展分析稱,“但伴隨客戶多元化進程加速及毛利率預期修復,該股有望迎來價值重估。」 億咖通股價過去52周累計上漲約27%。 陽歌 欲訂閱咏竹坊每周免費通訊,請點擊這裏
Xiao Noodles sells noodles

說出「窮人餐飲」的故事 遇見小麵逆市盈收雙升

中國第四大中式麵館連鎖品牌已提交港股上市申請,文件顯示在平價食品招徠下,今年上半年收入增長34% 重點: 遇見小麵聚焦中國餐飲市場低端領域,香港上市申請或大舉吸引投資者關注 今年上半年,這家麵食連鎖品牌收入增長34%,增速遠超新店開業率,且利潤近乎翻倍   陽歌 「窮人套餐」的迅速崛起,為中國餐飲鏈底端商家帶來商機,日益節儉但仍想外出就餐的消費者,正尋找最便宜的用餐選擇,麵食連鎖店因低廉定價而受惠。 廣州遇見小麵餐飲股份有限公司正以「平價餐飲」細分領域的強勢定位吸引投資者,本周向香港市場再次提交上市申請。這家公司規模相對較小,截至今年6月底僅有451家門店。 相較深陷銷售額下滑與利潤大跌的同業,遇見小麵多項指標相對穩健。但公司未能完全避開行業頹勢,申請文件顯示其同店銷售額、翻台率及客單價近年均出現下滑。 不過,公司逆勢而上,報告期內收入增速大幅超越新店開業速度。今年上半年利潤表現也相當強勁,近乎翻倍。 然而,需要指出,推動遇見小麵近期強勁表現的潛在因素,是中國外賣平台持續的補貼大戰,刺激了價格敏感型消費者的居家點餐需求。多家餐飲連鎖企業也證實此趨勢,分析師就此預警,當美團、餓了麼、京東三大外賣巨頭縮減補貼力度時,行業將普遍承壓。 目前,遇見小麵至少為專注餐飲賽道的投資者提供高性價比選擇。其上市申請文件援引第三方研究顯示,麵食佔中國快餐店市場近三分之一份額。據上市文件預測,中國麵食餐廳市場規模,未來五年將以10.9%的年增長率擴張,至2029年達5,100億元(720億美元)。 川渝辣味麵食作為最大細分品類,正是遇見小麵的特色領域。該品類年增速預計達13.2%,2029年銷售額將達1,357億元,超越麵食市場整體表現。以商品交易總額(GMV)計,遇見小麵去年是中國第四大中式面館經營者。但考慮到該領域高度分散的業態結構,其僅憑0.5%的市佔率即獲此席位。 主打平價餐飲 遇見小麵定價親民,今年上半年直營店的訂單平均消費額僅31.8元(不足5美元),低於肯德基中國二季度38元的平均客單價,不足必勝客二季度76元客單價的一半,也低於太二酸菜魚同期73元的客單價。 和同業一樣,為迎合日益節儉的消費者,遇見小麵持續降價,公司稱此源於平均消費額從2022年36.2元,降至今年上半年31.8元(降幅12%)。同期,翻台率從2023年的3.9次降至今年上半年的3.4次。 公司正通過外賣補貼大戰增加的訂單,部分彌補堂食消費及翻台率下滑。同時,採取較激進的擴店策略,其門店數從2022年初的133家增至今年6月底的451家,增幅超兩倍,另有101家新店處於開業前的籌備中。 綜合因素推動上半年收入同比增長34%至7.03億元,上年同期為5.26億元。增速遠超同期8%的門店增長率,且是在直營店同店銷售額下滑3.1%的背景下實現。 公司並未真正解釋,儘管同店銷售額下降且門店數量增長相對較小,但其如何能夠在上半年實現如此強勁的收入增長,外賣訂單的大幅增加或許可以解釋這一現象。此外,公司強調近期正加速香港市場擴張,當地商品定價普遍高於內地。 遇見小麵的運營效率也表現突出,直營店經營利潤率近三年持續攀升,今年上半年達15.1%。公司稱部分增效源於租金較低的城郊地區拓店策略,以及中國房地產市場低迷帶來的整體租金成本下降。 營收強勁增長與利潤率改善共同推高盈利,公司淨利潤從上年同期的2,140萬元躍升至4,180萬元,增幅近倍。經調整利潤(通常剔除股權激勵成本)同期由2,250萬元增至5,220萬元,翻逾一倍。 歸根結底,遇見小麵因聚焦消費謹慎期下外出就餐低端市場,展現較強投資價值。若外賣補貼戰退潮(此趨勢或已顯現),其增速可能放緩。但在當前市場中,任何增長均屬難得,而遇見小麵的業務增速表現尤為突出。 欲訂閱咏竹坊每周免費通訊,請點擊這裏

簡訊:正力新能折讓8%配股籌5億港元

鋰離子電池製造商江蘇正力新能電池技術股份有限公司 (3677.HK)周五宣布,擬配售4,592.1萬股新H股,佔擴大後的已發行H股的3.09%及已發行股份總數的1.8%,集資5.04億元,每股配售價10.98元較前一日收市價11.92元折讓7.89%。 公司稱,擬將配售所得款項淨額中,約70%用於支持集團與常熟的新生產工廠二期工程有關的建設、設備購置及預備費;約10%用於全固態電池中試線的建設;約10%用於研發活動,及約10%用於營運資金及一般公司用途。 正力新能於今年4月在港交所掛牌上市。今年上半年,公司實現收入31.72億元,同比增長71.9%,其中動力電池收入29.85億元,同比暴增81.9%;毛利率從去年同期的9.9%大幅提升至17.9%;淨利潤2.22億元,實現扭虧為盈。 公司股價周五低開,至中午休市報11.01港元,跌7.63%。上市至今,該股累升約30%。 李世達 欲訂閱咏竹坊每周免費通訊,請點擊這裏

簡訊:暗盤已交投 海西新藥上市突延期

福建海西新藥創制股份有限公司(2637.HK)原訂今天在香港掛牌上市,但周四晚突公布,就最終發售價、國際配售認購意向水平、香港公開發售股份分配基準等,未能在本周五上午8時前定稿及獲取監管機構批准,因此上市時間要順延。 有券商在本周三下午已通知客戶中籤結果,更有定價86.4元。有劵商平台在周四已開始暗盤交易,富途暗盤早段一度高見200元,較定價高131%,其後升幅大幅回落至只升兩成多。 海西新藥發行1,150萬股H股,一成於香港公開發售,招股價介乎69.88元至86.4元,集資9.9億元。 劉智恒 欲訂閱咏竹坊每周免費通訊,請點擊這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