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899.HK 601899.SHG
Zijin Mining’s prospects are brightening up further, thanks to rising gold and copper prices as well as the recent series of acquisitions

受惠全球央行減息,金價持續攀升,內地銅金礦龍頭紫金,今年內已進行多次收購

重點:

  • 紫金今年連番收購,最新是買入秘魯金礦項目
  • 聯儲局持續減息,加上美國債務問題難解決,將持續推高金價

白芯蕊

美國聯儲局今年終於啟動減息,對利率變化敏感的金價應聲造好,今年屢創新高,隨著聯儲局進一步減息,有分析便指金價有望突破3000美元大關,今年連番出手收購的紫金礦業集團(2899.HK;601899.SH),最近又再次出動,收購南美秘魯一個金礦。

根據紫金通告公布,集團計劃以2.45億美元收購La Arena,該公司核心資產為秘魯La Arena第一及二期項目,其中一期是在產金礦堆浸項目,二期則為尚在研究階段的斑岩型銅金礦項目,前者平均品位每噸0.33克,後者探明與控制金品位達每噸0.24克。

通告亦指,La Arena合共持有25宗採礦特許權,礦權覆蓋面積達3.31萬公頃,總資產達3.2億美元,去年實現銷售收入1.9億美元,淨利潤亦有1,000萬美元。

在收購秘魯La Arena項目前,紫金在10月9日已出手,以10億美元的作價收購加納Akyem金礦項目,Akyem 金礦位於世界主要黃金成礦帶上,屬典型的

造山型金礦,該項目去年淨利潤更達1.28億美元。

除此之外,紫金在9月宣布入股內地金礦商龍高股份(605086.SH)及萬國黃金集團(3939.HK),還有在7 月16 日宣布,斥資3億元以戰略投資入股方式,購入加拿大上市公司蒙太奇黃金公司(MAU.V)9.9%股權,明顯集團今年收購步伐相當進取。

撇開上述收購項目,紫金業績亦十分強勁,首三季淨利潤達243.6億元,按年增長50.7%,當中第三季淨利潤達92.7億元,增加58.2%,主要受惠礦山產金與礦山產銅平均售價升25.5%和13.9%,同時銷量也增3.4%和2.3%。

市場經常錯誤理解紫金是金礦業務遠比銅業務大,但事實上紫金受銅價影響較大,從2024年第三季毛利分布,礦山產金佔公司毛利份額為32.5%,礦山產銅則達44.4%。至於2024年第二季(即對上一季)礦山產銅佔比更加達51%,礦山產金則只有30.1%。不過,隨著收購上述項目後,金與銅礦的毛利佔比差距有望收窄。

特朗普上場利好金價

隨著特朗普勝出美國總統大選,金價進一步上升空間更大,原因是特朗普主張低息環境,從利率期貨看到,市場推算明年6月聯邦基金利率會下調到3.75至4厘,即較目前仍要減息四分三厘。

再者,特朗普在競選時已表明為促進美國製造業復蘇,計劃在上任後會下調美國企業稅率,主張由現時21%企業稅率,下調六個百分點至15%。不過,美國一向入不敷出,恐怕需續靠借貸度日,市場相信美國債務情況每年將以一萬億美元增長,四年後將會超過40萬億美元,債務上升及利率下調,都不利美元滙價,黃金作為對沖美元下跌最佳工具之一,變相進一步推高金價,紫金是中國最大的金礦商,從而亦有所得益。

另一方面,美元疲弱也會推高各類商品價格,其中紫金是內地最大的銅礦商,銅作為最佳的導電及導熱物質,面對人工智能、電動車、新建電網及歐美重建電網需求下,對銅的需求只會有增無減。

更大問題是全球銅礦產量有限,據國際銅業研究小組(ICSG)預計,今年全球產能增長1.7%至2,275萬噸,2025年再增長3.5%至2,275萬噸,對比全球今明兩年精煉銅使用量分別達2,715萬噸和2,788萬噸,意味供需依然失衡,利好銅價發展。

除了傳統銅金業務外,紫金也開拓新能源材料市場,包括進軍鋰礦業務。目前紫金鋰礦業務擁有阿根廷3Q鹽湖、西藏拉果錯鹽湖、湖南湘源鋰礦項目及位於剛果的馬諾諾鋰礦,集團簡稱為「兩湖兩礦」項目,其中阿根廷鋰項目即將投產,到2028年規劃鋰業務能達成25至30萬噸鋰,一旦完成部署,紫金有望成為全球主要鋰礦商之一。

不過,海外收購也有一定風險,集團位於哥倫比亞的武里蒂卡(Buriticá)金礦,在2023年被盜採3.2噸黃金、涉資2億美元。

紫金估值較國際同業平

受惠金價、銅價有望上升,配合鋰礦業務發展,據《彭博》數據顯示,市場估計紫金今明兩年毛利率可達18.9%和19.9%,按年升3.1和1個百分點,帶挈淨利潤有望達至320.5億和388億元,按年升51.8%和21%。

作為礦業股亦是內地企業,紫金業務效率表現出眾,預期股本回報(ROE)達25.8%,對比世界同業如Newmont Corporation(NEM.US)Barrick Gold Corporation(GOLD.US)Freeport-McMoRan(FCX.US)分別11.8%、8.8%和11.9%,紫金ROE明顯高一截。然而紫金估值較平,預期市盈率只有12.7倍,與Newmont、Barrick及Freeport分別約14.5倍、14.5倍及31倍低,加上金銅價趨升,在估值偏低下,意味紫金股價有望追上國際同業。

欲訂閱咏竹坊每周免費通訊,請點擊這裏

新聞

簡訊:字節跳動為獅騰提供AI設施

電商企業獅騰控股有限公司(Synagistics)(2562.HK)周二宣布,將使用字節跳動提供的人工智能基礎設施,開發為商戶提升效率的工具。 根據公告,總部位於新加坡的獅騰將與BytePlus合作,後者將提供Skylark大語言模型及數據分析工具,助獅騰開發為亞洲市場量身定制的下一代企業應用,雙方未披露合作財務條款。 週二下午交易時段,獅騰股價下跌5.3%。公司於去年9月通過特殊目的收購公司(SPAC)方式在香港上市,成為港交所2022年推出SPAC後,首家以此方式上市的企業。當前股價較SPAC上市首日收盤價累計上漲約7%。 陽歌 欲訂閱咏竹坊每周免費通訊,請點擊這裏

簡訊:螞蟻擬分拆海外業務赴港上市

財新引述消息人士報道,阿里巴巴(BABA.US; 9988.HK)旗下金融科技公司螞蟻集團,計劃將其海外業務部門「螞蟻國際」在港交所上市。螞蟻目前正在就潛在上市事宜與監管機構進行溝通。 在新加坡註冊的螞蟻國際,業務規模約佔集團總收入的20%。該公司擁有四大核心產品線:跨境支付平台Alipay+、國際收單業務安通環球(Antom)、跨境匯款服務萬里匯(World First)以及創新支付解決方案Bettr,涵蓋消費者端支付、商戶端收單及企業間跨境結算等全方位金融科技服務。 螞蟻國際董事長由螞蟻集團董事長井賢棟兼任。 2020年,螞蟻原本計劃在上海與香港兩地同時進行總額達370億美元的首次公開募股(IPO),但最終遭中國監管部門叫停,其後被迫重組並遭罰款近10億美元。 李世達 欲訂閱咏竹坊每周免費通訊,請點擊這裏
Janbon makes silver powder for solar cells

太陽能行業困境持續 建邦高科上不逢時

即便業內很多下游企業陷入虧損,這家太陽能電池材料生產商去年仍保持了盈利 重點: 建邦高科申請赴港上市,去年收入增長了42% 這家用於生產太陽能電池銀漿的銀粉供應商利潤微薄,在太陽能行業仍處於危機之中,公司可能也會陷入虧損 陽歌 香港IPO市場目前可能很火爆,各行各業的公司在經歷了三年的疲軟後紛紛開始融資。但太陽能公司卻明顯缺席了本輪熱潮,因這個曾經炙手可熱的行業,正在經歷供應嚴重過剩引發的痛苦回調。 儘管面臨如此巨大阻力,建邦高科有限公司仍申請赴香港上市,試圖憑借其領先的銀粉生產商的地位吸引投資者。銀粉可用於生產銀漿,而銀漿是所有太陽能電池的關鍵材料。即使在鼎盛時期,建邦高科看上去也有點懸,因為產品高度商品化,導致利潤率極低。在行業如此動蕩的時期,公司可能難以激起投資者的太大興趣。 雖然面臨諸多動蕩,建邦高科在過去三年仍保持盈利,至少以年為單位是如此。但上周五提交的上市文件並未按季度拆分數據,我們懷疑公司可能也和很多太陽能同行一樣,在去年底和2025年第一季度陷入了虧損。 領先的太陽能電池板製造商晶科能源(JKS.US;688223.SH),以及多晶硅的龍頭生產商大全能源(DQ.US;688303.SH),都印證這個行業的困境。兩家公司在不久前的報告稱,第一季度不僅淨利潤出現虧損,毛利潤也陷入虧損——這意味它們的產品售價低於成本。 晶科能源和大全能源的股價今年迄今已下跌逾30%,目前接近五年來的最低點,行業困境可見一斑。週一,花旗將晶科能源的股票評級從「買入」下調兩級至「賣出」,稱該行業的困境看不到盡頭,導致晶科能源的股價進一步下跌。 在如此艱難的環境下,很難相信晶科能源和大全能源等下游企業不會向建邦高科這樣的上游供應商施壓,要求降價。 雪上加霜的是,近期銀價持續攀升,抬高建邦高科自己的生產成本,侵蝕公司利潤率。建邦高科披露,幾乎佔其全部生產成本的硝酸銀價格,已從2020年的每公斤3,100元,漲至去年的每公斤4,000元,預計還將持續上漲,到2029年達到每公斤5,400元。 利潤率下滑 建邦高科的優勢之一是歷史相對悠久,這幫助它佔據了中國光伏銀粉市場近10%的份額,成為國內最大的供應商。建邦高科的歷史可以追溯到2010年,當時建邦膠體材料有限公司在山東濟南成立,專門生產彼時尚處於初期的新能源和先進材料。 該公司早在2012年就開始進行銀粉研發了。2014年,它建成了中國最早的銀粉生產線之一,但直到五年後的2019年才開始工業規模生產。2023年底,公司成為國內首批能夠生產新一代太陽能產品(如PERC、TOPCon、HJT和xBC電池)所需高級銀粉的公司之一。 隨著行業一派繁榮,建邦高科的業務也蓬勃發展。上市文件顯示,公司2023年收入增長58%,至27.8億元,去年又增長42%,達到39.5億元。正如前文所說,公司主要的材料成本硝酸銀去年佔收入的96.7%,略高於2023年的96.1%。 幸運的是,建邦高科不需要大量其他支出來運營業務,主要是因它的產品高度專業,客戶數量有限,競爭相對較少。過去三年,公司的銷售、營銷和研發支出相對穩定,不過去年行政成本幾乎翻了一番。 但即便翻了一番,行政成本規模也相當小,去年僅相當於收入的0.4%。能印證這一點的是,公司去年底的員工總數僅為93人,與上年持平,相比於2022年的84人沒有增長多少。 硝酸銀成本高昂,導致公司毛利率相當低,去年僅為3.4%,低於2023年的3.9%。過去三年,該公司每年都保持盈利,儘管利潤規模微乎其微,去年僅為7,900萬元。或許唯一比盈利規模更小的是建邦高科的現金,截至2024年底,其持有的現金總額僅為2,940萬元,但這其實已經是前一年1,080萬元的近兩倍了。 說建邦高科是在冒險太過輕描淡寫了,在行業持續承壓的背景下,IPO籌集到的資金或許能為其帶來一些急需的喘息空間。但我們還是認為,投資者不會對一家受困於行業重大變革的公司有太大的興趣。 建邦高科的全球競爭對手之一同和控股(5714.T),目前的市盈率僅為10倍。建邦高科最大的客戶之一聚和材料(688503.SH)的市盈率略高一些,為18倍。若估值介於兩者之間,按去年的利潤計算,建邦高科的估值將在1.5億美元左右。 這意味公司可通過上市籌集約3,000萬美元,這將為其提供部分急需的現金。說實話,我們認為投資者不會對這種上市太感興趣,不過它可能會吸引一些著眼於長遠的買家,他們不在意當前的低迷,看中的是這個行業未來重現光芒的一天。 欲訂閱咏竹坊每周免費通訊,請點擊這裏

簡訊:美的上月斥5.5億回購A股

家電品牌美的集團股份有限公司(0300.HK, 000333.SZ)周二公布,集團截至4月底止,已斥資近5.54億元人民幣(下同)回購774萬股A股,佔公司目前總股本的0.1%,每股成交價由69.5元至75.02元。 美的於今年4月9日公布回購A股方案,回購金額介乎15億元至30億元,每股回購價不超過100元,實施期限為一年。集團表示,回購是用於股權激勵計劃及員工持股計劃。 美的周二港開市跌2.5%報73港元,公司過去半年股價基本持平。 劉智恒 欲訂閱咏竹坊每周免費通訊,請點擊這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