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家主打公務員考試及職業培訓的教育機構,第二次申請在港交所上市

重點:

  • 粉筆科技從線上轉戰線下業務後,過去兩年錄得逾25億元巨額虧損
  • 公司裁員逾9,400人並削減員工薪金,以紓緩財政壓力

裴梓龍

過去一年,在官方的「雙減」政策下,中國教育行業經歷最黑暗時刻,經營K-12課程相關業務的教培機構接近全軍覆沒,業界逼不得已尋找新路向,連曾經被視為中國教育行業最強偶像的新東方(9901.HK;EDU.US)創辦人俞敏洪,也要粉墨發場主持直播帶貨活動。

K-12教育培訓沒戲可唱,但職業教培卻不受影響,更是獲得官方大力支持的賽道,但在激烈競爭下,要突圍而出也不容易。從事職業技術培訓和公務員考試的職業教育平台粉筆科技有限公司繼今年2月衝擊港交所上市失敗後,9月初再度申請闖關,由花旗、中金及美銀證券作為聯席保薦人。

粉筆科技這個名字,讀者可能比較陌生,但大家可能聽過一家名為「猿輔導」的在線教育服務供應商,它是曾經受中國創投界力捧的K-12教育「獨角獸」,單在2020年的融資規模便高達35億美元(243億元)。可惜好景不常,「雙減」政策去年橫空出世,猿輔導瞬間跌進谷底,因此自2020年已從猿輔導分拆出來、業務不受新政策影響的粉筆科技,便成為資本關注的新對象。

長期以來,中國公務員考試主要由中公教育(002607.SZ)和華圖教育佔據領先地位,兩者成立超過20年,主要從線下招生;相反,猿輔導在2013把華圖教育的知名講師張小龍納入旗下,負責公務員考試培訓,乘着互聯網東風順勢而起,隨後再以粉筆科技之名分拆出來獨立營運,與中公教育和華圖教育展開激烈競爭。

然而,粉筆科技的財務表現並未受惠於業務擴大,即使其收入從2019年的11.6億元大增至去年的34.3億元,伴隨的卻是巨額虧損。該公司曾經在2019年錄得1.54億元浄利潤,但翌年轉盈為虧,錄得4.84億元淨虧損,去年虧損額更同比擴大323%至20.46億元。當中的主要原因,是管理層為了抗衡中公教育和華圖教育,決定大撒金錢開闢線下業務,令銷售及行政的開支大增。

根據招股文件,粉筆科技員工從2019年底的1,592名,一舉增加至2020年底的12,803名,並於去年3月底達到16,800名的高峰,員工開支在2020年和2021年分別達到11.73億元及27.19億元,佔當年總收入的55%和79.3%。

成本瘋狂上漲,但收入增幅卻追不上,導致毛利率從2019年的46.2%大跌至2020年的23%,去年雖然微升至24.5%,也只是因為公司終於頂不住壓力,實施裁員減薪等「瘦身」行動所致。

瘋狂裁員9,412

截至去年底,粉筆科技的員工僅餘8,964名,今年上半年再減至7,388名,意味其僱員比高峰時大減9,412人。講師及其他教學人員的平均工資,也從2019年的1.33萬元減至今年上半年的8,900元;銷售及營銷人員工資更從1.23萬元減至6,800元,減幅達到44.7%。因此,該公司今年上半年的員工成本已降至7.71億元,佔總收入比例減至53.2%。

專注線上業務的粉筆科技,在行業內享有絕對優勢,根據弗若斯特沙利文的報告,該公司是中國最大的在線職業考試培訓服務商,其培訓課程及線上產品去年擁有980萬付費人次,是第二名的四倍。截至今年6月底,其線上平台已累積約4,320萬註冊用戶,平均月活躍用戶由2020年的約470萬增至去年的約650萬人,今年6月底進一步增加至約750萬人。

擁有龐大線上會員的粉筆科技,近年開拓線下市場以對抗同業競爭,去年約67.5%的線下課程學員,是由線上付費用戶轉化而來,這個比例在今年上半年進一步增至71%。其線下培訓業務過去兩年錄得負毛利後,隨着大幅壓縮成本,今年上半年重新錄得1.9億元毛利,毛利率為36.3%,但仍然遠低於線上培訓業務的60.3%。

可惜在新冠疫情陰霾持續困擾下,公考及職業培訓的賽道也變得顛簸,隨着多個主要城市今年因新冠變異病毒株蔓延而採取嚴厲管控措施,部分公務員聯考推遲,導致面授班減少,對線下培訓業務帶來衝擊,連「公考老大」中公教育的上半年營收也同比大挫54.2%,虧損更大幅增加8倍至8.91億元。因此對粉筆教育而言,由線上轉戰線下未必是正確決定。

雖然職業教育培訓不受「雙減」政策打擊,但由於投資者對整個教育板塊的信心減退,相關股份在過去一年的表現也受到拖累,以中公教育、新高教(2001.HK)與中教控股(839.HK)為例,截至本周四的股價,已比過去52周高位下跌約49%至67%。

參考業務最接近的中公教育約7.4倍的市銷率,以上半年收入引伸到全年估算,粉筆科技的上市估值可達245億港元(219億元),但考慮到港股近期市況低迷,而且普遍比A股存在折讓,該股或需以較低估值吸引投資者。

截至6月底,粉筆科技仍持有現金及現金等價物12.54億元,上半年經營現金流也由負轉正,加上持續壓縮成本,資金壓力不大。估計其上市的其中一個原因,是在教育行業前景不明朗的背景下,為耐性有限的前期機構投資者如騰訊(0700.HK)、IDG資本和高瓴資本等提供套現機會。

欲訂閱咏竹坊每周免費通訊,請點擊這裏

新聞

簡訊:AI推動業務增長 赤子城料中期純利翻倍

社交媒體運營商赤子城科技有限公司(9911.HK)周三公布,預料截至6月底止的半年度收入將介乎31.35億(4.36億美元)至32.15億元,按年升約38%至41.5%;淨利潤料達4.7億至5.1億元,按年增長108.9%至126.7%。 公司指出,業績增長主要得益於持續運用AI技術,推動旗下多元化社交產品穩步發展,帶動整體收入及利潤提升。同時,赤子城於2024年12月完成收購社交娛樂服務公司NBT Social Networking Inc.的全部權益,使該公司財務表現全面納入合併報表,也為利潤增幅提供支撐。 業績公布後,赤子城股價周四高開9.3%,至中午休市報11.1港元,升8.40%。 李世達 欲訂閱咏竹坊每周免費通訊,請點擊這裏

簡訊:銀諾醫藥招股集資6.8億元

醫藥企業廣州銀諾醫藥集團股份有限公司(6603.HK)周四在港公開招股,發售近3,655.6萬股,一成公開發售,每股售價18.68港元,集資近6.83億港元,於本月12日截止認購,15日掛牌。 2023及2024年公司均沒有收入,更分別錄得虧損7.3億元人民幣(下同)及1.75億元。截至今年5月底止,收入3,814萬元,虧損同比持續擴大至9,788萬元,去年同期蝕6,189萬元。 集資所得的5.49億港元將用於臨床試驗及核心產品的商業化上市,餘下的6,100萬港元將用於一般營運資金。 劉智恒 欲訂閱咏竹坊每周免費通訊,請點擊這裏
Best Mart is a store chain

新帥上任 優品360迎零售新格局

越來越多香港消費者北上購物,歷經前CEO個人醜聞風波後,零食連鎖店優品360正著力強化本土優勢 重點: 優品360宣佈任命新任董事長,公司前任CEO因與公司無關的貪腐案遭調查,引發的爭議期由此告終 背靠招商局集團的支持,或使這家香港零食零售商,在內地競爭日益激烈中佔據優勢   譚英 對於剛剛獲任優品360控股有限公司(2360.HK)董事長的陸榮而言,此番履新並未受到市場熱捧。這家飽受前CEO爭議困擾的香港零食零售商,公布人士任命後,股價在接著的兩個交易日微跌,但年內累計漲幅仍近40%。 儘管此次任命揭開公司新篇章,但市場對原優品360執行董事陸榮的平淡反應,折射出企業在香港零售環境劇變中面臨的嚴峻挑戰。優品360的控股股東招商局集團,是總部位於深圳的大型綜合企業集團,陸榮則是招商局海通貿易有限公司的元老,已在公司任職22年。 與陸榮同期履新的還有同為招商局宿將孫良,亦獲提名為新任執行董事。2021年起任職董事長的李關鵬辭職後,這兩位年齡均為45歲的高管,標誌著優品360高管團隊煥然一新。 隨著陸榮上任開啓新階段,投資者更關注優品360該如何撥正航向。鑒於激烈競爭,公司已關閉內地僅有的兩家門店,以及澳門七家分店中的一間。與此同時,儘管客量仍遠低於疫情前水平,去年香港零售額更下滑7.3%,但其在香港的門店數卻從159家增至170家。 一年前,公司前CEO許志群遭香港廉政公署拘捕所遺留的問題至今懸而未決。優品360當時聲明,事件與公司業務無關。許志群2012年曾捲入刑事案,因代理仿冒Burberry品牌,被這家奢侈品巨頭起訴。 優品360最新業績雖未達驚艷,但新店擴張仍推動業務持續增長。去年,其營收同比上升8.2%至28億港元(2.57億美元),盈利增長5.3%至2.48億港元。 儘管市場對新任高管反應平淡,但兩周前投資者曾一度追捧公司股票。7月22日,報道稱電商巨頭京東擬以40億港元,收購香港另一零售商佳寶超市70%股權,優品360股價當日應聲大漲13%。投資者推測京東可能在港積極尋找更多實體零售資產,以對接其在內地的龐大供應鏈與物流體系。 其他香港零售商股價同步走強,永旺百貨(0984.HK)上漲25%,優品360的競爭對手、經營795阿信屋的CEC國際(0759.HK),股價則翻逾一倍。 優品360是內地資本收購香港消費品牌浪潮的早期案例,2013年創立於深港邊境以把握跨境客流商機的這家企業, 2023年3月獲招商局斥8.62億港元收購49%的股權 本土企業主導的市場 香港零售業長期由老牌企業主導,如經營惠康、萬寧及7-11連鎖的DFI零售集團(D01.SI),以及長和實業(0001.HK)旗下百佳超市。據數據機構Statista統計,2021年惠康與百佳共同佔據香港雜貨市場84%份額,形成長期雙強格局。 不過,隨著香港消費者轉向北上深廣等地尋求低價商品,傳統巨頭的統治地位正受到挑戰。DFI近期宣布與內地生鮮電商叮咚買菜(DDL.US)合作,在惠康全港280間門店,引入內地平價生鮮產品以應對衝擊。 京東與阿里巴巴旗下淘寶,也加速滲透香港市場,今年5至6月618購物節期間,首次對香港線上客戶推出折扣補貼。 同時,進駐香港的內地實體零售商名單持續擴容,包括瑞幸咖啡、快時尚品牌UR、淘寶旗下PapaHome家居賣場及折扣連鎖品牌HotMaxx。據香港地產中介中原地產統計,許多企業正借鋪市低迷期擴張,已佔零售租賃需求近三成。 據最新年報披露,優品360已制定「多項策略應對挑戰」。其開始引進內地「網紅品牌」及「全球特色食品」吸引顧客,並依託招商局背景簽訂供銷協議,借力母公司旗下食品進出口分銷網絡,以及物流供應鍊子公司資源。 相較部分香港同業,優品360在投資者眼中表現尚可。該公司當前市銷率(P/S)為0.81倍,遠高於虧損的永旺百貨的0.02倍與CEC國的0.1倍。即便長期被視為香港零售龍頭的DFI,其市銷率也疲軟,為0.38倍,折射出內地激進競爭者帶來的壓力日增。 多數觀點認為,內地品牌將香港作為進軍國際市場的跳板。儘管香港生活水準高,但710萬人口規模,使香港市場價值相對有限。鑒於香港消費者仍偏好實體購物,專注本土的優品360或因此受益。但即便走出CEO醜聞陰霾,若固守已然成熟且劇變中的本地市場,其發展空間仍將受限。 欲訂閱咏竹坊每周免費通訊,請點擊這裏

簡訊:Authentic :过去、现在、未来也拒售锐步

周三媒體報道,Authentic Brands Group否認向安踏體育用品有限公司(2020.HK)出售銳步。 Footwear News報道稱,Authentic Brands執行副總裁Steve Robaire在內部備忘錄中表示:「Authentic並未向安踏出售銳步,市場傳聞完全錯誤。」Robaire補充:「Authentic過去、現在及未來均無剝離銳步的計劃」,並表明集團將繼續全力支持銳步品牌的發展。 先前有消息稱,Authentic有意向安踏出售銳步,並已接近達成協議。創立於1958年的銳步,阿迪達斯於2021年以25億美元售予Authentic。安踏作為中國最大運動服飾品牌,於2019年收購Amer Sports(AS.US)後,已持有包括威爾勝和始祖鳥等多個國際品牌。 在報道傳出後,安踏香港上市股票周三下跌3.3%。 陽歌 欲訂閱咏竹坊每周免費通訊,請點擊這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