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家中國領先的數據中心運營商將向新加坡政府投資公司GICST Telemedia,以及國內私募巨頭紅杉資本中國基金出售6.2億美元的可轉換票據

重點:

  • 萬國數據將通過發行七年期可轉換票據融資6.2億美元,轉換價格僅比其股票最新收盤價高16%
  • 這些資金將用於加速興建新數據中心,包括在新加坡周邊逐漸成型的一個新的區域中心

陽歌

中國領先的獨立數據中心運營商萬國數據控股有限公司(GDS.US; 9698.HK)正在掀起擴張狂潮。

這是該公司最新公告所傳達出來的信息。該公告稱,將向三家知名投資機構發行6.2億美元的可轉換票據,其中兩家位於新加坡。公告中還反映出萬國數據的一絲絕望情緒,至少從我們對票據條款的解讀來看是這樣。

我們稍後會談到這一點,但首先,讓我們來聚焦這份公告的內容本身。它是在周一市場收盤後發布的。可轉換票據的三位買家是紅杉中國新基建股權投資基金(Sequoia China Infrastructure Fund I)、ST Telemedia Global Data Centres,以及“與新加坡政府投資公司擁有戰略關係的亞洲主權財富基金”。

紅杉資本中國基金是美國風險投資巨頭紅杉資本的中國子公司,被認爲是中國最杰出的科技投資者之一。ST Telemedia Global Data Centres是新加坡的電信服務專家,與新加坡政府關係密切。未具名的主權財富基金似乎是新加坡政府投資公司,後者在2019年與萬國數據建立夥伴關係,以“在中國一綫城市以外開發和運營超大規模的定制數據中心”。

票據將在2029年到期,利率爲0.25%,顯然相當低。但是讓我們觀察到一絲絕望情緒的部分在於轉換價格——每股美國存托股票50美元。相比之下,公司最新的收盤價爲43.11美元,意味著該股票未來七年只需要上漲16%,購買者就可以行使轉換權獲利。

相比之下,關注萬國數據的逾20家分析機構目前給出的平均目標價爲82.76美元,比轉換價格高65%。當然了,這些分析機構的目標價通常都有點高。但是歸根結底,市場認爲這只股票目前相對低估,意味著未來七年16%的漲幅看起來相當可笑。

該公司去年11月發布的最新季度財報中,可以清楚地看到新融資的用途。萬國數據在財報中稱,2021年的資本支出將從原計劃的120億元(19億美元),提高到160億元。多出的40億元相當於6.33億美元,剛好是新的融資金額。

投資者對此消息並不那麽興奮。消息傳出後,萬國數據在紐約股市的股價小幅下跌。第二天略有反彈,目前比公告前的水平上漲1.2%。這只股票在過去52周跌去了一半以上市值,遵循了中概股的普遍趨勢。但萬國數據的股票在1月末跌至近兩年低點後已經有所反彈,目前比當時的低點上漲約16.5%。

大舉擴張

所有這些支出都是爲了擴張,讓萬國數據在中國本土和海外市場實現快速增長。它的最新一輪融資獲得了兩家新加坡大型投資者和紅杉中國(它也通過母公司擁有全球聯繫)的支持,這表明,未來的海外擴張可能會成爲一個重要焦點。

該公司最新的財報顯示,截至去年9月底,數據中心運營總面積爲45.28萬平方米,較上年同期的29.12萬平方米增長55%。其中絕大部分都在中國。

這份報告還顯示,該公司正在港澳地區以及新加坡周邊快速地建立區域中心。 

該計劃的後半部分——該公司稱之爲“新加坡Plus”地區戰略,包括最近達成的一項協議,即在距離新加坡約25公里的印尼巴淡城(Batam)置地,用於建設兩個數據中心,總淨機房面積達1萬平方米。萬國數據還在馬來西亞柔佛州開發一個1.8萬平方米的數據中心,那裏也距離新加坡不遠。

該公司的建設熱潮,包括在國內的强勁擴張,正值北京方面制定促進中國數據中心基礎設施建設的宏偉計劃之際。本月早些時候,國家規劃部門還宣布,計劃在欠發達地區建設5個區域數據中心集群,以滿足中國較爲富裕的東部地區不斷增長的需求。 

雖然國家層面的支持聽起來很美好,但還沒有體現在萬國數據的財務狀况中,它看起來相當一般。該公司去年第三季度營收增長35.2%,至21億元人民幣,遠慢於數據中心機房面積的增長。結果,其利用率從上年同期的74.2%降至去年第三季度末的66.3%。

低利用率和高電價的共同作用下,推動該公司第三季度進一步虧損,至3.01億元,上年同期的虧損額爲2.046億元。此外,分析機構預計該公司今年虧損將繼續擴大,儘管它們中的絕大多數給該公司的評級是“買入”或“强力買入”。

正如我們已經注意到的,分析機構似乎相當看好萬國數據。但一切都是相對的,它們更看好該公司的兩個主要競爭對手——世紀互聯(VNET.US)和秦淮數據(CD.US)。以它們的目標價爲指導,分析機構認爲這三家公司中最大的萬國數據的股票被低估了50%左右。但它們認爲,世紀互聯的股票被低估了74%,秦淮數據被低估了62%。

這種看法也體現在三家公司的市銷率(P/S)上,萬國數據最高,爲6.7倍,秦淮數據爲4.4倍,世紀互聯只有1.2倍。

欲訂閱咏竹坊每周免費通訊,請點擊這裏

新聞

簡訊:心動料上半年最少賺7.9億元

遊戲及平台開發商心動有限公司(2400.HK)周一公布,預計2025年上半年淨利潤不少於7.9億元,較去年同期約2.5億元大增約215%;期內收入預計不少於30.5億元,按年增長約37%。 心動表示,業績大幅改善,主要受惠於旗下多款自研遊戲表現強勁,包括《仙境傳說M:初心服》、《心動小鎮》及《火炬之光:無限》,帶動整體收入與毛利率提升。此外,儘管TapTap平台App月活躍用戶基本持平,但透過廣告算法優化及用戶參與度提升,帶動平台收入與利潤持續增長。 里昂周一發布研報稱,首次給予心動「跑贏大市」評級,認為該公司的遊戲開發與營運業務展現出強勁增長往績,預計新遊戲《Heartopia》今年第四季在海外上線,以及今年9月公司在中國推出的《Etheria》等,都將成為新增長動力,給予目標價60港元。 心動股價周二高開,至中午休市報70.90港元,升24.93%。今年以來,該股已升約183.6%。 李世達 欲訂閱咏竹坊每周免費通訊,請點擊這裏

簡訊:第四範式夥海博思創 組合資拓電力AI服務

人工智能應用開發公司北京第四範式智能技術股份有限公司(6682.HK)周一公布,與北京海博思創科技成立合資企業,並定命為能量晶體(北京)科技。合資公司將從事電力交易方向的AI技術服務,第四範式持合資公司19%股權。 合資公司的成立是「AI+ 儲能」技術融合,依託海博思創在儲能系統研發、生產及管理的技術,結合第四範式在AI Agent+ 的世界模型、機器學習平台以及智慧能源領域的技術,在電力交易、儲能電站資產運營管理等,共同推動相關的人工智能技術全面應用。 第四範式周二開市升1.2%報54.85港元,股價自今年4月低位已上升67%。 劉智恒 欲訂閱咏竹坊每周免費通訊,請點擊這裏
Sunwoda makes EV batteries

動力電池業務擠壓 欣旺達謀港上市補血

公司已向港交所提交上市申請,謀求新資金支持其動力類電池業務發展 重点: 中國動力類電池慘烈的價格戰,正擠壓欣旺達盈利空間,公司欲借香港上市籌資求生 這家公司的動力類電池業務,營收增長陷入虧損,依靠傳統消費類電池業務維繫整體盈利   陳竹 寧德時代 (300750.SZ;3750.HK) 與比亞迪(1211.HK; 002594.SZ)雄踞中國電動車電池市場王座,第二梯隊企業只能爭搶殘羹剩飯。慘烈價格戰恐導致大批企業出局,行業迎來生死存亡期,這正是中國眾多產能過剩新興產業的共同寫照。 嚴峻局勢下,企業爭相籌集資金,以應對即將到來的行業洗牌。這類資本不僅關乎生存命脈,更因客戶唯新技術是瞻,企業須在快速迭代的賽道中持續創新投入。 欣旺達電子股份有限公司(300207.SZ)正寄望挺過行業洗牌,公司計劃赴港上市吸納全球資本,距首次披露意向僅數周,上周已向港交所遞交上市申請。 隨著滬深A股上市公司密集赴港二次上市,港股熱度攀升,欣旺達借近期香港IPO市場回暖態勢上市集資。今年5月,寧德時代募資46億美元,創全球年初至今最大IPO紀錄,引發轟動,欣旺達擬效法寧德舉措上市集資。 欣旺達尚未披露具體融資規模,不過聘請高盛與中信證券兩大頂級承銷商,意味其IPO規模可觀。畢竟,參考兩家投行典型交易規模,幾乎可確定將超1億美元。 發力動力類電池 1997年,王明旺、王威兄弟在深圳創立欣旺達,彼時電動車尚處於藍圖階段。與同處深圳的電動車巨頭比亞迪相似,欣旺達以消費類電池起家,現已成為該領域龍頭企業,2020年起蟬聯全球手機電池製造商榜首。儘管大眾認知有限,但從華為到飛利浦等主流品牌,當前均內置欣旺達生產的電池。 2014年成立動力類電池事業部後,欣旺達正式進軍電動車電池領域。相較2008年入局的寧德時代等老牌企業,入局晚近十年。 中國新能源汽車產業迅猛發展,賦予欣旺達充足增長機遇。據上市文件披露,其動力類電池業務營收由2022年的127億元,增至2024年的151億元(約合20億美元)。該業務增速領跑公司整體發展,營收佔比從2022年的24.3%攀升至去年的27%。 上市文件顯示,欣旺達客戶涵蓋理想、小鵬、零跑、廣汽、上汽、雷諾、日產等中國市場主流電動車企。然而,據中文媒體報道,公司出貨量高度集中於單一客戶,理想去年獨佔其四成訂單。 能源市場追蹤機構SNE Research數據顯示,今年前五月,寧德時代與比亞迪合計佔據中國電動車電池市場67%的累計裝車量。欣旺達以2.87%市佔率位列第七,與中創新航(3931.HK)、國軒高科(002074.SZ)、億緯鋰能(300014.SZ)、蜂巢能源等市佔率2.99%至6.26%的二線廠商同處混戰格局。 深厚的消費類電子根基使欣旺達持續保持盈利,這令多數同行望塵莫及。中國數據供應商Wind顯示,過去十年該公司季度財報從未虧損。今年一季度延續傳統,其營收123億元,淨利潤3.87億元,同比增幅達21%。 但切莫被數據迷惑,這家公司整體盈利主要依賴傳統消費類電池業務支撐,該板塊今年一季度毛利率達20.2%。反觀其動力類電池業務,同期毛利率僅12.9%,差距明顯。 港股上市文件雖未披露動力類電池具體虧損額,但此前擬分拆該業務赴深交所上市的文件顯示,2020至2023年,該業務持續虧損,僅2023年就虧損15.6億元。因未達深交所盈利要求,分拆計劃最終擱淺。 虧損現象絕非欣旺達獨有,多數同行雖未單獨披露動力類電池虧損數據,但財報毛利率同樣低迷。例如同樣謀求香港二次上市的億緯鋰能,2024年動力類電池毛利率僅14.2%,較欣旺達今年首季12.9%的毛利率高出不多。 如此微薄的利潤主要源於價格戰,電動車企自身深陷生存鏖戰,為保銷量開啓慘烈降價,進而向電池供應商傳導成本壓力,令行業雪上加霜。 作為擴張戰略環節,欣旺達宣稱將加速海外佈局。鑒於中國電動車市場漸趨飽和,該策略堪稱審慎,但踏上此道的企業遠非其一家。雖未單獨披露動力類電池海外營收,公司整體海外銷售額今年一季度佔比已達40%。 欣旺達已啓動全球產能佈局,泰國春武里府的巨型電池生產基地,於今年3月獲當地政府批准,兩座工廠總投資額逾100億元。 未來,動力類電池仍將是欣旺達主攻方向,成熟消費類電池業務則為持續擴張輸血。但要在賽道中立足,這家公司或需另辟蹊徑突破價格戰困局。關鍵在於加大研發投入,構建差異化技術壁壘,實現難以複製的溢價優勢。 出海佈局雖關鍵,但本土動力類電池業務未盈利之際,欣旺達須嚴防擴張節奏避免財務透支。其消費類電池業務的造血能力,構築了關鍵競爭優勢,截至今年3月末,其現金儲備逾100億元。公司的未來成敗繫於兩難抉擇,既要培育動力類電池的盈利造血功能,又需嚴守運營紀律,防止現金流枯竭。 欲訂閱咏竹坊每周免費通訊,請點擊這裏

簡訊:鍋圈從居家餐飲趨勢中取增長

鍋圈食品(上海)股份有限公司(2517.HK)周一披露,隨著精打細算的中國消費者越來越多選擇居家餐飲,公司上半年營收同比增長22%,淨利潤翻番。 鍋圈食品中期報告顯示,公司在半年內持續加速擴張其居家烹飪食材零售網絡,重點佈局價格敏感型下沈市場。截至6月末,全國門店數量達10,400家,以加盟店為主,保持了2024年末的增長勢頭。公司同時表示正積極探索開拓海外市場。 謹慎的消費情緒導致多數餐飲公司的客流與銷售同時降低,而鍋圈是行業中逆勢突圍的少數企業之一。公司營收由去年同期的26.7億元增至32.4億元(約合4.51億美元),淨利潤同比飆升123%至1.9億元。 鍋圈通過深化自動化應用與建設集中化生產中心提升運營效率。上半年,公司推出24小時無人值守零售模式——店員下班後,門店可以繼續自動運營。目前逾2,000家門店已完成這項智能化改造。為進一步拓展區域覆蓋,助推未來發展,鍋圈還計劃在海南儋州設立生產基地。 為迎合偏愛線上購物的年輕消費群體,鍋圈積極發展線上銷售渠道。上半年抖音賬號矩陣累計取得超32億次曝光,吸引了更多消費者,促使其抖音營業額同比漲超100%。 陽歌 咏竹坊專注於在美國和香港上市的中國公司的報道,包括贊助內容。欲瞭解更多信息,包括對個別文章的疑問,請點擊這裏聯繫我們 欲訂閱咏竹坊每周免費通訊,請點擊這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