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uachen files for IPO

這家申請赴美上市的自動化停車場開發商需要讓市場相信,中國經濟放緩只是暫時

重點:

  • 儘管中國房地產市場崩潰導致利潤暴跌,華諶科技仍申請在納斯達克上市,擬募資2,500萬美元
  • 隨著中國大城市新註冊登記汽車數量增加,這家總部位於浙江的自動化停車場開發商,認為自己遭受的挫折不會持續很長時間

譚英

上周申請在紐約上市,擬募集資金2,500萬美元時,華諶人工智能停車管理科技控股有限公司將去年業績下滑歸咎於疫情的持續影響,和中國房地產行業的大幅放緩。但公司稱其利潤暴跌是由於一次性因素造成,並嘗試讓投資者相信其智能停車場業務有著巨大的增長潛力。

2022年初,華諶科技的核心業務遭受重創,那可以說是中國疫情最嚴重的一年,公司沒有開展任何新的停車場項目,上半年停車場業務的收入幾乎可以忽略不計。但被推遲的項目在下半年得以恢復,使公司的年收入達到2,100萬美元,比2021年增長了147%。其中的1,690萬,也就是絕大部分來自立體停車場,這是一種3D方案,可以通過使用電梯和機器人設備,垂直“堆放”汽車來更有效地利用空間。

就在業務再次回暖之際,華諶科技的停車場業務在去年再次放緩,因為2021年開始的房地產市場放緩影響到了該公司。根據國家統計局(NBS)的數據,與2022年相比,新開工項目減少了近30%。導致華諶科技停車場業務收入下降一半以上,至800萬美元,佔2023年總收入的23%,而2022年這一比例為81%。公司的其餘收入來自向其他停車場開發商銷售設備。

華諶科技2023年僅完工12個停車場項目,但由於設備銷售強勁,其收入增長了64%,達到3,430萬美元。儘管如此,華諶科技的毛利率從上一年的41%大幅下降至2023年的18%,公司將原因歸咎於兩個需要重建的虧損項目。它表示,如果不把這兩個項目計算在內,去年的毛利率為35.1%。

由於業務遇阻,公司的利潤從2022年的550萬美元暴跌超過一半,降至去年的200萬美元。

華諶科技在談到去年業務組合的重大轉變時表示:「我們預計業務轉變不會是永久性的。」 公司續稱:「隨著中國私家車數量持續增加,一二線城市停車場短缺的情況預計會長期存在。」

此次IPO的唯一承銷商是E.F. Hutton,該公司最近成為此類小型中國IPO的承銷商。華諶科技表示,計劃以每股5至7美元的價格出售股票。按中值計算,它將籌集到2,500萬美元資金,市值達到1.75億美元,市盈率高達96倍。

華諶科技持有的現金有限,消耗相對較快,或許可以解釋其此次申請上市的時機。去年年初,公司持有的現金為210萬美元,到了年底只剩不到50萬美元。

成長型產業

儘管在房地產市場疲軟和汽車銷售低迷的大背景下,公司前景似乎不容樂觀,但華諶科技可能仍具有一定潛力。中國的房地產市場似開始趨於穩定,而該公司的“智能”停車產品在一個主要城市的街道經常擁堵、停車位總是供不應求的國家,已經成為一個成長型產業。  

根據中國公安部的數據,截至去年底,中國的機動車保有量達到了4.35億輛,全年新註冊登記機動車數量約為2,460萬輛,比2022年增長了5.73%。全國範圍內,94個城市的機動車保有量超過100萬輛,其中43個城市超過200萬輛,25個城市超過300萬輛。相比之下,美國去年的機動車保有量約為2.92億輛。 

根據招股說明書中的第三方市場數據,2022年中國智能停車市場規模為200億元人,去年增長15%,達到230億元。根據交通運輸部數據,2022年底中國取消嚴格的疫情防疫措施後出現「報復性旅遊」,國內旅遊業從去年開始復蘇,今年五一假期期間自駕出行人數增長了80%。

新能源汽車也在推動智能停車趨勢,因為電子設備和幾乎即時啓停的性能,使它們在這種自動化車庫中更容易實現遠程控制。2023年,中國新能源汽車總數達到2,040萬輛,佔整個汽車保有量的6.1%,新註冊量同比增長39%,達到743萬輛。

目前,全自動汽車仍多處於試驗階段,但就停車設施里的電子設備和機器人而言,全自動汽車將更適合智能停車,例如華諶科技的停車系統,它通過機器人設備將車輛移入和移出車庫。

華諶科技並非智能停車領域的唯一參與者。公司估計行業參與者數量為2,177家,並表示在政府政策的大力支持下,這個數字自2015年以來每年增長21%。公司認為,由於專注於智能停車場的實際建設,因此與許多競爭對手相比,它處於不同的細分市場,其他一些公司,如捷順科技 (002609.SZ) 和五洋自控(300420.SZ),專注於開發此類空間所使用的技術。

那麼,為什麼要在納斯達克上市呢?儘管華諶科技規模相對較小,而中國的房地產和汽車行業處於不穩定狀態,但作為同類企業中的首家上市企業,它可能希望通過首次公開募股獲得溢價,吸引那些押注該行業增長潛力的美國投資者。自去年中國證券監管機構在暫停一段時間後,恢復批准中國公司海外上市以來,許多申請者都來自像華諶科技這樣不太容易受到數據安全問題和監管打擊影響的中小型公司。

但最近上市的公司數量很少,它們並沒有受到熱烈歡迎。自一周前首次公開交易以來,數字學習公司雲學堂(YXT.US)的股價已下跌16%。自動駕駛公司文遠知行原定於上周在納斯達克上市,但現在似乎已無限期推遲了IPO。在國內上市的同行捷順科技最近也表現不佳,其股價自2015年達到峰值以來已下跌超過75%。同樣,五洋自控目前的股價約為2017年峰值的三分之一。

就收入而言,捷順科技和五洋自控都是華諶科技的五倍左右。這兩家公司在2022年都出現了類似的利潤下滑,但在2023年反彈。似表明該行業仍有未來。但在這個未來里是否有華諶科技的位置,仍是一個懸而未決的問題。

欲訂閱咏竹坊每周免費通訊,請點擊這裏

新聞

簡訊:超額7,557倍破港紀錄 大行科工首掛午收升21%

折疊自行車製造商大行科工(深圳)股份有限公司(2543.HK)周二首日在香港掛牌,開市即升36%報67.5港元,之後股價略回軟,中午收市報60港元,升21%。 公司發售792萬股H股,一成於香港公開發售,每股售價49.5港元,錄得超額認購7,557.4倍,打破香港新股認購紀錄,國際配售超額20.65倍,集資淨額3.42億元。 集資所得三成用於生產系統現代化及擴大運營規模、三成用於強化經銷網絡及策略性品牌發展、另外三成用於研發,餘下一成作一般營運資金。 劉智恒 欲訂閱咏竹坊每周免費通訊,請點擊這裏

簡訊:花旗銀行申請終止銀聯成員資格

中國銀聯近日公告,已終止花旗銀行(中國)有限公司的成員資格。銀聯方面證實,此舉為花旗中國主動申請,與其近年全面退出個人銀行業務相關。 據財新周五報道,花旗中國回應指出,隨著零售財富管理和信用卡業務的出售與關閉,銀聯成員資格已無必要,但對公業務的境內外支付和收款不受影響。該行強調,將繼續深耕中國市場,專注企業與機構客戶的跨境銀行需求。 自2021年花期集團(C.US)宣布退出包括中國在內14個市場的零售銀行業務以來,花旗中國已將36億美元的財富管理資產出售予滙豐,並於2024年完成零售及信用卡業務剝離。與此同時,花旗集團今年6月宣布精簡其位於上海和大連的全球技術中心,裁減約3,500名員工。 花旗中國年報顯示,截至2024年底總資產1,761.42億元(246.9億美元),同比下降1.4%,但營收按年增長20.5%至57.96億元,淨利潤亦大增53.9%至17.55億元。 花旗退出後,至此在華持有銀聯成員資格的外資銀行僅剩八家,包括滙豐、渣打、東亞、星展、瑞穗、德意志、三菱日聯及恒生。 李世達 欲訂閱咏竹坊每周免費通訊,請點擊這裏

簡訊:對衝中美關係風險 傳奇生物擬第二上市

彭博社周五援引知情人士消息報道,抗癌療法研發企業傳奇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LEGN.US)正考慮通過二次上市,潛在地點包括香港、新加坡及倫敦。 傳奇生物將成為赴港二次上市中概股的最新成員,多數企業選擇香港上市,以對沖中美關係風險。傳奇生物由金斯瑞生物科技(1548.HK)創建,後者至今仍持有其48%股權,總部位於美國新澤西州,業務遍及中國。 傳奇生物認為二次上市或可提升估值,尤其在香港市場,恒生生物科技指數年內累計上漲逾一倍。該公司美國上市股票周五收漲3.1%至36.08美元,年內累計漲幅約10%。 陽歌 欲訂閱咏竹坊每周免費通訊,請點擊這裏
Huitongda sells industrial equipment

匯通達入股金通靈 雙贏方案各取所需

這家阿里巴巴支持的電子商務公司,將斥資9.94億元收購工業設備製造商金通靈25%股權,後者正經曆法院主導的重整 重點: 匯通達將以9.94億元收購經營困難的金通靈25%股權,較這家深圳上市公司近期股價有大幅折讓 匯通達認為金通靈在法院主導的快速重整後將迅速恢復盈利,並可能成為電子商務業務的重要供應商   陽歌 當持有一大筆來自電商業務的現金(該業務規模龐大但利潤率不高)時,該如何應對?若是匯通達網絡股份有限公司(9878.HK),便會動用部分資金,以大幅折價入股一家陷於困境但重整後有望快速恢復的供應商。 交易對匯通達頗為有利,這家公司上周五宣布以9.94億元(1.39億美元)收購深交所上市的金通靈(300091.SZ)25%股權。交易財務條款對匯通達極具吸引力,因按每股1.3996元的價格,認購7.11億股金通靈股份,較該股過去120個交易日均價有50%折讓。 該投資對匯通達亦具戰略意義,公司主要是批量採購工業產品,再通過電商平台銷售至「下沉市場」,即中國的小城市和鄉鎮。金通靈作為規模較大的工業風機、壓縮機、汽輪機及工業鍋爐製造商,產品應高度契合匯通達客戶需求。 不過,雙方投資者均未看好這筆交易。匯通達投資者最感不滿,公司股價在交易公告後本周一早盤一度急跌12.4%,午間休市收跌10.1%。金通靈投資者最初雖寄予厚望,致股價開盤上漲,隨後卻反轉態度,午盤交易時段股價下跌約2.2%。 交易對匯通達相對穩健,因可為其平台增添更多產品,很可能獲金通靈提供優惠折扣。主要風險在於金通靈能否在重整後,重拾早年的強勁增長與高盈利態勢。然而,在當前中國經濟環境下,需求疲軟致眾多企業步履維艱,此事知易行難。 從金通靈視角來看,這筆交易也算合理,即便有投資者或不滿匯通達股權的巨額折讓。但經營困難的公司很難挑三揀四,新投資不但為其帶來逾1億美元急需資金,更可能開闢重要銷售渠道。 匯通達在公告中稱:「(金通靈)屬於高端製造業,其核心業務屬於國內第一梯隊,具有較強的行業地位和競爭力,由於歷史原因導致暫時經營困難,擬通過本次破產重整使企業擺脫困境、重獲經營能力。」公司續指出:「預計重整完成後將迅速實現扭虧為盈,並在資金和資產的雙重注入下進入快速發展通道。」 業務穩健但利潤率低 匯通達或需金通靈這樣的投資作為業務催化劑,匯通達雖有穩定基本面,但因電商中介身份致利潤率極低。獲電商巨頭阿里巴巴支持的匯通達,2022年以每股43港元上市,寄望借深耕中國下沉市場的故事吸引投資者。此後,股價累計跌約三分之二至15港元左右。 即便如此,匯通達保持盈利,並獲投資界及分析師群體強力支持。儘管過去三年股價下跌,股份仍以20倍的預期市盈率交易,近乎為深耕中國下沈市場的拼多多 (PDD.US)11倍市盈率的一倍。更遠超另一折扣電商唯品會 (VIPS.US)6倍市盈率的兩倍。雅虎財經調查的五位分析師,均給予匯通達「買入」或「強烈買入」評級。 如此高市盈率及獲分析師力挺略顯意外,因匯通達近期財務表現未顯亮色。公司至2023年仍快速增長,彼時收入增24%,但去年收入下滑29%。今年年上半年形勢續惡化,收入同比再降26%至243億元,上年同期為329億元。 匯通達稱業績下滑部分因淘汰低效業務及創建自有品牌,此或可解釋為何收入下滑,而今年上半年利潤反增11%至1.39億元,上年同期為1.25億元。上半年毛利率也自上年同期的3.5%升至4.6%。受中介模式所限,二者數值均低,但改善表明公司正竭力維穩盈利。 截至今年6月末,匯通達持有67.4億元現金及等價物,顯示可輕鬆自籌資金收購金通靈股權。 金通靈現狀略添變數,公司自4月因債權人申請正處重整。南通市法院已受理其預重整申請,顯示案件推進較快。金通靈財務目前不佳,今年上半年收入同比大降48%至3.7億元,虧損由上年7,600萬元翻倍至2.02億元。 法院快速解套金通靈案,似顯其困局尚可控,這或為匯通達對新合作方迅速恢復盈利的信心來源。若就此落地,此次收購可為匯通達未來發展提供範本,公司可憑雄厚現金及穩健盈利,獲取潛在供應商夥伴的戰略股權。 欲訂閱咏竹坊每周免費通訊,請點擊這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