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家創立「雙11購物節」的科網巨企,今年可能首次迎來該活動成立以來的首次銷售跌幅

重點:

  • 彭博估計,阿里巴巴今年「雙11購物節」的商品銷售額將按年下降1.5%
  • 該公司股價曾低見58.01美元,跌破2014年在紐約上市的68美元招股價

裴梓龍

11月11日,一個本來令人聯想到單身男女的日子,在13年前被中國科網巨頭阿里巴巴集團控股有限公(9988.HK; BABA.US)發掘出新商機。該公司在2009年推出的「雙11購物節」,打着「即使單身也要買禮物對自己好」的旗號,成為中國消費者每年一度的血拼大日子,過去十多年的成交金額屢創新高,更掀起亞洲、歐美多國的消費者響應。

曾經令全國人民瘋狂購物的「節日」,隨着新冠疫情爆發,最近兩年沒有舉辦盛大宴會,也沒有了全世界記者聚集等待破紀錄的一刻。阿里巴巴在中國官方全面「反壟斷」整治科網企業的大環境下,就像「雙11購物節」般,失去了昔日的活力。

彭博發表的研究報告,對今年「雙11購物節」的銷售不表樂觀。報告假設中國官方持續實施新冠清零政策,令購買情緒疲軟的情況持續存在,加上京東(JD.US; 9618.HK)和抖音等對手以不同形式進行促銷,令市場競爭加劇,因此估計阿里巴巴雙11商品銷售額(GMV)可能按年減少1.5%至5,320億元,為活動舉辦以來首次下跌。至於京東雙11的GMV雖然估計仍然會上升8%,但遠低於去年的28.6%按年增幅。

取消訂單或創新高

另外,截至11月1日,全國已有29個省市的物流網點,正受到疫情管控措施影響。彭博預計,在物流中斷的情況下,今年的訂單取消數量可能創新高。

阿里巴巴業務的拐點,其實早在年初已出現。今年1到3月,也就是阿里巴巴2021/2022財年的第四季,其收入按年僅增長8.9%至2,040.5億元,創下史上最慢增速,全年收入只升19%至8,531億元,淨利潤和非美國通用會計準則(Non-GAAP)經調整盈利分別大跌59%和21%。到了4至6月的首個財季,受新冠變異病毒株疫情影響,收入只有2,055.6億元,是公司首次未錄得收入按年增幅的財季。

下周四,阿里巴巴將公布截至9月底,也就是本財年第二季的成績,各大投資銀行及券商看法普遍保守,估計其收入只錄得2%至5.3%的按年增長;Non-GAAP淨利潤的預測中位數為308.2億元,按年增長8%。

大華繼顯(香港)策略師楊韻銳的看法則比較樂觀,認為阿里巴巴自7月以來的商品交易金額(GMV)穩步復甦,加上客戶管理收入增長及低基數效應,估計第二季收入按年增長約7%。

這兩年來,阿里巴巴受到官方「反壟斷」及新冠疫情連環打擊,核心電商增長乏力,部分投資者把希望寄託在「阿里雲」身上。事實上,阿里雲在上財年首次轉虧為盈,錄得11.5億元經調整除息稅前利潤(EBITA),成為中國第一個賺錢的雲服務商,一度令市場充滿希望。然而隨着疫情持續,投行卻不太看好阿里雲在6至9月的收入增長,花旗銀行及建銀國際分別預計雲業務收入按年增長由上一季的10%,進一步放緩到4%及5%。

不過,楊韻銳認為阿里雲仍然值得投資者留意,他解釋說︰「隨着中國企業逐漸走出疫情陰霾,並有意加速數字化,企業對雲業務的資本開支可望回升,因此阿里雲的前景仍然樂觀。」

失守68美元上市價

2014年,馬雲帶領阿里巴巴以每股68美元登陸美國股市,成為投資市場熱話,馬雲在公司上市後不負投資者信任,在2015年財年至2020年財年,公司的收入及經調整盈利,分別以46.2%及30.5%的複合年增長率(CAGR)高速上升,股價在2020年10月曾經高見317.14美元,比上市價翻了3.7倍。

可惜花無百日紅,正當公司如日方中之際,卻發生「連環不幸事件」,首先是旗下網路金融服務公司螞蟻集團於2020年分拆上市失敗;翌年4月,中國市場監管總局指控阿里巴巴違反《反壟斷法》,處以破紀錄的182億元罰款,更迫使公司終止與商家的所有獨家交易。此外,美中兩國對中概股的監管分歧、持續三年的新冠疫情和官方堅持「清零」政策,也打擊了投資者對阿里巴巴的信心,連累該股失守8年前的招股價水平,更在10月底曾低見58.01美元,直到本周才回升至68美元以上。

對於上市持有阿里巴巴股票至今的投資者,「南柯一夢」可以說是最佳寫照。阿里巴巴8年前上市後的第一份業績,全年收入只有762.5億元,還不如現在一個季度的收入,但公司生意做大了,卻因為政策及疫情令股價打回原形,難免讓投資者感到失望。

楊韻銳認為阿里巴巴的最壞時間已過,現水平值得投資。「公司現價預測市盈率只有9.9倍,遠低於過去五年歷史平均市盈率約21.1倍,大致已反映中國市場增長放緩的因素,因此估值合理,投資者可以關注。」他說。

不過,新冠疫情持續影響消費意欲、加上拼多多(PDD.US)和京東等同業競爭,以及抖音等社交媒體平台以直播模式「搶客」,阿里巴巴的前路仍然崎嶇。管理層在憧憬阿里雲等新晉業務帶來貢獻的同時,也應該思考如何迎接後浪對其核心電商業務的挑戰,否則恐難以長期維持行業領導地位。

欲訂閱詠竹坊每週免費通訊,請點擊這裏

新聞

簡訊:丘鈦科技料上半年盈利增長150%

手機鏡頭製造商丘鈦科技集團有限公司(1478.HK)周四公布,預期於截至6月底止上半年綜合溢利,較2024年同期的1.15億元(1,600萬美元)增長約150%至180%。 該公司稱,預期綜合溢利明顯增長,主要由於期內應用於智能手機的攝像頭模組之規格繼續提升,令集團中高端產品的銷售比重繼續提升,並進一步改善毛利率。此外,集團指紋識別模組產品的銷售數量較同期增長約59.7%,銷售數量和產品結構的雙重改善令得指紋識別模組產品的銷售收入明顯增長,毛利率有所改善;以及一家聯營公司新鉅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的經營業績有所改善。 今年6月,丘鈦科技攝像頭模組銷量達3,434.8萬套,按年增長4.1%,指紋識別模組銷量1,390萬套,按年增長7.3%。 公司股價周五高開4.22%,至中午休市報10.68港元,升2.5%。 李世達 欲訂閱咏竹坊每周免費通訊,請點擊這裏

簡訊:代幣化點石成金 德林股價一度狂飈

從事金融服務的德林控股集團有限公司(1709.HK)周四公布集團資產代幣化的進展,預計今年第三季度可完成合作框架與資產評估,並將向監管機構遞交申請,到明年第二季度起,平台可正式上線並開始長期監控。 集團上月公布,把持有的資產進行代幣化,涉及金額最高5億港元,首批的資產包括位於中環的德林大廈若干權益,以及三項由集團管理的基金資產。 德林表示,將資產代幣化後,將以分派方式贈予合資格股東、德林證券(香港)的合規用戶,以及「突觸科技」平台的認證用戶。透過實物分派,讓參與者能夠直接持有鏈上資產,享有更高的透明度與流動性,並參與新一代的數字金融生態。 德林股價開市升4.2%報4.18港元,過去一個月公司股價上升達42%。 劉智恒 欲訂閱咏竹坊每周免費通訊,請點擊這裏

行業簡訊:多晶硅製造商擬設公司 收購業內陷困境對手

財新網周三報道,因多晶硅供應過剩,導致過去一年價格持續暴跌,中國有主要多晶硅製造商,計劃設立一家公司收購國內規模較小的競爭對手,以拯救被受產能過剩困擾的行業。 財新援引熟悉計劃的消息人士稱,參與該倡議的主要包括通威股份(600438.SH)和協鑫科技(3800.HK)。新公司將與較大生產商合作,以便更好地控制行業產出並支撐價格。 新公司的籌建談判始於今年初,目前參與方包括主要多晶硅製造商、潛在收購目標和金融機構,並已就推進方案達成共識。 大全新能源 (DQ.US; 688303.SH)的現狀折射行業困境,2025年首季度多晶硅銷售均價跌至每公斤4.37美元,較上年同期的7.66美元驟降43%。但大全在2025年首季度的平均生產成本達每公斤7.57美元,相當於每售出1公斤產品即虧損3.2美元。 陽歌 欲訂閱咏竹坊每周免費通訊,請點擊這裏

簡訊:周杰倫進駐抖音 巨星傳奇股價暴漲

短影音平台抖音周三宣布,華語流行音樂天王周杰倫正式開設名為「周同學」的官方帳號,引爆市場話題。由其親屬控股、在中國大陸經營周杰倫IP的香港上市公司巨星傳奇集團有限公司(6683.HK),周三股價暴漲94.37%,收報12.44港元,公司市值突破100億港元(12.74億美元)。 據財新報道,周杰倫帳號在未發布任何影片下,短短10分鐘粉絲即從16萬激增至45萬,半小時內突破百萬,至周四已突破千萬。市場傳言,周杰倫簽約費高達九位數人民幣,抖音官方則予以否認,稱為謠言。 巨星傳奇成立於2017年。由周杰倫母親葉惠美及經紀人等親友創立,總部位於江蘇省崑山市,於2023年在香港上市。公司主要業務為新零售與IP運營。2024年,公司總收入5.84億元(8,100萬美元),同比增長35.8%,淨利潤5.024萬元,同比增長21%。總收入中,來自以「魔酮咖啡」為主的零售消費品收入約佔45%,與IP、內容授權有關的收入約佔53.8%。 李世達 欲訂閱咏竹坊每周免費通訊,請點擊這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