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家創立「雙11購物節」的科網巨企,今年可能首次迎來該活動成立以來的首次銷售跌幅

重點:

  • 彭博估計,阿里巴巴今年「雙11購物節」的商品銷售額將按年下降1.5%
  • 該公司股價曾低見58.01美元,跌破2014年在紐約上市的68美元招股價

裴梓龍

11月11日,一個本來令人聯想到單身男女的日子,在13年前被中國科網巨頭阿里巴巴集團控股有限公(9988.HK; BABA.US)發掘出新商機。該公司在2009年推出的「雙11購物節」,打着「即使單身也要買禮物對自己好」的旗號,成為中國消費者每年一度的血拼大日子,過去十多年的成交金額屢創新高,更掀起亞洲、歐美多國的消費者響應。

曾經令全國人民瘋狂購物的「節日」,隨着新冠疫情爆發,最近兩年沒有舉辦盛大宴會,也沒有了全世界記者聚集等待破紀錄的一刻。阿里巴巴在中國官方全面「反壟斷」整治科網企業的大環境下,就像「雙11購物節」般,失去了昔日的活力。

彭博發表的研究報告,對今年「雙11購物節」的銷售不表樂觀。報告假設中國官方持續實施新冠清零政策,令購買情緒疲軟的情況持續存在,加上京東(JD.US; 9618.HK)和抖音等對手以不同形式進行促銷,令市場競爭加劇,因此估計阿里巴巴雙11商品銷售額(GMV)可能按年減少1.5%至5,320億元,為活動舉辦以來首次下跌。至於京東雙11的GMV雖然估計仍然會上升8%,但遠低於去年的28.6%按年增幅。

取消訂單或創新高

另外,截至11月1日,全國已有29個省市的物流網點,正受到疫情管控措施影響。彭博預計,在物流中斷的情況下,今年的訂單取消數量可能創新高。

阿里巴巴業務的拐點,其實早在年初已出現。今年1到3月,也就是阿里巴巴2021/2022財年的第四季,其收入按年僅增長8.9%至2,040.5億元,創下史上最慢增速,全年收入只升19%至8,531億元,淨利潤和非美國通用會計準則(Non-GAAP)經調整盈利分別大跌59%和21%。到了4至6月的首個財季,受新冠變異病毒株疫情影響,收入只有2,055.6億元,是公司首次未錄得收入按年增幅的財季。

下周四,阿里巴巴將公布截至9月底,也就是本財年第二季的成績,各大投資銀行及券商看法普遍保守,估計其收入只錄得2%至5.3%的按年增長;Non-GAAP淨利潤的預測中位數為308.2億元,按年增長8%。

大華繼顯(香港)策略師楊韻銳的看法則比較樂觀,認為阿里巴巴自7月以來的商品交易金額(GMV)穩步復甦,加上客戶管理收入增長及低基數效應,估計第二季收入按年增長約7%。

這兩年來,阿里巴巴受到官方「反壟斷」及新冠疫情連環打擊,核心電商增長乏力,部分投資者把希望寄託在「阿里雲」身上。事實上,阿里雲在上財年首次轉虧為盈,錄得11.5億元經調整除息稅前利潤(EBITA),成為中國第一個賺錢的雲服務商,一度令市場充滿希望。然而隨着疫情持續,投行卻不太看好阿里雲在6至9月的收入增長,花旗銀行及建銀國際分別預計雲業務收入按年增長由上一季的10%,進一步放緩到4%及5%。

不過,楊韻銳認為阿里雲仍然值得投資者留意,他解釋說︰「隨着中國企業逐漸走出疫情陰霾,並有意加速數字化,企業對雲業務的資本開支可望回升,因此阿里雲的前景仍然樂觀。」

失守68美元上市價

2014年,馬雲帶領阿里巴巴以每股68美元登陸美國股市,成為投資市場熱話,馬雲在公司上市後不負投資者信任,在2015年財年至2020年財年,公司的收入及經調整盈利,分別以46.2%及30.5%的複合年增長率(CAGR)高速上升,股價在2020年10月曾經高見317.14美元,比上市價翻了3.7倍。

可惜花無百日紅,正當公司如日方中之際,卻發生「連環不幸事件」,首先是旗下網路金融服務公司螞蟻集團於2020年分拆上市失敗;翌年4月,中國市場監管總局指控阿里巴巴違反《反壟斷法》,處以破紀錄的182億元罰款,更迫使公司終止與商家的所有獨家交易。此外,美中兩國對中概股的監管分歧、持續三年的新冠疫情和官方堅持「清零」政策,也打擊了投資者對阿里巴巴的信心,連累該股失守8年前的招股價水平,更在10月底曾低見58.01美元,直到本周才回升至68美元以上。

對於上市持有阿里巴巴股票至今的投資者,「南柯一夢」可以說是最佳寫照。阿里巴巴8年前上市後的第一份業績,全年收入只有762.5億元,還不如現在一個季度的收入,但公司生意做大了,卻因為政策及疫情令股價打回原形,難免讓投資者感到失望。

楊韻銳認為阿里巴巴的最壞時間已過,現水平值得投資。「公司現價預測市盈率只有9.9倍,遠低於過去五年歷史平均市盈率約21.1倍,大致已反映中國市場增長放緩的因素,因此估值合理,投資者可以關注。」他說。

不過,新冠疫情持續影響消費意欲、加上拼多多(PDD.US)和京東等同業競爭,以及抖音等社交媒體平台以直播模式「搶客」,阿里巴巴的前路仍然崎嶇。管理層在憧憬阿里雲等新晉業務帶來貢獻的同時,也應該思考如何迎接後浪對其核心電商業務的挑戰,否則恐難以長期維持行業領導地位。

欲訂閱詠竹坊每週免費通訊,請點擊這裏

新聞

簡訊:中證監未放行 Shein上市棄英轉港

路透社周三援引知情人士消息稱,在線快時尚零售商Shein因未獲中國證監會批准,已放棄倫敦上市計劃。報道另外稱,公司現擬轉戰港股市場,計劃在後數周內向香港交易所提交上市申請文件。 Shein最初計劃在紐約上市,但遭美國政界阻撓而放棄。隨後轉戰倫敦市場,在突破類似阻力後獲得進展,英國金融行為監管局已於上月批准。 中國證監會審批被認為是公司最後一道重要監管,據路透社報道,證監會最終未予放行,報道未說明具體原因。Shein創立於中國,後將其總部遷至新加坡,但其主要運營仍在中國境內,且大部分服裝產品採購自中國製造商,這可能是其需要證監會審批的原因所在。 公司在2023年完成一輪融資後估值達660億美元,由於市場競爭加劇及主要西方市場業務壁壘高築,其估值此後可能有所縮水。即便如此,其上市計劃仍有望籌集數十億美元資金。 陽歌 欲訂閱咏竹坊每周免費通訊,請點擊這裏
YuHua runs educational campuses

宇華教育售泰業務 壯士斷臂利潤翻倍

這家總部位於鄭州的民辦教育機構,自上月以來股價飆升,投資者看好其轉向職業教育和清償債務的舉措 重點: 宇華教育通過出售泰國的學校充實了資產負債表,以償還2019年發行的可轉債 這家民辦教育機構的最新財務業績表現亮眼,在截至2月底的六個月里收入增長7%,調整後利潤更是翻了一番多   譚英 自2021年中國政府禁止面向小學生的課後補習,並整頓K-12民辦學校,宇華教育集團有限公司(6169.HK)和多數中國教育企業一樣陷入了低迷。 自彼時以來,行業尚未全面復蘇,宇華教育亦未能例外。但上周發布的2025財年中期報告顯示,這家從K12學校轉向職業教育的企業,正在重新站穩腳跟。 2017年宇華教育赴港上市時,正是線上線下教育公司IPO熱潮。得益於中國消費者願意為自己,尤其是子女的教育投入巨資,公司增長強勁。這類教育股大多走勢相似:在2020年見頂後,隨著2021年行業整頓而暴跌。宇華教育從發行價每股2.05港元,最高漲至2020年的7.80港元,如今卻已跌至0.50港元左右。 在將IPO及增發收益投入泰國和山東項目,併發行20億港元可轉債後,公司一度看似將因債務沈重和利潤微博而倒下。一年前公司中期業績慘淡,調整後淨利潤暴跌52.5%至2.295億元(約合3,180萬美元),收入僅微增5.4%至12.5億元。 如今情況大有改觀,截至2月底的2025財年上半年,公司收入增長7.2%至12.8億元,調整後淨利潤同比增長一倍多,至4.345億元。 經過大幅緊縮開支,上半財年調整後淨利潤率達31.7%,幾乎是去年同期16.2%的一倍。自4月底發佈中期業績預告以來,宇華教育的股價已飆升63%,投資者紛紛看好其持續好轉的勢頭。 那麼,發生了什麼?2021年後,宇華教育將旗下原有的大量K-12學校轉型為不受政策影響的職業學校。它徹底放棄了K-9義務教育階段的業務,轉而聚焦10-12年級乃至更高年齡段,提供允許開展的業務,包括高考輔導服務,以及運營職業高中和職業學院,以滿足日益增長的職業技能學習需求。 向職業教育轉型,使宇華教育從「問題學生」蛻變為「優等生」,因為其轉型順應了中國政府政策,這是在華經商成功的核心要素。中國政府一直鼓勵發展職業教育,以引導學生從傳統大學轉向職業路徑,緩解就業壓力。 民辦教育巨頭 2017年首次公開募股時,宇華教育是中國最大的K-12民辦教育提供商,在位於華中地區的河南省擁有16個校區,共計48,220名學生,並運營著一所大學。據官網顯示,如今學生總數已翻倍有餘,達到14萬人,分布在4所職業學院、1所專科學校和20所中小學。不過,公司最新年報中顯示的學生人數略低,2024/2025學年招生人數為108,964人。 這家公司歷經風雨。其2024財年營收為25億元,較2020年增長24%,但2024年調整後淨利潤為5.007億元,僅為2020年10億元的一半。 2019年,宇華教育憑借IPO和後續2017年11月的9.37億港元(約合1.2億美元)股票增發獲得充裕資金。2019年11月至12月,公司發行9.4億港元可轉換債券,隨後回購並新發行了20億港元可轉債(2024年12月到期)。資金部分用於收購泰國和山東的資產,金額分別為6,370萬元和14.9億元。 包括獲得泰國斯坦福國際大學(Stamford International University)許可權與運營權的收購案,加上可轉債發行的戰略佈局,很快開始反噬公司發展。泰國民辦教育市場競爭激烈程度,至少和中國不相上下。泰國業務更像是「門面資產」而非盈利引擎,2020年以來它對宇華教育調整後毛利的年貢獻始終停留在430萬元。而據宇華教育2024年年報披露,山東資產在2022至2024年間產生了巨額升級改造費用,進而導致2023至2024年計提約1.68億元商譽減值。 星展集團研究部早在2019年4月就指出可轉債和泰國業務的風險,不過當時認為公司基本面增長依然強勁。2024年12月,宇華教育通過回購債券和以2.4億港元出售泰國資產安撫投資者。 這些舉措似乎讓公司財務狀況重回穩定軌道,憑借較高的利潤率和相對穩定的營收,加之聚焦職業教育的戰略轉型,宇華教育看似熬過來了。公司市值20億港元,遠高於光正教育(6068.HK)的2.53億港元,但兩家公司的市盈率均處於2.7倍與2.56倍的低位。 公司估值水平明顯落後於採用輕資產模式(通過在線教育和小型城市課堂提供服務,而非自建校區)的行業龍頭。新東方(EDU.US;9901.HK)在經歷2021年股價暴跌後已重振旗鼓,延伸市盈率達20倍;而好未來(TAL.US)的預期市盈率更是高達26倍。 雅虎財經調查顯示,僅一家分析機構跟蹤宇華教育,不過給予該股「買入」評級。對於這批自2021年教育行業整頓後,已淡出投資者視線的昔日明星股而言,即便如此有限的關注也顯得彌足珍貴。 欲訂閱咏竹坊每周免費通訊,請點擊這裏

簡訊:世紀互聯首季虧損擴大

數據中心運營商世紀互聯集團(VNET.US)周三公布,首季度收入按年增長18.3%至22.5億元(3.095億美元),錄得淨虧損2.376億元,較去年同期虧損擴大27%。公司稱,虧損增加主要由於金融工具公允價值變動所致。 批發IDC業務收入按年大增86.5%至6.732億元;零售IDC業務收入增長4.8%至9.683億元,得益於批發收入的增長,公司IDC業務收入按年增長27.8%至16.4億元。非IDC業務小幅下降1.4%至6.048億元。 首季度,經調整後EBITDA同比增長26.4%至6.824億元人民幣,調整後EBITDA利潤率為30.4%,同比上升1.9個百分點。 世紀互聯周三下跌10.76%報5.39美元。過去六個月仍上漲39.64%。 李世達 欲訂閱咏竹坊每周免費通訊,請點擊這裏

簡訊:賽目聯手高德 發展智能平台生態系統

智能網聯汽車(「ICV」)仿真測試技術的科技公司北京賽目科技股份有限公司(2571.HK)周三公布,與高德軟件簽訂戰略合作協議,構建智能裝備、智慧交通、智慧城市的平台生態系統,合作期限為三年。 高德是中國專業數字地圖、導航及實時交通信息服務商,向終端用戶提供包括導航、打車、酒店預定、景點門票等一站式出行服務。 賽目科技表示,合作是可以充分發揮各自資源及專業優勢,聯手共同發展實現互補互利而達致共贏。 公司周四開市升3%報14.06港元,股價較今年初上市高約8%。 劉智恒 欲訂閱咏竹坊每周免費通訊,請點擊這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