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仍在努力盈利,這家美顏應用程式營運商遭谷歌高管出身的風險投資者李開復減持股份

重點:

  • 知名風險投資者、前谷歌中國負責人李開復已將其持有的美圖股份從0.75%降至0.52%
  • 雖然該公司稱經調整後已實現盈利,但按照國際通行的IFRS標準,它依然處於淨虧損狀態

梁武仁

面對苦等多年仍未看到它首次真正盈利的投資者,身為美顏應用程式開發商的美圖公司(1357.HK),只能盡量美化自己的財務現狀。

一位知名投資者可能正在對該公司失去耐心,因為在它上市多年後持續虧損,導致其股價暴跌至遠低於IPO價格的水平。據週二提交給香港交易所的一份文件顯示,谷歌高管出身的風險投資者李開復將其在美圖的持股(他於該軟件營運商2016年上市前購入)的比例,從上月的0.75%大幅削減至0.59%,本周進一步降至0.52%。李開復仍是美圖董事會的非執行董事。

李開復出售美圖的股票,可能反映出投資者對美圖為了盈利苦苦掙扎的普遍失望情緒,而這是影響其股價的主要因素。與此同時,該公司正在盡最大努力說服投資者,它具備實現盈利的條件。

早在2021年3月,美圖就宣稱在前一年首次實現年度盈利,但也有一個重大警告。也就是說,它的淨利潤是在「調整」基礎上計算得出的,而沒有使用國際財務報告準則(IFRS),也就是在香港廣泛使用、與美國公認會計準則(GAAP)相若的準則。如果根據IFRS,不但在2020年,而且在之後直至去年上半年的每個報告期,美圖都處於虧損狀態。

雖然企業這種做法並不罕見,但問題在於缺乏單一標準,這就意味著它們可以排除任何通常屬於IFRS準則的一部分,但他們認為不應被用來決定其真實盈利能力的項目。這就是為什麼投資者依靠基於IFRS的數字,以統一的標準比較不同地點和行業公司的原因。

例如,美圖調整後的淨利潤不包括投資減值損失,尤其是加密貨幣。該公司在2021年對比特幣和以太幣投資1億美元(6.77億元),隨著這些貨幣價格暴跌,這兩項交易都帶來了巨大損失。

此類投資不屬於美圖的主要業務,該公司可能認為將其排除在利潤計算之外是合理的,因為它們不能代表其經營表現。但是,將資金投入加密貨幣市場,是美圖在尋找利潤的壓力下,實現收入來源多元化的一項戰略性決定。

盡管多次回購以支撐股價,但美圖的股價仍較IPO價格下跌了80%以上,而且公司不分紅。許多像李開復這樣的長期股東在IPO後損失了大筆資金,這與他們從股息或股價上漲中獲得豐厚回報的初衷相去甚遠。

大幅損失80%

目前還未清楚李開復是甚麼時候購入美圖股份的。但他似乎是參與該應用程式營運商IPO前最後一輪融資的投資者之一,因為股票發行是在2016年6月完成的,他在那時之後不久成為董事會成員。該公司的IPO招股書顯示,當時投資者以每股約7.4港元的價格買入了該公司的股票。按照這個價格和李開復最近一次拋售股票時的平均售價1.5港元,可以算出他的投資損失了80%。

美圖的股價週二收於1.51港元,與李開復的平均售價大致相同。由於近期中國科技公司普遍上漲,該股已從10 月底的低位上漲了一倍多,這可能也是他決定賣出的一個因素。

美圖之前最出名的是其應用程式,即提供類似Instagram風格的簡單濾鏡,也有Adobe Photoshop的修圖技巧,使得用戶可以對自拍進行修圖。但盡管這款應用大受歡迎,美圖卻很難讓它以及其他的軟體產品實現盈利,這迫使該公司不得不尋找其他盈利途徑。

2013年,美圖採取了一項重大舉措,開始了智能手機業務,生產、銷售帶有高解析度攝像頭的手機,這成為當時美圖的主要收入來源。但事實證明,美圖的手機銷售就像它幫助用戶創造的美麗一樣短暫,促使該公司停止了這項業務,將重點轉向廣告服務。

該公司還銷售VIP訂閱,為其應用程式提供高級功能,並免去廣告。2022年上半年,這些成為美圖最大的收入來源,銷售額同比增長61%,而同期線上廣告收入收到打擊,因為去年的新冠疫情爆發,導致企業紛紛削減市場預算,業務為此大受影響。

美圖還為企業客戶提供軟件即服務(SaaS)產品,例如面向化妝品零售商的供應鏈管理系統,以及面向醫學美容機構和美容水療中心的使用人工智能的皮膚分析工具。

因此,該公司已經不僅是一家噱頭十足的應用程式開發商了。但擁有多樣化的產品陣容未必就一定帶來盈利。首先,作為一家科技公司,它的收入增長看起來很一般,而且隨著業務結構的不斷調整,它的收入增長也很不穩定。2021年,美圖公佈了40%的收入增長,這個數字還不錯,但也不算驚人。去年上半年,增速急劇放緩至略高於20%。

美圖最新業績中最令人不安的,或許是雖然專注於高利潤的軟件業務,但它的毛利率依然從2021年上半年的66%下滑至52%左右,這意味著該公司的銷售成本要高得多。因此,其毛利率在去年上半年實際上有所下降,再加上其他費用和加密貨幣資產的減值損失,美圖的淨虧損在此期間翻了一番以上。即使經過調整,其淨利潤也僅增長8%。

美圖股票的市銷率約為3倍,對於一家科技公司來說,這並不算高。由於它業務眾多,因此很難找到直接的同行進行比較。但考慮到它對SaaS業務的日益關注,與該領域的公司進行比較有助於正確看待其估值。例如,電子商務SaaS提供商微盟(2013.HK)目前的市銷率約為5.6倍,而專注於房地產的SaaS公司明源雲(0909.HK)的市銷率甚至更高,為6.9倍。

從美圖目前的估值來看,投資者並沒有在該公司的前景中看到太多它的名字所蘊含的魅力。在無需過濾掉它所認為的非必要元素也能實現真正的盈利之前,這種情況可能不會改變。

欲訂閱詠竹坊每週免費通訊,請點擊

新聞

簡訊:從玉智農發盈警料去年盈轉虧

從事農業種植及銷售的從玉智農集團有限公司(0875.HK)周一發盈警,截至去年底止料由淨利潤轉為淨虧損,預計蝕1.3億元人民幣(下同),而2023年則有盈利5,140萬元。 公司表示,期內子公司所獲得的收益減少,同時又確認貿易應收款減值損失,相反2023年則有貿易應收款減值損失的回撥。 從玉智農周二開市沒起跌,報0.58港元,公司股價在過去一年從高位下跌超過75% 劉智恒 欲訂閱咏竹坊每周免費通訊,請點擊這裏

簡訊:六福集團3月季度營收下滑 同店銷售額跌幅擴大

珠寶零售商六福集團(國際)有限公司(0590.HK)上周四披露,截至3月底的三個月期間,其零售收入同比下降1%,同店銷售額則下降10%。 公司在港澳市場表現最差,三月當季零售收入同比驟降11%,同店銷售額大幅下挫14%。相較之下,中國內地業務表現較好,當季零售收入增長20%,同店銷售額亦錄得2%升幅。 報告期內,集團淨減少56間門店,總門店數從去年9月底的3,343間縮減至今年3月末的3,287間。 由於復活節假期,香港交易所上周五與本周一休市。六福集團股價今年以來已上升6.6%。 陽歌 欲訂閱咏竹坊每周免費通訊,請點擊這裏

簡訊:PCB設備製造商大族數控擬赴港上市

深圳上市的PCB設備製造商深圳市大族數控科技股份有限公司(301200.SZ)周一公布,擬發行H股股票並在香港交易所主板上市,以提升國際市場競爭力。公司已聘請安永會計師事務所為審計機構。 成立於2002年的大族數控,是中國印刷電路板(PCB)專用設備生產商之一,主要從事PCB專用設備研發、生產和銷售業務。產品包括PCB鑽孔、檢測、曝光、成型設備等。其控股股東為大族激光(002008.SZ)。 公司2024年收入33.43億元,同比增長104.56%,淨利潤3.01億元,同比增長122.20。今年首季收入9.6億元,同比增加27.89%,淨利潤1.17億元,同比增加83.60%。公司股價自2022年上市以來,已下跌50.3%至38.06元左右,市值約159.8億元。 李世達 欲訂閱咏竹坊每周免費通訊,請點擊這裏
Waer maker Epiworld file for Hong Kong listing

價格下行代工腰斬 瀚天天成靠國策突圍?

全球碳化硅外延片市佔第一的瀚天天成,正面對行業整合與價格下滑的雙重壓力 重點: 去年公司收入下滑14.4%,但淨利潤上升36% 政府補貼佔公司淨利潤約67%    李世達 隨著新能源車、光伏產業與工業能源等需求的快速增長,第三代半導體如碳化硅(SiC)領域已成為兵家必爭之地。如同碳化硅本身的特性——耐高溫與耐高壓,這個領域的參賽者正進行一場效率與耐力的比賽,迎來各自的「衝刺區間」。 在英諾賽科(2577.HK)、天域半導體之後,中國第三代半導體又一重要玩家——瀚天天成電子科技(廈門)股份有限公司,正式向港交所遞交上市申請,期望募資加碼產能與技術研發,在全球市場一爭高下。 第三代半導體指的是氮化鎵(GaN)與碳化硅(SiC),這兩種材料比硅晶圓具有高功率、耐高溫、高電流密度、高頻等特性,是生產功率半導體器件的絕佳材料,成為通信設備、新能源車與光伏組件更好的選擇。在特斯拉(TSLA.US)Model 3車型率先採用碳化硅逆變器的帶動下,目前碳化硅市場超過七成的需求來自新能源車。 成立於2011年的瀚天天成,創始人趙建輝是碳化硅行業内的頂級科學家,為全球第一位因對碳化硅技術研究和產業應用做出重大貢獻而獲選IEEE Fellow(IEEE院士)的研究者。 在頂尖科學家的帶領下,公司的發展頗為順利。申請文件引用灼識諮詢的報告指,自2023年來,按年銷售片數計,瀚天天成是全球最大的碳化硅外延供應商,2024年的市場份額達31.6%。另外,瀚天天成也是全球率先實現8英吋碳化硅外延片量產的生產商。 財報顯示,2022年至2024年,瀚天天成通過自產和代工業務模式銷售了8.54萬片、20.06萬片、16.44萬片碳化硅外延片。其中,6英吋碳化硅外延片銷量佔比超95%, 8英吋則佔4.5%。 同樣以碳化硅技術為主,也正申請港股上市的天域半導體,2023年碳化硅外延片銷量為13.2萬片,較瀚天天成少6.86萬片。8英吋外延片方面,天域半導體銷量為15片,同期瀚天天成則為285片,後者至2024年更大增至7,466片。 從收入看,2022年至2024年,瀚天天成收入分別為4.41億元、11.43億元和9.74億元,2024年收入同比下滑14.8%。 公司收入縮水,與碳化硅外延片價格下滑有關。由於此前幾年碳化硅襯底產能大規模擴充,2024年市場供需失衡,出現了供大於求的現象,6英吋碳化硅襯底的價格在2024年出現大幅下滑,帶動了外延片價格同步下滑。 2020年至2023年,6英吋碳化硅外延片價格從每片1.14萬元降至9,800元,2024年進一步降至每片7,300元,降幅達到25.5%。價格下滑也令公司毛利率從2022年的44.7%降至2024年的34.1%。 代工收入腰斬 另外,代工收入的大幅減少,也是導致收入下滑的原因。2024年,公司外延片代工收入僅為1.21億元,同比下滑58.7%,佔總收入比例從2022年的35.5%降至2024年的12.4%。 全球碳化硅市場正逐步被IDM(垂直整合)模式主導,國際大廠如Wolfspeed(WOLF.US)、英飛凌(IFX.DE)透過自建全流程產線削弱第三方代工需求。同時,國內頭部企業如比亞迪(1211.HK; 002594.SZ)、三安光電(600703.SH)也開始自建外延產線,使得代工空間進一步壓縮。 值得一提的是,公司收入主要來自海外客戶,2024年約為7.66億元,佔總收入比重達78.7%。申請文件中提到,公司業務可能受到地緣政治緊張、國際貿易政策、國際出口管制及經濟制裁的重大不利影響。 利潤依賴政府補貼 儘管收入與毛利率雙雙下降,公司淨利潤卻不減反增,2024年年增36%至1.66億元,最主要的原因便是政府的補助增加。發展第三代半導體已被中國政府列入國家戰略重點,視為半導體產業「彎道超車」的突破口。各級政府紛紛出台專項扶持政策。過去三年,瀚天天成收到的政府補助分別為1,351萬元、4,735萬元、1.12億元。2024年,政府補助佔淨利潤達67.5%。 自成立以來,瀚天天成完成了多輪融資,投資方包括華為旗下的哈勃科技、華潤微電子(688396.SH)、芯成眾創、廈門高新投及火炬創投等,去年12月完成一筆有廈門國資參與的10億元融資後,公司估值達260億元。 在技術突破與產能擴張的帶動下,瀚天天成已成為全球碳化矽外延片的領先企業,然而面對價格下行、行業整合與地緣政治等壓力,「擴張」不再能解決所有問題。所幸在政策支持下,行業仍處在快速發展的階段。同樣在港股上市的英諾賽科,上市後股價一度上漲逾110%,目前漲幅仍超30%,考慮到同類公司仍屬稀缺,代表中國碳化硅技術自主的瀚天天成,仍有機會受到追捧。 欲訂閱咏竹坊每周免費通訊,請點擊這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