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OMA.US
Roma Green IPO gets tepid reception

這家環境、社會和治理咨詢公司在紐約上市,股票以下限定價,募資規模不大

重點:

  • 羅馬綠色金融在紐約上市,集資約980萬美元,股票定價4美元,處於區間下限
  • 這家仍處於虧損狀態的公司收入規模本來就小,在削減營銷成本下,去年3月的財年收入繼續下滑

     

梁武仁

如今,環境、社會和治理,簡稱ESG,對企業來說是最熱門的縮寫之一,因為投資者越來越要求企業為社會做一些好事,而不僅僅是追求利潤。因此,致力於這一新興投資主題的企業,可取得蓬勃發展。

但現實沒有這麼簡單,從新上市的羅馬綠色金融有限公司(ROMA.US)難以提高收入就是明證。

上周二,提供ESG相關咨詢服務的羅馬綠色金融在紐約上市,以每股4美元的價格發行約240萬股,集資約980萬美元。公司為新資金制定了一些可能令人興奮的計劃,包括一筆潛在的收購和創建ESG學院。

但投資者似乎對該公司不太感興趣。其IPO定價處於4美元至5美元目標價區間的下限。該股在首個交易日一度飆升,最高觸及11.80美元。但很快回落,回吐了全部漲幅甚至更多,當天收盤下跌27.5%。之後,該股又收復了失地,但當前交易價格基本上低於IPO價格或與其持平,這表明隨著交易量下降,投資者興趣冷淡。

總部位於香港的羅馬綠色金融提供一系列與ESG相關的咨詢服務,包括可持續發展計劃制定、ESG報告和治理風險管理。公司的大部分收入來自香港,其餘來自新加坡。在其IPO招股說明書中,公司號稱主要優勢之一是擁有超過140個客戶。

但羅馬綠色金融因為規模小,本身就缺乏吸引力。更糟糕的是,截至去年3月的財年,收入較上一財年還縮水約4%,至1,360萬港元。

公司在最近一個財年成功地讓淨虧損收窄超過四分之一,但卻是通過削減營銷成本來實現。羅馬綠色金融在招股說明書中對此給出瞭解釋,稱其一般是通過高管網絡、推薦和直接接觸潛在客戶來引入新業務,而不是通過外包給第三方機構的直接營銷。

對於像羅馬綠色金融這樣的小公司來說,這種方式似乎不算太激進,它們需要表現出更強勁的增長,才能打動投資者。更何況在新興的ESG領域,該公司面臨著大量競爭,既有大型國際諮詢公司如麥肯錫和波士頓,也有像它一樣小規模的本土小公司。

最大的缺陷

羅馬綠色金融商業模式的最大缺陷,是客戶按項目支付服務費用。這意味著它的銷售是非經常性,並且不能保證客戶在發展出自行處理ESG問題的能力後,會再次回購。

對於不熟悉ESG報告的企業來說,它可能是一項棘手的任務,因其涉及的主題非常廣泛,有著非常具體的績效衡量標準。但是,一旦在羅馬綠色金融等外部顧問的初步幫助下,企業建立起跟蹤和滿足要求的流程,也許就能獨立完成這些工作。許多公司可能會考慮削減咨詢服務支出,尤其是在經濟困難時期。

雖然ESG已經存在了很長一段時間,但對於許多企業來說,這個概念及其相關要求仍然是新鮮事物,這意味著羅馬綠色金融的服務,至少在未來幾年內應是有市場需求。但公司並沒有迅速擴大客戶規模,至少目前還沒有,在最近一個財年,它的客戶數量只增加一個。

公司成立於2018年,是一家提供定制化ESG和可持續發展相關服務的公司。後來在2022年,羅馬綠色金融進行了重組,外部人士陸萱凌接管公司,擔任首席執行官和大股東,持股比例超過90%。上市後,她的持股比例降至約63%。

因此,陸萱凌對於羅馬綠色金融來說是新人,在ESG方面也沒有相應背景。羅馬綠色金融的招股說明書在介紹她時,稱其背景為企業傳播和市場營銷,並沒有提到ESG的具體方面。

其他主要高管在ESG方面有著更直接的背景。公司首席財務官此前曾在一家可再生能源行業的上市公司擔任高管職位,該行業通常是ESG中「環境」方面的關鍵組成部分。而其新加坡主要銷售主管的資歷,包括負責其中一家前雇主的ESG報告服務,以及任職於一家在網站上強調包容性的新加坡公司,這是ESG中「治理」背後的一個主要元素。

包括管理層薪酬在內的人力成本,是羅馬綠色金融最大的單一支出項目,佔其上一財年收入逾半一。這迅速侵蝕了公司的利潤率,有悖於咨詢服務由於資金成本相對較低,因此是一項高利潤率業務。這或許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解釋,市場對該公司首次公開募股反應平淡的原因。

羅馬綠色金融目前的估值較高,市銷率(P/S)接近24倍,遠高於埃森哲(US.ACN)的3.5倍,以及其他知名咨詢公司。顯然,如此高的市銷率在很大程度上是由於該公司收入基數小,而且似乎也意味著現有股東對未來收入增長抱有很大期望。但如果收入不能實現大幅增長,其股價可能會迅速回落。朝這個方向邁進的捷徑可能是收購另一家ESG專業公司,招股說明書將其列為IPO收入可能的用途之一。

咏竹坊專注於在美國和香港上市的中國公司的報道,包括贊助內容。欲瞭解更多信息,包括對個別文章的疑問,請點擊這裏聯繫我們。

欲訂閱咏竹坊每周免費通訊,請點擊這裏

新聞

Yalla is a gaming company

雅樂科技藉中核遊戲開新篇章

這家中東社交媒體與遊戲公司計劃於本季度推出首批兩款中核遊戲,後續還將發布自主研發的「肉鴿」遊戲 重點: 雅樂科技披露將在九月前推出兩款自主研發的中核遊戲,年末將追加一款自研作品及授權遊戲 自三月以來,這家主營社交媒體與休閒遊戲的公司股價已翻倍有餘,投資者押注中核遊戲新戰略將激活雅樂營收增長    陽歌 歷經逾年籌備打磨,中東及北非地區領先社交媒體與遊戲企業雅樂科技(YALA.US)即將迎來嶄新階段。 據其週二發佈的最新季報顯示,成立九年的雅樂依托聊天服務與休閒遊戲吸引地區用戶,截至六月末平台月活用戶(MAU)超4,240萬。公司也開始嘗試更硬核的遊戲領域,旨在開拓新增長點——聚焦那些願為遊戲重金投入的玩家群體。 最新財報披露,公司正整合中東及北非地區的市場優勢資源(包括渠道分發、文化認知及本土人脈),同時將沉澱的經驗運用於本季度即將發布的兩款中核遊戲。同時規劃年內向硬核玩家推出更多新作,並暗示未來可能對旗下Yalla Ludo休閒遊戲平台進行革新。 當前業績延續了近年趨勢:成熟業務獲個位數營收增長;效率提升與成本管控驅動利潤強勁增長;公司今年啟動激進股份回購,應當可能會突破原定5,000萬美元回購目標。 市場熱度帶動雅樂股價自三月起翻倍飆升。不過週二季報發布後股價下挫4%,或顯示投資者對中核遊戲面世日漸迫切的期待。儘管經歷了大漲,其美股存託憑證(ADS)的市盈率仍在10倍左右,略低於體量相當的Pinterest(PINS.US)的12倍估值,較大幅落後網易(NTES.US; 9999.HK)的19倍市盈率。若新遊首戰告捷,股價仍有上行空間。 管理層在財報電話會中透露,本季擬推的兩款「三消」類中核遊戲已進入「最終調優階段」,並強調兩款產品瞄準「差異化用戶圈層」。公司同時宣佈將於第四季度推出自研「肉鴿」遊戲。 雅樂早前披露正與第三方開發商合作,擬借助在中東地區的優勢,通過授權協議引進遊戲。該戰略初見成效,公司透露旗下分發部門正籌備發行某開發商的硬核遊戲,但未有明確時間表。 雅樂科技董事長楊濤在財報電話會中表示:「未來將持續完善遊戲業務戰略,強化外部合作與分發能力,有效推進產品矩陣多元化。」 加速信號 公司最新財報多維度顯示遊戲業務擴張跡象。最顯著體現為當季研發開支激增28.6%,主要源於遊戲開發團隊擴容。 市場正密切關注中核新遊創收能力。而現有休閒遊戲表現強勁:二季度收入勁增17%至3,070萬美元,創2023年四季度以來最高增幅。 遊戲及聊天業務合共貢獻本季總收入8,460萬美元,較上年同期8,120萬美元增長4.1%。公司預測三季度營收在7,800萬至8,500萬美元區間——需指出其財報預測一貫保守,實際業績常超預期且幅度可觀。 當焦點聚集中核新游時,楊濤同時暗示旗下Yalla Ludo休閒遊戲或將變革:「本季正值雅樂創立九周年。作為旗艦產品及中東及北非領先的休閒遊戲平台,Yalla Ludo生命週期有望延至10-15年或更久。」他補充稱公司正探索佈局在線本地生活服務,但未透露細節。 雅樂還通過與杜拜經濟旅遊局舉行聯合品牌活動及最新ESG來彰顯其本土化戰略佈局。 除遊戲研發投入增加外,公司在多數領域嚴守財務紀律,助推季度淨利率按年提升4.6個百分點至43.2%。淨利潤增速因而遠超營收,按年增長16.4%至3,650萬美元(上年同期:3,140萬美元) 公司同步更新激進的股票回購計劃,該計劃或是其近期股價的重要支撐要素。其曾計劃2025年回購約5,000萬美元ADS,財報電話會披露上半年已完成4,100萬美元回購。楊濤就此表態:「公司預計將達成甚至突破全年目標。」 咏竹坊专注于在美国和香港上市的中国公司的报道,包括赞助内容。欲了解更多信息,包括对个别文章的疑问,请点击这里联系我们 欲订阅咏竹坊每周免费通讯,请点击这里

簡訊:聯想上季多賺逾倍 收入創首財季新高

聯想集團有限公司(0992.HK)周四公布,截至6月30日止的首財季淨利潤5.1億美元,按年升107.8%。非香港財務報告準則的淨利潤3.9億美元,升21.6%。 期內,聯想收入188.3億美元,按年升21.9%,創有史以來最高第一季度收入,並超越此前在疫情間所刷新的高點。毛利增8.4%至27.7億美元,毛利率則下跌1.9個百分點至14.7%。 集團三個業務集團,包括基礎設施方案業務集團、方案服務業務集團及智能設備業務集團均錄得強勁的雙位數同比收入增長。智能設備業務集團方面,個人電腦、平板電腦及其他智能設備業務錄得過去15個季度以來最快的同比收入增長。 當中,智能設備業務集團收入及經營溢利分別增長18%及15%,主要受惠於人工智能個人電腦滲透率增加、高端產品銷售迅速增長。個人電腦全球市場份額創新高,以及智能手機業務連續7個季度錄得雙位數同比收入增長 聯想表示,未來繼續執行AI發展策略,隨著混合式AI的投資增加,個人及企業AI領域均取得實質性進展,強調對「由3S邁向人工智能雙胞胎」的戰略充滿信心。 公司股價周四平開,至中午休市報11.11港元,跌3.56%。 李世達 欲訂閱咏竹坊每周免費通訊,請點擊這裏

簡訊:合景泰富被申請清盤呈請

內地開發商合景泰富集團(1813.HK)周三公布,山東陽光新天地小額貸款有限公司,於今年8月11日向香港高等法院提出對合景的清盤呈請,內容涉及公司提供的擔保未償還金額約6.42億元人民幣(下同),以及應計利息1.36億元。 公司表示,將會結合該呈請及境外重組的進度,考慮是否向高院申請認可令。高院的首次聆訊日期為今年10月22日。 截至去年底止,集團的銀行及其他貸款、優先票據及境內公司債券合共達到729.3億元,當中約176億元須於一年內償還,負債比率(總借貸扣除現金及銀行結餘除以權益總額計算)則高達789.6%。 公司周四平開,但隨即大跌逾20%,過去一年公司股價從高位下跌超過70%。 劉智恒 欲訂閱咏竹坊每周免費通訊,請點擊這裏
Fu Shou Yuan does funeral memorial services

經濟放緩殯葬審慎 福壽園預告虧損

這家中國頂級殯葬服務商今年上半年陷入虧損,延續去年全年營收利潤雙降態勢 重點: 福壽園預計上半年虧損最高達2.6億元,引發公司股價大跌9% 這家殯葬服務商坐擁283萬平方米土地儲備,其中近半位於上海,顯示其仍擁有充足空間服務客戶   譚英 距中國每年的中元節不足一個月之際,這家殯葬服務商似乎理所應當地傳來壞消息。福壽園國際集團有限公司(1448.HK)上周發布的盈利預警 猶如不祥之兆,宣告今年上半年將錄得2.35億元(約合3,270萬美元)至2.65億元虧損,與去年同期近3億元盈利形成強烈反差。 公司將頹勢歸咎於消費支出謹慎、稅務成本上升及部分資產進行減值撥備。受驚投資者隨即拋售股票,致使次日股價重挫9%。當周,伴隨分析師預測下半年將現反彈,公司股價後來趨穩。不過,年內累計跌幅仍達13%左右,顯示尚未搭上今年中國股市的反彈列車。 福壽園堪稱中國分散型殯葬服務市場的龍頭企業,其墓園及殯儀設施遍布17個省、市及自治區的主要城市。其所在市場於2021年平均單次殯葬支出達3.7萬元,約佔家庭平均年收入45%。在福壽園業務活躍的富裕城市,此項支出更為高昂,去年北京墓穴平均價格8.31萬元,上海達9.99萬元,深圳為6.41萬元。 這家總部位於上海的企業創立於1994年,2013年上市時正值經濟繁榮期,投資者爭相湧入高速發展的殯葬市場,令其IPO獲超額認購,並吸引凱雷等知名機構入股。然而,伴隨中國經濟告別多年高速增長轉入放緩通道,市場情緒已大相徑庭。 此次盈利預警延續了去年的頹勢。去年,全年營收同比下降21%至約21億元,利潤驟降53%至3.73億元。需要指出的是,2023年因疫後需求集中釋放,其利潤及營收曾創歷史峰值。 儘管投資者或受最新財報數據短暫衝擊,樂觀因素猶存。中國社會快速老齡化,使60歲以上人口去年達3.103億(佔總人口22%)。這為殯葬市場注入活力,去年死亡人數增至1,093萬的歷史新高,帶動市場規模預估增長6.2%至43億美元。據市場研究公司Grand View Research預測, 2030年有望擴大至60億美元。 2021年底擁有13,879家運營主體的殯葬市場中,福壽園兼具規模優勢。作為行業龍頭,其近10億美元市值已是上市同行安賢園中國(0922.HK)的20倍。 今年雖陷入虧損,福壽園延伸市盈率(P/E)19倍、市銷率(P/S)3.31倍,仍顯著優於安賢園中國7倍市盈率及1.53倍市銷率。雅虎財經調研的五位分析師中,四位給予福壽園「買入」或「強力買入」評級,並預期下半年將現反彈。 土地儲備雄厚 墓地用地稀缺等利好因素也支撐福壽園。公司披露去年末可用於墓穴銷售的土地面積約達283萬平方米,雖較2023年微降,但足以滿足長期需求。更重要的是,其近50%營收源於上海。這座中國金融中心坐擁全國最高地價,令其滬上及周邊資產尤具價值。 福壽園宣稱正嘗試縮減用地規模,但短期內是否出售墓園資產尚不明確。節地型的高層立體墓園及數字化祠堂日益普及,北京市政府更要求縮減30%殯葬用地。福壽園響應集約用地號召,去年推出中國首座虛實交互的數字家祠,一舉成為行業先驅。該設施融合數字祠堂、逝者數字復現,以及三維家族傳承檔案等多項功能。 公司還運營「元宇宙陵園」,用戶可在虛擬空間進行牌位供奉、沐浴祈福等傳統祭奠儀式。 福壽園營收下滑折射出,經濟持續兩年下行,消費者在支出方面顯得顧慮。為順應時勢,公司正重塑品牌定位,自稱既是「殯葬及生命科技服務提供商」,也是「殯葬業發展和變革的探索者、參與者」。 福壽園也強調火葬取代土葬、骨灰寄存塔陵的新趨勢,正催生市場對殯葬服務的「海量需求」。2021年中國火化率已達58.8%,全年火化遺體近600萬具。該公司稱伴隨城鎮化深入,這一比例將持續提升。面向環保意識更強的年輕客群,其也著重宣傳擁有包含尖端技術的“環保型”火化設備業務。 2017年,福壽園實施戰略轉型,重點發力「生前契約」。此類服務廣受歡迎,去年簽約量達20,229份,同比增幅14.2%。據年報披露,公司正探索整合安寧療護、哀傷輔導及「情緒干預」的生前契約套餐。 福壽園還採取高分紅策略托市,去年宣派股息總額每股0.5474港元,股息率約達16%。今年4月,更宣布授權回購最多10%股份。但此類措施近期收效甚微,福壽園或需為核心業務注入新活力,方能重獲投資者青睞。 欲訂閱咏竹坊每周免費通訊,請點擊這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