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家中國第二大自動駕駛域控制器供應商申請到港股上市,吉利汽車是其最大客戶,貢獻逾96%營收

重點:

  • 知行汽車科技2021年實現自動駕駛域控制器產品商業化量產後,收入出現幾何級數增長,當中絕大部分來自吉利汽車
  • 未來還有多只自動駕駛概念股計劃上市,意味該公司將面臨更多競爭

 

陳嘉儀

新能源汽車股低迷之際,一批自動駕駛概念股排隊進場,能否掀起新一波投資熱潮?

繼自動駕駛汽車雷射感應器生產商禾賽科技(HSAI.US)2月登陸納斯達克籌集1.9億美元(13億元),成為繼滴滴出行(DIDIY.US)以來,規模最大的赴美上市中概股後,中國第二大自動駕駛域控制器供應商知行汽車科技(蘇州)股份有限公司也在4月初向港交所提交上市申請,市場消息透露,該公司計劃籌資最多3億美元(20.6億元)。

知行汽車科技是一家開發自動駕駛軟件和演算法的公司,專注於自動駕駛域控制器。據初步招股文件引述的研究數據,按2022年自動駕駛域控制器銷售收入計算,它是中國第二大第三方自動駕駛域控制器提供商,市場份額為26.2%。

該公司近年收入以幾何級數上升,從2020年的4,766萬元,於短短兩年間狂飆27倍至13.3億元。雖然營收增速驚人,但依然未能獲利,過去三年合共錄得逾8.4億元淨虧損。

未能獲利

如果扣除非營運相關的虧損金額,過去三年的經調整虧損則分別為3,567萬元、3,413萬元及1,687萬元,出現輕微改善迹象。不過,公司在招股文件預期,於可預見未來將產生重大開支及持續虧損。

知行汽車科技的業務包括兩大部分,一部分是自動駕駛域控制器產品線;另一部分是智慧前視攝像頭(iFC)產品。自動駕駛域控制器是L2級至L5級自動駕駛系統的關鍵組件,負責融合並處理來自攝像鏡頭、雷達及雷射雷達等感測器的感知資料,以作出駕駛決策,並觸發車輛中的執行器。

該公司第一個自動駕駛解決方案於2020年首次實現商業化,至去年分部收入達12.5億元,佔總收入94.5%。至於另一項業務是以實惠價格向整車廠(OEM)提供基於其核心算法的iFC解決方案,智能前視攝像頭能夠收集及分析環境數據、識別路況及導航車輛。

該公司收入絕大部分來自向OEM銷售其自動駕駛解決方案及產品,較知名的客戶包括吉利汽車(175.HK)、長城汽車(2333.HK; 601633.SH)與東風汽車(600006.SH)等,交付自動駕駛域控制器超過10萬台。不過,最大客戶吉利於2021及去年貢獻營收9,500萬元和12.78億元,佔總收入高達53%和96.4%,高度集中於單一客戶的風險,引來市場關注。

該公司與吉利自2020年10月開始合作,當時就研發L2++級自動駕駛解決方案及產品展開合作,翌年L2++的項目正式量產。其後,知行汽車科技成了吉利旗下產品、尤其是極氪系列的主要供應商之一,去年產品主要裝配在極氪001上,今年又被選為極氪009供應商,並已於2023年1月交付,預計全年將帶來可觀收入。

毛利率低

去年,吉利汽車新能源車銷量達32.9萬輛,按年增長逾300%,知行汽車科技收入水漲船高,但仍無法扭虧,問題癥結在於毛利率偏低,更由之前兩年的20%左右,到去年減少至8.3%。公司解釋主因是由於自2021年10月開始量產的高端自動駕駛解決方案SuperVision毛利率較低。

比較2月上市的禾賽科技,毛利率雖然也從2019年的70.3%,下降到去年前三季度的44%,但仍明顯高於前者。

知行汽車科技提供兩條自動駕駛域控制器產品線,一條是與Intel(INTC.US)分折出來的Mobileye(MBLY.US)合作開發的SuperVision輔助駕駛導航方案,知識產權屬於Mobileye;另一條是自主設計的iDC系列,包括iDC Mid及iDC High兩種產品。

Mobileye自2018年起跟吉利達成合作,SuperVision系統的自動駕駛控制單元是向Mobileye採購。隨著供應給吉利的SuperVision產品增加,去年對Mobileye的採購額由2021年的7,840萬元,暴漲10.8倍至9.22億元,佔總採購額69.2%;因此,關鍵元件成本增幅遠超期內的6.4倍收入增幅,拉低了整體毛利水平。

知行汽車科技面對的核心問題,是客戶和供應商深度合作,致其議價能力大降,一旦與吉利的合作出現問題,可能出現巨大營收危機。雖然該公司已開始通過與汽車行業的其他OEM客戶合作,以擴大及豐富客戶及產品群,但仍面臨絕大部分銷售收入來自吉利集團的集中性風險。

該公司在申請上市前曾進行9輪融資,籌集約9.2億元。新能源車巨頭之一理想汽車(2015.HK; LI.US)旗下北京車和家於2017年Pre-A輪融資時入股7%,並在B-1輪跟投,但隨後6輪未有再增資,目前持股已攤薄至4.5%;其他投資者包括明勢資本、訊飛創投、招商啟航和中國國有企業混改基金等。

該公司融資成本從Pre-A輪每股0.7元升至2022年下旬的16.2元,估值也從8,500萬元飆升38倍至33億元。按最新估值計算,其市銷率約2.5倍,與禾賽科技最新的8.69倍相比,估值明顯較低。

更值得留意的是,除了知行汽車科技之外,自動駕駛領域還有賽目科技文遠知行智加科技等公司計劃上市,有興趣投資自動駕駛賽道的投資者不愁沒有選擇,這可能會影響知行汽車科技將來上市的市場反應。

欲訂閱咏竹坊每周免費通訊,請點擊這裏

新聞

簡訊:賽力斯申港上市獲中證監備案

根據中國證監會官網周四公告,新能源汽車製造商賽力斯集團股份有限公司(601127.SH)已獲中證監批准赴港上市。該上市計劃完成備案登記,為後續推進掃除了關鍵障礙。 賽力斯擬通過本次IPO發行約3.31億股,此舉將與其上海上市形成互補,公司已於4月向港交所提交初步招股說明書。 上市文件顯示,賽力斯旗下「問界」品牌(Aito)新能源汽車2024年實現營收1,450億元,較上年同期的358億元增長三倍;毛利率由7.2%升至23.8%。公司2024年實現59億元盈利,成為全球第四家達成盈利里程碑的新能源汽車製造商。 周五賽力斯股價在上交所上漲5.8%,今年以來累計漲幅約18%。 陽歌 欲訂閱咏竹坊每周免費通訊,請點擊這裏

簡訊:吉宏股份預告首三季盈利翻倍

跨境社交電商企業廈門吉宏科技股份有限公司(2603.HK; 002603.SZ)周四公布,預計2025年首三季錄得淨利潤2.57億元(3,600萬美元)至2.7億元,按年大增約95.1%至105.3%。 公司表示,受惠於跨境社交電商業務持續高速增長,及紙製快消品包裝業務盈利能力顯著提升,整體營收與盈利能力顯著提升。根據公告,扣除非經常性損益後的淨利潤亦達2億元至2.1億元,同比升幅在55%至65%之間。 吉宏股份成立於2003 年,總部位於廈門,2016年在深交所上市。公司本業原是紙制包裝,初期以產品設計和營銷為基礎,在識別消費者需求方面累積相當經驗,隨後開始拓展跨境社交電商業務,採取「信息找人」的推廣方式,實現「貨找人」的跨境社交電商模式。 今年5月,吉宏股份在港交所掛牌,上市至今股價累升63.2%。盈喜發布後,公司股價周五高開,至中午休市報18.34 港元,升2.17%。 李世達 欲訂閱咏竹坊每周免費通訊,請點擊這裏

簡訊:長風藥業招股集資6億港元

藥物生產商長風藥業股份有限公司(2652.HK)周五發售4,119.8萬股,一成作公開發售,每股售價14.75港元,集資總額約6.01億港元。招股於10月2日截止,並於10月8日掛牌。 集資所得的40%用於吸入製劑候選產品的持續研發,及為臨床開發提供資金;約20%用於為多個管線計劃及技術的臨床前研發提供資金;30%用於設備採購及生產管理系統的擴張與升級。 長風藥業去年收入升9%至近6.1億元人民幣,錄得2,109萬元盈利,按年下跌33.5%。今年首季度的收入1.36億元,按年跌2.7%;期內錄得1,281.5萬元盈利,按年升逾倍。 劉智恒 欲訂閱咏竹坊每周免費通訊,請點擊這裏

簡訊:娃哈哈擬換標「娃小宗」 續整頓家族企業

中國最大飲料企業之一的娃哈哈,正面臨商標使用權與整頓家族成員公司交織的風波。據財新報道,宗馥莉接掌後的娃哈哈已啟動換標計劃,將自2026銷售年度起,逐步以新品牌「娃小宗」取代「娃哈哈」。 一份流出的內部通知顯示,公司因「複雜歷史問題無法短期解決」,始終暴露於法律風險之下。依現行股權結構,「娃哈哈」商標須經全體股東一致同意方可使用,否則任何一方均無權單獨操作。目前,娃哈哈集團股東包括持股46%的杭州市上城區國資、持股29.4%宗馥莉及持股24.6%的職工持股會。部分員工已就持股權屬問題對宗馥莉提起訴訟。 新品牌「娃小宗」由宗馥莉實控的宏勝飲料集團於2025年5月申請註冊。報導引述消息人士稱,宗馥莉為其定下的年銷售目標達300億元,接近娃哈哈品牌全年實際銷售規模的八成。 同時,公司亦在「清理」家族子公司。上海娃哈哈飲用水公司因商標授權到期於7月被迫停產。該公司成立超過20年,由宗慶後堂弟宗偉持股30%,其餘股份由浙江娃哈哈實業及社會股東持有。宗偉表示,公司多年盈利,但未獲新授權合同,最終被市場監管部門查封。 娃哈哈集團方面則強調,授權合同已到期,且未簽訂續約。 李世達 欲訂閱咏竹坊每周免費通訊,請點擊這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