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家中國第二大自動駕駛域控制器供應商申請到港股上市,吉利汽車是其最大客戶,貢獻逾96%營收

重點:

  • 知行汽車科技2021年實現自動駕駛域控制器產品商業化量產後,收入出現幾何級數增長,當中絕大部分來自吉利汽車
  • 未來還有多只自動駕駛概念股計劃上市,意味該公司將面臨更多競爭

 

陳嘉儀

新能源汽車股低迷之際,一批自動駕駛概念股排隊進場,能否掀起新一波投資熱潮?

繼自動駕駛汽車雷射感應器生產商禾賽科技(HSAI.US)2月登陸納斯達克籌集1.9億美元(13億元),成為繼滴滴出行(DIDIY.US)以來,規模最大的赴美上市中概股後,中國第二大自動駕駛域控制器供應商知行汽車科技(蘇州)股份有限公司也在4月初向港交所提交上市申請,市場消息透露,該公司計劃籌資最多3億美元(20.6億元)。

知行汽車科技是一家開發自動駕駛軟件和演算法的公司,專注於自動駕駛域控制器。據初步招股文件引述的研究數據,按2022年自動駕駛域控制器銷售收入計算,它是中國第二大第三方自動駕駛域控制器提供商,市場份額為26.2%。

該公司近年收入以幾何級數上升,從2020年的4,766萬元,於短短兩年間狂飆27倍至13.3億元。雖然營收增速驚人,但依然未能獲利,過去三年合共錄得逾8.4億元淨虧損。

未能獲利

如果扣除非營運相關的虧損金額,過去三年的經調整虧損則分別為3,567萬元、3,413萬元及1,687萬元,出現輕微改善迹象。不過,公司在招股文件預期,於可預見未來將產生重大開支及持續虧損。

知行汽車科技的業務包括兩大部分,一部分是自動駕駛域控制器產品線;另一部分是智慧前視攝像頭(iFC)產品。自動駕駛域控制器是L2級至L5級自動駕駛系統的關鍵組件,負責融合並處理來自攝像鏡頭、雷達及雷射雷達等感測器的感知資料,以作出駕駛決策,並觸發車輛中的執行器。

該公司第一個自動駕駛解決方案於2020年首次實現商業化,至去年分部收入達12.5億元,佔總收入94.5%。至於另一項業務是以實惠價格向整車廠(OEM)提供基於其核心算法的iFC解決方案,智能前視攝像頭能夠收集及分析環境數據、識別路況及導航車輛。

該公司收入絕大部分來自向OEM銷售其自動駕駛解決方案及產品,較知名的客戶包括吉利汽車(175.HK)、長城汽車(2333.HK; 601633.SH)與東風汽車(600006.SH)等,交付自動駕駛域控制器超過10萬台。不過,最大客戶吉利於2021及去年貢獻營收9,500萬元和12.78億元,佔總收入高達53%和96.4%,高度集中於單一客戶的風險,引來市場關注。

該公司與吉利自2020年10月開始合作,當時就研發L2++級自動駕駛解決方案及產品展開合作,翌年L2++的項目正式量產。其後,知行汽車科技成了吉利旗下產品、尤其是極氪系列的主要供應商之一,去年產品主要裝配在極氪001上,今年又被選為極氪009供應商,並已於2023年1月交付,預計全年將帶來可觀收入。

毛利率低

去年,吉利汽車新能源車銷量達32.9萬輛,按年增長逾300%,知行汽車科技收入水漲船高,但仍無法扭虧,問題癥結在於毛利率偏低,更由之前兩年的20%左右,到去年減少至8.3%。公司解釋主因是由於自2021年10月開始量產的高端自動駕駛解決方案SuperVision毛利率較低。

比較2月上市的禾賽科技,毛利率雖然也從2019年的70.3%,下降到去年前三季度的44%,但仍明顯高於前者。

知行汽車科技提供兩條自動駕駛域控制器產品線,一條是與Intel(INTC.US)分折出來的Mobileye(MBLY.US)合作開發的SuperVision輔助駕駛導航方案,知識產權屬於Mobileye;另一條是自主設計的iDC系列,包括iDC Mid及iDC High兩種產品。

Mobileye自2018年起跟吉利達成合作,SuperVision系統的自動駕駛控制單元是向Mobileye採購。隨著供應給吉利的SuperVision產品增加,去年對Mobileye的採購額由2021年的7,840萬元,暴漲10.8倍至9.22億元,佔總採購額69.2%;因此,關鍵元件成本增幅遠超期內的6.4倍收入增幅,拉低了整體毛利水平。

知行汽車科技面對的核心問題,是客戶和供應商深度合作,致其議價能力大降,一旦與吉利的合作出現問題,可能出現巨大營收危機。雖然該公司已開始通過與汽車行業的其他OEM客戶合作,以擴大及豐富客戶及產品群,但仍面臨絕大部分銷售收入來自吉利集團的集中性風險。

該公司在申請上市前曾進行9輪融資,籌集約9.2億元。新能源車巨頭之一理想汽車(2015.HK; LI.US)旗下北京車和家於2017年Pre-A輪融資時入股7%,並在B-1輪跟投,但隨後6輪未有再增資,目前持股已攤薄至4.5%;其他投資者包括明勢資本、訊飛創投、招商啟航和中國國有企業混改基金等。

該公司融資成本從Pre-A輪每股0.7元升至2022年下旬的16.2元,估值也從8,500萬元飆升38倍至33億元。按最新估值計算,其市銷率約2.5倍,與禾賽科技最新的8.69倍相比,估值明顯較低。

更值得留意的是,除了知行汽車科技之外,自動駕駛領域還有賽目科技文遠知行智加科技等公司計劃上市,有興趣投資自動駕駛賽道的投資者不愁沒有選擇,這可能會影響知行汽車科技將來上市的市場反應。

欲訂閱咏竹坊每周免費通訊,請點擊這裏

新聞

簡訊:收入大幅增長 賽目科技中期扭虧為盈

智能網聯車仿真測試及研發企業北京賽目科技股份有限公司(2571.HK; 300466.SZ)周一公布,預計6月止六個月淨利潤介乎20萬至80萬元,較去年同期虧損460萬元,實現扭虧。 公司稱,盈轉虧主要由於研發及銷售效率提高推動ICV仿真測試軟件及平台的收入大幅增長。上半年收入介乎8,800萬元至9,200萬元,按年增長約58.4%至65.6%。 賽目科技於2014年在北京成立,主要為智能網聯汽車(ICV)提供仿真測試場景、驗證及評價解決方案。公司於今年1月上市,至今累跌約3.83%。 賽目科技周二低開,至中午收市報12.78港元,跌0.08%。 李世達 欲訂閱咏竹坊每周免費通訊,請點擊這裏

簡訊:中期業績轉盈為虧 飛天雲動料最多蝕1.3億

擴增實境及虛擬實境服務提供商飛天雲動科技有限公司(6610.HK)周一公布,截至今年6月底止的中期業績,料將虧損1億至1.3億元人民幣(下同),去年同期則錄得盈利6,350萬元。 公司解釋虧損原因,主要是增強現實及虛擬現實的營銷服務收入下降,較去年中期減少1.08億元。另外,經內部評估後的可回收貿易應收款,料會出現減值虧損較去年同期增加9,000萬元。同時,期內因加大力度推廣集團業務及平台,銷售及分銷開支增加約5,920萬元。 飛天雲動周二開市跌9%報0.25港元,過去一年公司股價由高位下跌逾六成。 劉智恒 欲訂閱咏竹坊每周免費通訊,請點擊這裏
Refire makes hydrogen fuel cells

商業之路仍漫長 重塑能源業績暫難突破

這家氫燃料電池系統製造商報告稱,今年上半年收入持續萎縮,但降幅小於去年 重點: 重塑能源上半年營收同比下滑約10%,較去年28%的跌幅有所收窄 公司財務審慎,資產負債率僅為0.52,現金儲備達10億元   陽歌 若政策紅利能確保成功,上海重塑能源集團股份有限公司(2570.HK)或將成為中國較成功的企業之一。 上周五發布的財報最大亮點是冗長的政策清單,羅列了中國政府扶持氫能的最新舉措。作為直接受益方,重塑能源上半年獲得政府補助2,700萬元(約376萬美元),較去年同期1,450萬元增長近一倍。 然而,投資者正對重塑能源及其同行失去耐心,這些企業當前幾乎僅依賴中國對氫能的宏大願景維繫經營。 重塑能源去年12月登陸港交所後備受追捧,其股價曾於今年3月飆升至283港元,較147港元發行價近乎翻倍。此後,股價大跌,但仍高於發行價約10%。氫能裝備商國富氫能(2582.HK)同樣經歷大起大落,去年11月上市後股價暴漲逾倍,隨後價值回歸,現略高於發行價。 投資者對重塑能源的最新財報及其中詳盡的氫能扶持政策,幾乎無動於衷,周一僅推高股價1.2%,這折射出市場對該企業及同業的信任危機加劇。投資者渴望更具實質性的業績回報,期待強勁營收增長及未來盈利曙光。 重塑能源最新財報未見上述積極信號,上半年營收同比下降約10%,從去年同期的1.19億元降至1.07億元。收縮態勢與行業高速發展預期雖背道而馳,但需指出,營收較2024全年28%的降幅已顯改善。 分業務看,核心氫燃料電池系統銷售額同比增長逾倍,從去年同期的3,180萬元增至7,680萬元,佔總營收72%。但需重申,增長基於2024年該品類銷售額近腰斬的基礎實現,反映諸多產品尚處實驗階段,導致市場劇烈波動。 公司當前主攻氫能重卡領域,此舉頗具前瞻性,因為氫能乘用車量產仍需數年。近期公司聯合製造商及旅遊企業,完成氫能旅遊巴士測試,並宣布兩台內地至香港跨境往返運輸巴士,已獲香港氫能源跨部門工作小組的原則性審批。 這意味著若推進順利(不確定性很高),未來一兩年或開展更大規模試運行。不過,距離商業運營仍有數年之遙,這解釋了為何投資者對這項存在數十年的技術正快速失去耐心。 客戶結構多元化 業務規模不足的現狀,導致重塑能源上半年銷售成本達1.2億元,形成成本倒掛。儘管前述政府補助可緩衝部分壓力,但一家企業終難永續依賴政策「輸血」。 略呈積極信號的是,重塑能源營收佔比超10%的核心客戶數量,從去年同期的1家增至4家。反映公司正拓展大客戶渠道,未來或將增強收入穩定性。 成本管控方面,重塑能源展現高度財務審慎性,0.52的超低資產負債率即是明證。截至今年6月底,現金儲備約10億元,較年初增加約20%。上半年行政支出同比腰斬,研發費用因股權激勵減少亦下降50%,令虧損從去年同期的4.66億元收窄至3.53億元。 公司未提及短期增長前景,預示未來一兩年難有大幅突破。即便恢復增長也非重大利好,因為目前營收規模仍然有限。 財報用大量篇幅贅述上半年國家政策動向,包括國家能源局《2025年能源工作指導意見》強調「推動各地建立完善氫能管理機制。」 重塑能源還提及國家燃料電池示範城市群新增6個城市,並披露國家層面設立瞄准氫儲能等前沿科技的創投基金,以及能源局宣佈將遴選部分項目和區域,開展氫能試點工作的計劃。 公司在財報中稱:「隨著中國持續推動氫能產業政策接續發力,積極落實氫能納入能源管理相關工作,產業發展環境不斷優化,「制儲運用」全產業鏈將進入進一步快速發展的階段。」 儘管許多投資者對此類表述已感倦怠,但市場對重塑能源及同行仍持觀望態度。公司市銷率達18.6倍,相對較高(部分原因是營收基數小),高於國富氫能15.9倍,但二者均低於借助SPAC在美上市的氫能卡車企業司凱奇(SCAG.US)的27.9倍。 未來,上述公司的股價走向,或取決於商業化進程而非新政發布。若未來數季度無法實現兩位數實質增長,可能顯著減弱投資者熱情,進一步影響重塑能源股價表現。 欲訂閱咏竹坊每周免費通訊,請點擊這裏

簡訊:開支激增拖累 傳奇生物二季度虧損擴大

制藥企業傳奇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LEGN.US)周一公布今年第二季度業績,核心抗癌藥物拓展勢頭良好,推動營收強勁增長。但受開支激增影響,公司淨虧損亦大幅擴大。 期內公司營收同比攀升36%至2.55億美元,當中藥企合作收入2.19億美元,同比增長逾倍,佔總營收86%,亦抵消授權協議收入同比下降61%至3,530萬美元的影響。不過,淨虧損仍由去年同期的1,820萬美元擴大至1.25億美元。 公司核心產品卡衛荻(Carvykti),是一款用於治療多發性骨髓瘤的嵌合抗原受體T細胞(CAR-T)療法。財報公佈後,公司股價周一收跌2.1%,今年以來累計漲幅約11%。 陽歌 欲訂閱咏竹坊每周免費通訊,請點擊這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