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68.HK

這家運動鞋生產商表示,隨著中國取消疫情防控措施,生活開始恢復正常,今年首季增長開始放緩

重點:

  • 特步稱今年首季零售額增長20%,與去年30%到35%的增幅相比顯著下降
  • 在疫情期間人們健康意識增強的推動下,這家運動鞋生產商去年的銷售額較2019年增長近60%

  

陽歌

在動盪的新冠疫情期間,數以百萬計的中國人健康意識增強,推動運動服飾取得反週期表現,與步履蹣跚的其他主要零售行業大相徑庭。但在那段時間錄得強勁增長之後,隨著疫情終於開始消退,該行業可能會迎來增長的放緩。

這正是特步國際控股有限公司(1368.HK)首季營運狀況中,部分數據傳達出來的資訊。該公司最初是為其他大品牌生產運動鞋,過去20年進入了利潤更豐厚的業務,開發出了自己的特步品牌。

由於專注於跑鞋,特步是在疫情期間受惠的大企業之一,因為在過去三年,很多人轉向跑步這項運動以保持健康。這體現在了它去年創紀錄的129億元營收數字中,比2019年疫情前的82億元,高出了接近60%。

但俗話說,好花不常開,好景不常在。或者至少對特步來說,似乎到了從過去三年的高速增長中腳步放緩的時候了。

週二晚間發表的公告顯示,特步今年首三個月零售額增長約20%。與去年第四季、即中國實行有史以來最嚴厲的防疫措施時相比,出現明顯改善。但最新數據也反映出,該指標與上年同期30%至35%的增幅相比,出現了相對較大的放緩。

最新數據看起來也像是一個更廣泛的收入增長指標,與它去年全年近30%的收入增長相比,也有所放緩。

與此同時,特步稱其首季的零售折扣幅度在25%至30%之間。同樣,這與去年同期25%的折扣幅度相比也略有退步,意味著該公司今年為了保住銷售額,願意給與更大折扣。公告中的另一個指標管道庫存周轉,也從2022年首季的四個月略微下降至「少於五個月」。

股東對業績放緩並沒有太過震驚,特步股價在公告發佈後的週三輕微下跌0.5%。該股在週四早段的交易中收復了所有跌幅,再次表明投資者並不太擔心他們所看到的情況。

其規模更大的競爭對手安踏體育(2020.HK)大約在同一時間也發佈了首季營運表現,顯示出類似的增長趨勢。安踏體育稱其核心品牌安踏和Fila的銷售額錄得中單位數和高單位數增長。對安踏體育來說,這與去年8.8%的整體收入增長相比有所改善。投資者對安踏體育的預測似乎也沒有表現出太大的感觸或擔心,在公告發佈第二天、即週四的早段交易中,該股小幅下跌0.8%。

疫情籌碼

特步及其同業在疫情期間的表現相當不錯,即使在大多數零售商寧可忘記的一段時期已經走進尾聲之際,特步仍然受到投資者的強烈青睞。今年到目前為止,它的股價上漲了13%,目前的市盈率為21倍,對此類傳統零售商來說,這是一個相對較高的水平。

在同業中,特步的估值低於在中國更知名的品牌安踏體育和李寧(2331.HK),這兩個品牌目前的市盈率分別為36倍和31倍。但它的市盈率高於知名度低一些的順龍控股(0361.HK)的10倍,後者專注於較小的城市。這表明,至少在中國,估值與品牌的知名度密切相關。

除了疫情因素外,由於本土消費者偏好的轉變,中國的運動品牌在過去幾年經歷了一段強勁增長的時期,部分原因是人們對本土品牌的總體印象有所改善。

中國消費者對本土品牌的偏愛與日俱增,部分原因還在於最近中國消費者開始避開外國品牌,因為其中一些品牌在兩年前由於一些勞工方面的指控而抵制中國棉。隨著這些負面看法逐漸消退,中國消費者可能會將部分注意力重新投向以前在品質方面享有盛譽的海外品牌,這也可能是中國品牌近期增長放緩的原因。

不管原因為何,投資界的確預計特步的銷售在今年將放緩。接受雅虎財經調查的26家分析機構的平均預期是,它在2023年的收入將增長約16%,至149億元左右,較2022年29%的增長下降約一半。

從長遠來看,特步及其同行似乎仍處於相對有利的地位,能夠從中國民眾日益增強的健康意識中獲利,而中國政府也在積極推動這種意識。特步在其最新的年度財報中指出,儘管去年總的消費品銷售額下降了0.2%,但中國的運動服裝銷售額增長了2.2%,「這主要是受疫情期間中國民眾追求更健康的生活方式推動。」

與此同時,它也指出,政府更加重視中小學體育教育,包括提高體育在標準化考試中的比重,這「為中國內地的體育產業創造了巨大的機遇」。

總而言之,從長遠來看,特步很可能從這種趨勢中獲益。但對於短期投資者來說,隨著中國消費者恢復疫情前的一些生活習慣,包括對健康的重視程度減低,以及在一定程度上恢復過去對外國品牌的偏好,該公司及其同業今年可能會經歷一場遲來的放緩。

欲訂閱詠竹坊每週免費通訊,請點擊

新聞

簡訊:賽力斯申港上市獲中證監備案

根據中國證監會官網周四公告,新能源汽車製造商賽力斯集團股份有限公司(601127.SH)已獲中證監批准赴港上市。該上市計劃完成備案登記,為後續推進掃除了關鍵障礙。 賽力斯擬通過本次IPO發行約3.31億股,此舉將與其上海上市形成互補,公司已於4月向港交所提交初步招股說明書。 上市文件顯示,賽力斯旗下「問界」品牌(Aito)新能源汽車2024年實現營收1,450億元,較上年同期的358億元增長三倍;毛利率由7.2%升至23.8%。公司2024年實現59億元盈利,成為全球第四家達成盈利里程碑的新能源汽車製造商。 周五賽力斯股價在上交所上漲5.8%,今年以來累計漲幅約18%。 陽歌 欲訂閱咏竹坊每周免費通訊,請點擊這裏

簡訊:吉宏股份預告首三季盈利翻倍

跨境社交電商企業廈門吉宏科技股份有限公司(2603.HK; 002603.SZ)周四公布,預計2025年首三季錄得淨利潤2.57億元(3,600萬美元)至2.7億元,按年大增約95.1%至105.3%。 公司表示,受惠於跨境社交電商業務持續高速增長,及紙製快消品包裝業務盈利能力顯著提升,整體營收與盈利能力顯著提升。根據公告,扣除非經常性損益後的淨利潤亦達2億元至2.1億元,同比升幅在55%至65%之間。 吉宏股份成立於2003 年,總部位於廈門,2016年在深交所上市。公司本業原是紙制包裝,初期以產品設計和營銷為基礎,在識別消費者需求方面累積相當經驗,隨後開始拓展跨境社交電商業務,採取「信息找人」的推廣方式,實現「貨找人」的跨境社交電商模式。 今年5月,吉宏股份在港交所掛牌,上市至今股價累升63.2%。盈喜發布後,公司股價周五高開,至中午休市報18.34 港元,升2.17%。 李世達 欲訂閱咏竹坊每周免費通訊,請點擊這裏
Jingdong Industrials does industrial e-commerce

京東工業獲中證監備案 距港上市一步之遙

這家中國領先的工業品採購B2B交易平台,上市申請已獲中國證券監管機構備案 重點: 京東工業的港股IPO已獲中國證監會備案,為上市鋪平道路 按40億至70億美元估值區間測算,公司此次募資規模可能超10億美元   陽歌 歷經三年等待,電商巨頭京東集團(JD.US; 9618.HK)旗下最新業務單元終臨近上市。我們作此項研判的依據在於,中國證監會官網最新發布的備案通知書顯示,京東集團旗下B2B平台京東工業股份有限公司(JINGDONG Industrials, Inc.)此前擱置的香港公開募股,已獲境外發行上市備案,此類備案是中資企業赴海外(主要面向美國及中國香港)上市必須跨越的關鍵監管門檻。 中國證監會公告顯示,京東工業計劃發售2.53億股普通股。公司2023年首次申報赴港上市,去年二度提交申請,今年3月又進行新一輪申報,但申請本月底即將失效,意味年底前公司很可能重新提交申請。 與聚焦消費者市場的國內電商企業不同,專注企業級產品服務的京東工業將為投資者提供差異化。相較於面向消費者的B2C模式,企業採購單筆交易規模通常更大。然而,大宗訂單往往伴隨更薄的利潤空間。 京東工業正是典型例證,公司2024年毛利率僅16.2%,顯著低於阿里巴巴(BABA.US; 9988.HK)同期的41%和拼多多(PDD.US)截至六月的全年58%的水平。這種差異也有助解釋,為何阿里巴巴將其2007年上市的B2B業務「阿里巴巴網絡有限公司」最終退市,此前該業務上市五年間股價長期低迷。 儘管如此,憑借龐大業務體量及中國市場規模優勢,京東工業仍具相對吸引力。公司在MRO(指非生產原料性質的工業用品)工業品服務(涵蓋辦公清潔耗材及生產維保工具等)領域穩居行業龍頭地位。據3月呈交的上市文件中第三方數據顯示,其立足的中國工業品供應鏈市場規模,2024年達11.4萬億元人民幣(約合1.6萬億美元)。 京東工業指出,2024年龐大市場的數字化滲透率僅6.2%,但預計2029年將升至8.2%。伴隨數字化進程加速,公司深耕的中國工業供應鏈科技與服務市場規模,有望實現近10%的年均復合增長,從2024年的7,000億元增至2029年的1.1萬億元。 雖未在3月的申報文件中披露具體募資目標,但本次IPO獲得諸多重量級機構加持,美銀、高盛及海通擔任承銷商,中信證券與瑞銀出任財務顧問。據悉,2023年申報時擬募資10億美元,考慮到當前香港IPO市場熱況,若該公司提高募資額度也在意料之中。 重量級機構背書 2017年,京東工業自京東集團拆分,若成功上市將成為繼京東集團、京東健康(6618.HK)、京東物流(2618.HK)及德邦股份(603056.SH)後第五家上市公司。京東曾於2020年推動旗下京東科技申報科創板,去年也為旗下房地產業務提交類似方案,兩項計劃均未能成行。 估值方面,京東工業2023年通過3億美元融資實現67億美元估值,投資方包括紅杉中國及阿布扎比政府主權基金Mubadala。 若此前成功上市,其估值大概率難以維持。然而,當前港股反彈疊加近年最活躍IPO市場窗口期,局面已明顯改觀。參照全球MRO龍頭應用工業技術(AIT.US)與固安捷(GWW.US)當前約25倍市盈率及2.5倍市銷率的交易水平,若京東工業適用相同估值倍數,依其2024年銷售額及調整後利潤測算,公司估值介於40億至70億美元之間。 相較於當前多數企業增長乏力甚至營收萎縮的整體環境,京東工業的財務狀況相對穩健。其核心優勢在於輕資產運營模式,主要採用客戶需求歸集後向供應商下單的機制,顯著降低存貨風險。這與京東集團主站B2C模式形成鮮明對比,後者需先行採購商品儲備庫存,再根據訂單向消費者分批發貨。 公司在申請文件中稱,「該模式下,大量訂單實現了供應端直發需求端。我們以輕資產的運營模式,打造了一個可擴展的業務,使我們能夠以高效的方式快速擴大規模。」 京東工業的持續經營業務收入從2023年的173億元增至2024年的204億元,同比增長18%。雖然增速尚屬穩健,但需指出,該增幅已較上一年度23%的水平顯著放緩。 公司約94%的營收(去年佔比)來自產品銷售,其餘為服務貢獻。但服務對毛利潤的貢獻率明顯更高,去年約佔總量三分之一,反映出其毛利率遠高於產品銷售業務。不利因素是,過去三年服務收入停滯,所有營收增長均依賴產品銷售提升,最終拉低整體毛利率。 儘管如此,公司盈利表現仍具相當吸引力,2024年淨利潤7.62億元,調整後淨利潤達11億元。對投資者而言,京東工業憑借其主導的市場地位,整體上看起來相對有吸引力。這些優勢疊加當前港股IPO市場熱潮,應可轉化為強勁的市場認購需求,但投資者無疑將密切關注其最終定價策略。 欲訂閱咏竹坊每周免費通訊,請點擊這裏

簡訊:長風藥業招股集資6億港元

藥物生產商長風藥業股份有限公司(2652.HK)周五發售4,119.8萬股,一成作公開發售,每股售價14.75港元,集資總額約6.01億港元。招股於10月2日截止,並於10月8日掛牌。 集資所得的40%用於吸入製劑候選產品的持續研發,及為臨床開發提供資金;約20%用於為多個管線計劃及技術的臨床前研發提供資金;30%用於設備採購及生產管理系統的擴張與升級。 長風藥業去年收入升9%至近6.1億元人民幣,錄得2,109萬元盈利,按年下跌33.5%。今年首季度的收入1.36億元,按年跌2.7%;期內錄得1,281.5萬元盈利,按年升逾倍。 劉智恒 欲訂閱咏竹坊每周免費通訊,請點擊這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