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600.HK

這家齒科集團第一季營收增長18.3%,但它由單一家族控制這一點,可能限制了它對投資者的吸引力

重點:

  • 今年前三個月,受歐洲和中國市場的強勁推動,現代牙科收益增長至7.88億港元
  • 這家全球高科技牙科產品和服務供應商在歐洲市場的收益增長30%,大中華區增長24%

 

譚英

現代牙科集團有限公司(3600.HK)上周發佈的第一季更新受到了投資者的歡迎,因為它報告其產品銷量件數增長17.7%,每件產品平均售價上漲2.5%。總部位於香港的該公司銷售的「數碼化解決方案」,讓牙科醫生以及其主要客戶——醫院和牙科實驗室能夠利用3D,也就是電腦輔助設計與製造(CAD/CAM)牙科工程進行傳統牙齒整形工作。

在一周前發佈第一季更新後的幾天裏,這份樂觀的報告促使該股上漲近14%。該公司未在其自願披露的報告中提供任何盈利數據,投資者要等到8月該公司公佈正式的中期業績時,才能了解相關情況。

不出所料,現代牙科市值僅27億港元(24.5億元),與行業巨頭相比估值相當低。其往績市盈率為12倍,不到雅培(ABT.US)的31倍、美敦力(MDT.US)的29倍,以及國內同行邁瑞醫療(300760.SZ)約36倍的一半。

股票被低估可能是投資者重新審視該公司的原因,如果它能夠解決企業由單一家族控制的話。

現代牙科在全球牙齒修復市場中佔有一席之地,該市場預計到2020年達到306億美元(2,176億元),並在2021年至 2030年期間每年增長12.4%。這使它有機會憑藉其製造牙冠和牙橋等固定牙科設備的實力,並利用相對較新的數碼技術,讓定制產品的規模化和降價成為可能,成為其所謂的「牙科生態系統」中的領導者。

由它位於中國的生產設施生產的「數碼化解決方案」件數去年增長了82.5%,達到549,736件,令人印象深刻,最新的季度數據似乎表明這一趨勢仍在繼續。推動增長的因素包括技術不斷進步、社會老齡化和全球中產階級規模不斷壯大,他們渴望通過好看的牙齒來彰顯自己的地位。

現代牙科的「秘密武器」可能是它一心一意地專注於數碼化,以及它同時銷售的口內掃描器在後疫情時代大受歡迎。董事會主席陳奕朗醫生表示,公司正在發展成為一個「完整的牙科生態系統,以支援我們的客戶」,構建由其自有產品,以及通過合資企業和分銷安排提供的產品與服務組成的強大組合,擴大覆蓋範圍。

傳統牙科使用的是人工方法,延續了數千年前的傳統,比如早在西元前2000年,中國就用竹釘進行口腔調整。高科技口腔內掃描器是現代牙科業務的關鍵組成部分,最早出現於80年代初期。但在後疫情時代,它們得到了強力提振,因為有了它們,牙醫和技師可以避免與可能傳播疾病的牙齦和牙齒親密接觸,轉而使用鐳射來開發患者頜骨的精確模型。

現代牙科試圖將其數碼化優勢以及龐大的產能作為主要賣點。該公司自2013年開始營運自己的集中化生產設施,最初是在中國,現在已擴展到越南。它還在歐洲、大中華地區、北美和澳洲的主要市場設有四個數碼化生產中心。

全球擴張

該公司於2015年在香港上市,當時籌集了10.5億港元。之後,它充分利用這筆資金,收購了一系列全球品牌,並將生產團隊擴大至目前的4,000名技師。它的增長主要是通過收購和合資方式實現,而非自然生長,這增加了它的債務負擔。但該負擔仍在可控範圍內,它報告的淨債務為6.4億港元,22%的負債率相對較低。

現代牙科從香港起家,產品主要面向大中華區客戶。早在九十年代後期,它就開始通過分銷商測試歐洲市場,並於2013年開始通過收購歐洲的協力廠商分銷商進行國際擴張,隨後是美國和澳洲。

雖然這些交易給利潤率造成了壓力,但也給現代牙科帶來了數以百計的新客戶。Labocast集團是它最早的一批收購目標之一,自1996年以來,該集團一直是它的法國經銷商,現代牙科於2011年將其收入旗下。在那之後,它對北美、歐洲、澳洲和馬來西亞的製造商和分銷商進行了類似的收購,使其擁有了今天廣泛的全球足跡。

儘管如此,現代牙科最新公佈的2022年年報卻令人失望。全年收入下跌4.2%至28.3億港元,淨利潤更跌38.8%至2.21億港元。2022年的收入主要受到新冠疫情影響,疫情導致中國的牙科診所和醫院關閉長達數月之久,而且很多人因擔心感染而避免前往此類場所。

該公司還受到中國政府2022年1月出台的新規打擊,該法規將種植牙納入中國的國家集採體系,從而降低了種植牙的成本。此舉影響了現代牙科面向中國數千家公立醫院利潤豐厚的業務,這些醫院佔據了中國種植牙市場的半壁江山。

該公司銷售市場的地緣多樣性,有助於保護它免受個別市場出現這種重大變化的影響。在第一季,大中華區約佔其收入的22%,而歐洲和北美分別為44%和25%。歐洲和中國市場在第一季的增長最為強勁,這兩個地區的收入分別增長了30%和24%。

儘管雄心勃勃,但現代牙科的股票多年來表現一直不盡如人意。該公司週二收市價為2.72港元,較4.29港元的發行價低了近40%。

這種令人失望的表現可能部分是因為其流通量有限,導致喜歡購買大股份的大型機構無法投資。在上市時,控股的陳氏家族擁有現代牙科46%的股份,而該公司目前約3.19億股流通股——約佔總流通股的三分之一,以目前的價格計算,價值僅1億多美元。

毫無疑問,主席陳奕朗的家族掌管著這家公司,繼承了父親陳冠斌創辦的企業。陳冠斌是一名牙科技師,1986年跟哥哥一道在香港創辦了現代牙科。陳氏家族對該企業的牢牢掌控,可能會令一些投資者對該公司的治理感到擔心。

也許該家族可能會考慮降低持股比例,或引入更多外部經理人和獨立董事,作為吸引投資者並為它的股票注入新活力的一種方式。

欲訂閱詠竹坊每週免費通訊,請點擊

新聞

簡訊:中興通訊第三季淨利大減87%

電信設備製造商中興通訊股份有限公司(0763.HK; 000063.SZ)周二公布,第三季度收入達289.67億元(40.8億美元),同比增長5.11%;但淨利潤僅2.64億元,按年大跌87.84%。 前三季度計,收入總額達1,005.2億元,同比增長11.63%,淨利潤降至53.22億元,按年下滑32.69%。期間營業成本大增30.08%至698.11億元,增速遠高於收入增幅。 期內,經營活動產生的現金流量淨額按年減少77.9%至17.77億元,主要因購買商品、勞務支付的現金增加;期末現金及現金等價物餘額報268.01億元,按年減少15%。 中興通訊A股周三低開7.9%,至中午休市報45.95元,跌6.96%。香港股市周三因公眾假期休市。該股在深證及港股在過去六個月均上漲近50% 李世達 欲訂閱咏竹坊每周免費通訊,請點擊這裏

簡訊:優步計劃投資小馬智行、文遠知行香港IPO

據彭博社周二報道,美國共享出行巨頭優步科技(UBER.US)計劃投資中國兩大自動駕駛出租車營運商——小馬智行股份有限公司(PONY.US)及廣州文遠知行科技有限公司(WRD.US)即將在香港進行的首次公開招股(IPO)。報道引述消息人士稱,优步可能在小馬智行的香港上市中投資約1億美元,但未披露對文遠知行潛在投資的金額。 小馬智行擬在香港上市籌集近10億美元資金,而文遠知行的集資目標約為4億美元。兩家公司預計將於11月6日在香港掛牌交易。 小馬智行與文遠知行均於約一年前在美國上市。此次再赴港上市,正值越來越多在紐約掛牌的中資企業選擇在香港進行第二上市,以对冲中美紧张关系带来的风险。优步此前已投資兩家公司在美國的IPO,並與它們在全球多地合作推出自動駕駛出租車服務。 周二,小馬智行美股上漲11%,較IPO發行價累升約68%;文遠知行股價同日亦漲5%,但仍較其美國上市價低約24%。 陽歌 欲訂閱咏竹坊每周免費通訊,請點擊這裏
Citic Securities has bumper Q3

投資者湧入中國股市 中信証券迎來黃金期

得益於A股牛市行情及香港新股上市熱潮的帶動,中國最大券商中信証券第三季度營收與利潤均大幅攀升 重點: 中信證券第三季度淨利潤同比大增52%,營收增速與支持平 中國股市的上漲推動了公司佣金收入大增,IPO市場復蘇則帶動其投行業務攀升    梁武仁 中國股市擺脫多年低迷,重獲資金追捧之際,中信證券股份有限公司(6030.HK)似乎重回全盛時期。 上周五披露的最新財報顯示,受市場回暖推動,這家中國最大券商三季度淨利潤同比激增52%至94億元(約合13億美元),營收增長56%至228億元。營收激增主要源於投資收益近三倍增長,該板塊佔營收比重躍升至近60%(去年同期不足30%)。中信證券核心業務同樣顯著改善,手續費及傭金淨收入同比增長36%。收入激增主要源於投資收益近三倍的增長,該板塊佔營收比重躍升至近60%(去年同期不足30%)。中信證券核心業務同樣顯著改善,手續費及佣金淨收入同比增長36%。 截至9月底止的九個月,中信證券收入同比增長33%,淨利潤同比增長38%,在經歷同等時長下滑周期後,首次實現連續兩年利潤增長。 上述數據印證,儘管宏觀經濟仍顯疲弱,但作為頭部金融集團的券商子公司,中信證券正受益於科技板塊帶動的股市反彈。牛市行情直接帶動公司股票交易佣金收入增加,同時也為其所持資產帶來估值收益。 與此同時,香港IPO市場復興對雄踞亞洲投行金字塔頂的中信證券構成利好。近期股票融資活動再度升溫,眾多中國企業爭相把握機會,利用香港這一面向全球投資者的市場籌集新資金,以支持業務擴張,特別是海外發展。憑藉其廣泛的人脈與強大的承銷能力,中信證券在這場IPO盛宴中佔據吸金制高點,有望從大量新股上市中獲取可觀手續費收入。 中信證券傭金收入結構顯示,內地及香港兩地股市繁榮正全面提振其多元化業務。首先,經紀業務淨佣金收入三季度同比增長51%至約110億元,佔公司季度收入總額近半。 中國股市持續升溫 如此表現實屬意料之中,今年7月至9月期間,中國股市表現火熱,上證綜指漲幅逾12%,而以科技股為主的深證成指更飆升超過30%。強勁市況推升交易量激增,券商傭金收入水漲船高。特別是中信證券憑藉其行業龍頭地位與品牌規模,在吸引散戶投資者使用其股票交易服務方面擁有明顯競爭優勢。 經歷長期低迷後,港股IPO市場強勢復蘇,中信證券的投行業務佣金收入順勢勁增32%至37億元。今年首九個月,共有66家公司在港上市,集資約230億美元,較去年同期大增逾200%。該數據令香港遙遙領先紐約等國際金融中心,重奪全球最大IPO市場桂冠幾無懸念。 僅在10月截至本周三,已有57家公司向香港交易所遞交新的或更新的上市申請,平均每天超過四宗,即使月初因中國「十一」黃金周假期導致市場短暫放緩,申請活動仍保持活躍。 這波新股熱潮為中信證券帶來豐厚收益。該公司在亞太地區(不含日本)投行手續費收入排名第一,今年港股每3宗IPO申请就有一宗由其操刀。其中包括寧德時代(3750.HK;300750.SZ),這家全球最大電動汽車電池製造商於5月在港集資超過50億美元,創2021年以來港股最大IPO规模。 最新的個案是挖掘機製造商三一重工(6031.HK; 600031.SH),本周剛完成募資16億美元的港股重磅IPO,亦由中信證券擔任承銷商。 公司的資產管理部門收入亦上升16%,達87億元。雖較另兩大業務增速稍顯溫和,但在當前中國經濟環境下,眾多企業尚難以實現兩位數增長,已屬難能可貴。 不過,中信證券的順境能否持續猶未可知。當前A股市場高漲情緒或難以為繼,其與消費疲軟、地產低迷等經濟結構性短板已然脫節,更遑論中美貿易摩擦壓力。中國三季度GDP同比增長4.8%,創年內新低。 此類隱憂或成下季度考量要素。當下,投資者不僅湧入A股,更競相增持中信證券股票(H股年內漲幅56%),因其被視為中國市場的投資風向標。目前,該股市盈率達17倍,高於主要競爭對手中金公司(3908.HK; 601995.SH)14倍與國泰君安(2611.HK; 601211.SH)7倍的估值水平。 目前,中信證券無疑正處於最有利的位置。但真正的問題在於——它能否長期維持這種勢頭?當投資者最終意識到中國經濟可能無法支撐當前的樂觀情緒時,這波行情是否會遭到現實檢驗、從而削弱其優勢,仍有待觀察。 欲訂閱咏竹坊每周免費通訊,請點擊這裏
Top Sports sees 10% profit dip, pays dues for new brand expansion

上半年少賺一成 滔博為新品牌交學費

這家昔日耐克、阿迪達斯的最大中國經銷商,正押注「跑步+社群」,打造新品牌切入專業運動市場 重點: 公司上半年收入122.99億元、按年下滑5.8%,但毛利率仍穩守41% 自創品牌ektos開業後,線上帳號已超800個、會員達8,910萬   李世達 中國的消費仍待回溫,但並非所有產業都在退潮。疫情過後的復蘇期裡,健康與運動成為少數逆勢而上的領域。根據中國體育用品聯合會數據,2024年全國運動用品線上銷售額同比增長22.6%,越野跑、露營與路跑活動的參與人數持續攀升。然而,消費者對產品的要求早已不同於以往——他們追求的不只是運動功能,更是生活方式與社群認同。這股從「功能導向」轉向「體驗導向」的浪潮,推動了運動產業的再洗牌。 滔搏國際控股有限公司(6110.HK)正處於這場變局的中心。這家曾是耐克(Nike)、阿迪達斯(adidas)最大經銷夥伴的中國零售巨頭,正在轉身成為「品牌運營商」。當然,轉型並非沒有代價。 根據最新財報,公司2025財年上半年錄得收入122.99億元,同比下降5.8%;淨利潤按年減少9.7%至7.89億元。管理層解釋,短期壓力主要來自線下零售疲弱與主力品牌增速放緩。不過,滔搏的毛利率仍維持在41%,存貨與銷售費用都錄得下降。截至期末,公司持有現金及現金等價物25.38億元,扣除短期借款後仍維持淨現金約12.68億元,顯示財務結構仍穩健。 滔搏的策略轉折始於2024年。當國際品牌加快DTC(Direct-to-Consumer)布局、削減分銷渠道時,滔搏選擇主動「去依賴化」。公司一方面收縮傳統門店網絡,從巔峰時期的8,395家降至今年的約5,020家;另一方面,積極尋找新的成長曲線——專業跑步與高端戶外。 社群零售跑出第二曲線 2025年,公司在上海愚園路開設首家跑步多品店ektos,這是滔搏自創的全新品牌。店內集合了加拿大越野跑品牌norda、英國跑步品牌soar、加拿大品牌 Ciele Athletics等滔搏獨家代理品牌,並引入HOKA與adidas等高性能產品。ektos的目標不只是銷售,而是打造一個結合「選品+社群+文化」的跑步生活平台。 滔搏副總裁丁超形容這個項目是「傳播跑步文化的平台」——從門店設計到運營邏輯,都以社群為核心。首店設於多條跑步路線交會點,店內設有淋浴設施與開放空間,為跑團活動與品牌體驗服務。這種由下而上的「社群零售」模式,正是公司試圖重塑與消費者關係的關鍵。 除了ektos,滔搏近年頻頻與國際品牌簽約,構建多品牌矩陣。包括挪威高端戶外品牌Norrøna、加拿大norda、英國soar與Ciele,公司作為它們的中國獨家運營夥伴,負責從品牌定位、行銷推廣到渠道開發的全鏈路工作。這讓滔搏從單一分銷商轉為具有品牌塑造力的運營商。 在數字化層面,滔搏正以「全域零售」整合線上線下資源。報告期內,公司在抖音、視頻號運營超過800個賬號,小程序門店超3,600家,即時零售渠道達3,700家,抖音運動戶外類目排名第一。 線上零售額實現雙位數增長,部分抵消了線下銷售下滑。會員體系方面,累計用戶突破8,910萬,會員貢獻零售額達93%,高價值會員的平均客單價約為整體的六倍。這些指標顯示,滔搏正在從「賣貨導向」轉為「人群運營導向」。 股價不跌反漲 雖然短期內新品牌尚未帶來顯著營收貢獻,但在品牌聲量與定位上已初見成果。norda與soar在越野跑圈層迅速累積忠實用戶,公司也在多個賽事現場設立快閃活動。管理層表示,未來將以ektos為核心平台,推動自營與合作品牌協同發展,逐步建立「滔搏版的Lululemon生態」。 儘管滔搏上半年收入與盈利雙雙下滑,但績後股價不跌反升,首個交易日上漲5.8%至3.48港元,今年以來累升約16%。目前滔博市盈率約16.5倍,略高於安踏體育(2020.HK)的15.4倍與李寧(2331.HK)的15.7倍,反應市場對其轉型方向的認可。加上其維持超過100%的高派息率及淨現金狀態,都有助增強投資者的信心。 滔搏的短期挑戰在於消費疲弱與轉型成本,但中長期價值則在於能否在「專業運動生活方式」賽道建立護城河。若ektos成功複製並帶動品牌矩陣協同,滔搏或將成為中國新一代運動零售的範本。隨著跑步與戶外業務逐步成形,這家昔日的分銷巨頭,正嘗試跑出自己的新節奏。 欲訂閱咏竹坊每周免費通訊,請點擊這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