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股通人民幣計價 可望提振港股交投

容許內地投資者購買港股的“港股通”安排,將來可能容許交易以人民幣計價,或有助刺激港股交投量
重點:
- 香港特區政府將與內地監管當局商討,容許港股通南向交易以人民幣計價
- 若港股成交量因此上升,港交所可望成爲最大受惠者
劉明
港股通引入人民幣計價迎來新進展,香港特區財經事務及庫務局局長許正宇上周一表示,特區政府將與內地監管當局就港股通南向交易以人民幣計價事宜進行商討,意味兩地的金融市場可望進一步融合。
港股通分爲“滬港通”與“深港通”,容許上海與深圳的投資者投資港股,目前有500多隻港股納入交易名單,涵蓋恒生綜合大型、中型、小型股指數的成份股,以及在香港及滬深上市的A+H股票。對於港股通計劃引入人民幣計價,耀才證券研究部總監植耀輝認爲對投資者具有一定吸引力,因爲加入人民幣計價後出現的價差套利空間,令一些目前AH股溢價較大的股份受到關注。
參考恒生滬深港通AH股溢價指數,過去一年處於130點之上,最高曾經見過152點,反映A股比H股的溢價維持在三成以上,高峰時溢價甚至超過五成。換句話說,也就是H股相比A股存在大幅折讓,有套利空間。「但有關監管部門會否容許港股通有更多套利行爲發生?」植耀輝對此表示懷疑。
港股估值折讓大
據在香港發行人民幣交易所買賣基金(ETF)的資産管理公司業務負責人估計,港股通人民幣交易的操作上,跟ETF的雙幣櫃枱很類似,但由於很多有人民幣櫃枱的ETF標的如恒指、國指、滬深300等,在內地已經有相同的ETF,不需要走來香港購買。因此,一些內地上市沒有的個股,例如騰訊(0700.HK)和阿里巴巴(BABA.US; 9988.HK)等,才對內地投資者存在吸引力。
目前ETF的“雙櫃枱”交易容許投資者可以購買以人民幣交易的ETF單位,幷於港元櫃枱出售,反之亦然。人民幣櫃枱會確保有最少一名市場莊家,由於兩種貨幣的證券可以互相轉換,莊家可以透過套利,减少兩種貨幣證券在市場交易的價格差距。此外,倘若港股通人民幣交易也設莊家制,一開始可能只會覆蓋滬深港通名單中的部分股份。
然而套利並不說明一切,事實上,就算H股對比A股有大幅折讓的個股,也不一定吸引到內地投資者追捧。同時,就算有投資者青睞,AH股價差距也不一定因此大幅收窄。根據滬深港通持股紀錄,藍籌股中國人壽(2628.HK; 601628.SH)的H股相對A股折讓超過六成,惟透過港股通持股的內地投資者,只佔中國人壽H股約3%;反觀中國太保(2601.HK; 601601.SH)的H股相對A股折讓只有約三成,但港股通持股量佔比卻超過兩成,顯示港股通內地投資者更愛買入這只股份,而不是參考股價折讓水平。
此外,像內地投資者去年的愛股、H股比A股分別折讓達六成與三成的長城汽車(2333.HK; 601633.SH)及贛鋒鋰業(1772.HK; 002460.SZ),今年卻遭到滬深股民拋售,港股通持股佔比從去年底的47%及23%,分別降至37%及15%。由此可見,股價折讓不是內地投資者追捧港股通的絕對原因,也會視乎市况及個股表現調整。相信一旦人民幣計價落實,更便利內地投資者透過港股通投資港股,港股通的資金流向會更具參考價值。
助降低匯兌成本
話說回來,港股通以人民幣計價的最直接好處,就是降低匯兌成本。在現有港股通機制下,內地投資者以人民幣買賣港股,需要透過閉環交易系統自動完成換匯,換句話說,買的港股以港幣計價,交收卻以人民幣資金兌換港幣;然而按機制要求,匯率要在收市後而非交易時段確認,而且當客戶買入或賣出港股通股票時,券商系統一般會預先凍結成交金額的3%作按金,以防止當天匯率大幅波動造成的結算資金不足,晚上清算後再“多退少補”,因此在人民幣匯率波動的日子,難免涉及額外匯兌風險,按金規定也變相令交易成本增加。如果日後能以人民幣計價及交易港股通股票,便可降低“北水南下”的匯兌風險與成本,刺激港股通交投量。
許正宇直言,如果港股通容許內地投資者直接以人民幣購買港股,將有助促進港股市場發展。當交投量增加,最大受惠者一定是港交所(0388.HK)。據港交所業績報告,去年南向港股通成交總額達9.3萬億港元(11.3萬億元),比2020年大漲70%,平均每日成交金額上升71%至417億港元;來自滬深港通的收入及其他收益也大漲41%至27.2億港元,連續5年創新高。
可以想像,當港股通股票直接以人民幣買賣,內地投資者不用再擔心匯兌成本及匯率波動風險,將港股作爲資產配置的意欲將可望增强。目前在美國上市的中概股約有300只,當中只有小部分在港股第二上市或雙重主要上市,隨著中概股在美國的退市壓力增加,加快回流香港上市,將吸引內地資金流向這些中概股,有利港股成交。
不過植耀輝提醒,目前符合港股通資格的內地個人投資者,是具有一定條件限制,如果零售投資者的數量沒有增加,對港股通交投量的刺激可能有限;另一方面,內地機構投資者注重長綫價值投資,並側重個股基本面和估值,所以單憑港股通可用人民幣交易,未必是增加交投量的最大因素,“最終還要看具體措施怎樣安排”。
欲訂閱咏竹坊每周免費通訊,請點擊這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