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火鍋連鎖集團海底撈,申請以介紹形式分拆海外業務特海國際不涉及籌集任何資金

重點:

  • 海底撈會把其持有的90%特海國際股份,按股權比例分派予公司股東,由於分拆不涉及新股發售,因此不會募集新資金
  • 特海國際的業務受到疫情影響,加上仍處於擴張期,去年淨虧損擴大181%至1.51億美元,但今年首季表現已明顯改善

羅小芹   

中國知名火鍋連鎖集團海底撈國際控股有限公司(6862.HK)計畫分拆海外業務上市,但公司卻不會因此得到任何一分錢,到底原因何在?

海底撈上週三宣佈,將以實物分派方式分拆海外業務特海國際控股有限公司上市,當中不涉及引入任何新資金,可能是考慮到公司業績仍未擺脫疫情困擾,或難以吸引資本市場青睞,倒不如給小股東一個套現機會,並藉此創造多一個籌資平台,為集團未來的業務大計作打算。

自2020年新冠病毒疫情爆發以來,中國連串防疫封禁措施,對餐飲業造成災難性打擊,作為恒生指數成份股少有的餐飲股,海底撈上週五收盤報16.02港元,較去年2月成為藍籌時的高位83.55港元暴挫八成,側面反映了該行業在這一年間的困境。

根據特海國際的上市文件,公司將90%股份按比例派送予海底撈股東,完成派送後,特海國際不再為海底撈的附屬公司,但以董事長張勇為首、持海底撈約60%股權的主要股東們,仍是特海國際的控股股東身份。

特海國際表示,這次上市不會發行新股份,因此也不會募集新資金,但未具體披露以介紹形式上市的時間表。

增加募資平台

海底撈為分拆解畫,表示鑑於各自業務的獨特地理性質,分拆能更好地分配資源;最重要的是,上市後的特海國際將成為獨立的募資平台,與母公司海底撈均可各自進入資本市場,而且更有條件通過獨立磋商及爭取更多業務機會。

據招股書資料顯示,至今年3月底止,特海國際於海外11個國家營運97家中餐廳,其中57家分佈在東南亞地區、17家在東亞(主要為日本與韓國),16家位於北美洲。至7月4日為止,公司營運的中餐廳數目已增至最新103家,母公司海底撈則以大中華地區為業務重心。

特海國際去年收入3.12億美元(21億元),同比增長41.1%,淨虧損卻擴大181%至1.51億美元。受疫情持續反復及業務快速增長的影響,特海國際過去三個財政年度一直處於虧損狀態,累積虧損近2.4億美元。

今年首季,該公司收入增長至1.09億美元,錄得未經審核虧損2,850萬美元,按年度化計算,虧損程度已比去年收窄,而且公司表示,隨著許多國家今年逐步撤銷新冠疫情限制措施,旗下餐廳能夠恢復正常營運,令今年首季業績出現拐點,超過95%餐廳實現首次每月盈虧平衡。

子公司業務見曙光,那母公司又如何?由於去年中國新冠疫情反復,以及多地實施嚴格封禁措施,餐飲行業受到拖累,對於逆市擴張的海底撈,打擊就更為沉重。

短線提振作用

在積極擴張門店網路下,海底撈去年收入雖同比增長43.7%至411.1億元,但卻轉盈為虧,虧損額達到41.6億元,主因是公司低估疫情對門店業務的不利影響,以及高估下沉市場用家於疫情下的消費能力。海底撈去年新開421家門店,但同時永久關閉276家門店,相關減值損失超過36.5億元。

智易東方證券行政總裁藺常念認為,海底撈的海外業務規模太小,僅有大約一百家門店,即使要募資上市,相信金額也不會多,而且受新冠疫情的不確定性拖累,整體餐飲業仍處於低迷狀態,投資者反應也只會平平。

“如今海底撈以實物分派回饋小股東,新上市公司也可以作為將來的籌資平台,對公司有利好作用,但投資者要注意實物分派對提升公司資產淨值沒有實質作用,估計只有短線提振股價的心理影響。”他說。

估值方面,特海國際經營海底撈大中華地區以外的全球業務,但並未獲得利潤,若與國際餐飲同業如麥當勞(MCD.US)、星巴克(SBUX.US)及百勝餐飲集團(YUM.US)比較市銷率(P/S ratio)會較為合適。根據雅虎財經資料,麥當勞、星巴克及百勝的市銷率分別為8倍、2.98倍及5.28倍,取其平均5.42倍,按去年3.12億美元收入計算,特海國際的估值為17億美元(約114億元)。

欲訂閱詠竹坊每週免費通訊,請點擊這裏

新聞

簡訊:手回料中期扭虧為盈 最多賺6.8億元

保險中介服務提供商手回集團有限公司(2621.HK)周四公布,預計截至2025年6月30日止六個月錄得淨利潤介乎6.6億(9,200萬美元)至6.8億元,去年同期為淨虧損7,500萬元,實現轉虧為盈。 公司表示,業績轉正主要受惠於向投資者發行的金融工具賬面值變動收益,該項收益較去年同期的變動虧損增加約7.95億至8.15億元。 然而,期內經調整股東應佔淨利潤預計為5,600萬至7,600萬元,按年減少約5,000萬至7,000萬元,主要因宏觀經濟不確定性加大、金融消費需求放緩,以及保險業在「報行合一」政策下調整中介經紀費率所致。 上半年收入料介乎5.45億至5.65億元,按年減少約1.4億至1.6億元;成本及費用則減少約7,500萬至9,500萬元,跌幅低於收入降幅。 手回股價周五高開,至中午休市報4.93港元,升5.79%。 李世達 欲訂閱咏竹坊每周免費通訊,請點擊這裏

簡訊:丘鈦7月銷售續向好 攝像頭模組同比升16%

攝像頭生產商丘鈦科技(集團)有限公司(1478.HK)周五公布7月的銷售數據,上月手機攝像頭模組售出3,783.6萬件,按年及按月均上升15.9%;指紋識別模組售出1,440.2萬件,按年及按月升2.6%及3.6%。 今年首七個月,手機攝像頭模組共售出2.2億件,按年跌10.8%,指紋識別模組累計售出1.087億件,按年大升48%。 丘鈦周五開市升0.2%報12.7港元,股價自年初以來接近倍翻。 劉智恒 欲訂閱咏竹坊每周免費通訊,請點擊這裏
Yeahka targets Japan

拿下日本收單牌照後 移卡能否輸出「中國模式」?

移卡攻入日本市場,獲得當地信用卡業務資格,揭示其從跨境支付走向本地商業服務的全球戰略轉型 重點: 公司獲得在日本開展線上與線下掃碼收單業務的資格 不只服務海外中國遊客,而是試圖成為當地支付市場參與者    李世達 在日本,電子支付的選擇不少,但現金依然是支付主流。根據日本總務省的統計,2024年國內無現金支付比率僅42.8%,且以信用卡(佔82.9%)為主,行動支付(如掃碼支付)僅佔9.6%,大多集中於如PayPay、LINE Pay、Rakuten Pay等本地品牌。這樣的市場特性,讓外來支付工具難以真正打入日常場景,只能在觀光區或特定商戶中擁有一席之地。 正是在這樣一個高壁壘、低轉換的市場中,來自中國的支付科技公司移卡有限公司(9923.HK)選擇正面進場。本周,移卡宣布其日本子公司Yeahpay Japan已取得日本《割賦販賣法》下的信用卡合約業務者註冊資格,並同步通過PCI DSS國際安全標準認證,正式獲得在日本開展線上與線下掃碼收單業務的資格。 牌照讓移卡得以從跨境支付「遊客模式」,晉升為具備在地清算與商戶服務能力的參與者,也揭示了其全球化布局的新階段。 本地業務「新參者」 移卡此次在日本取得的牌照,與Alipay、WeChat Pay在日本的運營模式有本質區別。Alipay、WeChat Pay主要透過當地收單合作夥伴與商戶簽約,以「跨境支付」方式接入日本商戶,也就是說,當中國旅客使用這些App掃碼付款時,實際的結算仍發生在中國本土系統,商戶透過當地收單服務商完成結匯。這是一種依賴「遊客消費」的輔助性場景,商戶也多集中在觀光區與連鎖零售。 移卡此次獲得的是一張真正的「本地經營牌照」,是進入「本地商業支付體系」的門票,可以自主與日本商戶簽約,建立收單與結算網絡,合法串接日本的信用卡支付體系,進行本地清算與商戶服務,為商戶提供一體化的收單與商業服務平台,服務日本本地消費者與中小企業,而非僅依賴中國遊客的流量輸入。 這也不難看出移卡的出海策略:不只是服務海外的中國遊客,而是試圖成為當地支付市場參與者的一員。 然而,日本支付市場遠比表面看來更複雜。日本本土市場早已由PayPay、Rakuten Pay、d払い與交通系IC卡如Suica等主導,不僅用戶數龐大,還深度整合了電商、電信與積分體系,使消費者黏性極高。與此同時,來自Square與Recruit旗下AirPay等國際與科技型平台,也憑藉簡易的POS設備與一體化的商戶解決方案,佔據中小企業市場。 平台生態聯動 移卡著眼的,是將其在中國累積的商戶服務能力、會員經營與數位廣告推廣等優勢成功移植,或許能在高度飽和的日本市場中,尋找到具備特色的利基切入點。 根據公告,移卡將與其投資企業富匙科技共同推進日本業務發展,並借助其在小紅書、大眾點評海外版等平台的運營經驗,為品牌商家提供「到店+本地生活」整合服務,輸出類似中國的商業數字操作系統。富匙科技主要為線下商戶提供數字化營運解決方案,已在東南亞地區與超過兩萬家門店建立合作關係。 更進一步看,若能以「中資電商平台出海的基礎設施商」為核心定位,綁定內容、供應鏈、支付、會員經營等多環節,或許也有望在海外市場突圍。 除了日本與東南亞,移卡在今年5月底剛拿到美國亞利桑那州Money Transmitter License(MTL)牌照,以及去年底獲得的Money Services Business(MSB)牌照,其海外布局似乎將逐漸迎來收成階段。…

簡訊:貸款中介業務拖累 樂信二季度營收微跌

線上信貸平台樂信(LX.US)周四公布,二季度營收微降。儘管科技賦能服務板塊強勁增長,仍未能完全抵消核心信用貸款中介業務的頹勢。 截至6月的三個月內,公司錄得營收35.9億元,較上年同期的36.4億元下降1.5%。其中信用貸款中介服務營收同比縮水15%至22.7億元,科技賦能服務收入則躍升55%達8.3億元。 公司淨利潤由上年同期的2.27億元飆升至5.11億元,增長逾倍有餘,主要源於貸款及貸款擔保相關資產的公允價值變動大幅波動。 財報發布後,樂信股價周四下挫4.2%。該股年內累計漲幅約9%。 陽歌 欲訂閱咏竹坊每周免費通訊,請點擊這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