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陽鉬業去年盈利翻倍,但在各國爭奪戰略資源的背景下,其收購擴產計劃因國際政治因素而面臨阻力

重點︰

  • 國際銅價和鈷價持續上升,帶領洛陽鉬業去年盈利同比大增119%,收入也同時增加53.9%,兩者同創歷史新高
  • 鈷成爲不少國家的戰略資源,受到政治因素影響,洛陽鉬業在非洲的一個礦場被法院判罰暫停開採半年,將來的收購也可能面對困難

裴梓龍

過去半年,礦產資源成爲投資市場熱愛的產品,投資者對鈷、銅、鎳及鋰這些產品絕不陌生。鈷,一種銀灰色金屬,是新能源電池中的主要成份之一,隨著新能源車需求增加,現價鈷的價格半年來漲了超過六成,現價銅的價格也漲了7.5%。

正準備將公司英文名字中“鉬”的名稱除去、以便更好地反映目前業務的洛陽欒川鉬業集團股份有限公司(洛陽鉬業)(3993.HK; 603993.SH),其中一項主營業務是採掘鈷和銅,因此成爲礦產價格上升的受惠者。公司周日晚間公布去年詳細業績,去年全年盈利同比大升119%至51.1億元,收入也增加了53.9%至1,738.6億元,同創歷史新高。

洛陽鉬業解釋,去年盈利表現理想,主要因爲銅和鈷的價格上升,加上成本管控做得好,令公司各項利潤指標都同比大幅增長,基本每股收益和加權平均淨資收益率同步上升,後者更從5.83%大升到12.93%。

公司上周三早上公布初步業績表現時,遇上中國國務院宣布繼續支持各類企業到境外上市、要求金融機構扶持實體經濟發展等利好消息,洛陽鉬業跟隨大市單日大漲13%,翌日再漲10%至3.82港元,但其股價仍比去年8月的一年高位6.68港元低43%。

到上周四晚間,洛陽鉬業再公布一項利好消息──爲滿足經營發展需要並降低融資成本,公司計劃在上海證券交易所申請發行不超過100億元債券,更明言會用部分資金回購公司股份,用來實施股權激勵及員工持股計劃。

以洛陽鉬業這份業績計算,目前市盈率約13倍,與其業務最接近的金川國際(2362.HK),預計去年全年業績同樣受惠鈷價和銅價上升,預測市盈率約15倍;再對比其他同業平均市盈率約17倍,洛陽鉬業在估值偏低時回購,也並非沒有道理。

光大證券國際財富管理策略師溫杰認爲,洛陽鉬業早已發了盈利預喜,加上市場都知道銅價和鈷價在過去一段時間的漲幅,認爲其盈利表現並沒有太大驚喜。

“但是,在新能源電池的需求帶動下,我預計銅、鈷和鎳的價格今年會維持高位,沒有太大回落空間,因此公司今年的業績不會太差。” 溫杰說。

金利豐證券研究部執行董事黃德几則表示,全球不同的汽車生產商,無論是傳統汽車或新能源車,對鋰和鈷的需求仍然巨大,“洛陽鉬業未來還有增長空間,但投資者要留意政治的風險,例如個別國家將鈷定爲國家戰略資源,對洛陽鉬業未來收購鈷礦會有一定影響。”

礦場被要求暫停開採

事實上,目前全球都在爭奪鈷資源,而洛陽鉬業在非洲剛果民主共和國就遇到了阻礙。過去這十多年來,中國企業一直該國打拼,擲下巨資收購不少鈷礦,洛陽鉬業便是其中之一。2016年,公司花了26.5億美元(168億元),從自由港公司(Freeport-McMoRan Inc)手上收購TFM銅鈷礦場;2018再耗資5.5億美元(34.9億元),從對方手上收購當地Kisanfu銅鈷礦的95%權益,可見公司“求鈷若渴”的態度。

根據洛陽鉬業去年上半年年報顯示,剛果民主共和國貢獻的營業收入達60.6億元,佔礦山採掘及加工業務收入一半以上,毛利率也是最高,達50.5%。由於利錢豐厚,公司已揚言會更積極布局在當地增產。

剛果民主共和國是目前全球鈷蘊藏量最多的國家之一,去年產量佔全球70%。面對世界對鈷的需求愈來愈大,該國政府意識到它的重要性,决定去年成立委員會,評估中國企業在當地大型礦場的儲量和審查相關交易。美國總統拜登也擔心在鈷資源方面落後於人,今年曾派代表團到剛果民主共和國與當地官員會面,而美國副國家安全顧問辛格(Daleep Singh)更批評中國在當地採礦合約“不透明”。

無獨有偶,今年3月初,當地法院裁定洛陽鉬業要暫時停止開採TFM銅鈷礦半年,因爲持股20%的剛國民主共和國國有礦業公司Gecamines SA,指控洛陽鉬業以少報礦產儲量來逃避支付數百萬美元的特許使用費。《華爾街日報》引述消息人士報道,指洛陽鉬業已提出了和解方案,希望盡快解决問題,但進展十分緩慢。

隨著新能源車成爲未來大趨勢,鈷資源供不應求,更成爲大國的戰略資源,各國爲爭奪礦產而各出其謀。雖然洛陽鉬業去年盈利大升,但面對中美政治角力的大環境下,中國企業未來要繼續在非洲等地大肆收購增產,可能會遇到龐大阻力。投資者在追捧相關股份前,不能輕視相關的政治風險。

欲訂閱咏竹坊每周免費通訊,請點擊這裏

新聞

ATRenew is a recycler

萬物新生提升回收效率 營收利潤雙雙增長

隨著線下門店網絡加速擴張,公司二季度營收同比增長32%,創兩年來最快增速 重點: 萬物新生營收增速創兩年來新高,二季度利潤逼近歷史高位 這家回收企業本年度股價上漲57%,當前股價在三年半以來的高點   陽歌 對二手交易而言,沒有什麼比親手觸摸和感受商品更重要了。 這正是萬物新生(RERE.US)創立14年來的心得之一,也是其打造中國頭部回收品牌的關鍵著力點。公司第二季度報告兩年來最快營收增長,同時實現連續第四個GAAP(通用會計准則)運營盈利季度。 萬物新生也啓動了全新的股東回報計劃,將通過股票回購、分紅向股東回饋持續增長的利潤。公司此前已實施回購計劃,但本次披露的股東回報計劃目標非常雄心勃勃——返還不低於60%的調整後淨利潤,預示著分紅可能為期不遠。 電商渠道對於新品銷售來說是不二之選,但消費者對二手交易更為審慎。所以萬物新生以品牌信譽來背書所售商品,除智能手機、個人電腦外,已拓展至奢侈品、黃金、名酒等多品類回收商品。 萬物新生同時洞察到,無論獲得多少保障,消費者仍傾向實地驗貨。為此公司快速拓展線下門店網絡,提供上門驗貨服務的履約團隊規模已經達到1,160人。 創始人兼董事長陳雪峰表示,在現階段,包括未來兩年,萬物新生需要做的核心事項,一是要盡可能地建設回收履約交付能力,包括門店和上門的能力,讓安全、便捷、價格好的回收服務更加觸手可及。另一個是把“國民第一回收品牌”愛回收這個C 端品牌打出去。同時持續拓展智能手機回收之外的業務版圖。 在加強消費者對二手產品的直接體驗之余,萬物新生近年持續強化核心能力以優化運營效率,包括:剔除中間商,從而直連消費者提升毛利率;開展商品翻新業務獲得高於原狀轉售的溢價收益;聚焦城市級市場運作,降低全國性運營成本。 沈寂數年後,萬物新生的股票也重獲投資者關注。主要機構股東包括Acadian資產管理(Acadian Asset Management)、瑞銀、摩根士丹利、景順及普信集團,多家通過新興市場基金持倉。公司股價年內累計上漲57%,近一月漲幅23%,觸及三年半以來的高點。 具有象徵意義的是,本輪上漲使公司市值突破10億美元大關,躋身科技「獨角獸」陣營。 營收增速創兩年新高 在同行深陷消費者信心趨弱的困境之際,持續強化的回收能力幫助萬物新生近年保持雙位數營收增長,近兩年更實現全面盈利。 二季度營收同比增長32.2%至人民幣49.9億元,創兩年最快增速。其中佔大頭的商品銷售收入增長34%至45.6億元,上年同期為34億元。值得注意的是,高毛利的直營業務當季營收增速高達63.7%,推動該板塊在產品收入中的比重從上年同期的28.2%升至34.4%。 另一項重要業務,服務收入同比增長15.4%至4.33億元,上年同期為3.75億元。CFO陳晨指出,2022年推出的非電子產品的「多品類」服務目前佔服務總收入近15%。 回收效率提升推動商品銷售毛利率從上年同期的12.1%增至13.2%。公司連續四個季度實現GAAP運營盈利,當季運營利潤達9,110萬元。淨利潤層面實現GAAP淨利7,230萬元,同比扭虧為盈(上年同期虧損1,070萬元)。 公司季度內新增206家門店,截至6月末門店總數達2,092家。較一季度淡季的新增25家顯著提速,同時也意味著下半年需開設569家門店來完成全年新增800家的目標。 線下門店在為顧客提供驗貨服務的同時,也成為品牌塑造的重要陣地。公司同步在小紅書、抖音等社媒平台開展營銷,並加強與其他消費品牌的聯動。 公司董事會8月18日通過新的三年股東回報計劃,承諾每年以回購、分紅或二者結合的形式返還不低於60%的調整後淨利潤。二季度調整後淨利潤約1億元,按全年估算約合5,600萬美元。上半年已執行約520萬美元回購額度,意味著下半年仍有充足空間推進回購及潛在的分紅。 欲訂閱咏竹坊每周免費通訊,請點擊這裏

簡訊:億航次季虧損擴大 下調全年收入指引

自動駕駛飛行器製造商億航智能控股有限公司(EH.US)周二公布,第二季入收按年增長44.2%至14.72億元(2,050萬美元),按季更暴增464%,主要受惠於EH216系列電動垂直起降(eVTOL)飛行器交付量增至68架,高於去年同期的49架。 期內公司錄得淨虧損8,100萬元,同比擴大13%,但經調整後淨利錄得940萬元,較去年同期的120萬元大幅增加。毛利率則維持62.6%,與去年同期的62.4%持平。 第二季度公司獲得超過150架新訂單,已在中國及海外建立逾40個EH216-S運行場地,2025年上半年完成超過一萬次安全飛行,保持零事故紀錄。公司表示,由於今年戰略重點放在推進eVTOL商業運營及運行示範模式,需為長期擴張奠定基礎,因此將全年營收指引由原本的9億元下調至約5億元。 摩根士丹利將下調億航2025年交付量預測45%至220架,收入預測則下調46%,並將億航目標價由30美元下調至26美元,但維持「增持」評級。 億航股價周二下跌7.53%,收報16.45美元,過去六個月累跌34.8%。 李世達 欲訂閱咏竹坊每周免費通訊,請點擊這裏
Keeta is Meituan's foreign food delivery arm

美團滴滴再起爭端 巴西外賣市場互訴

兩大中國互聯網巨頭,在南美最大國家就外賣業務的不正當競爭相互提起訴訟 重點: 美團與滴滴本月在巴西相互提起訴訟,雙方均尋求在當地拓展外賣業務 進軍巴西是兩家企業出海戰略的組成部分,旨在規避國內市場的激烈競爭   梁武仁 當中國企業為對衝本土競爭加劇、經濟疲軟及監管風險而開拓新市場之際,它們或許會將標誌性的殘酷競爭模式帶至海外。當前,行業龍頭美團(3690.HK)與網約車巨頭滴滴正以極為激烈的方式上演這般場景。 隨著兩大企業在拉美最大市場的外賣爭奪戰升級,雙方在巴西陷入複雜的法律纏鬥。據財新報道,這場商戰最新進展是:滴滴旗下巴西外賣業務99Food,上周二於聖保羅法院起訴美團海外品牌Keeta,指控其商標侵權及不正當競爭。不到一周前,美團指控99Food以預支貨款為誘餌,要求餐廳夥伴終止與Keeta合作。此番針鋒相對的過招,標誌本月剛開啓的法律交鋒驟然升級。 這場對決是日益增多的中國互聯網服務商,將高強度競爭模式移植海外的最新案例。另一相似案例中,快時尚平台Shein與拼多多(PDD.US)旗下跨境業務Temu在美國深陷連環訴訟,從版權侵權到脅迫供應商等指控不一而足。 美團與滴滴在中國外賣市場短暫交鋒後,轉戰巴西再起衝突。2018年,以網約車聞名的滴滴進軍外賣領域,挑戰美團霸主地位,推出類似Uber Eats的服務。不過,該業務未能持久,2019年滴滴退出市場。其後雖嘗試多種外賣模式,均未掀起風浪。 美團佔據中國外賣市場超三分之二份額,與阿里旗下餓了麼、京東(JD.US; 9618.HK)等資金雄厚的對手競爭,這一格局令滴滴等新入局者難有施展空間。 滴滴並未延續國內外賣市場的失勢之戰,轉而聚焦出海擴張,尤其看重城鎮化快速推進、年輕人口基數龐大且數字化服務普及加速的拉丁美洲。 滴滴涉足巴西外賣市場,始於2017年投資網約車初創企業99。次年全資收購該公司後,2019年推出99Food,卻在2023年關停業務。今年4月,該業務重啓運營。 在拉美其他地區,Didi Food於2019年初登陸墨西哥,至2022年已成為該國下載量最高的餐飲應用。目前,滴滴在哥倫比亞、哥斯達黎加、多米尼加共和國及秘魯開展外賣業務,這些地區也提供其核心網約車服務。 美團也因國內外賣市場趨近飽和,及消費者支出趨謹而轉戰海外。創始人王興親自掛帥的出海戰略,始於2022年Keeta登陸中國香港,去年延伸至中東。今年5月,美團宣佈斥資10億美元布局巴西。該公司尚未在拉美開展運營,卻已與滴滴陷入激烈對抗。 美團小勝一局 美團本月起訴99Food通過購買關聯關鍵詞,在谷歌截流Keeta流量。聖保羅法院判令99Food三日內,停止該行為否則處以日罰金,美團暫獲小勝。美團還指控99Food以現金支付,要求商戶不與Keeta等競爭對手合作。此類排他性條款通常構成壟斷,曾導致阿里巴巴2021年在中國被罰創紀錄的280億元人民幣。 99Food在最新訴狀中指稱,Keeta外賣袋、網站界面的配色方案,以及字體等品牌元素與其過度相似,易致巴西消費者混淆。該公司要求賠償並禁止Keeta使用近似設計,美團回擊稱黃色作為品牌主色調已沿用超14年。 美團當前在中國的財務表現堪稱穩健:一季度營收同比增18%至866億元人民幣(合120億美元),毛利率改善驅動淨利潤飆升87%至100億元。 相較之下,滴滴一季度交易總額同比增13.5%至1,020億元人民幣,其中國際業務貢獻增長約28%,佔比近四分之一。該季度淨利潤亦現暴增,達上年同期兩倍。  2016年收購優步中國業務的滴滴,在網約車領域的統治地位堪比美團之於外賣市場。然而,其正面臨本土對手日益增強的擠壓,市場份額持續緩慢下滑。 此前,滴滴也遭遇國內監管重擊。2021年紐約IPO因未通過上市前數據安全審查,激怒監管機構,其應用遭國內商店下架,最終被迫從紐約退市,並因數據違規被處天價罰款。 此番際遇凸顯出中國企業(尤其敏感科技領域)在本土面臨的高監管風險,這正是眾多企業發力出海的動因之一。滴滴料將持續加碼海外佈局,正如美團及Shein、Temu等同行所為。這意味著更多企業或將在海外市場乃至法庭,陷入日益頻繁的衝突。 美團股價年內累計跌去20%,當前17倍市盈率雖遠高於京東的約9倍,但二者估值均未顯高位。這反映投資者對二者保持謹慎,原因是中國經濟放緩、監管風險以及出海可能面臨的類似問題。 美團股價下行,顯示投資者對其在華持續實現高利潤增長漸生疑慮,化解這一擔憂的最可靠方案是出海擴張,但包括勁敵滴滴在內的眾多企業也持此念。 欲訂閱咏竹坊每周免費通訊,請點擊這裏

簡訊:中期虧損收窄 曹操出行蝕4.7億

網約車平台曹操出行有限公司(2643.HK)周二公布上市後首份中期業績,收入同比大幅增加53.5%至94.6億元人民幣(下同),虧損收窄近40%至4.68億元,毛利率則上升1.4個百分點至8.4%。 期內各項營運指標均有所增長,上半年訂單量接近3.8億,同比上升49%,日訂單量為210.8萬,平均月活躍用戶達3,810萬,同比升57.4%,平均月活躍司機為55.4萬,同比升53.5%。 公司表示,未來計劃將自動駕駛的士(Robotaxi)的覆蓋範圍擴大至全國更多城市,截至今年6月底止,已在蘇州及杭州累計完成15,000公司的測試。 曹操出行周三開市升2.8%報83.5港元,公司自6月上市至今股價升逾90%。 劉智恒 欲訂閱咏竹坊每周免費通訊,請點擊這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