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31.HK
Li Ning buys Hong Kong building

「國貨之光」李寧宣布斥資22.1億港元收購香港北角商廈,部分作為香港總部之用,在樓市低迷之際出手格外引人注目

重點:

  • 收購消息曝光後,李寧股價大跌14.3%,總市值單日蒸發80億港元
  • 收購香港物業為品牌國際化布局,2024年啟動海外業務拓展

     

李世達

12月10日晚間,中國運動品牌李寧有限公司(2331.HK)宣布,以22.1億港元收購恒基地產(0012.HK)旗下一家物業投資公司,目標公司的主要資產是一幢位於香港北角的22層樓商廈。公告發布翌日,李寧股價大跌14.3%,總市值一日蒸發80億港元,收報18.3港元,創下2020年3月以來新低。

作為第一家在紐約時裝周亮相的中國運動品牌,李寧今年的表現差強人意。10月時李寧也因為發布第三季度業績簡報,在翌日股價大跌20.7%。今年以來,李寧股價由年初的65.222港元跌至18.3港元,跌幅超過72%,總市值年內已蒸發上千億港元。市盈率11倍已落後於對手安踏體育(2020.HK)的23倍。

業績表現不佳,卻大手筆收購與本業無關的商廈,加上香港樓市正在走下坡路,令許多投資者以拋售股票來表達不滿。李寧隨即宣布動用不超過30億港元的資金購回股份,這才終止跌勢,稍稍穩定股價。

增收不增利

從2022年開始,李寧業績已出現疲軟跡象。2022年在營收同比增長14.3%的基礎上,股東應佔溢利僅同比增長1.32%至40.6億元;2023年上半年營收同比增長12.98%至140.2億元,而股東應佔溢利同比則下降3.1%至21.2億元。2023年第三季度,李寧的銷售額從二季度的10%至20%的中段增長,下降成了中單位數增長。

同樣是國產體育品牌,安踏體育2023上半年股東應佔溢利增長32.3%,達47億元,營收亦增長14.2%,達296億元;特步國際(1368.HK)今年上半年股東應佔溢利亦有13%的增長。

「國潮」(帶有中國特定元素的時尚潮流)的退燒與高端化定位不再被消費者接受,或許是李寧成長乏力的主因。自去年發生「軍綠套裝」事件後,李寧的「國潮」敘事便已開始褪色,特別是疫情過後,一些小眾戶外品牌更加受歡迎。

另一方面,刻意走高端路線的子品牌,卻沒有更多的研發費用做支撐,也很難讓消費者買單,只能一邊漲價一邊打折,以低價策略努力去庫存。2023年上半年,該公司的平均存貨周轉天數為57天,高於去年同期的55天。

啟動海外業務拓展

「國潮」退燒,李寧將更多力氣放在國際市場,而收購香港商廈便是公司寄與厚望的重要一步。

李寧今次收購的物業是北角電氣道「港匯東」,總佔地面積約9,600平方尺及其總建築面積約144,000平方尺。樓宇包含22層商業/辦公空間及兩層零售區域。根據公告,2021年、2022年,相關物業的收入分别為3500萬港元、5000萬港元,除稅後虧損1700萬港元、8000萬港元。根士丹利發表報告指出,據其香港物業分析師預期,該物業的租金收益率約3.2%,低於目前約5%的現金收益率。

李寧表示,此處物業的一部分或將用作李寧的香港總部。公司認為此舉展現了公司對於香港業務前景充滿信心,並標志著落實執行加強國際業務發展的計劃。

李寧在香港設立總部的決策,是該公司國際化進程中的一個重要里程碑。公司表示,從2022年香港門店開業以來,海外拓展已提上集團業務規劃之中,預計2024年會啓動李寧海外業務的拓展,並希望在海外通過品牌運營,建立海外消費者的品牌認知,建立海外品牌經營的模式,為未來更廣闊的海外市場拓展打下基礎,使之成為李寧集團的成長引擎之一。

事實上,進軍國際一直是李寧的願望,但多年來均未見明顯成效。2023年上半年,李寧在中國市場實現了137.3億元的營收,佔營收的比重高達97.9%,國際市場收益微乎其微。

今次斥重金在香港設立總部,相當程度上展現了李寧的決心。這是李寧在北京、上海、深圳之外,第一個內地以外的總部。李寧將能夠利用香港的資源與平台,整合國際市場資源,更好地理解和適應不同市場的需求和變化,相信將為全球業務增長增添新動力。

儘管李寧在國際化道路上過去有許多嘗試,但從香港起步會是一個新的開始。潮流總是短暫,如果李寧能夠重新說好「國潮」的故事,在產品創新上多所著墨,仍然有機會在競爭中脫穎而出。

有超讚的投資理念,但不知道如何讓更多人知曉?我們可以幫忙!請聯繫我們瞭解更多詳情。

咏竹坊專注於在美國和香港上市的中國公司的報道,包括贊助內容。欲瞭解更多信息,包括對個別文章的疑問,請點擊這裏聯繫我們。

欲訂閱咏竹坊每周免費通訊,請點擊這裏

新聞

Sanhua refrigeration air conditioning infrastructure

簡訊:浙江三花獲證監會批准赴港IPO

中國證監會正式批准浙江三花智能控制股份有限公司(002050.SZ)赴港上市申請,為這家制冷空調元器件製造商的IPO計劃掃清關鍵監管障礙。 根據證監會官周一網上的備案通知書披露,三花智控擬發行約4.77億新股。 該公司於今年1月遞交港交所上市申請,由中金公司與華泰國際擔任聯席承銷商。財務數據顯示,其去年首九個月營收同比增長8.4%至206億元,較上年同期的190億元有所增長;當期淨利潤從21.6億元增至23億元,增幅達6.5%。 三花智控已在深交所主板上市,該公司去年原計劃在瑞士二次上市,但最終由於市場環境變化而改道為香港資本市場。 陽歌 欲訂閱咏竹坊每周免費通訊,請點擊這裏

簡訊:北森控股去年度虧損收窄

人力資源管理雲服務(HCM SaaS)供應商北森控股有限公司(9669.HK)周二公布,預料截至3月31日止的2025財政年度,虧損將介乎約1.3億元(1,800萬美元)至約1.96億元,較2024財年的虧損約32.09億元收窄。 公司表示,虧損收窄主要由於公司可贖回可轉換優先股公允價值變動產生的虧損,及以股份為基礎的付款較2024財年減少所致。 北森控股預期,2025財年收入將介乎約9.23億至約9.66億元,按年增長約8%至13%,年度經常性收入預料介乎約8.9億至約9.27億元,按年增加約17.7%至22.5%。 公司股價周二低開0.5%報5.89港元,至中午收市報5.97港元,跌1.36%。 李世達 欲訂閱咏竹坊每周免費通訊,請點擊這裏

簡訊:小南國大折讓配股 集資不足900萬元

餐飲集團上海小南國控股有限公司(3666.HK),周一晚公布配股,將以每股0.02元,配售近4.43億股,較周一收市價0.024元大幅折讓16.7%,僅集資890萬元,集資所得用作一般營運資金。 小南國表示,配售可籌集額外運營資金、增強公司的財務狀況及擴大本公司的股東基礎,從而提高股份流通性。 曾經是上海餐飲龍頭之一的小南國,近年業務每況愈下,去年收入按年大跌30%至3.14億元人民幣(下同),虧損卻較2023年擴大80%至8,506萬元 小南國周二高開25%報0.03港元,公司過去一年股價由高位下跌33%。 劉智恒 欲訂閱咏竹坊每周免費通訊,請點擊這裏

簡訊:金利來私有化計劃未獲股東批准

服裝品牌金利來集團有限公司(0533.HK)上周五公布,大股東兼主席曾智明建議將公司私有化之計劃,在法院會議上未獲股東批准,其中,贊成及反對分別佔出席投票的股東股數55.332%及44.668%。因此,建議及計劃已告失效。 曾智明於去年12月提出私有化計劃,理由是公司估值偏低,且20年來並未在市場上集資,上市地位「無關緊要」。其出價每股1.5232港元雖較當時市價溢價約24.85%,但較截至去年6月底止股東應佔每股資產淨值(NAV)4.4741港元,折讓約65.95%。 根據年報,金利來去年收入12.2億港元(1.57億美元),同比下滑8.4%,淨利潤則下滑19.9%至9,310萬港元。截至去年底,公司銀行存款、現金及現金等價物約10.5億港元。公司投資物業及發展中物業資產賬面總價值逾33億港元。 公司股價周一大幅低開39.6%,報0.9港元,至中午收市報1.05港元,跌29.53%。 李世達 欲訂閱咏竹坊每周免費通訊,請點擊這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