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618.HK
Pocketing another industry dark horse, JD Logistics is on fire

專注B2B市場與時效性產品是「跨越速運」的優勢點,有助京東物流打造一體化供應鏈服務

重點:

  • 2023年跨越速運淨利潤達14.5億元,按年大增70.6%
  • 跨越速運去年零擔物流收入184.7億元排名第三名,僅次於順豐和德邦物流

 

李世達

對於物流業來說,在運價、人力成本已接近極限的情況下,如何進一步降低成本、提升效率,是在這個早已內捲化的行業中繼續生存下去的關鍵。對於這個題目,京東物流股份有限公司(2618.HK)的答案是「一體化供應鏈整合」。

近日,京東物流宣布旗下子公司已與跨越速運簽訂股權轉讓協議,擬收購跨越速運合共約36.43%的股權,對價不超過64.84億元。收購前買方已持有約63.57%權益,意味著完成交割後,京東物流將100%持有跨越速運。

公告顯示,此次交易分三期進行,第一期收購約16.43%的股權,對價為23.14億元。第二期和第三期的對價及股權轉讓則有相應支付安排,將根據跨越速運的業績進行調整。

京東物流表示,未來跨越速運仍將保持品牌與團隊獨立運營,創始人胡海建將繼續擔任董事長及CEO,負責公司的日常運營。

率先推出「當天達」產品

跨越速運是一家專注於B2B市場的綜合物流公司,與產業鍊的高度融合、技術創新及時效性快運產品是其最大賣點,其屬性對於京東物流持續打造的一體化供應鏈服務、推進技術驅動和對外開放戰略都具有重要意義。

跨越速運於2007年在深圳成立,當時中國的物流行業服務模式比較單一,在其他同業試圖降低成本擴大規模時,跨越速運瞄準B2B市場,專注提高送貨時效,率先推出「當天達」、「次日達」、「隔日達」等產品,並作出「限時未達,全額退款」的承諾。

隨著經濟快速發展,社會對物流的時效要求越來越高,跨越速運推出夜航包機服務,實現「夜發晨至」;2015年實現「跨省最快8小時門到門送達」,2017年提速至「跨省6小時」。另外,公司在多條航線引入波音-757大型全貨機,截至目前,公司共擁有20架貨機,日均航空貨量超2,000噸。

自詡為科技物流企業的跨越速運,更耗資十億元開發出「鑄劍系統」,整合品控、車輛管理、貨車地圖等20多個大型管理系統,能夠完成下單後全自動化調度和管控指令,根據路況、客戶特性等信息自動生成多種預案,以最低配送成本提升運輸效率。該系統據稱能節約80%的調度人力成本和20%的場地資源,釋放的資源還可增加30%以上的貨量運營能力。

跨越速運在B2B物流上的積累與技術上的創新,吸引了京東物流的關注。早在四年前的2020年,雙方便達成了戰略合作協議。同年8月,京東物流以總對價30億元收購跨越速運的控股權益,2022年將持股比例增至63.57%,進一步實現優勢互補和資源共享。

業績快速增長

在京東的支持下,跨越速運近年發展迅速。根據今年8月在運聯峰會上發布的中國零擔物流排行榜,跨越速運去年以184.7億元收入排名零擔物流(LTL)收入榜第三名,僅次於順豐(002352.SZ; 6936.HK)與德邦(603056.SH),並較前一年的139.7億元大幅增長32%,從2021年至2023年,跨越速運實現30%的年複合增長率,領先行業。

公告則顯示,2022年和2023年,跨越速運的稅後淨利潤分別為8.5億元和14.5億元,增速高達70.6%。截至去年底,公司的未經審計淨資產為52.99億元。

對京東物流來說,跨越速運的航空資源和限時速運服務,能夠為京東物流的供應鏈解決方案增添新的亮點和競爭力。通過整合航空運輸等核心資源,雙方可以共同提升時效產品的服務品質,同時在技術層面的深度合作,將有助於提升供應鏈物流全環節的運營效率。

物流的速度,就是經濟運轉的速度。近期,國務院辦公廳印發《有效降低全社會物流成本行動方案》,提出要進一步降低社會物流成本,加快經濟運轉。京東此次收購恰逢其時,相信有助公司達成降本增效的目標。

市場顯然也看好這次併購。摩根士丹利發表報告指出,是次收購資產狀況良好,估值及純利吸引,認為能產生進一步的協同效應,並預計京東物流來自跨越速運的純利今年將同比增長49%,遠高此前預計的30%。交易公布後的首個交易日,京東物流股價上漲2.8%至14.76港元。

欲訂閱咏竹坊每周免費通訊,請點擊這裏

新聞

簡訊:字節跳動為獅騰提供AI設施

電商企業獅騰控股有限公司(Synagistics)(2562.HK)周二宣布,將使用字節跳動提供的人工智能基礎設施,開發為商戶提升效率的工具。 根據公告,總部位於新加坡的獅騰將與BytePlus合作,後者將提供Skylark大語言模型及數據分析工具,助獅騰開發為亞洲市場量身定制的下一代企業應用,雙方未披露合作財務條款。 週二下午交易時段,獅騰股價下跌5.3%。公司於去年9月通過特殊目的收購公司(SPAC)方式在香港上市,成為港交所2022年推出SPAC後,首家以此方式上市的企業。當前股價較SPAC上市首日收盤價累計上漲約7%。 陽歌 欲訂閱咏竹坊每周免費通訊,請點擊這裏

簡訊:螞蟻擬分拆海外業務赴港上市

財新引述消息人士報道,阿里巴巴(BABA.US; 9988.HK)旗下金融科技公司螞蟻集團,計劃將其海外業務部門「螞蟻國際」在港交所上市。螞蟻目前正在就潛在上市事宜與監管機構進行溝通。 在新加坡註冊的螞蟻國際,業務規模約佔集團總收入的20%。該公司擁有四大核心產品線:跨境支付平台Alipay+、國際收單業務安通環球(Antom)、跨境匯款服務萬里匯(World First)以及創新支付解決方案Bettr,涵蓋消費者端支付、商戶端收單及企業間跨境結算等全方位金融科技服務。 螞蟻國際董事長由螞蟻集團董事長井賢棟兼任。 2020年,螞蟻原本計劃在上海與香港兩地同時進行總額達370億美元的首次公開募股(IPO),但最終遭中國監管部門叫停,其後被迫重組並遭罰款近10億美元。 李世達 欲訂閱咏竹坊每周免費通訊,請點擊這裏
Janbon makes silver powder for solar cells

太陽能行業困境持續 建邦高科上不逢時

即便業內很多下游企業陷入虧損,這家太陽能電池材料生產商去年仍保持了盈利 重點: 建邦高科申請赴港上市,去年收入增長了42% 這家用於生產太陽能電池銀漿的銀粉供應商利潤微薄,在太陽能行業仍處於危機之中,公司可能也會陷入虧損 陽歌 香港IPO市場目前可能很火爆,各行各業的公司在經歷了三年的疲軟後紛紛開始融資。但太陽能公司卻明顯缺席了本輪熱潮,因這個曾經炙手可熱的行業,正在經歷供應嚴重過剩引發的痛苦回調。 儘管面臨如此巨大阻力,建邦高科有限公司仍申請赴香港上市,試圖憑借其領先的銀粉生產商的地位吸引投資者。銀粉可用於生產銀漿,而銀漿是所有太陽能電池的關鍵材料。即使在鼎盛時期,建邦高科看上去也有點懸,因為產品高度商品化,導致利潤率極低。在行業如此動蕩的時期,公司可能難以激起投資者的太大興趣。 雖然面臨諸多動蕩,建邦高科在過去三年仍保持盈利,至少以年為單位是如此。但上周五提交的上市文件並未按季度拆分數據,我們懷疑公司可能也和很多太陽能同行一樣,在去年底和2025年第一季度陷入了虧損。 領先的太陽能電池板製造商晶科能源(JKS.US;688223.SH),以及多晶硅的龍頭生產商大全能源(DQ.US;688303.SH),都印證這個行業的困境。兩家公司在不久前的報告稱,第一季度不僅淨利潤出現虧損,毛利潤也陷入虧損——這意味它們的產品售價低於成本。 晶科能源和大全能源的股價今年迄今已下跌逾30%,目前接近五年來的最低點,行業困境可見一斑。週一,花旗將晶科能源的股票評級從「買入」下調兩級至「賣出」,稱該行業的困境看不到盡頭,導致晶科能源的股價進一步下跌。 在如此艱難的環境下,很難相信晶科能源和大全能源等下游企業不會向建邦高科這樣的上游供應商施壓,要求降價。 雪上加霜的是,近期銀價持續攀升,抬高建邦高科自己的生產成本,侵蝕公司利潤率。建邦高科披露,幾乎佔其全部生產成本的硝酸銀價格,已從2020年的每公斤3,100元,漲至去年的每公斤4,000元,預計還將持續上漲,到2029年達到每公斤5,400元。 利潤率下滑 建邦高科的優勢之一是歷史相對悠久,這幫助它佔據了中國光伏銀粉市場近10%的份額,成為國內最大的供應商。建邦高科的歷史可以追溯到2010年,當時建邦膠體材料有限公司在山東濟南成立,專門生產彼時尚處於初期的新能源和先進材料。 該公司早在2012年就開始進行銀粉研發了。2014年,它建成了中國最早的銀粉生產線之一,但直到五年後的2019年才開始工業規模生產。2023年底,公司成為國內首批能夠生產新一代太陽能產品(如PERC、TOPCon、HJT和xBC電池)所需高級銀粉的公司之一。 隨著行業一派繁榮,建邦高科的業務也蓬勃發展。上市文件顯示,公司2023年收入增長58%,至27.8億元,去年又增長42%,達到39.5億元。正如前文所說,公司主要的材料成本硝酸銀去年佔收入的96.7%,略高於2023年的96.1%。 幸運的是,建邦高科不需要大量其他支出來運營業務,主要是因它的產品高度專業,客戶數量有限,競爭相對較少。過去三年,公司的銷售、營銷和研發支出相對穩定,不過去年行政成本幾乎翻了一番。 但即便翻了一番,行政成本規模也相當小,去年僅相當於收入的0.4%。能印證這一點的是,公司去年底的員工總數僅為93人,與上年持平,相比於2022年的84人沒有增長多少。 硝酸銀成本高昂,導致公司毛利率相當低,去年僅為3.4%,低於2023年的3.9%。過去三年,該公司每年都保持盈利,儘管利潤規模微乎其微,去年僅為7,900萬元。或許唯一比盈利規模更小的是建邦高科的現金,截至2024年底,其持有的現金總額僅為2,940萬元,但這其實已經是前一年1,080萬元的近兩倍了。 說建邦高科是在冒險太過輕描淡寫了,在行業持續承壓的背景下,IPO籌集到的資金或許能為其帶來一些急需的喘息空間。但我們還是認為,投資者不會對一家受困於行業重大變革的公司有太大的興趣。 建邦高科的全球競爭對手之一同和控股(5714.T),目前的市盈率僅為10倍。建邦高科最大的客戶之一聚和材料(688503.SH)的市盈率略高一些,為18倍。若估值介於兩者之間,按去年的利潤計算,建邦高科的估值將在1.5億美元左右。 這意味公司可通過上市籌集約3,000萬美元,這將為其提供部分急需的現金。說實話,我們認為投資者不會對這種上市太感興趣,不過它可能會吸引一些著眼於長遠的買家,他們不在意當前的低迷,看中的是這個行業未來重現光芒的一天。 欲訂閱咏竹坊每周免費通訊,請點擊這裏

簡訊:美的上月斥5.5億回購A股

家電品牌美的集團股份有限公司(0300.HK, 000333.SZ)周二公布,集團截至4月底止,已斥資近5.54億元人民幣(下同)回購774萬股A股,佔公司目前總股本的0.1%,每股成交價由69.5元至75.02元。 美的於今年4月9日公布回購A股方案,回購金額介乎15億元至30億元,每股回購價不超過100元,實施期限為一年。集團表示,回購是用於股權激勵計劃及員工持股計劃。 美的周二港開市跌2.5%報73港元,公司過去半年股價基本持平。 劉智恒 欲訂閱咏竹坊每周免費通訊,請點擊這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