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618.HK
Pocketing another industry dark horse, JD Logistics is on fire

專注B2B市場與時效性產品是「跨越速運」的優勢點,有助京東物流打造一體化供應鏈服務

重點:

  • 2023年跨越速運淨利潤達14.5億元,按年大增70.6%
  • 跨越速運去年零擔物流收入184.7億元排名第三名,僅次於順豐和德邦物流

 

李世達

對於物流業來說,在運價、人力成本已接近極限的情況下,如何進一步降低成本、提升效率,是在這個早已內捲化的行業中繼續生存下去的關鍵。對於這個題目,京東物流股份有限公司(2618.HK)的答案是「一體化供應鏈整合」。

近日,京東物流宣布旗下子公司已與跨越速運簽訂股權轉讓協議,擬收購跨越速運合共約36.43%的股權,對價不超過64.84億元。收購前買方已持有約63.57%權益,意味著完成交割後,京東物流將100%持有跨越速運。

公告顯示,此次交易分三期進行,第一期收購約16.43%的股權,對價為23.14億元。第二期和第三期的對價及股權轉讓則有相應支付安排,將根據跨越速運的業績進行調整。

京東物流表示,未來跨越速運仍將保持品牌與團隊獨立運營,創始人胡海建將繼續擔任董事長及CEO,負責公司的日常運營。

率先推出「當天達」產品

跨越速運是一家專注於B2B市場的綜合物流公司,與產業鍊的高度融合、技術創新及時效性快運產品是其最大賣點,其屬性對於京東物流持續打造的一體化供應鏈服務、推進技術驅動和對外開放戰略都具有重要意義。

跨越速運於2007年在深圳成立,當時中國的物流行業服務模式比較單一,在其他同業試圖降低成本擴大規模時,跨越速運瞄準B2B市場,專注提高送貨時效,率先推出「當天達」、「次日達」、「隔日達」等產品,並作出「限時未達,全額退款」的承諾。

隨著經濟快速發展,社會對物流的時效要求越來越高,跨越速運推出夜航包機服務,實現「夜發晨至」;2015年實現「跨省最快8小時門到門送達」,2017年提速至「跨省6小時」。另外,公司在多條航線引入波音-757大型全貨機,截至目前,公司共擁有20架貨機,日均航空貨量超2,000噸。

自詡為科技物流企業的跨越速運,更耗資十億元開發出「鑄劍系統」,整合品控、車輛管理、貨車地圖等20多個大型管理系統,能夠完成下單後全自動化調度和管控指令,根據路況、客戶特性等信息自動生成多種預案,以最低配送成本提升運輸效率。該系統據稱能節約80%的調度人力成本和20%的場地資源,釋放的資源還可增加30%以上的貨量運營能力。

跨越速運在B2B物流上的積累與技術上的創新,吸引了京東物流的關注。早在四年前的2020年,雙方便達成了戰略合作協議。同年8月,京東物流以總對價30億元收購跨越速運的控股權益,2022年將持股比例增至63.57%,進一步實現優勢互補和資源共享。

業績快速增長

在京東的支持下,跨越速運近年發展迅速。根據今年8月在運聯峰會上發布的中國零擔物流排行榜,跨越速運去年以184.7億元收入排名零擔物流(LTL)收入榜第三名,僅次於順豐(002352.SZ; 6936.HK)與德邦(603056.SH),並較前一年的139.7億元大幅增長32%,從2021年至2023年,跨越速運實現30%的年複合增長率,領先行業。

公告則顯示,2022年和2023年,跨越速運的稅後淨利潤分別為8.5億元和14.5億元,增速高達70.6%。截至去年底,公司的未經審計淨資產為52.99億元。

對京東物流來說,跨越速運的航空資源和限時速運服務,能夠為京東物流的供應鏈解決方案增添新的亮點和競爭力。通過整合航空運輸等核心資源,雙方可以共同提升時效產品的服務品質,同時在技術層面的深度合作,將有助於提升供應鏈物流全環節的運營效率。

物流的速度,就是經濟運轉的速度。近期,國務院辦公廳印發《有效降低全社會物流成本行動方案》,提出要進一步降低社會物流成本,加快經濟運轉。京東此次收購恰逢其時,相信有助公司達成降本增效的目標。

市場顯然也看好這次併購。摩根士丹利發表報告指出,是次收購資產狀況良好,估值及純利吸引,認為能產生進一步的協同效應,並預計京東物流來自跨越速運的純利今年將同比增長49%,遠高此前預計的30%。交易公布後的首個交易日,京東物流股價上漲2.8%至14.76港元。

欲訂閱咏竹坊每周免費通訊,請點擊這裏

新聞

簡訊:手回料中期扭虧為盈 最多賺6.8億元

保險中介服務提供商手回集團有限公司(2621.HK)周四公布,預計截至2025年6月30日止六個月錄得淨利潤介乎6.6億(9,200萬美元)至6.8億元,去年同期為淨虧損7,500萬元,實現轉虧為盈。 公司表示,業績轉正主要受惠於向投資者發行的金融工具賬面值變動收益,該項收益較去年同期的變動虧損增加約7.95億至8.15億元。 然而,期內經調整股東應佔淨利潤預計為5,600萬至7,600萬元,按年減少約5,000萬至7,000萬元,主要因宏觀經濟不確定性加大、金融消費需求放緩,以及保險業在「報行合一」政策下調整中介經紀費率所致。 上半年收入料介乎5.45億至5.65億元,按年減少約1.4億至1.6億元;成本及費用則減少約7,500萬至9,500萬元,跌幅低於收入降幅。 手回股價周五高開,至中午休市報4.93港元,升5.79%。 李世達 欲訂閱咏竹坊每周免費通訊,請點擊這裏

簡訊:丘鈦7月銷售續向好 攝像頭模組同比升16%

攝像頭生產商丘鈦科技(集團)有限公司(1478.HK)周五公布7月的銷售數據,上月手機攝像頭模組售出3,783.6萬件,按年及按月均上升15.9%;指紋識別模組售出1,440.2萬件,按年及按月升2.6%及3.6%。 今年首七個月,手機攝像頭模組共售出2.2億件,按年跌10.8%,指紋識別模組累計售出1.087億件,按年大升48%。 丘鈦周五開市升0.2%報12.7港元,股價自年初以來接近倍翻。 劉智恒 欲訂閱咏竹坊每周免費通訊,請點擊這裏
Techtronic makes power tools

關稅戰下盈利續增長 創科未來真能獨善其身?

儘管這家電動工具製造商高度依賴美國市場和中國的生產力,其今年上半年銷售額仍同比增長7.5%,利潤同比增長14% 重點: 創科實業稱上半年取得穩健的營收與利潤增長,並表示處於非常有利位置,能夠應對下半年「不斷變化的全球貿易政策」帶來的挑戰 截至目前,這家公司得以規避美國關稅衝擊,部分得益於其在美國、越南和墨西哥設立的新工廠,對中國原有生產基地形成補充 陽歌 關稅衝擊?哪裡來的衝擊? 這正是電動工具製造商創科實業有限公司(0669.HK)最新財報傳遞的核心信息。這家一度被視為中美貿易戰中最脆弱的企業,主要收入源自Milwaukee及Ryobi品牌電動工具,相當比例的產品在中國製造後銷往美國。 然而,創科實業今年上半年最新財報未見貿易戰影響痕跡。此前,美國總統特朗普對中國等國家商品施加了多級關稅。彼得森國際經濟研究所數據顯示,自特朗普1月就任以來,美國對華進口關稅波動劇烈,最近平均水平維持在55%左右。 因主要生產基地設於中國,且約四分之三銷售額依賴美國市場,創科實業原本極易受關稅衝擊。意識到市場擔憂,公司今年2月曾發布特別公告稱,當時美國關稅對其年度業績影響「微不足道。」 最新財報顯示此言非虛。本周二發布的財報表明,公司上半年業務表現亮眼,營收增長7%,利潤增幅達14%。在財報中,公司確實提到了「關稅」一詞,但僅有兩次,且都是在指其為降低這一威脅所採取的措施。 值得關注的是,創科實業部分減損策略具短期性特徵,主要涉及在關稅較低國家建立庫存。因此,若中美年內未能達成長期貿易協議,創科實業或將在2026年承受持續高關稅壓力。 目前,公司尚處順境,其另一主業是以Hoover品牌吸塵器為代表的清潔產品。相較處境相似的諸多中國企業,創科實業因總部位於中國香港,且高管團隊呈現國際化特徵而獨具特色。 公司正籌備重大人事交接,年邁的聯合創始人兼主席霍斯特·帕德威爾(Horst Julius Pudwill)擬退位,由其子等新一代領導者接棒。我們雖不諳悉其內部運作機制,但創科實業最終將總部遷至新加坡,甚至美國以規避地緣風險的可能性,並非天方夜譚,畢竟中美博弈短期內難見緩和。 營收持續增長 當前,創科實業的業務底盤依然穩固。公司銷售額同比增長7.5%至78.3億美元,上年同期為73.1億美元,較去年全年6.5%的增速略有提升。電動工具貢獻95%的銷售額,同比增幅達8.3%。 地板護理及清潔業務成半年報短板,該板塊收入下降4.8%至4.08億美元。公司將下滑歸因於為提高盈利能力,而對該業務板塊進行的優化調整,但並未單獨披露該板塊的利潤率。 區域表現方面,北美地區(主要為美國)銷售額同比增長8.1%,增速超過去年全年的5.5%。增長提速至少部分源於關稅新政前的搶購潮,消費者趕在特朗普實施關稅前提貨,以避免未來支付更高價格。 創科實業早先主要依託毗鄰香港的東莞生產基地,近年已將製造版圖擴展至美國、墨西哥和越南。雖未披露中國產能佔比,多份報告預估數據在40%至80%之間。 創科實業正將中國以外全部產能用於供應美國市場,但這顯然不足以滿足其美國主銷區的需求。為此,公司採用特朗普實施關稅前在美囤積的零組件進行週轉。截至今年6月末,其庫存規模從上年同期的40.3億美元增至42.9億美元。庫存周轉天數同比減少一天至103天,正印證其利用戰略囤貨規避關稅的策略。 上半年運營開支增長6.5%,略低於營收增速。這推動期間利潤同比增長14.2%至6.28億美元,上年同期則為5.5億美元。為彰顯前景信心,公司中期股息同比上調15.7%。 公司在財報中表示:「展望2025年下半年,我們處於非常有利的位置,能夠應對當前宏觀經濟和地緣政治環境,以及不斷變化的全球貿易政策所帶來的挑戰。」 公告後兩個交易日,公司股價幾無波動,顯示投資者對業績既無驚喜也無憂慮。該股當前18倍市盈率處於舒適區間,低於史丹利百得(SWK.US)的22倍,但高於日本同行牧田(6586.T)的16倍。 雖難料中美貿易關係走向,創科實業正竭力傳遞其置身事外的信號。此說目前或可成立,且公司至今妥善應對了貿易摩擦。但若貿易戰持續甚至升級,創科最終仍難獨善其身。 欲訂閱咏竹坊每周免費通訊,請點擊這裏

簡訊:貸款中介業務拖累 樂信二季度營收微跌

線上信貸平台樂信(LX.US)周四公布,二季度營收微降。儘管科技賦能服務板塊強勁增長,仍未能完全抵消核心信用貸款中介業務的頹勢。 截至6月的三個月內,公司錄得營收35.9億元,較上年同期的36.4億元下降1.5%。其中信用貸款中介服務營收同比縮水15%至22.7億元,科技賦能服務收入則躍升55%達8.3億元。 公司淨利潤由上年同期的2.27億元飆升至5.11億元,增長逾倍有餘,主要源於貸款及貸款擔保相關資產的公允價值變動大幅波動。 財報發布後,樂信股價周四下挫4.2%。該股年內累計漲幅約9%。 陽歌 欲訂閱咏竹坊每周免費通訊,請點擊這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