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88256.SHG
Cambricon raises money

這家高端晶片製造商正從美國的制裁中復元,去年底扭虧為盈,新近營收更錄得強勁增長

重點:

  • 寒武紀擬通過定增募資近50億元,資金將用於大語言模型芯片及其軟件開發
  • 這家AI晶片企業爆發式增長的背後,暗藏對頭部客戶的嚴重依賴風險,或危及未來營收穩定性

 

陳竹

美國加碼對華芯片出口限制,包括今年4月出台的新規,實質是對華禁售英偉達H20晶片,為國產晶片製造商創造重大機遇。中科寒武紀科技股份有限公司(688256.SS)憑借搶佔缺口的強力舉措脫穎而出,滿足企業對專用AI晶片的需求。

不過,此類尖端研發需巨額投入,即便對2020年登陸科創板集資26億元人民幣(下同)(約合3.62億美元)的企業也是如此。寒武紀旋即提出最高49.8億元的定增計劃,上周獲上交所受理,為其擴張戰略提供更強「彈藥」。

公告披露,公司擬向不超過35名特定對象,發行不超過2,087萬股A股,從而募集49.8億元。對於所募資金,公司計劃投入29億元用於大模型的晶片平台項目,16億元用於大模型的軟件平台項目,剩餘4.8億元用作補充流動資金。

此輪募資將為寒武紀搶佔市場份額提供關鍵資源,為強化研發實力並拓展產品矩陣提供一臂之力。4月披露的亮眼首季業績已令公司勢頭強勁,營收達11億元,同比暴增4,230%,更創下連續兩季度盈利的佳績,對於AI企業來說,實屬罕見。

作為中國AI晶片概念龍頭股,寒武紀牽動了投資者的目光,他們押注美國制裁下,國產芯片被逼發力填補市場空缺。儘管該股在上海上市(境外投資者交易受限),國際買家仍可借滬港通機制通過香港市場購入。

寒武紀截至周一收市報610元,股價年內漲幅已超200%。該股2024年暴漲387%的成績,使其獲得A股年度「股王」的稱號,現價較2020年64.39元的發行價累計增長近九倍。

但急劇飆升的股價也令估值承壓。當前267倍的遠期市盈率,即使將隨盈利增長快速回落,但仍顯著高於英偉達(NVDA.US)的46倍。即便兼顧傳統CPU服務器與GPU晶片的國內同行海光信息(688041.SH),市盈率也僅處於146倍。

客戶集中隱憂

寒武紀2016年創立於北京,由計算機科學博士陳天石、陳雲霽兄弟從中科院項目孵化而來。公司初期專注智能手機等終端晶片,後轉向雲計算中心服務器晶片領域,於2018年推出首代雲端智能晶片「思元100」系列。

2021年,寒武紀發布新一代產品線「思元290」晶片,引發行業矚目。這款晶片一度被視為國產最先進的AI訓練晶片之一。

近期公布的佳績標誌著公司扭轉逆轉。要知道,去年一季度,其營收僅錄得2,600萬元。持續低迷的主因是2022年美國商務部將其列入實體清單,迫使寒武紀終止與台積電合作,後者曾為其代工多數尖端產品。

過去兩季的強勢回升,顯示公司已覓得國產芯片代工夥伴。美國對高端晶片製造設備的出口管制,嚴重制約尖端AI晶片的國內產能。此前,稀缺產能優先保障華為等企業。

然而,寒武紀近兩季的高增長雖具潛力,但公司披露顯示,其高度集中於少數大客戶,前五大客戶去年貢獻了95%的營收。儘管未披露詳情,國內媒體報道TikTok與抖音的母公司字節跳動,是本輪營收激增的推手,貢獻大部分收入。

坐擁字節跳動這類頭部客戶固然不錯,但也存在重大客戶集中風險。2016至2019年,華為作為最大客戶,在其智能手機採用寒武紀的晶片時曾暴露這種風險。2018年華為貢獻了1.14億元營收,佔比高達98%,但當2019年華為停用其產品而自研晶片後,寒武紀營收驟降至6,400萬元。

國內AI晶片市場競爭日趨白熱化,寒武紀的主要對手華為,擁有國產最高端的晶片,且當前享有其他晶片商難以取得的供應鏈優勢。尤為關鍵的是,華為與本土代工龍頭中芯國際的戰略合作,使其能獲得後者多數稀缺的高端制程產能。

歸根結底,中國AI晶片市場潛力巨大,特別是在西方國家的尖端產品應缺乏下,足以支撐多家企業共生。摩根士丹利在5月客戶簡報中預測,國產GPU製造商2027年銷售額或達2,870億元,佔國內市場的70%(去年僅佔30%)。

寒武紀需突破當前嚴重依賴頭部客戶的局面,實現客戶多元化,從而把握市場機遇。這意味著需加大新客戶合作建設投入,並持續研發投資,方能在日益擁擠的市場與華為等巨頭有效抗衡。公司最新募資舉措及近期業績轉盈,均似是邁向正軌的關鍵步伐。

欲訂閱咏竹坊每周免費通訊,請點擊這裏

新聞

簡訊:Keep Inc.預告中期虧損大幅收窄

健身科技公司Keep Inc.(3650.HK)周一公布,預計截至6月底止中期錄得淨虧損約3,600萬元(美元),較去年同期虧損1.63億元大幅收窄約78%。同期經調整淨利潤轉為正數,達1,000萬元,較去年同期經調整虧損1.6億元明顯改善。 公司指出,業績好轉主因包括業務結構調整、收入質量提升及AI技術賦能,令毛利率改善,經營效率與人效穩步提升,經營費用亦得以壓縮。不過,受產品精簡策略影響,短期內收入出現同比下滑。 公司稱,將持續聚焦於APP端AI智能化及自有品牌健身產品發展,優化運動場景與工具,以提升用戶體驗與留存率,並加強新品開發與拓展銷售渠道。 Keep Inc.周一高開4.6%,隨後轉跌,至中午休市報5.45港元,跌3.37%。 李世達 欲訂閱咏竹坊每周免費通訊,請點擊這裏

簡訊:資產減值後 華寶國際上半年盈利翻倍

電子煙產品製造商華寶國際控股有限公司(0336.HK)周五表示,年前進行多項資產減值後,公司於2025年上半年盈利約倍翻。 公司預計2025年前六個月的利潤介乎1.51億元至1.77元間,同比增幅分別為91.3%至124.3%,較2024年上半年報告的7,900萬元顯著提升。 公司表示:「該增幅主要於2024年同期確認了商譽減值約0.293億元、其他資產減值約人民幣0.202億元,以及聯營公司的投資減值撥備約0.480億元所致,而本報告期間則沒有類似減值撥備。」 在調整後,即扣除股份支付費用和減值相關損失後,公司預計2025年上半年稅前利潤為2.236億元至2.496億元,同比增長1.1%至12.9%。 華寶國際股票周一開盤上漲,每股港幣3.42元,漲5.2%。該股年內已上漲54%。 欲訂閱咏竹坊每周免費通訊,請點擊這裏
Aux makes air conditioners

奧克斯衝刺港交所 低價高增長存隱憂

這家空調製造商憑借低價策略,贏得國內消費者青睞,借助代工模式成功攻下海外市場 重點: 奧克斯去年營收增長20%,憑借國內低價策略與海外代工模式,超越競爭對手 低價策略雖助力這家空調企業擴大市場份額,但也引發質量隱憂,且毛利率顯著低於同業   陳竹 奧克斯電氣有限公司創始人鄭堅江屬牛。三十餘年前創業時,他將公司命名為「奧克斯」,英文 「Ox」的音譯,正是源自中國的生肖傳統。此舉昭示其期盼企業秉承牛的特質:堅韌果敢、篤行致遠。 鄭堅江推動企業上市,試圖向投資者展現與已上市巨頭不同的空調製造商路徑時,多年耕耘終現曙光。上周,奧克斯向港交所遞交更新版上市文件,同時該計劃也獲中國證監會備案通知書,標誌著該公司赴港上市實現雙里程碑。 申港上市是奧克斯曲折上市之路的最新轉折。公司曾於2016年登陸流動性匱乏的北京“新三板”,但一年後摘牌,部分原因是該市場流動性薄弱、融資空間有限。 此後,奧克斯轉戰A股主板,擬於上交所上市。2018年啓動流程後, 2023年6月完成必備的上市輔導階段。然而,奧克斯旋即調整方向,今年1月向港交所遞交首份申請。因半年有效期屆滿,公司近日更新材料重新遞表。 奧克斯聘請頭部投行中金公司擔任獨家保薦人,預示此次募資規模較大,或超1億美元。 低價雙刃劍 奧克斯以激進低價策略聞名,被視作2000年代初中國空調價格戰推手,當時家用空調正值普及浪潮。2001年,公司提出引發行業震蕩的口號:「免檢是爹,平價是娘」,國內媒體對此均有記載。 次年,奧克斯發布白皮書,拆解某型號產品成本結構,指控競爭對手定價虛高,隨即宣佈全線40餘款產品降價逾30%。 這套組合拳既凌厲又高效。當市場主流空調售價約3,500元(近500美元)時,奧克斯產品常低於3,000元。對手猝不及防之際,消費者的積極反響令奧克斯聲名鵲起。 持續低價攻勢,雖未撼動美的(0300.HK; 000333.SZ)、格力(000651.SZ)和海爾(6690.HK)三巨頭的主導地位,但奠定奧克斯高性價比市場認知。奧維雲網數據顯示,2024年中國空調線上均價2,775元,線下實體店均價4,306元。奧克斯線上均價僅2,207元,為前五大廠商最低,線下均價也僅2,982元。 當前,經濟處於下行周期,消費者價格敏感度提升,低價策略正為奧克斯創造有利條件。 不過,奧克斯去年營收298億元(41.5億美元),仍不及海爾4,016億元的十分之一。其去年20%的收入同比增速超越海爾8%、美9.4%的逾倍,格力同期則下滑7%。今年一季度,增速小幅提升,營收從73.6億元增至93.5億元,增幅達27%。 過去三年,奧克斯的盈利持續穩健增長,今年一季度淨利潤從7.52億元升至9.25億元,同比增長23%。 低價策略在奪取市場份額同時,也要付出代價。對價格的過度聚焦令品控承壓。2019年,格力曾公開指控,奧克斯多款產品能效與制冷消耗功率未達標準,引發重大糾紛。 更關鍵的是,低價導致毛利率折讓。奧克斯空調毛利率19.2%,顯著低於海爾的23.87%。儘管美的、格力未單列空調毛利,但前者包含空調的智慧家居業務,毛利率達29.97%,後者以空調為主的製造業板塊,毛利率更達32.55%。 為對衝國內增速放緩,奧克斯近年加速拓展海外業務,助力增長。去年,其出口大增41%,海外營收佔比達57.1%,公司將海外銷售定位為未來核心增長引擎。 不過,其海外業務多屬代工生產,產品貼牌銷售。該模式以利潤微薄著稱,進一步解釋了為何奧克斯整體盈利,遜於海內外自主品牌運營更成功的行業對手。 歸根結底,在空調這類成熟行業,高增長與高盈利需並重。奧克斯欲實現長遠發展,須著力打造自主品牌、依託品質而非價格競爭。公司2023年推出高端品牌ShinFlow等舉措值得肯定,即便此舉意味著將與業內巨頭正面交鋒。 此外,公司可發力毛利率更高的中央空調領域,後者廣泛應用於商業建築,家居滲透率仍較低。去年,奧克斯超87%的營收源自家用空調,且多為壁掛機型。中央空調去年毛利率達30.4%,顯著高於家用機型的19.25%,加碼前者將有效提升整體盈利水平。 海外業務需逐步從純代工向自主品牌建設轉型。唯有實現增長、盈利與品質的平衡,奧克斯方能贏得投資者認可,證明其生產的空調不僅「價優」,而且「質優」。 欲訂閱咏竹坊每周免費通訊,請點擊這裏

簡訊:核數師對恒達持續經營產生重大疑問

房地產開發商恒達集團(3616.HK)周一公布去年全年業績,截至12月底止,收入27.6億元人民幣(下同),按年下跌22%,並錄得虧損2.7億元,2023年同期則有盈利4,094萬元。 期內集團的現金及受限制銀行存款約4.1億元,短期銀行借款為3.7億元,長期銀行借款為3.88億元。公司的槓桿比率為66.8%,較2023年底止的51.1%增加約15.7個百分點。 公司的核數師指出,恒達向第三方及一名關聯方提供的財務擔保,可能產生現金流出達68.4億元,鍳於集團現金流較低,而產生足夠現金流能力又不明朗,可能對其持續經營能力產生重大疑問。 恒達自去年4月2日開始在聯交所暫停買賣,停牌前報0.26港元。 劉智恒 欲訂閱咏竹坊每周免費通訊,請點擊這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