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報道,這家自動卡車公司收到了一份不具約束力的收購要約,中國最大的民營汽車製造商吉利欲收購其亞洲業務

重點:

  • 中國最大的民營汽車集團可能收購圖森未來的亞太業務,使其能夠切斷與中國的聯繫,紓緩美國對國家安全的憂慮
  • 4月份的一宗事故引發了安全方面的擔憂,令該公司的商業化時間表遭到了質疑

西一羊

自動卡車初創企業圖森未來(TSP.US)可能終於為其中國子公司找到了買家。五個月前,有報道稱其欲出售這部分業務。而據中國媒體最近報道,買家是中國領先的汽車製造商吉利。後者曾在2010年完成收購瑞典汽車製造商富豪這宗具有里程碑意義的交易。

這筆交易可能説明圖森未來駛離與華盛頓的困境,該公司在美國和中國都有大量業務。由於該公司未來可能擁有有關美國卡車運輸模式的敏感性資料,美國表達了國家安全方面的擔憂。為了解決這個問題,圖森未來今年較早前簽署了一份協議,允許美國國家安全監管機構審查其美國自動卡車業務背後的技術。

同樣重要的是,吉利的收購交易可能為虧損的圖森未來提供急需的資金注入。這家公司為了加快實現自動卡車技術的商業化,以領先競爭對手,正在快速燒錢。

關於吉利潛在收購交易的消息最早來自於中國媒體AI4Auto在8月20日的報道,其他大型科技新聞網站很快跟進,包括36氪和虎嗅。這些報道稱,吉利向圖森未來的美國總部提出了非約束性要約,收購圖森未來的亞太業務,包括相關子公司。

我們稍後將仔細看看圖森未來將技術商業化的努力,以及近期遇到的一些阻礙。但首先,讓我們回顧一下這家公司的發展歷程,以及它如何成為越來越多陷入中美兩國地緣政治緊張關係的企業之一。

圖森未來成立於2015年,當時,中美關係仍然相對穩定。它的中國創辦人希望通過在中國和美國設立雙重總部,建立一個橫跨太平洋的業務網路。但隨著2016年特朗普總統上台,中美關係惡化,這個策略很快遭到了質疑。隨著特朗普政府發起技術霸主地位之戰,兩國都越來越不願意讓對方獲得關於本國企業和消費者的敏感性資料。

圖森未來的美國業務比中國業務更加先進,為了降低監管風險,圖森未來採取了一些措施,尋求把自己描繪成一家美國公司,比如將註冊地從開曼群島遷到了美國。開曼群島較為中立,是許多在美上市的中國公司使用的註冊地。

該公司2月份與美國國家安全監管機構達成協議,標誌著其進一步切斷與中國的關係。根據該協定,圖森未來與主要股東新浪集團有關的董事會成員同意卸任,而且這家中國的媒體集團同意不提名其他董事或增加在該公司的持股;圖森未來還禁止中國分公司獲得其美國自動卡車業務的資料原始程式碼和演算法。

安全問題

吉利可能收購圖森未來亞太業務的價錢尚未清楚,路透社3月曾報道,圖森未來希望以10億美元(69億元)的價格出售亞洲業務,儘管當時圖森未來的市值約為30億美元。自那以後,這個數字已縮減一半左右,目前約為16億美元。

無論雙方最後達成了什麼價格,圖森未來都會很高興有資金進來,幫助它推進商業化進程。根據本月較早前發佈的最新季度報告,在截至6月的三個月中,該公司的收入只有區區260萬美元,實在微不足道。雖然這個數字已按年增長了70%,但其最新季度的1.11億美元的虧損,與一年前的1.21億美元的虧損幾乎持平。

自去年4月首次公開招股後,圖森未來成為一家在美國上市的公司。它在報告中沒有列出中國業務的財務資料,這意味著它還沒有從中國市場獲得大量收入,儘管在那裡產生了大量成本。

在美國,該公司的自動卡車駕駛技術進展緩慢。美國的卡車司機短缺相當嚴重,同時對自動駕駛技術測試方面的監管遠沒有那麼嚴格。在中國,司機的短缺情況沒有那麼嚴重,自動駕駛汽車方面的規定更為嚴格,這意味著對自動駕駛卡車技術的需求還處於更為早期的階段。

今年3月辭去該公司首席執行官職務的陳墨最近接受中國媒體採訪時表示:「為了支撐量產車的落地,圖森未來只能賣掉相對發展緩慢的中國業務,這樣既可以降低成本,同時也能回籠一些資金。」

雖然與吉利的潛在交易,將使圖森未來完全專注於美國市場,但它在那裡的商業化努力近來一直不太順利。該公司仍在為今年4月發生在亞利桑那州圖森市、一輛搭載其技術的自動駕駛汽車的事故傷神。在圖森未來發佈最新季度報告後,安全問題成為分析師在8月2日的財報電話會議上關注的焦點。

在此之前,圖森未來的商業化進展還是比較順利的。其中包括去年12月的一個重要里程碑,它宣稱完成了全球首次無人駕駛重卡公開道路全無人測試。

圖森未來的目標是在2023年底之前將其L4級自動駕駛技術商業化,這意味著車輛完全由電腦系統操作,不再需要司機。但在那起事故發生後,一些人擔心該公司可能會不惜犧牲公共安全,匆忙將它的技術推向市場。

儘管如此,首席執行官侯曉迪在財報電話會議上坦然地談到了這個問題。「確定安全性之前,我們不會將其商業化。」他說。不過,他又堅稱,公司實現商業化的時間表不會有變,並解釋說,發生在4月份的那起事故是人為錯誤所致,與它的技術無關。

總而言之,圖森未來能否成功,取決於它能否在打消公眾安全顧慮的基礎上推廣它的技術。但投資者似乎失去了耐性。上週五,它的收市價為7.33美元,是去年7月創下的70美元的歷史高位的零頭,而且也遠低於40美元的發行價。

儘管困難重重,圖森未來目前的市帳率為1.44倍,高於優步支持的Aurora(AUR.US)的1.17倍,以及Embark Technology(EMBK.US)的0.95倍。但對於這種高增長的科技初創公司來說,這些數字看起來都不是特別鼓舞人心,這表明投資者可能仍然懷疑他們的技術是否會在短期內實現大規模運用。

欲訂閱詠竹坊每週免費通訊,請點擊這裏  

新聞

Baidu does infrastructure

簡訊:訂單量突破1,400萬 蘿蔔快跑領跑無人駕駛出租車市場並加速全球拓展

百度(BIDU.US; 9888.HK)上周三宣布,截至八月其蘿蔔快跑(Apollo Go)無人駕駛出租車服務累計已完成1,400萬單。這鞏固了其行業領導地位,未來基金(Future Fund LLC)董事總經理Gary Black近期亦稱該公司為「全球無人駕駛出租車領導者」。 財報顯示,僅第二季度蘿蔔快跑完全無人駕駛訂單超220萬單,同比增長148%。百度表示,其車隊迄今累計實現超2億公里無人駕駛里程,且保持優異的安全記錄。與此同時,谷歌Waymo截至今年五月累計付費訂單量達1,000萬單,並宣布其無人駕駛里程達1億英里(約1.6億公里)。 截至六月,蘿蔔快跑業務版圖已覆蓋全球16個城市,並逐步擴大公開道路測試範圍。八月,百度在迪拜和阿布扎比指定區域啓動中東路測。香港是蘿蔔快跑首個右舵車市場,近期測試已拓展至東湧和南區,推進商業區與住宅區更複雜路況的測試。 百度聯合創始人兼CEO李彥宏在上周財報電話會議中表示:「我們在那裡(香港)的經驗為進軍其他右舵車市場提供了寶貴的行業洞察,增強了我們在全球擴展蘿蔔快跑業務的信心。」 七月,百度與Uber達成多年期合作,計劃在亞洲和中東等多個市場部署數千輛無人駕駛車輛。八月又宣佈與Lyft在歐洲達成合作,首站覆蓋德、英兩國,加快推進無人駕駛出行服務的全球佈局。 阳歌 咏竹坊專注於在美國和香港上市的中國公司的報道,包括贊助內容。欲瞭解更多信息,包括對個別文章的疑問,請點擊這裏聯繫我們 欲訂閱咏竹坊每周免費通訊,請點擊這裏
China East Education

受惠職教需求日增 中國東方教育盈收雙升

這家職業教育龍頭企業上半年營收增長10%,淨利潤飆升近50% 重點: • 中國東方教育今年上半年營收增長10%,較過去兩年的增長率翻倍有餘 • 公司受益於中國年輕人對職業培訓日益上升的偏好,且後者也得到政府的大力支持   陽歌 職業教育不僅助力中國青年應對嚴峻就業市場,更為中國東方教育控股有限公司(0667.HK)注入強勁動力。本週發布的最新財報顯示,公司幾乎所有核心指標均穩步增長,其中淨利潤增幅近50%。 對投資者更具意義的是,這家公司崛起,成為中國職業教育領軍者,促使此前低迷的股價強勢反彈,52周內累計漲幅逾200%,觸及近四年高位。不過,投資者跟風追漲前需注意,職教板塊已顯現分化格局,龍頭股表現強勁,中小同業則持續承壓,詳細分析見下文。 過往數年間,職教機構在中國龐大教育體系中一度遇冷,因資本競相追逐K-12學段服務,以及頂尖高校考生的高增長私營企業。2021年監管風波叫停多數K-12學科培訓服務,使前者幾乎清零;隨著中國越來越多大學畢業生找不到工作,後者近期也明顯承壓。 此消彼長之下,專注烹飪、汽修、計算機維修等實用技能培訓的職教機構,反成民辦教育領域表現最佳的板塊。與觸碰監管紅線的K-12教培機構不同,職業教育正持續獲得政策強力支持。 政策紅利直接體現於財報:中國東方教育上半年政府補助金倍增至2,150萬元(折合300萬美元),上年同期為1,170萬元。金額絕對值有限,但顯著印證政策支持力度加大,此類無須償還的資金既可衝減運營成本,更能直接增厚利潤空間。 近期關鍵政策突破在於,職教機構首獲頒發學士學位授權,這是原屬傳統高校的特權。除象徵高等教育類型平等化外,更具實質意義的是,職校畢業生由此獲得報考公務員及攻讀研究生的資格。 中國東方教育在財報中指出,為應對市場變局,其三年制長期課程的報名佔比持續攀升。為使日益趨近傳統高校模式的長期培養獲得更佳環境,公司正打造多個“職業教育產業園”。此概念實則暗合高校校園的職教版本。 新園區將與遍布全國的234個教學中心(主要是小型教學點)形成互補。目前,四川、山東、貴州、河南四省職教產業園一期已投入運營,江蘇、江西兩省同類項目也在規劃中。 公司強調:「本集團相信職教產業園,將成為增加學生對本集團教育服務需求的主動力,並可在未來達致成本協同效益。」 美容領域的大生意 財報深層數據進一步揭示,中國東方教育整體招生規模加速擴張,但當前疲弱就業環境下,各專業冷熱不均。時尚美業板塊表現亮眼之際,信息技術(IT)領域竟意外遇冷。 公司上半年營收同比增長10.2%至21.9億元(上年同期為19.8億元),相較過去兩年3%至4%的年增速顯著提升。期內新生註冊量同比增長7.1%至83,521人,學員月均總數增長5.5%至152,817人。 時尚美業作為五大業務板塊中的業績明星,營收幾近翻番,學員月均人數增長76%。但該板塊營收佔比仍較小,最新財報期僅貢獻總營收的4%。 烹飪技術作為核心創收板塊,貢獻近半數營收,該部門營收同比增長11%,學員月均人數增長8.3%。規模較小的西點西餐部門表現更優,營收增長14%,學員月均人數增長18.5%。 信息技術及互聯網技術板塊成為業績窪地,期內營收同比下降3%,佔公司總營收17%。該板塊學員月均人數同比下滑6.8%。 招生規模擴容的同時,營業成本基本持平,表明其實現了師資零擴張下的增量承接。由此推動毛利率從上年同期的53%升至57.3%,最終驅動淨利潤同比增長48.4%至4.03億元,上年同期則為2.72億元。 伴隨盈利提升,公司將去年的末期股息從2023年的0.2港元提高至0.22港元,該舉措也是投資者青睞度攀升的潛在動因。 需要重申的是,並非所有職教股均享行業需求紅利。中教控股 (0839.HK) 作為另一業內主要參與者,當前市盈率27倍,與中國東方教育30倍估值相近,但後者市值約為前者一倍。規模更小的新高教集團 (2001.HK) 估值僅2.4倍,民生教育(1569.HK)則幾近虧損邊緣。 欲訂閱咏竹坊每周免費通訊,請點擊這裏

簡訊:腦動極光中期收入近翻倍 虧損仍擴大

腦動極光醫療科技有限公司(6681.HK)周四公布,截至6月底止六個月,收入按年大增92.8%至1億元(美元)。不過,公司虧損進一步擴大,期內錄得虧損1.27億元,按年擴大11%,經調整淨虧損為8,802萬元。 公司指,收入上升主要來自購買系統的醫院增加,由去年同期的186家增至205家,患者使用次數亦由約180萬次增至259萬次,院外使用人數增至12,915人。同時,醫療AI大模型解決方案貢獻逾2.4億元收入,成為新業務增長點。然而,銷售成本、行政及研發費用大幅增加,拖累整體虧損擴大。 腦動極光是一家專注於認知障礙數字療法解決方案創新企業。今年6月,公司集團執行董事兼首席執行官及首席研發官王曉怡因抑鬱症辭職。 腦動極光股價周五平開,至中午休市報5.36港元,跌1.83%。 李世達 欲訂閱咏竹坊每周免費通訊,請點擊這裏

簡訊:富衛上市首份中期業績賺4,700萬美元

保險公司富衛集團有限公司(1828.HK)周五公布上市後首份中期業績,新增業銷售額以按年化新保費計算,同比上升38%至12.46億美元。採用國際財務報告準則第17號,淨利潤達4,700萬美元。 稅後營運利潤增長9%至2.51億美元,當中香港與澳門、泰國和柬埔寨、日本及新興市場等地區持續為集團帶來正面頁獻。 集團行政總裁兼執行董事黃清風表示:「將公開招股所得,用於進一步提升資本實力及財務靈活性,包括減少整體債務,以支持業務增長及拓展客戶及渠道覆蓋滲透的機會。」 富衛周五接近平開報42.7港元,公司本周股價急升逾一成。 劉智恒 欲訂閱咏竹坊每周免費通訊,請點擊這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