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02.HK 000002.SHE
Vanke has no overseas debt coming due this year

深圳國資委與深鐵集團攜手力撐,繼六年前「萬寶之爭」時以白武士姿態入局,再一次出手穩住了萬科

重點:

  • 萬科今年內已無境外債務到期,但明年主要有三筆境外債到期,折合約110億元
  • 管理層預計,近兩年商品住宅建設交付高峰與銷售連續下滑疊加造成的壓力,到明年下半年可緩解

     

羅小芹

內房債務違約火燒連環船,繼恒大(3333.HK)、碧桂園(2007.HK)爆雷後,連一向以「穩健」聞名的萬科企業股份有限公司(2202.HK、000002.SZ)也捲入了這場風暴中。10月17日,惠譽在內房一片風聲鶴唳時,把萬科部分債券的評級從「BBB+」下調至「BBB」,其境外美元債已出現異動。一個多星期後,公司發布第三季主要經營及盈利指標均錄得雙位數跌幅,進一步深化市場疑慮,即時陷入股債雙煞局面。

至11月初,兩批分別於明年3月及6月到期,金額為6.3億美元(46億元)及6億美元(43.7億元),到期的美元債一度崩盤,跌至近80美元和70美元(原來每張以100美元為單位);深港A、H股也雙雙暴跌,A股價一度跌至11.07元,創下近8年來新低;H股更曾低見7.2港元。為了阻止情況惡化,具有國資背景的萬科火速行動,於11月6日緊急召開一場線上會議,出動深圳國資委、大股東深鐵集團領導層及集團主席郁亮等出席,向超過150間金融機構解話。

政府開口支持萬科

深圳國資委也力挺萬科沒有財務或管理風險,如有需要或遭遇極端情況,可通過以下方式,包括受讓或合作開發大型城市更新項目建設,以協同等方式提高萬科持有各類投資物業的流動性,配合萬科改善長期股權投資結構,組織市屬國企在公開市場買入萬科債,和協調金融機構加大融資等,幫助萬科應對潛在風險。

持有萬科近32.4億股A股,佔股份總數27.2%的深鐵集團董事長辛傑強調,將長期持有萬科股票,並揚言可根據市場情況,承接萬科在深圳的部分城市更新專案,注入新流動性,交易金額預料超過100億元。

深圳國資委及大股東立場鮮明力挺,萬科亦承諾一定會保障境內外債務如期兌付,當天一度刺激萬科股價低位反彈,A股重上12元、H股高見8.41港元,惟後勁不繼。

摩根士丹利因應最新發展上調了萬科H股評級,由「減持」升至「與大市同步」,目標價8.94港元。然而,長期投資價值始終需根據房地產市場的恢復狀況來判斷,另一大行摩根大通便認為,有關消息有助短期穩定內房股氣氛,但萬科在銷售及盈利表現較為疲弱,股價方面亦非吸引,將較大機會跑輸其他央企內房。

根據WIND資料顯示,截至11月5日,萬科存續境外債務總共有7筆,金額合計約32.2億美元;早在今年中期業績會上,管理層已表明今年內再無到期境外債務。至於明年,主要有三筆境外債到期,包括3月到期的6.3億美元票據、5月到期的14.5億元人民幣債券及6月份到期的6億美元債券,折合約共110億元。萬科在會議上表明,截至今年9月底,手頭貨幣資金1,037億元,對短期債務覆蓋倍數為2.2倍,剔除預收監管資金後也有600億元,故公司計劃以自有資金和海外貸款償還明年到期的境外債。中短期局面相信是穩了下來,但長期來看,恐怕萬科仍未真正脫險。

季度業績向下走

從10月公布的第三季業績可見,迄今仍以連續14年保持經營性正現金流為傲的萬科,前三季度營業收入2,903.1億元,同比只下降14%,股東應佔利潤136.2億元,同比下降20.3%,無疑勝過不少同行;然而拆開第三季來看,季內營業收入894.2億元,同比下降31.6%;股東應佔利潤37.5億元,同比下降22.5%,兩者表現都有惡化跡象,可見未來發展仍然面臨一定的不確定性。

事實上,萬科在中國房地產低迷的近兩年仍然積極開拓業務,單單今年在一、二線城市新補充39個項目,目前的存貨規模逾8,147億元,佔據了公司總資產的一半以上,未來資金需求仍然殷切。今年2月時,曾計劃透過定向發行11億股A股,募集最多150億元,用於旗下11個房地產開發專案及補充流動資金,最終因A股低迷而於8月提前終止,未來只能循其他渠道融資以推進項目。

據管理層透露,單是今年1至10月,新增融資金額已超過850億元,其中境內新增融資平均利率僅3.64%;而截至9月底,萬科的資產負債率為75.3%,如深圳國資委和深鐵集團不出面力撐,在房地產市場整體仍然疲弱下,要進一步融資恐怕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銷售不振仍然是萬科的挑戰,其於11月初發布的公告顯示,今年1-10月,實現3,124億元的合同銷售額,同比減少9.9%。存貨的銷售情況將直接影響萬科的現金流和流動性狀況,由於房地產市場的不確定性和需求下滑,萬科的合同銷售額已經出現下降,對存貨的消化能力也存在一定的壓力。

難怪郁亮在談及房地產前景時亦說,國內住房剛需其實依然龐大,8月以來各地也出台了許多支持合理住房需求的政策;但目前最大難點是消費者的信心未恢復。除此以外,房地產市場調整需要有合理時間去恢復,現在商品住宅建設洪峰和行業銷售下滑疊加,預計要到明年下半年這一疊加過程才能基本結束。

有超讚的投資理念,但不知道如何讓更多人知曉?我們可以幫忙!請聯繫我們瞭解更多詳情。

咏竹坊專注於在美國和香港上市的中國公司的報道,包括贊助內容。欲瞭解更多信息,包括對個別文章的疑問,請點擊這裏聯繫我們。

欲訂閱咏竹坊每周免費通訊,請點擊這裏

新聞

ShanH seeking an infusion of funds through IPO, after having hemorrhaged 700 million yuan due to years of losses

連年虧損負債7億 閃回上市融資補血

手機回收商閃回第三度申港上市,冀乘著香港新股熱的風口下,成功上市集資 重點: 今年上半年虧損近2,500萬元 淨負債超過7億元   劉智恒 「禍兮福之所倚,福兮禍之所伏」,對於閃回科技有限公司來說,去年兩次在港申請上市均失敗而回,原來未嘗不是一件好事,香港新股市場過去半年受市場熱捧,閃回這時再遞交上市申請,時機再好不過,有望趕上新股的風口,讓公司得以融資續命。 閃回主要從事二手消費電子產品回收業務,當中又以回收手機為主。公司通過旗下的「閃回收」系統,在合作夥伴的線下零售店,或網上商城進行以舊換新。 回收產品通過檢測、分級、維修及定價後,再通過旗下的「閃回有品」平台,或在多家第三方電子商務平台上出售。 增收不增利 閃回最大的賣點,在於國策支持,2021年,中國生態環境部已發布對智能手機等九類電子廢棄物,進行循環利用的指導意見。今年1月,國家再發《關於2025年加力擴圍實施大規模設備更新和消費品以舊換新政策的通知》,當中手機每部補貼最多500元。 國策的大方向雖有利回收業務,但閃回的實際業務表現實在難以恭維,正如去年我們對閃回的分析,在今次新的申請中,情況縱有改善,核心問題依然持續,暫時看其前景乏善可陳,投資價值並不吸引。 公司過去四年的收入節節上升,由2021年的7.5億元升至去年的12.97億元,今年上半年收入更達8.09億元,同比上升40%。收入增長理想,可虧損持續,過去四年虧損分別是4,870.8萬元、9,908萬元、9,827萬元及6,587萬元。今年上半年虧損同比雖收窄近四成,但仍蝕2,481萬元。 毛利率低企 連年蝕錢的一大原因,主要源於對投資者持有的優先股權進行贖回,導致出現虧損。不過,實際上回收手機這門業務,最大問題在於毛利率太低。公司過去四年半來自產品銷售的毛利率,從來未高於8%,2021年高見7.5%後,去年跌至4.4%,今年上半年即使回升至6%,仍然是處於偏低水平廿 毛利率過低,意味盈利要增長,就要靠銷售量彌補。不過,閃回要爭取更大生意並不容易。據弗若斯特沙利文的資料,2024年中國內地手機回收市場的佔有率,首五大參與者佔18.6%,閃回位列第三,但市佔率僅有1.3%,而排第一位的是萬物新生(RERE.US)旗下的愛回收,市佔率為7.9%,而緊隨其後的公司市佔率也達7.4%。 按2024年手機出售金額計算,首兩位分別是78億元及 77億元,閃回只有12億元,也是嚴重落後競爭對手。可見閃回在回收及二手銷售的數量,均被首兩位對手大幅拋離。換言之在兩大強手環伺下,閃回處於弱勢,要搶佔市場以提升交易量並不容易。 債高現金流弱 閃回另一問題是負債高企,淨負債由2021年的2.35億元,上升至去年的6.88億元,今年上半年更進一步升至7.13億元,短短四年半時間,債務增加200%。公司解釋淨負債問題,主要也是來自對投資者的優先股權贖回,引致賬面值變動所致。 撇除優先股權的問題,公司來自經營活動的現金流也教人失望,過去四年分別是負現金流640萬元、4,374萬元、4,777萬元及1,845萬元,2025年上半年為正現金流4,371.8萬元。驟眼看,今年上半年經營現金流終錄得正數,但是否因今年申請上市,在會計上的調動得出,我們不得而知;而且去年上半年時,經營活動也錄得1,310萬元現金流,到全年時,卻有近兩千萬元的現金流走,反映閃回的經營現金流並不穩定,而且也並不充裕。 可以說,閃回的行業縱獲國策支持,但以公司目前狀況,投資價值有限,在新股市場旺盛下短炒無妨,要長期押注回收這個板塊,似乎萬物新生屬首選,一方面市場佔有率大,另外公司收入遠大於閃回,兼且已有盈利,市盈率雖高達57倍,但在云云對手中,實已脫穎而出。除非我們看到閃回未來兩三年的業務能急速上揚,否則倒不如選擇龍頭企業更具值博率。 欲訂閱咏竹坊每周免費通訊,請點擊這裏

簡訊:稅負增加 李寧中期盈利跌11%

李寧有限公司(2331.HK)周四公布,2025年上半年收入148.17億元,按年增長3.3%,但淨利潤按年下跌11%至17.37億元。派中期股息每股0.3359元,合共8.69億元,較去年減少約11%。 公司指出,期內電商渠道收入增長7.4%,特許經銷收入亦升4.4%,成為推動整體業績的主要動力。不過,直營銷售因門店網絡調整及消費場景轉移影響而下降3.4%,抵銷部分增長動能。產品結構方面,鞋類收入按年升近5%,器材及配件大增23.7%,惟服裝收入下滑3.4%。 盈利下滑主因來自毛利率下降及稅負率上升。期內毛利率降至50%,較去年同期回落0.4個百分點,主要因直營折扣加大及渠道結構變化所致。同時,稅負率顯著上升至33.3%,進一步壓縮盈利空間。 李寧股價周五高開,至中午休市報19.33港元,升6.74%。 李世達 欲訂閱咏竹坊每周免費通訊,請點擊這裏

簡訊:圓通國際虧損擴大 中期蝕6,000萬

快遞公司圓通國際快遞供應鏈科技有限公司(6123.HK)周四公布中期業績,收入大幅下跌52.5%至14.14億元,股東應佔虧損由去年同期的4,210萬元,增加43%至6,040萬元。 來自海運業務的分部業績續下滑,較去年同期減少61.8%至930萬元,空運業務的分部業績則續錄得虧損,並從去年蝕100萬元擴大至虧損5,310萬元。 虧損進一步擴大,主要是美國關稅政策影響收入及毛利,而集團戰略性地縮減部分低毛利率及回款周期較長業務,亦導致收入及毛利減少。同時,集團持續加強科研、加大國際化人才引進與培養、全面推動向智能化轉型升級,亦令開支增加。 圓通國際周五開平開報1.24元,過去一年高位下調29%。 劉智恒 欲訂閱咏竹坊每周免費通訊,請點擊這裏

简讯:逸仙電商營收增37%,彩妝品重返增長軌道

美妝零售商逸仙控股有限公司(YSG.US)周四公告稱,受惠於彩妝品類銷售回暖與護膚品強勁增長,二季度營收同比增長36.8%至10.9億元。 逸仙財報顯示,本季度護膚品銷售額達5.81億元,較去年同期的3.25億元猛增78.7%。彩妝品類銷售額增長8.8%,扭轉了一季度下滑10%的頹勢。護膚類加速擴張,使其在本季度總營收佔比達到53%,超越彩妝成業績主力。 公司預計三季度營收增速將放緩至15%至30%間,當期營收預測為7.79億元至8.8億元。 二季度淨虧損由去年同期的8,550萬元收窄至1,950萬元。按非公認會計准則,二季度實現盈利,當季非GAAP淨利潤達1,150萬元。 財報發布後,逸仙控股周四股價上漲0.6%至9.60美元,該股年初至今累計漲幅約130%。 陽歌 欲訂閱咏竹坊每周免費通訊,請點擊這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