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家社交媒體公司的高管團隊,包括聯合創辦人兼CEO田行智,都具有中國科技和媒體公司背景

重點:

  • 面向發展中國家市場的社交媒體公司亞洲創新集團計畫在美國通過SPAC上市,可能獲得至多3.5億美元新資金
  • 該公司可能是這樣一批互聯網新企業的代表:創辦人團隊具有中國血統,為了避開中國嚴格的監管環境,把公司設在新加坡

陽歌

今天我們暫且把中概股放到一邊,來關注一種在中國互聯網企業日益艱難的經營環境,可能迅速獲得吸引力的趨勢。在這個趨勢下,越來越多中國企業家正在打包行李前往新加坡,這裡與中國相隔不遠,而且由於華裔人口眾多,與中國有很多文化聯繫。同樣重要的是,這個城市國家對於各領域的公司要友好得多,包括互聯網、加密貨幣交易和金融。

在這方面的一個重大舉措是,亞洲創新集團上週末宣佈,將利用特殊目的收購公司(SPAC)──Magnum Opus Acquisition Ltd.在紐約借殼上市。

這份公告提供的財務資訊有限,只表示預計明年首季完成這筆交易時,對亞洲創新集團的估值約為25億美元(178億元)。它還提供了關於集團業務的一些比較具體的資訊,其業務核心是一套針對發展中國家市場用戶的社交媒體應用程式。

但在我們看來,是次上市最有趣的地方在於,該公司的背景十分中國化,雖然它的總部在新加坡。該公司高管都是中國高科技領域的第二代創業者,其中許多人很可能在40歲左右。

公司的聯合創辦人兼首席執行官田行智的履歷顯示,他在紐約長大,但我們懷疑他出生在中國,後來隨父母移民到美國。田行智在中國創辦了一個社交媒體應用程式,後來出售給了中型遊戲公司Zynga,他則留下來擔任Znyga中國公司的負責人。在此之前,他供職於谷歌(GOOG.US),是中國早期團隊成員,幫助把谷歌的安卓手機作業系統帶到了中國。

還有聯合創辦人、總裁歐陽雲,他之前曾在騰訊(0700.HK)和高朋網擔任高級職位。高朋是這家中國互聯網巨頭與開創了團購商業模式的美國公司Groupon(GRPN.US)創辦的團購合資企業。聯合創辦人兼首席技術官劉明靈曾經在中國領先的財經媒體財經網擔任高管;而首席財務官黃菲曾在惠普(HPQ.US)中國個人電腦部門擔任商業財務總監。

亞洲創新集團當然不是第一個為了躲避中國嚴格的監管環境,而把總部設在新加坡的中國團隊。一個最高調的例子是老虎證券(TIGR.US),它在北京成立時,是一家幫助中國投資者購買美股和港股的經紀商。但最近該公司已經轉移到新加坡,之前,中國監管機構警告它可能涉嫌非法營運。

另一個例子是貝寶金融,在北京禁止其核心的加密貨幣交易業務之後,它將總部遷至新加坡。還有一個相關案例是自動卡車技術公司圖森未來(TSP.US),它正在把業務整合到美國聖達戈市,準備將中國業務剝離。

瞄準發展中市場

綜上所述,我們將仔細看看亞洲創新集團的具體業務,以及它對中國的風險敞口有多大。在有限的公開材料中,該公司目前並未透露它截至去年在150個國家和地區的4億註冊使用者中是否包括中國人。但間接證據確實指向這一點。

該公司目前在全球設有18個辦事處,其中4個位於中國大陸城市,它們是北京、上海、深圳和益陽。更重要的是,中國大陸和新加坡使用的簡體中文是其應用程式支援的多種語言之一,所有這些應用程式都可以在蘋果的中國應用商店中找到。

在中國營運社交媒體應用程式本身並沒有什麼可疑之處,不過這類營運商受制於中國嚴格的自我監管約束,要負責刪除任何敏感的使用者生成內容。美國職業社交媒體巨頭領英此前曾努力在中國的監管環境和世界其他地區更開放的監管環境之間左右逢源,但最終還是在去年決定關閉在華業務。

亞洲創新集團的應用程式大多與社交媒體相關,其直播應用Uplive是在該公司成立三年後於2016年推出的。它還營運語音應用、即時翻譯、電子商務、遊戲和約會應用。它的主要關注點是發展中市場,這反映在它的全球足跡上。除了在中國的四個辦事處外,它的其他主要全球中心包括墨西哥城、里約熱內盧、開羅、伊斯蘭馬巴德、德里和雅加達。

相比西方市場,這些市場的競爭沒有那麼激烈,而且也是我們之前寫過的另一家公司Yalla(YALA.US)的目標,該公司總部在中東,但其創始團隊與中國也有很強的聯繫。

至於財務資料方面,可以查到的很少。亞洲創新集團表示,SPAC合併將為其帶來約2億美元的收益,這也是Magnum Opus去年IPO時籌集的資金。該公司補充說,合併完成後可能再籌集1.5億美元,而在上市完成後,亞洲創新集團的現有股東將擁有上市公司84%的股份。

該公司最早的投資者之一是矽谷風險投資巨頭凱鵬華盈(Kleiner Perkins),而上周的新聞稿中列出的另一家投資者是總部位於中國的和玉資本。該公司表示,2021年的收入較前一年翻了一倍多,但沒有給出具體數字。根據10倍左右這個相對較高的市銷率(這是我們通常看到的這類高增長公司的水準),以及25億美元的目標市值,我們可以估計該公司可能會在2022年錄得約2.5億美元的營收。不過,隨著交易接近完成,我們肯定會獲得一些更精確的資料。

欲訂閱詠竹坊每週免費通訊,請點擊這裏

新聞

Dental implant

種牙利潤腰斬 行業轉型求變

中國集採政策延伸至牙科種植體,價格腰斬惠及患者,但衝擊牙科機構盈利模式,迫使行業從追求高利潤轉向質量與可持續發展    頭豹研究院 近年來,隨著中國醫保改革的深入推進,「集中帶量採購」(集採)已從藥品、耗材領域延伸至牙科種植體。「集中帶量採購」是由政府以大規模統一招標的方式,通過以量換價壓低醫療產品價格的政策措施,2018年率先在藥品領域試點,後來擴展至心臟支架、人工關節等高值耗材,如今更延伸至口腔種植體。 以往動輒上萬元一顆的種植牙,對不少中老年人而言是沉重負擔,如今因集採推動,大大降低了民眾負擔,但對於長期依賴高毛利種植牙業務的牙科機構而言,卻意味著一場結構性震動。 頭豹研究院醫療行業分析師呂佳睿指出,集採政策對種植牙市場的衝擊可以說是顛覆性的,它直接打破了行業長期以來的高價模式,將整個產業鏈的利潤空間壓縮到一個更透明的區間。 從終端價格來看,目前種植牙價格普遍降到5,000至7,000元,降幅超過50%,極大地降低了患者的支付門檻,理論上會刺激需求增長。但對牙科連鎖企業來說,這種價格跳水帶來的陣痛非常明顯,過去種植牙業務往往是利潤支柱,毛利率可能高達60%至70%,而現在可能直接腰斬。短期來看,許多中小型診所可能會因現金流壓力被迫退出市場,而頭部連鎖雖可通過規模化運營和多元化服務來緩衝衝擊,但整體利潤率下滑幾乎不可避免。 上游延伸與服務創新 對牙科連鎖企業而言,這既是一場危機,也是一次轉型契機。頭部企業正通過三個維度構建競爭壁壘:向產業鏈上游延伸,如自建加工中心或與國產廠商合作降低成本;數字化轉型,通過AI種植規劃、3D打印等技術提升效率;服務模式創新,如開發「種植牙+牙周治療+定期維護」全週期服務包。市場正出現分化——高端診所轉向複雜種植、ALL-ON-4等高端服務維持溢價,大眾市場則通過標準化操作追求規模效應。 更深層看,這場改革暴露出中國口腔醫療的結構性矛盾:既要解決「看牙貴」的民生痛點,又要維持醫療機構可持續發展。未來政策或需建立差異化支付體系(基礎款集採+高端款自費),或通過醫保個人賬戶改革提高支付能力。單純依靠政策紅利的時代已結束,企業需建立以醫療質量為核心、以患者體驗為支撐的長期競爭力。 呂佳睿稱,未來牙科診所將呈現幾個趨勢。首先,行業將加速分化,形成「高端專科+社區普惠」雙軌制格局,高端市場聚焦複雜種植、正畸等專業技術,社區診所則承擔基礎治療和預防保健功能,通過標準化服務和医保覆蓋實現規模化運營。 其次,增長動能轉向技術創新帶來的效率提升、服務創造的新價值,以及市場下沉釋放的增量空間。兒童早期干預和老年口腔健康兩大細分領域,或成新引擎。 從更深層次看,牙科診所的演變折射出中國醫療服務體系轉型趨勢——從「醫療商業化」走向「商業醫療化」。過去追求快速擴張和高利潤,現在必須回歸醫療本質,探索可持續模型。 對於連鎖機構而言,最大的戰略考驗是如何在規模效應和醫療質量之間找到平衡點。某些連鎖品牌在擴張過程中出現「麥當勞化」傾向,過度標準化導致醫療品質下降;另一些則陷入「小而美」的困境,難以突破增長瓶頸。要破解這個難題,可能需要借鑒「旗艦店+衛星店」的混合模式:在核心城市建立具備教學科研能力的旗艦機構,在周邊區域佈局標準化的衛星診所,通過遠程會診和技術輸送實現資源共享。 頭豹研究院中國是行企研究原創內容平台和創新的數字化研究服務提供商,擁有近百名資深分析師,聯繫方式:CS@leadleo.com 原文刊登於藍鯨財經,記者為屠俊 本文內容純屬作者個人意見,不代表咏竹坊立場 欲訂閱咏竹坊每周免費通訊,請點擊這裏

簡訊:騰訊音樂第二季多賺43.2%

線上音樂平台騰訊音樂娛樂集團(TME.US; 1698.HK)周二公布,截至6月底止第二季,收入84.42億元(11.74億美元),按年上升17.91%,淨利潤24.09億元,按年增長43.22%。 其中,在線音樂服務收入68.54億元,按年增26.36%,得益於在線音樂訂閱收入的強勁增長,以及廣告服務、藝人周邊和線下演出收入的上升;社交娛樂服務及其他收入15.88億元,跌8.53%。毛利率為44.4%,上升2.4個百分點。 另外,第二季在線音樂服務月活躍用戶數為5.5億,按年跌3.2%,付費用戶數為1.2億,按年升6.3%。單個付費用戶月均收入由去年同期的10.7元增長至11.7元。 騰訊音樂港股周三高開12.8%,至中午收市報101.7港元,升15.18%。 李世達 欲訂閱咏竹坊每周免費通訊,請點擊這裏

簡訊:毛戈平發盈喜 料中期賺逾6.6億元

美妝品牌毛戈平化妝品股份有限公司(1318.HK)周二發盈喜,預料截至今年六月底止的中期業績,收入約25.7億元人民幣(下同)至26億元,較去年同期增長30.4%至31.9%,實現淨利潤6.65億元至6.75億元,同比上升35%至37%。 公司沒有具體給出業績增長主因,只表示持續為美妝愛好者提供高品質的產品和服務,從而建立具競爭力的品牌價值。消費者對毛戈平作為高端品牌認可度的提升,正持續轉化為業務增長的長期動能,促使整體業績保持穩健增長。 周三毛戈平開市升3.4%報101.5港元,公司自去年上市以來,股價上升超過兩倍。 劉智恒 欲訂閱咏竹坊每周免費通訊,請點擊這裏

簡訊:直播收入續下跌 虎牙二季度盈轉虧

直播遊戲公司虎牙信息科技有限公司(HUYA.US)周二公布二季度業績,因新興遊戲相關業務的強勁增長,抵消直播業務持續下行的影響,結束三年的下滑,並錄得連續第二個季度的收入增長。 公司表示,二季度收入從一年前的15.4億元小幅增長至15.7億元。當季直播收入同比下降6.5%至11.5億元,約佔公司總收入四分之三。但遊戲相關業務收入增長34%,從一年前的3.09億元增至4.14億元。 期內公司淨虧損550萬元,去年同期則實現淨利潤2,960萬元。經調整利潤則錄正數,但從一年前的9,700萬元降至4,750萬元,同比亦下滑近半,。 業績發布後,虎牙周二股價上漲4.5%,該股年初以來累計上升約18%。 陽歌 欲訂閱咏竹坊每周免費通訊,請點擊這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