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Z.US 2076.HK
Kanzhun stock tanks after earnings

這家領先的數字招聘公司,二季度的收入在早前的指引下限,創始人請求投資者對其保持「信心」

重點:

  • BOSS直聘公布季度業績,儘管利潤和收入增長強勁,但業績差點沒達到早先給出的指引,在紐約掛牌交易的股票下跌逾20%
  • 隨著求職者湧入市場,公司核心業務的客戶為招聘服務付費的意願降低

譚英

看上去就像投資者不喜歡好消息一樣。至少在就業服務提供商看準科技有限公司(BZ.US, 2076.HK)上周公布二季度業績時情況如此,按大部分標準來看,該公司似乎都是贏家。

這家中國最大的數字招聘平台公佈二季度收入為19億元,較上年同期增長28.8%。淨利潤4.17億元,增幅也達到了可觀的34.8%,平均月活躍用戶(包括雇主和求職者)增長25.2%,達到5,460萬。

儘管這些數字頗為樂觀,但在公告發佈後,BOSS直聘在香港和紐約兩地的股票均暴跌,其中紐約下跌了21%。投資者為何蜂擁外逃?

原因之一可能是BOSS直聘的收入處於早前公佈的19.1億元至19.6 億元指引區間的下限。二季度的增長速度也低於一季度33.4%的增長,當時公司收入達到了17億元。

但處於指引區間下限,只是投資者持懷疑態度的部分原因。於2021年6月和2022年12月在美國和香港上市以來,公司的股價經歷了多輪起伏。在美國上市後不久,該股就上漲了一倍多,但此後一直在穩步下跌。後來因被中國網絡安全監管機構審查而停止新用戶註冊半年,加上擔心可能會在美國退市,公司於是又在香港上市。

部分投資者很可能是被BOSS直聘創始人趙鵬(英文名Jonathan)在最新業績中的謹慎論調嚇到。

「艱難時期,信心對每個人來說都至關重要,不管是共同投資者、共同員工,還是潛在投資者、潛在人才。」趙鵬在公司財報電話會議上說。「困難時期,信心比增長更寶貴。確保全年盈利有助於維持對公司的信心,這可以通過進一步完善我們的管理來實現。」

投資者可能還擔心趙鵬的一個觀察,即由於市場上求職者人數增加,二季度後半段招聘需求減弱:「市場上的企業用戶相對減少,求職者增加。」他續說:「大部分企業用戶發現,招聘一個項目團隊變容易了,過去要三個月才能招滿所有崗位,現在只需要兩個月。這降低了企業用戶的花錢意願。」

趙鵬還承諾擴大BOSS直聘3月份宣佈的2億美元股票回購計劃。第二天,公司就兌現承諾,宣布了一項新的1.5億美元股票回購計劃,幫助公司股價收復了早先的部分失地。

強勁的增長目標

BOSS直聘的首席財務官張宇在財報電話會議上表示,公司目標是實現全年非公認會計准則下23億元的營業利潤,同比增長40%,這將通過提高規模經濟和成本管理來實現。公司還計劃在今年新增4,000萬至4,500萬用戶——在上半年新增2,800萬用戶後,這個目標看起來很有可能實現。

與許多中國公司一樣,BOSS直聘在2021年和2022年的疫情期間經歷了巨額虧損,當時招聘行業幾乎崩潰,服務行業及應屆畢業生的就業流動性幾乎完全停滯。2022年夏季,後者的失業率上升至19.9%,此後僱主一直佔據上風。

BOSS直聘在其核心業務——向企業銷售就業服務方面,居於中國市場領導者地位。據數據平台Statista的統計,在2022年的招聘市場,選擇BOSS直聘平台的雇主佔53.7%,求職者佔46.3%。截至2024年4月底,BOSS直聘累計服務1.9億註冊用戶,其中包括1,400萬家企業。

企業客戶的在線招聘服務在公司二季度的收入中佔18.9億元,幾乎是其全部收入,其餘部分則來自向求職者收取的費用。在截至6月30日的12個月中,其付費企業客戶數同比增長31%,達到590萬。

張宇表示,他將專注於新的增長動力,以實現公司業務的多元化,包括加強藍領招聘和海外業務。

隨著中國面臨熟練製造和物流工人嚴重短缺,向更多藍領招聘的轉變顯得尤為重要。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預計到2025年,製造業將出現近3,000萬個工作崗位空缺。據相關信息,尋找和雇用這類工人的成本超過了每名工人1萬元。

儘管試圖打入該市場,但BOSS直聘的藍領戰略開局不順。2024年3月,該公司收購了WD Technology Investment Group77%的股份,趙鵬此前稱其為「中國領先的製造業人才交付項目」。在一季度,BOSS直聘新增藍領用戶的數量和增長速度都超過了白領用戶。

但到了二季度,趙鵬表示情況複雜,稱「工廠、工人、平台和中介之間關係複雜,導致線上平台難以服務藍領」僱主和求職者。

問題部分出在不法中介身上,他們會偽造信息,BOSS直聘已經通過引入一套識別「可信任」中介的系統解決了這一問題。季節性問題也會影響業務,每年春節期間是招聘高峰,之後逐步回落。

儘管如此,趙鵬表示,工廠招聘和物流的表現優於所有其他行業。「我們相信,這是線上招聘平台進入藍領製造業並賺到真金白銀的第一個真正的機會。」他補充道。

BOSS直聘的往績市盈率為28倍,並不低,高於規模較小的同行同道獵聘(6100.HK)的24倍。Adecco (ADIA.F) 和 Kelly Services (KELYA.US)等全球巨頭的市盈率要低一些,分別為17倍和16倍,顯示這些中國公司的估值仍明顯高於規模比它們大的全球同行。但如果隨著中國經濟放緩,中國企業控制招聘支出,這種溢價差距可能會縮小。

欲訂閱咏竹坊每周免費通訊,請點擊這裏

新聞

簡訊:代幣化點石成金 德林股價一度狂飈

從事金融服務的德林控股集團有限公司(1709.HK)周四公布集團資產代幣化的進展,預計今年第三季度可完成合作框架與資產評估,並將向監管機構遞交申請,到明年第二季度起,平台可正式上線並開始長期監控。 集團上月公布,把持有的資產進行代幣化,涉及金額最高5億港元,首批的資產包括位於中環的德林大廈若干權益,以及三項由集團管理的基金資產。 德林表示,將資產代幣化後,將以分派方式贈予合資格股東、德林證券(香港)的合規用戶,以及「突觸科技」平台的認證用戶。透過實物分派,讓參與者能夠直接持有鏈上資產,享有更高的透明度與流動性,並參與新一代的數字金融生態。 德林股價開市升4.2%報4.18港元,過去一個月公司股價上升達42%。 劉智恒 欲訂閱咏竹坊每周免費通訊,請點擊這裏
Haier-India

業績急升卻出售近半股權 海爾印度的資本博弈

在印度的收入快速增長之際,海爾仍決定出售近半數股權,以換取更多本地化發展空間 重點: 去年海爾印度收入超10億美元,按年增長超30% 海爾印度擬釋出2%股份予員工,並計劃於未來兩年啟動IPO    李世達 在全球家電巨頭中,海爾智家股份有限公司(6690.HK; 600690.SH)是少數能在新興市場取得本地化成功的中國品牌。但令人意外的是,這家中國製造「出海標杆」企業,在其印度子公司年收入突破10億美元、南亞市場持續高速成長之際,卻傳出擬出售近半股權予印度本地企業,這一操作再次凸顯了中國資本在海外發展面對的困境。 據《商業旗幟報》、路透社等媒體報道,印度巴帝電信(BRTI.NS)創始人蘇尼爾·米塔爾(Sunil Mittal)的家族辦公室,正聯合美國私募股權公司華平投資,提出以600億盧比(7.2億美元)收購海爾印度49%的股份。目前海爾仍在評估此一交易,尚未做出最終決定。 此前,彭博社於5月份一則報道也透露了此一可能性,但當時傳出的估值為20億美元,最新報價折價幅度高達64%。路透社稱,估值縮水關鍵因素是海爾向印度子公司收取的高額品牌使用費和特許權費用,侵蝕公司未來的利潤率,一定程度上抑制了外部投資者的估值預期。 製造業出海先行者 回頭來看,海爾集團可說是中國最早一批布局全球化的製造企業之一,從冰箱起家,逐步拓展至洗衣機、空調、廚電、電視等多元家電產品,並成功併購GE Appliances、Candy等國際品牌,成為全球智能家電領導者之一。截至2024年底,海爾連續15年蟬聯全球大型家電品牌市佔第一,海外營收佔比達52%。 早在2004年,海爾便已進入印度市場,是首批在印度設廠的中國家電品牌之一。2007年,海爾在普納(Pune)設立首座工廠,生產冰箱與洗衣機,並在2017年於大諾伊達(Greater Noida)興建第二座綜合工業園區。截至2024年底,海爾印度擁有近3,000名員工,當中技術與研發人員佔比達25%以上,實現研發、製造、銷售、售後服務四位一體的本地全鏈條運營體系。 根據2024年報,海爾印度收入首次超過10億美元,同比增長超過30%,公司更訂下2027年達20億美元的目標,成為公司海外業務最大亮點之一,幫助公司去年度收入與淨利潤雙雙創下歷史新高。 今年第一季,南亞市場(主要是印度)收入年增超過30%,印度地區零售額與零售量市佔率分別提升0.6與0.7個百分點,對開門冰箱的市佔率更達到21%。 這樣的業務表現應當吸引母公司繼續增資擴產,卻為何選擇出售近半股權? 必然的妥協 從地緣政治因素來看,印度自2020年中印邊境爆發衝突以來,印度政府對中國企業的投資採取更高的審批標準。根據「Press Note 3」政策,所有來自與印度接壤國家的投資案皆需政府逐案核准,不適用自動通道。海爾印度曾於2023年申請100億盧比的直接投資計劃,用以擴建現有產能與建設新廠,但截至2024年底仍未獲批。 事實上,自印度總理莫迪於2014年提出「印度製造」以來,一直力圖將印度打造為全球製造中心,並減少對外資的依賴,尤其是家電、電信與半導體等敏感領域。對外資企業而言,若想在印度取得政策支持與市場拓展機會,通常需在股權、治理結構與供應鏈層面進行在地化調整。在此情形下,海爾勢必要降低「中國控制」的敏感標籤。 雖然交易後仍由中資控股,但透過讓渡49%股份給印度本地商界與西方資本,可形塑出一種「多元治理」、「間接本地化」的形象,降低在產能擴張與IPO等關鍵節點上被卡關的風險,在不喪失實控權的前提下,獲得更多制度操作空間與政策通融餘地。 這種「讓渡而不放權」的資本設計,或許是當前地緣政治環境下,中國企業海外求生的必然妥協。 根據路透報道,海爾印度還將釋出2%股份予員工,並計劃於未來兩年啟動IPO。此安排也有助強化公司在印度的「本地企業」形象,有利於說服印度監管層其治理結構符合在地利益。以目前7.2億美元收購49%計算,整體估值僅14.7億美元。若未來IPO估值回升至20至25億美元,母公司持有的51%股份市值也將回升至10億美元以上,加上品牌授權收入與潛在技術服務費,可實現實質收益放大。 不過,交易後勢必仍需面對嚴格的審批與資本回報限制,而高額的品牌授權費與技術轉移費若未調整,仍可能抑制海爾印度本地利潤,影響IPO估值表現,同時股權的讓渡也意味著治理複雜度提升。但對海爾而言,這仍然是一場值得下注的轉型賭局。 欲訂閱咏竹坊每周免費通訊,請點擊這裏

行業簡訊:多晶硅製造商擬設公司 收購業內陷困境對手

財新網周三報道,因多晶硅供應過剩,導致過去一年價格持續暴跌,中國有主要多晶硅製造商,計劃設立一家公司收購國內規模較小的競爭對手,以拯救被受產能過剩困擾的行業。 財新援引熟悉計劃的消息人士稱,參與該倡議的主要包括通威股份(600438.SH)和協鑫科技(3800.HK)。新公司將與較大生產商合作,以便更好地控制行業產出並支撐價格。 新公司的籌建談判始於今年初,目前參與方包括主要多晶硅製造商、潛在收購目標和金融機構,並已就推進方案達成共識。 大全新能源 (DQ.US; 688303.SH)的現狀折射行業困境,2025年首季度多晶硅銷售均價跌至每公斤4.37美元,較上年同期的7.66美元驟降43%。但大全在2025年首季度的平均生產成本達每公斤7.57美元,相當於每售出1公斤產品即虧損3.2美元。 陽歌 欲訂閱咏竹坊每周免費通訊,請點擊這裏

簡訊:周杰倫進駐抖音 巨星傳奇股價暴漲

短影音平台抖音周三宣布,華語流行音樂天王周杰倫正式開設名為「周同學」的官方帳號,引爆市場話題。由其親屬控股、在中國大陸經營周杰倫IP的香港上市公司巨星傳奇集團有限公司(6683.HK),周三股價暴漲94.37%,收報12.44港元,公司市值突破100億港元(12.74億美元)。 據財新報道,周杰倫帳號在未發布任何影片下,短短10分鐘粉絲即從16萬激增至45萬,半小時內突破百萬,至周四已突破千萬。市場傳言,周杰倫簽約費高達九位數人民幣,抖音官方則予以否認,稱為謠言。 巨星傳奇成立於2017年。由周杰倫母親葉惠美及經紀人等親友創立,總部位於江蘇省崑山市,於2023年在香港上市。公司主要業務為新零售與IP運營。2024年,公司總收入5.84億元(8,100萬美元),同比增長35.8%,淨利潤5.024萬元,同比增長21%。總收入中,來自以「魔酮咖啡」為主的零售消費品收入約佔45%,與IP、內容授權有關的收入約佔53.8%。 李世達 欲訂閱咏竹坊每周免費通訊,請點擊這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