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28.HK
The newly floated biotech can boast big-name backers and counts more than a dozen biopharma heavyweights among its customers, but it is still awash with red ink.

全球收入排名首20名的生物製藥公司中,有16家是晶泰科技的客戶,其股東背景星光熠熠

重點:

  • 過去三年,晶泰科技的收入年複合增長率為66.7%,顯示良好的業績增長前景
  • 晶泰科技的客戶留存率似乎不算很高,每年約有超過三成客戶流失

 

 莫莉

近年來,隨著生成式人工智能的崛起,AI技術與醫療健康領域的融合亦深深吸引著投資者的目光,AI製藥重新成為熱門賽道。中國AI製藥賽道的龍頭選手晶泰科技(2228.HK),作為首家循港交所上市規則18C申請上市的專特公司、也是港股的「AI製藥第一股」,獲得投資者的支持,首日上市高開2.1%,中午收市升幅更擴大至12.3%。

晶泰科技的熱度從招股期間就已凸顯,接獲超額認購102倍,在景氣度一般的香港新股市場中,表現堪稱優異。晶泰科技以5.23港元定價,集資約9.9億港元,上市市值約179億港元,滿足未商業化特專科技公司上市時市值達100億港元的要求。

於2015年成立的晶泰科技,主要業務是通過量子物理的計算、人工智能及自動化技術,為製藥及材料科學行業提供研發解決方案及服務。招股書顯示,全球收入排名首20位的生物製藥公司中,有16家是晶泰科技的客戶,公司還與輝瑞(PFE.US)、強生(JNJ.US)及德國默克集團(MRK.US)等很多世界領先的製藥企業,建立了長期穩固的合作關係。

晶泰科技的業務有兩大板塊,其一是藥物發現業務,主要指小分子和大分子藥物的發現和開發,其核心平台包括ID4智慧化藥物發現平台和XupremAb抗體研發平台,從合作項目中,晶泰科技可獲得首付款、里程碑付款或特許權使用費等。其二是智能自動化解決方案,例如:包括藥物晶體形式篩選、晶體結構解析到結晶工藝開發等方面的固態研發服務,以及自動化化學合成服務,為製藥及材料科學行業及其他行業的客戶提供標準或定制的自動化解決方案。

2021至2023年,晶泰科技的收入分別為6,280萬元、1.33億元及1.74億元,期間的年複合增長率為66.7%。這離不開2023年5月晶泰科技與跨國製藥企業禮來(LLY.US)達成的大筆合作訂單,根據協議,晶泰科技利用其特有的小分子藥物發現平台 ID4Inno識別潛在候選藥物,禮來將負責這些候選藥物的臨床和商業開發過程,這個超級訂單的預付款和里程碑收益最高可達2.5億美元,是中國AI製藥單個藥物研發管線金額最高的合作。

在2023年,晶泰科技的藥物發現業務和智能自動化解決方案業務,分別貢獻了8,773萬元和8,669萬元收入。值得注意的是,在藥物發現業務中,約九成的收入來自於「被投資方客戶」,即客戶以股權交換而非現金支付的方式向晶泰科技付費。這種EFS(Equity for service)模式在醫藥外包(CXO)行業並不鮮見,維亞生物(1873.HK)就曾以該模式投資多家初創企業,但是當行業遇冷,公司手持的股份估值大跌,就會拖累業績表現。晶泰科技在招股書透露,公司已經圍繞上下游關鍵產業鏈和技術孵化和投資了數家創新型公司。

招股書顯示,晶泰科技上市集資所得,約75%將用於提升研發能力及解決方案提供能力,包括升級基於量子物理的綜合技術平台,構建生物醫學垂直領域生成式AI模型、招聘人才等;約15%用於提升國內外商業化能力;另約10%用於營運資金及一般公司用途。

業績隱憂

作為AI製藥的頭部企業,晶泰科技在上市前已經完成了8輪融資,累計融資額達7.32億美元,其中最後一輪融資在2021年7月進行,投後估值達到19.68億美元。在AI概念加持下,晶泰科技股東星光熠熠,騰訊 (700.HK)是公司主要股東,上市前持股比例為13.7%,紅杉中國、軟銀願景基金、中國生物製藥(1177.HK)、谷歌母公司Alphabet(GOOGL.US)等亦有份投資。本次上市更引入了8名基礎投資者,包括恒基地產(0012.HK) 聯席主席李家傑、百奧賽圖(2315.HK) 、國盛資本等合共認購約3.4億港元等值股份。

雖有大量明星股東加持,但晶泰科技的盈利似乎仍遙遙無期。過去三年,其虧損淨額分別為21.37億元、14.39億元及19.14億元。其中,公司的同期研發開支分別為2.14億元、3.59億元和4.8億元,反映成本快速持續上升。

另一方面,晶泰科技的客戶留存率似乎不算很高,在2021年至2023年,公司分別有75名、120名及187名客戶,同期的客戶留存率分別約為67.5%、51.4%及64.9%,說明每年有約30%的客戶流失。相比之下,CXO行業的龍頭藥明康得(2359.HK; 603259.SH)的前十大客戶留存率高達100%,用戶粘性極高。

在AI製藥賽道中,可與晶泰科技相提並論的,是準備衝擊港交所上市的英矽智能,這間公司於2022年8月完成上市前最後一輪融資,投後估值為8.95 億美元,遠低於晶泰科技的市值。AI製藥概念的確具有強大吸引力,但是當二級市場對盈利無期的生物科技企業信心漸失之際,投資者亦需要謹慎觀望晶泰科技的業績前景。

欲訂閱咏竹坊每週免費通訊,請點擊

新聞

行業簡訊:印度超越中國 成為美國最大智能手機供應國

由於蘋果公司(AAPL.US)將越來越多的iPhone生產轉移至印度,以避開針對中國製造商品的美國關稅,印度在第二季超越中國,成為美國最大的智能手機出口國。 CNBC引用Canalys數據顯示,截至6月底止的三個月,輸美智能手機中,印度製造的佔美國達44%,較去年同期的13%大幅躍升。相比之下,中國製造的佔比僅25%,較去年同期的61%顯著下滑。 此外,越南也超越中國,成為美國智能手機第二大進口來源國,佔比從去年的24%升至今年的30%。 為規避針對中國進口商品的美國關稅,蘋果正引領產業鏈從中國轉移的進程,將銷美iPhone的製造基地外遷。該報告指出,印度是此輪移的最大受益方,據悉蘋果正加速推進今年在印度生產所有在美銷售iPhone的計劃。 陽歌 欲訂閱咏竹坊每周免費通訊,請點擊這裏
Real-time retail battle raging Hong Kong: JD claims to buy in Kai Bo as overseas bridgehead

即時零售戰火延燒香港 京東併佳寶打造境外橋頭堡

京東再度出手布局香港,試圖建立直通香港街市的零售通路 重點: 傳京東擬收購香港佳寶超市70%股權,包括零售網絡和房地產資產 結合供應鏈優勢與佳寶門店網絡,京東將開啟境外零售新路徑   李世達 在中國內地打得火熱的即時零售大戰,正延伸到香港。 電商巨頭京東集團股份有限公司(9618.HK),傳出以40億港元(5.12億美元)的價格收購香港本地超市佳寶70%股權。這宗潛在收購案若落實,將成為京東拓展香港即時零售市場的一步大棋。 據香港傳媒報道,該交易包括超市的零售網絡和房地產資產,交易已逾四個月前完成。其中包含一項「過渡期」條款,規定佳寶創始人林曉毅及公司現任管理層,將在未來三年內繼續掌控運營。在此期間,京東不會尋求完全的運營控制權,以確保平穩過渡。 據報佳寶母公司多泰投資有限公司及海鋒食品有限公司已向其合作商戶發出通告,表示正進行「業務轉讓事宜」,未來將重組業務,並將超級市場及批發業務轉移至一家在港新成立的「佳寶超級市場(香港)有限公司」,自8月1日起正式實施。 京東方面並未證實報道,稱實際情況與報道內容有偏差,強調一切以官方公布消息為準。有消息稱,實際交易金額將低得多。 從無牌小販到連鎖超市 創立於1991年的佳寶,一向以平價、貼地著稱。創辦人林曉毅出身頗為傳奇,他於1980年代由潮州偷渡來到香港,從柴灣的無牌小販做起,其後與友人合資經營凍肉店,自立門戶創辦佳寶,由最初筲箕灣一間小舖,擴展至今逾90間分店、擁有逾千員工的規模。 對京東來說,收購佳寶得以將其在內地積累已久的高效供應鏈能力向外輸出。多年來,京東與數以萬計的中國製造商建立直接採購通道,透過自建倉儲、物流、冷鏈體系,在內地實現商品成本與配送效率的極致壓縮。 佳寶作為香港少數擁有密集門店與自營配送網的超市品牌,正好成為這套供應鏈邏輯的延伸實驗場。未來京東若成功控股佳寶,將可跳過進口分銷商與中間商,直接將來自內地的民生商品、大眾品牌與自有品牌導入香港社區,建立一種結合內地工廠直供與本地社區網絡的零售模式。 這不單對香港消費者有價格上的吸引力,也為內地供應商打開了一條直通境外零售終端的通路。在香港實現後,也可能向整個大灣區甚至東南亞市場延伸。 事實上,利潤更高的香港市場,一直被視為其即時零售與供應鏈出海重點。目前,京東物流已於觀塘、葵青、沙田、元朗等地設有運營中心,並於2022年起啟動在香港的前置倉試點,用以強化即日/次日配送服務。2024年在元朗落地跨境冷鏈中心,顯示其對香港的長期倉配規劃。 對比其他即時零售平台,京東此舉更顯差異化。美團(3690.HK)主打平台型本地配送,即時連接便利店、商超與消費者,未延伸至供應鏈;餓了麼則借助盒馬進行自營零售實驗,也有菜鳥物流、淘寶天貓等上游能力,但尚未以整合形式進入香港零售終端市場。 比錢大媽更進一步 因此京東將成為唯一具備從源頭工廠直採、冷鏈倉儲、線上平台、物流配送到境外線下門市的全鏈條能力者。值得注意的是,京東實際上已有類似經驗。其戰略投資、作為第二大股東的肉品生鮮連鎖品牌「錢大媽」,已於2018年正式進軍香港,目前在當地已有50家門店。 值得一提的是,佳寶除了營運網絡外,還持有部分物業資產。香港商舖租金雖已自高位回落,擁有門店不動產仍有助降低固定營運成本,更可為京東提供穩定資產支持。此舉不僅對短期財務結構有正面意義,也有助強化其在港布局的抗波動能力,同時也有更多資產進行靈活布局。 消息曝光後,京東股價連跌兩個交易日,跌幅約1.3%,顯示市場對傳聞交易價格偏高有疑慮。目前京東集團市盈率約8.3倍,低於美團的21.5倍,顯示估值仍被壓抑。不過,若佳寶與京東結合,是一次讓「內地供應鏈」與「香港街市」加速融合的實驗,那麼下一步,也許就是向東南亞的延伸。若集團海外收入佔比進一步提升,並改善利潤結構與資產利用效率,對投資人而言,這場併購或許將是京東估值轉折的關鍵。 欲訂閱咏竹坊每周免費通訊,請點擊這裏

簡訊:中興通訊擬發行H股可轉債 淨籌逾35億元

電信設備製造商中興通訊股份有限公司(0763.HK; 000063.SZ)周二公布,擬發行35.84億元(4.99億美元)零息美元結算的H股可轉換債券,擬將發行所得款項淨額用於加強公司算力產品研發投入。 可轉換債券於2030年8月5日到期,初始轉股價為每股H股30.25港元,較H股上日收市價溢價約15.9%,可悉數轉換為約1.3億股H股,相當於擴大後已發行總股本約2.64%。 今年首季,中興通訊收入按年升7.8%至329.68億元,純利則跌10.5%至24.53億元。 中興通訊港股周二低開2.8%,至中午收市報25港元,跌4.21%。 李世達 欲訂閱咏竹坊每周免費通訊,請點擊這裏

簡訊:生力啤上半年盈收雙升

香港生力啤酒廠有限公司(0236.HK)周一公布,2025年上半年營收同比上升3.2%至3.9億美元,淨利潤勁增31.9%達4,960萬美元,因中國大陸及菲律賓市場的增長有效對衝了香港地區的業績下滑。 展望後市,公司表示對核心市場持續增長前景保持「審慎樂觀」態度。公司聲明稱:「儘管香港及華南地區的經濟指標顯示持續復蘇的跡象,我們仍需關注現存的挑戰,包括緊縮的金融狀況、消費者行為的轉變,以及地緣政治不確定性對本地需求與出口表現的影響。」 公司股票周二開盤走高,早盤漲幅達25%,報價1.25港元。年內迄今該股累計上漲約50%。 陽歌 欲訂閱咏竹坊每周免費通訊,請點擊這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