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57.HK
Getting out of the Bitcoin frenzy and returning to the old business, what is the direction of travel for Meitu going forward?

美圖售出售手上所有加密貨幣,套現作業務發展及派發特別股息

重點:

  • 出售獲利達5.71億元
  • 未來將集中拓展核心影像及設計業務

 

劉智恒

特朗普贏得美國總統選舉後,比特幣升勢如日中天,正當比特幣價格衝上十萬美元大關之際,美圖公司(1357.HK)卻公布,已盡沽手上持有的加密貨幣。在人人搶購比特幣時,美圖這一人取我棄的行動,有點出乎市場意料。

難道真的如股神巴菲特所言:「別人恐懼時我貪婪,別人貪婪時我恐懼。」

美圖表示,今年十一月開始,在市場出售手上加密貨幣,至本月4日已將所有貨幣悉數出售,包括31,000個乙太幣和940個比特幣,分別為1億美元(7.27億元人民幣)及8,000萬美元,出售加密貨幣共獲利7,963萬美元。

該批加密貨幣是美圖於2021年3及4月間購買,當時乙太幣的成本為5,050萬美元,比特幣成本為4,950萬美元。

向不務正業說再見

集團計劃,從獲利的淨額中,撥80%派發特別股息,每股派0.109 港元,餘下的會作為一般營運資金,以擴展集團以付費為主的影像與設計產品業務。

美圖強調:「展望未來,集團會更加專注核心影像與設計產品業務上的發展,以期未來創造更佳的業務表現。」

說到美圖,不得不提其招牌產品美圖秀秀,這款圖像處理軟件幾乎無人不知。美圖公司由吳欣鴻於2008年成立,憑美圖秀秀令用戶量迅速上升,2012年總用戶已突破2億。公司於2016年登陸港交所,上市價每股8.5港元,挾著美圖秀秀的威名,股價翌年曾上衝逾23港元,公司一度風光不已。

吳欣鴻深明,光靠美圖秀秀單天保至尊實非長久之計,於是不斷摸索新業務,曾生產智能手机、搞短视频、經營美妝電商社等,但始終難成第二條盈利曲線。

苦無出路,業績表現又沒大起色,公司忽然兵行險著,在2021年斥資1億美元投資加密貨幣。本以為可藉此為公司取得更佳業績,可惜事與願違,2021年全年要為比特幣減值2,850萬元,2022年更要減值達2.8億元,直至去年底因加密貨幣回升而獲回撥2.68億元。

幸運地,今年比特幣價格節節上升,十一月特朗普勝出美國總統大選,比特幣高歌猛進,正當加密貨幣氣勢如虹時,吳欣鴻又鳴金收兵,出售套現獲利回歸本業。

趕上AI的高速列車

箇中原因除了是美圖深受比特幣起伏之煎熬外,其實亦因吳欣鴻為美圖找到更好的出路,不用靠炒賣去冒進博取業績表現,這是甚麼?就是要趕上人工智能 (AI)這班快車。

要明白,美圖有接近3億的活躍用戶,又有豐富的使用場景,實際已具先天條件,可將美圖各個產品與AI結合,從而拓展現有及新業務。

吳欣鴻對外稱, AI將成為未來巨大的機遇,美圖致力進一步打造AI原生應用,以滿足不同垂直場景的需求。不過,公司不會涉足通用大模型,反會專注特定場景的模型訓練和微調上。

美圖將業務重新整合,分為影像與設計產品、美業解決方案、廣告和其他。AI的塑造重組,集中在影像與設計產品以及美業解決方案。

去年六月,美圖就發布了6款AI產品,範圍包括圖片、視頻、設計及數字人等,同時又發布一個視覺大模型MiracleVision。

押注AI初見成效

今年中期業績,已發現部份業務初見成效,以AI驅動的美圖設計室(中國內地以外稱為「X-Design」),已成內地AI設計工具賽道的頭號產品。另外,AI視頻編輯應用程序Wink,月活躍用戶較去年同期增長約99%,成為公司產品矩陣中,僅次於美圖秀秀和美顏相機的應用程序。

事實上,在集團核心的影像與設計產品業務方面,收入確實不斷提升,2023年該業務收入13.3億元,按年上升52.8%,今年上半年收入已達9.3億元,亦大升近55%。本業逐漸向好下,美圖有底氣加碼拓展AI業務,更可放心將加密貨幣套現獲利,再而將資金投向新發展。

吳欣鴻幸運地在比特幣的賭局上先勝一局,這次將注碼押在人工智能,又看看他的眼光,能否再押出一個更好的未來?

欲訂閱咏竹坊每周免費通訊,請點擊這裏

新聞

簡訊:字節跳動為獅騰提供AI設施

電商企業獅騰控股有限公司(Synagistics)(2562.HK)周二宣布,將使用字節跳動提供的人工智能基礎設施,開發為商戶提升效率的工具。 根據公告,總部位於新加坡的獅騰將與BytePlus合作,後者將提供Skylark大語言模型及數據分析工具,助獅騰開發為亞洲市場量身定制的下一代企業應用,雙方未披露合作財務條款。 週二下午交易時段,獅騰股價下跌5.3%。公司於去年9月通過特殊目的收購公司(SPAC)方式在香港上市,成為港交所2022年推出SPAC後,首家以此方式上市的企業。當前股價較SPAC上市首日收盤價累計上漲約7%。 陽歌 欲訂閱咏竹坊每周免費通訊,請點擊這裏

簡訊:螞蟻擬分拆海外業務赴港上市

財新引述消息人士報道,阿里巴巴(BABA.US; 9988.HK)旗下金融科技公司螞蟻集團,計劃將其海外業務部門「螞蟻國際」在港交所上市。螞蟻目前正在就潛在上市事宜與監管機構進行溝通。 在新加坡註冊的螞蟻國際,業務規模約佔集團總收入的20%。該公司擁有四大核心產品線:跨境支付平台Alipay+、國際收單業務安通環球(Antom)、跨境匯款服務萬里匯(World First)以及創新支付解決方案Bettr,涵蓋消費者端支付、商戶端收單及企業間跨境結算等全方位金融科技服務。 螞蟻國際董事長由螞蟻集團董事長井賢棟兼任。 2020年,螞蟻原本計劃在上海與香港兩地同時進行總額達370億美元的首次公開募股(IPO),但最終遭中國監管部門叫停,其後被迫重組並遭罰款近10億美元。 李世達 欲訂閱咏竹坊每周免費通訊,請點擊這裏
Janbon makes silver powder for solar cells

太陽能行業困境持續 建邦高科上不逢時

即便業內很多下游企業陷入虧損,這家太陽能電池材料生產商去年仍保持了盈利 重點: 建邦高科申請赴港上市,去年收入增長了42% 這家用於生產太陽能電池銀漿的銀粉供應商利潤微薄,在太陽能行業仍處於危機之中,公司可能也會陷入虧損 陽歌 香港IPO市場目前可能很火爆,各行各業的公司在經歷了三年的疲軟後紛紛開始融資。但太陽能公司卻明顯缺席了本輪熱潮,因這個曾經炙手可熱的行業,正在經歷供應嚴重過剩引發的痛苦回調。 儘管面臨如此巨大阻力,建邦高科有限公司仍申請赴香港上市,試圖憑借其領先的銀粉生產商的地位吸引投資者。銀粉可用於生產銀漿,而銀漿是所有太陽能電池的關鍵材料。即使在鼎盛時期,建邦高科看上去也有點懸,因為產品高度商品化,導致利潤率極低。在行業如此動蕩的時期,公司可能難以激起投資者的太大興趣。 雖然面臨諸多動蕩,建邦高科在過去三年仍保持盈利,至少以年為單位是如此。但上周五提交的上市文件並未按季度拆分數據,我們懷疑公司可能也和很多太陽能同行一樣,在去年底和2025年第一季度陷入了虧損。 領先的太陽能電池板製造商晶科能源(JKS.US;688223.SH),以及多晶硅的龍頭生產商大全能源(DQ.US;688303.SH),都印證這個行業的困境。兩家公司在不久前的報告稱,第一季度不僅淨利潤出現虧損,毛利潤也陷入虧損——這意味它們的產品售價低於成本。 晶科能源和大全能源的股價今年迄今已下跌逾30%,目前接近五年來的最低點,行業困境可見一斑。週一,花旗將晶科能源的股票評級從「買入」下調兩級至「賣出」,稱該行業的困境看不到盡頭,導致晶科能源的股價進一步下跌。 在如此艱難的環境下,很難相信晶科能源和大全能源等下游企業不會向建邦高科這樣的上游供應商施壓,要求降價。 雪上加霜的是,近期銀價持續攀升,抬高建邦高科自己的生產成本,侵蝕公司利潤率。建邦高科披露,幾乎佔其全部生產成本的硝酸銀價格,已從2020年的每公斤3,100元,漲至去年的每公斤4,000元,預計還將持續上漲,到2029年達到每公斤5,400元。 利潤率下滑 建邦高科的優勢之一是歷史相對悠久,這幫助它佔據了中國光伏銀粉市場近10%的份額,成為國內最大的供應商。建邦高科的歷史可以追溯到2010年,當時建邦膠體材料有限公司在山東濟南成立,專門生產彼時尚處於初期的新能源和先進材料。 該公司早在2012年就開始進行銀粉研發了。2014年,它建成了中國最早的銀粉生產線之一,但直到五年後的2019年才開始工業規模生產。2023年底,公司成為國內首批能夠生產新一代太陽能產品(如PERC、TOPCon、HJT和xBC電池)所需高級銀粉的公司之一。 隨著行業一派繁榮,建邦高科的業務也蓬勃發展。上市文件顯示,公司2023年收入增長58%,至27.8億元,去年又增長42%,達到39.5億元。正如前文所說,公司主要的材料成本硝酸銀去年佔收入的96.7%,略高於2023年的96.1%。 幸運的是,建邦高科不需要大量其他支出來運營業務,主要是因它的產品高度專業,客戶數量有限,競爭相對較少。過去三年,公司的銷售、營銷和研發支出相對穩定,不過去年行政成本幾乎翻了一番。 但即便翻了一番,行政成本規模也相當小,去年僅相當於收入的0.4%。能印證這一點的是,公司去年底的員工總數僅為93人,與上年持平,相比於2022年的84人沒有增長多少。 硝酸銀成本高昂,導致公司毛利率相當低,去年僅為3.4%,低於2023年的3.9%。過去三年,該公司每年都保持盈利,儘管利潤規模微乎其微,去年僅為7,900萬元。或許唯一比盈利規模更小的是建邦高科的現金,截至2024年底,其持有的現金總額僅為2,940萬元,但這其實已經是前一年1,080萬元的近兩倍了。 說建邦高科是在冒險太過輕描淡寫了,在行業持續承壓的背景下,IPO籌集到的資金或許能為其帶來一些急需的喘息空間。但我們還是認為,投資者不會對一家受困於行業重大變革的公司有太大的興趣。 建邦高科的全球競爭對手之一同和控股(5714.T),目前的市盈率僅為10倍。建邦高科最大的客戶之一聚和材料(688503.SH)的市盈率略高一些,為18倍。若估值介於兩者之間,按去年的利潤計算,建邦高科的估值將在1.5億美元左右。 這意味公司可通過上市籌集約3,000萬美元,這將為其提供部分急需的現金。說實話,我們認為投資者不會對這種上市太感興趣,不過它可能會吸引一些著眼於長遠的買家,他們不在意當前的低迷,看中的是這個行業未來重現光芒的一天。 欲訂閱咏竹坊每周免費通訊,請點擊這裏

簡訊:美的上月斥5.5億回購A股

家電品牌美的集團股份有限公司(0300.HK, 000333.SZ)周二公布,集團截至4月底止,已斥資近5.54億元人民幣(下同)回購774萬股A股,佔公司目前總股本的0.1%,每股成交價由69.5元至75.02元。 美的於今年4月9日公布回購A股方案,回購金額介乎15億元至30億元,每股回購價不超過100元,實施期限為一年。集團表示,回購是用於股權激勵計劃及員工持股計劃。 美的周二港開市跌2.5%報73港元,公司過去半年股價基本持平。 劉智恒 欲訂閱咏竹坊每周免費通訊,請點擊這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