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SPR.US
Ispire sees big potential in cannabis

這家源起中國但總部位於美國的電子煙公司表示,隨著大麻市場快速增長,未來五年收入可能會激增

重點:

  • 上市不久的霧麻科技聯席首席執行官Michael Wang預計,公司營收將在五年內從當前財年預估的2億美元增長到20億美元
  • 這家電子煙公司的大部分增長可能來自大麻硬件銷售,這個部分在最近半年的銷售額增長了133%,佔其收入的近一半

譚英

上市不久的霧麻科技(ISPR.US)在2月20日公布最新季度業績,投資者對其電子煙市場潛力巨大的故事無動於衷。該股在接下來的幾天下跌了近10%,儘管公司在截至12月31日的三個月,也就是它的第二財季,營收增長了31%,達到4,170萬美元。

但與很多舉步維艱的電子煙股票不同,霧麻科技自去年4月在納斯達克上市以來,股價一直穩步上漲,目前的交易價格比7美元的IPO價格高出約40%。該公司的往績市銷率(P/S)高達3.85倍,強勁程度甚至可以與比它大得多的奧馳亞集團(MO.US)的3.54倍相媲美,也領先於總部位於深圳的思摩爾國際(6969.HK)。

幾天後,當霧麻科技的聯席首席執行官Michael Wang與知名投資人沙德·戴爾斯(Shadd Dales)的談話中,大談公司的爆炸性增長潛力時,關於高估值的一些蛛絲馬跡顯露出來。具體來說,Michael Wang稱霧麻科技的收入在三年內可能增長五倍,達到10億美元,之後再過兩年可能超過20億美元。

「我們傳統的(煙草)產品將繼續高速增長,但真正的增長將來自大麻產品,」Michael Wang說。

在正式的2024財年(截至今年6月)指引中,霧麻科技預測其大麻電子煙產品將帶來8,000萬至9,000萬美元的收入,較上一年增長100%至125%。公司還預計,其煙草電子煙產品的年收入將在9,500萬美元至1.05億美元之間,同比增長33%至47%。

在大多數電子煙公司因為日益嚴格的監管而苦苦掙扎的情況下,為什麼投資者相對看好霧麻科技?可能會出現什麼問題?為什麼投資者對該公司最新的財報反應平淡?

第一個問題的答案很簡單。美國合法大麻市場不斷擴大,霧麻科技正在迅速成為這個市場的參與者。公司只在美國銷售大麻電子煙設備,這在州級層面是合法的,但在聯邦層面還不合法。根據行業刊物《煙草報道》(Tobacco Reporter)的數據,目前美國電子煙的年銷售額約為68億美元,零部件的年銷售額也達到了7億美元。但市場調研公司歐睿國際估計,到2025年,全球大麻電子煙產品的市場規模將更大,達到105億美元,其中大部分在美國和加拿大。

雖然這個市場很大,尤其是大麻市場,但目前,霧麻科技只是一個較小的參與者。該公司報告截至去年12月的六個月營收為8,450萬美元,較上年同期增長43.7%。但其大麻硬件收入的增長要快得多,同期增長133%,達到3,690萬美元。該公司的煙草電子煙產品在亞洲和歐洲的30個國家銷售,但不包括美國和中國,這一部分收入僅增長11%,至4,760萬美元。

源起中國

霧麻科技的前身原本是一家生產煙草電子煙設備的公司,於2011年在中國南方新興城市深圳成立。霧麻科技後來誕生於洛杉磯,不過它的製造業務和一名高管仍留在深圳那家公司,即深圳易佳特科技有限公司。霧麻科技於2020年推出了大麻產品,到2022財年,這些產品已佔到公司收入的22.6%。

那麼,這家公司有什麼不盡如人意之處呢?首先,它仍處於虧損狀態,包括在截至去年12月的六個月里虧損了400萬美元。截至12月底,霧麻科技的應收賬款與六個月前相比幾乎翻了一番,達到2,270萬美元,這表明它的許多客戶可能沒有按時支付賬單。該公司也在迅速燒錢,去年12月底的淨現金從上年同期的8,430萬美元降至1,750萬美元,降幅達80%。

Michael Wang 表示,他的團隊正在努力解決回款問題,並指出2月份存單到期令公司的現金持有量增至2,700萬美元。「顯然,燒錢是為了給企業發展提供資金」他說。

還有其他潛在的問題,包括美國和中國證券監管機構早些時候,就美國能否取得在美上市中國公司的會計記錄發生的摩擦。雖然目前兩國的監管機構已經通過2022年簽署的一項信息共享協議解決了大部分分歧,但作為一家總部位於美國、生產放在中國的公司,它處於一個灰色地帶。

霧麻科技與中國的聯繫推遲了其最初的上市計劃,不是因為地緣政治,而是因為2021年中國國內監管機構對電子煙行業的打擊。而在當前的美國大選年,與中國的聯繫總是有可能讓霧麻科技再次遇到麻煩。

霧麻科技試圖通過在馬來西亞建立新工廠,並考慮在加利福尼亞州建廠來淡化與中國的聯繫。但目前,它仍然有95%的電子煙產品採購自易佳特科技,後者由霧麻科技董事長和聯合創始人劉團芳擁有,他常駐中國,也是易佳特科技的董事長。

霧麻科技起初叫Aspire,這是其煙草產品在銷售時的品牌名。這項技術由劉團芳發明,他和妻子朱江艷持有霧麻科技61%的股份。

原來的Aspire Global總部位於深圳,它於2021年提交了納斯達克上市申請,計劃融資1.35億美元。但它在中國煙草監管機構推出新規,要求國內電子煙製造商在批准後方可赴海外上市後不久的2022年5月撤回了申請。成立一家獨立的美國企業,也就是霧麻科技,可能是為了規避這一要求。

所有這些都表明,霧麻科技是一家相當複雜的公司,對於外國投資者來說,其風險比傳統的中國公司要小,但仍然存在一些與中國有關的風險。這或許可以解釋為什麼該公司的股票自首次公開募股以來表現相對較好,儘管大多數在美國上市的中國股票舉步維艱。這也可以解釋為何市場對其最新業績反應平淡,因為投資者將該股首次公開募股後的部分漲幅收入了囊中。

咏竹坊專注於在美國和香港上市的中國公司的報道,包括贊助內容。欲瞭解更多信息,包括對個別文章的疑問,請點擊這裏聯繫我們

欲訂閱咏竹坊每周免費通訊,請點擊這裏

新聞

新聞概要:主要品牌銷售加速 好孩子國際收入漲

這家兒童產品製造商表示,今年前9個月的營收增長了11.8% 歐美美   兒童用品研發、製造及銷售商好孩子國際控股有限公司(1086.HK)上週五宣佈,今年首9個月實現總收入約64.9億港元,按年增長11.8%。其中兒童安全座椅、兒童家俬及嬰兒車品牌Cybex收入增長強勁,按年大升21.2%至33.1億港元,創歷來同期收入新高,佔公司整體收入一半以上。 該公司表示,隨著客戶去庫存的負面影響結束,市場對Cybex品牌產品的需求強勁,進一步推動今年第三季收入增長,令該品牌的關鍵產品取得更多市場份額,繼續鞏固在全球兒童用品行業的領先地位。 值得一提的是,其部分積極勢頭部分被gb品牌收入下滑22.3%至6.96億港元所抵銷,主要因為該品牌在關鍵的中國市場中,持續進行商業規模調整和品牌轉型。至於另一主要品牌Evenflo的收入,則上升7.4%至17.8億港元。 回顧今年上半年,該公司整體收入僅上升7.7%至41.9億港元,而Cybex品牌產品的收入則增長18.9%至21.6億港元;由於Cybex品牌的產品銷售表現在第三季明顯加速,引領公司整體收入也明顯擴大。 由於中國經濟疲弱,居民消費能力下降,零售業界正經歷「消費降級」的不利影響,但通過官方一系列鼓勵生育措施,中國生育率可望觸底回升,在此背景下,好孩子國際有望成為利好政策的受益者。 不過,該公司在第三季報告中表明,區域性地緣政治衝突導致的海運成本上升、貨物運輸時間延長,加上集裝箱短缺持續,將造成負面的宏觀影響。不過,其管理層仍然對垂直整合、品牌驅動的戰略充滿信心,並繼續令產品多元化,以及豐富全球全管道分銷網路,預計全年收入表現將保持積極勢頭。 好孩子國際在1989年在中國江蘇昆山成立,2010年於港股上市,其後先後收購兩大兒童產品品牌──美國品牌Evenflo及德國品牌Cybex,以擴大全球市場佔有率,目前在亞洲、美洲及歐洲擁有9個研究與發展中心,業務遍及11個國家。 好孩子周一早段在港交所曾漲4%,與今年初相比,其股價暫時錄得約16%的累積升幅。 欲訂閱咏竹坊每周免費通訊,請點擊這裏
Breton files for Hong Kong IPO

政策支持 博雷頓藉綠色概念伸港上市

據報道,這家電動裝載機和自卸卡車製造商上市籌集約2億美元,其估值可能不低於10億美元 重點: 博雷頓科技申請在香港上市,其電動裝載機和自卸卡車業務增長強勁 公司似乎有望從中國對綠色技術製造商的大力支持中獲益    陽歌 關於中國電動汽車巨大潛力的文章很多,包括最近圍繞電動汽車是否受到不公平的國家支持的爭議。但裝載機和自卸卡車等電動工程機械這個市場受到的關注要小得多,而得益於房地產、基礎設施和資源開發商的需求不斷增長,這個市場也具有巨大潛力。 博雷頓科技股份公司正加緊進軍這個細分市場,上周五提交給香港交易所的上市申請顯示,公司擬用在香港上市籌集的資金來提高產能。 公司已聘請中金公司和招銀國際作為承銷商,表明規模相對較大,且主要針對中國投資者。這與Smartkarma的一份報告脗合,該報告稱博雷頓擬通過上市籌集約2億美元,我們估計該公司的估值或不低於10億美元。 博雷頓看上去遠不如比亞迪(1211.HK; 002594.SZ)和特斯拉(TSLA.US)等那麼有吸引力,後兩家公司憑向全球銷售數百萬輛電動汽車(EV)而贏得了投資者。但博雷頓也具有不少潛在優勢,包括競爭較少,以及國內市場強有力的政府支持,而這種支持最近引起了外國政府的諸多批評。 上市文件中的第三方研究顯示,公司的兩大主要產品是電動裝載機和寬體自卸卡車,去年公司這兩類產品銷量分別在中國排名第三和第四。按數量計算,去年裝載機和寬體自卸卡車的銷量分別為484台和88台,由此可見這個市場多麼有限。但其增長速度相對亮眼,博雷頓指出,這種電動工程機械的市場增長速度遠遠快於電動汽車。 申請書援引第三方數據稱:「新能源乘用車歷時八年才從近乎零基礎達到5.5%的市場滲透率,但新能源裝載機及寬體自卸車在不到六年時間便實現了相同水平。」 公司的優勢之一是它得到政府的大力支持。中國曾宣布2030年前碳達峰,2060年實現碳中和。一些人指出,最近的數據顯示,由於中國迅速採用清潔技術,加上經濟在多年高速增長後放緩,中國可能已經實現碳達峰。 博雷頓指出,自然資源部今年4月發佈的「綠色礦山」建設優惠政策反映了國家的支持,這有可能促進它的銷售。更重要的是,公司的許多客戶都是大型國有企業,與普通消費者相比,這些企業更有可能購買這類電動車,以支持北京的清潔能源目標。 鋰價波動影響盈利能力 博雷頓還指出,從經濟角度來看,購買電動自卸卡車和裝載機對車主來說也是划算的,因為可以幫助他們節省運營成本。它表示,電動裝載機的典型使用壽命是五年,在此期間車主通常可以節省約120萬元。對於自卸卡車車主來說,省下來的費用甚至可能更多,在五年的使用壽命中,一台車最多可節省220萬元。 考慮到博雷頓今年上半年裝載機的平均價約為62.2萬元,而其自卸卡車的平均價為139萬元,這樣的節省是相當可觀的。 博雷頓成立於2016年,2019年首批產品面世。自成立以來,博雷頓共進行了四輪融資,籌集資金約14億元,去年的最近一輪籌集了近10億元。最初,公司計劃在上海納斯達克式的科創板上市,並在2023年初提交了相關文件。但它後來改變了計劃,並在今年4月撤回了申請,轉向國際化程度更高的香港市場。 公司的收入狀況一直相對穩步上升,不過去年,作為當電動車電池的主要成分的鋰,其價格飆升至歷史新高,然後在今年大幅下跌後,它的盈利能力受到了一定程度的影響。 它的營收從2021年的2.01億元增至去年的4.64億元,翻了一番多。今年繼續強勁增長,2024年上半年的收入,則從去年同期的1.61億元增至2.67億元。由於鋰價飆升,公司的毛利率相當低,從2021年的3.7%下降到去年的2.0%。但隨著鋰價格下跌,這個數字在今年上半年回升至3.1%。 在過去三年,公司的收入結構發生了一些變化,自2022年8月推出能夠重載上坡作業的自卸卡車以來,自卸卡車在總銷售額所佔的比例有所增加。此後,公司自卸卡車的平均售價從2021年的91.4萬元大幅上漲至今年上半年的139萬元。使得今年上半年自卸卡車銷售額佔公司收入的比例,從2023年的27.3%升至54%。 博雷頓仍處於虧損狀態,淨虧損從2021年的9,750萬元增至今年上半年的1.54億元。 最後,我們來快速看一下該公司可能的估值,之前曾經深受投資者青睞的美國企業Nikola Corp. (NKLA.US)是一個不錯的比較對象。在此我們應該注意的是,Nikola的股價最近大跌,過去一年損失了90%的價值,這突顯了電動車在西方市場所面臨的困難大於在中國。然而,在大幅下跌之前,Nikola的股票市銷率相對較高,約為20倍。如果博雷頓今年的營收達到5億元,按照類似市銷率計算的話,它的估值將達到14億美元。 當然,投資者也有可能對博雷頓的股票興趣不大,就像他們最近逃離Nikola一樣。但考慮到中國政府對電動汽車製造商的支持程度要高得多,我們預計此次上市可能會在香港受到相對較大的歡迎,尤其是國有投資機構,它們可能成為該公司首次公開募股的最大買家。 欲訂閱咏竹坊每周免費通訊,請點擊這裏

簡訊:傳美要求台積電停止向中國大陸客戶供應AI晶片

路透社引述消息人士報道,美國商務部已致函台灣積體電路製造股份有限公司(2330.TW; TSM.US),要求自本周一(11日)起停止向中國大陸客戶提供七奈米以下製程晶片,這些晶片用於AI加速器和繪圖處理器(GPU)。 知情人士表示,台積電收到美方的信函後,已通知受影響客戶周一起暫停出貨。報道稱,這是美方首次被揭露採取類似做法。美國商務部對此拒絕發表評論。台積電發言人也拒絕置評,僅表示台積電是一家守法的公司,致力於遵守所有適用的規則和法規,包括適用的出口管制。 幾周前,台積電曾通知美國商務部,稱發現其製造的一款晶片被用於華為AI處理器。台積電隨後暫停向涉事的晶片設計公司算能科技(Sophgo)出貨。 台積電在全球先進製程晶片市佔率高達92%。該公司近日公布10月營收達3,142億元台幣(697億元),月增24.8%,年增29.2%,創下歷史新高。台積電台股股價周一下跌0.46%至1,085元台幣。 李世達 欲訂閱咏竹坊每周免費通訊,請點擊這裏

簡訊:順豐通過聆訊 集資最高15億美元

內地綜合物流龍頭的順豐控股股份有限公司(002352.SZ)上周通過港交所上市聆訊,初步估計集資介乎10億美元至15億美元,計劃本周展開上市前路演,最快本月底在港掛牌。 聆訊後的資料披露,公司上半年盈利48億元人民幣(下同),同比升15%。另外,順豐早前在深交所公布的第3季業績,收入達725億元,同比升12.1%,盈利則上升34.6%至28億元。 按2023年收入計,順豐是中國及亞洲最大的綜合物流服務提供商,在全球則排名第四。 劉智恒 欲訂閱咏竹坊每周免費通訊,請點擊這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