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993.HK
Blue Moon issues profit warning

中國領先的洗滌劑製造商表示,上半年銷售額增長了38%,但在電子商務推廣上投入巨資,淨虧損也擴大了

重點:

  • 儘管很多中國消費品牌收入下滑,但藍月亮上半年的銷售額實現了兩位數的強勁增長
  • 由於專注關鍵的日用品,並得益電子商務帶來的增長,公司或能很好地抵御中國經濟放緩

陽歌

如今,奢侈品和化妝品等非必需品製造商在中國境遇不佳,因消費者在該類物品的支出上,愈來愈趨謹慎。雖然這些東西不錯,可在經濟不景氣時很容易被拋棄。但是,雜貨和洗衣皂等基礎的日用品,卻可能會表現得更好,甚至跑贏市場,因為為了省錢,消費者增加了待在家裡的時間。

兩者差距日漸擴大這一點,在藍月亮集團控股有限公司(6993.HK)本周發佈今年首季度業績預測的公告中得到體現。有些諷刺的是,公告標記叫「盈利預警」,讓人誤以為這家中國領先的洗滌劑用品製造商,在截至6月的半年里發展不太順利。

但仔細觀察會發現,公司的銷售額在此期間錄得了大幅增長,儘管化妝品和奢侈品等的零售商都報告了銷售下滑。的確,藍月亮的虧損在這六個月里也大幅擴大,因此被稱為「盈利預警」。

但藍月亮的虧損是由於公司在電商渠道上投入巨資的結果,尤其是今年來風靡中國的直播銷售。此外,虧損還源於它在藍月亮以外的新一代產品上投入了大量資金,其中包括針對更注重環保的年輕一代消費者的產品。

藍月亮表示:「隨著直播電商成為當前的熱門領域,本集團於2024年上半年,增加銷售及分銷開支以佈局線上電商平台,此舉有助鞏固其於電商平台的市場地位,帶動長遠的銷售增長。」

公告稱,在這些新策略上的巨額支出,幫助推動公司上半年的銷售額增長不少於38%。公告還稱,這促使毛利潤和毛利率同比上升。但銷售、營銷和分銷費用的增加削弱了公司利潤,導致當季淨虧損從上年同期的1.675億港元躍升至6.65億港元。

在這裡,我們需要指出的是,藍月亮總體上是盈利的,儘管上半年淨利潤從去年同期的3.25億港元,急劇下跌至6.11億港元,部分原因是匯兌損失。上半年的虧損屬於公司的普遍模式,即通常在上半年虧損,但自2020年上市以來,它每年都能報告年度盈利。

儘管發布了盈利預警,但投資者關注的顯然是銷售額的大幅增長,公告發佈後,藍月亮的股價在週四的交易中上漲了5.4%。反彈使該股回到了年初的水平,不過自1月份以來,該股大多數時間表現不佳。

高估值

儘管公司在電子商務領域取得了收益,並且作為一隻不太容易受到中國經濟下行影響的股票而愈加受歡迎,但我們絕對不應過於美化它的故事。即便在週四反彈後,藍月亮的股價仍比2020年首次公開募股時下降了80%以上,反映在香港上市的中國股票在期間的整體下跌趨勢。

不過,該股目前的市盈率為35倍,對於這種消費必需品公司來說,這個比率看起來相當強勁。它是領先的啤酒製造商青島啤(0168.HK)16倍市盈率的一倍多,也高於全球巨頭寶潔 (PG.US) 和高露潔 (CL.US),這兩家公司的市盈率分別為28倍和32倍。

對藍月亮最新公告的深入分析顯示,公司似乎最近才發現了直播現象,而且在環保概念方面也是一個相對較新的入局者。公司表示,今年上半年,其「新電商渠道」的銷售額同比增長了4.5倍,並指出,在一場直播中,公司售出了1,000多萬瓶新型智尊生物科技洗衣液,這是一種濃縮的、更環保的產品。

公司在2023年的年報中沒有提到直播或「新電商」,只是簡要提到了去年智尊的推出,這表明這些舉措都是最近才有的。

提振智尊銷售額的大型直播活動,似乎發生在今年的「6·18」網購節期間,這是中國每年的兩大網購活動之一。藍月亮表示,今年的「6·18」期間,它「於多個主流電商平台累計銷售額排名第一」,這意味其銷售額同比有所增長,不過它沒有明確表示今年的表現與2023年相比具體如何。

在當前消費者日益謹慎的環境下,購物節整體上對電子商務零售商來說並不太喜慶。零售數據提供商星圖數據報告稱,今年「6·18」的收入同比下降7%,至7,428億元,這是該公司自2016年開始追蹤這購物節以來首次出現下降。化妝品銷售商逸仙電商最近下調了第二季度收入預期,這也表明該公司在購物節期間表現不佳。

來自中國國家統計局的整體市場數據顯示,6月份中國的零售銷售也很疲軟,同比僅增長2%,這是自2022年12月以來的最低增幅。當月化妝品銷售額暴跌14.6%,黃金和珠寶銷售額也下跌3.7%,反映我們在本文開頭提到的非必需品的疲軟趨勢。

儘管藍月亮在經濟動蕩時期看起來是一個不錯的防禦性投資選擇,但公司的情況也並非一片大好。去年,公司的收入實際上下降了8%至73.2億港元,我們前面提過,它的年度虧損擴大了。不過,分析機構預計,它將在今年恢復收入增長,而電子商務現在佔據了公司收入的一半以上,並且還在不斷增長。有這些積極的趨勢作為催化劑,加上防禦性特徵,該股雖然估值較高,但可能仍具有一定的上漲潛力。

欲訂閱咏竹坊每周免費通訊,請點擊這裏

新聞

Third-quarter revenue sets new record as Lens Technology approaches second “iPhone moment”

三季度營收創新高 藍思科技迎第二個「iPhone時刻」

藍思科技押注AI眼鏡與具身智能,試圖在下一輪科技浪潮中,再次打造新的高光時刻 重點: 第三季營收207億元,同比增19.3% AI可穿戴設備與具身智能成為新增長動能   李世達 20年前,湖南的一間玻璃工廠,靠著一片防刮玻璃敲開了蘋果供應鏈的大門;20年後,這家名為藍思科技股份有限公司(6613.HK; 300433.SZ)的精密製造大廠,正嘗試在AI浪潮中為自己找到第二個「iPhone時刻」。 公司創辦人周群飛,從藍領女工到「果鏈女王」的奮鬥故事堪稱傳奇。她在2003年創立藍思科技,以藍寶石和鋼化玻璃加工技術打入蘋果供應鏈,成為iPhone、iPad、Mac系列的核心供應商,成為全球精密製造最具代表性的企業之一。 藍思科技近日公布7月登陸港股後的第二份業績報告。2025年前三季度收入536.63億元,同比增長16.08%;淨利潤28.43億元,同比增長19.91%。其中第三季度單季收入按年增19.3%至207.02億元。淨利潤達17億元,較去年同期增12.6%。 藍思的傳統業務——手機玻璃與結構件製造——依舊穩健,但真正讓市場側目的,是它押注的新方向。公司表示,增長動能除來自傳統手機業務回暖,更源於AI可穿戴設備與具身智能等新業務逐步放量。 16歲就與玻璃為伍的周群飛,深知企業的經營如同玻璃般脆弱。當市場周期更替、智能手機增長放緩,藍思開始在智能眼鏡、具身智能和高端機器人領域全面布局。 加碼布局AI眼鏡 在AI眼鏡領域,藍思稱已為北美頭部客戶提供精密結構件、光學與聲學模組。外界普遍認為,市場普遍推測其北美頭部客戶即是Meta(META.US)。Meta與雷朋(Ray-Ban)共同推出的AI眼鏡,結合語音助理、影像識別與實時翻譯等功能,被視為「AI時代第一款真正商用化的智能可穿戴產品」,自2024年底上市以來銷量超出預期。 據市場研究機構Canalys與Counterpoint數據,2024年全球AI/AR眼鏡出貨量約670萬副,2025年預計將達1,200萬副,年增近80%,其中Meta出貨佔比逾40%,居全球首位。這一增長對藍思科技尤為關鍵,因為公司不僅提供鏡片與結構件,更逐步切入SMT(Surface-Mount Technology)模組、無線充電與整機組裝等高附加值環節。 雖然公司未單獨披露AI眼鏡收入,但從第三季度營收及毛利的持續提升來看,該領域貢獻已開始顯現。管理層在投資者交流中指出,公司「AI硬件業務已進入批量交付階段」,有望成為2026年業績的主要增長來源。隨著Meta AI眼鏡出貨放量,藍思有望在未來幾季持續受益。 公司並在長沙成立一家光電公司子,專注研發光波導鏡片與高附加值元件,明確瞄準AI眼鏡與AR顯示市場的核心零部件。今年2月底,公司也與AI眼鏡製造商杭州靈伴科技達成深度戰略合作,提供技術與產業鏈支持。 在具身智能方面,藍思十年間持續布局,現已建成人形與四足機器人製造平台。旗下新總部與具身智能創新中心將於11月啟用,年出貨人形機器人3,000台、機器狗超萬台,產品已供應至北美及國內頭部企業。藍思的製造與供應鏈能力,使其有機會成為AI機器人產業的上游核心供應商。 藍思於7月在香港上市,當時募資約47.68億港元,其中48%用於擴展產品組合、28%投入海外業務。截至9月底,尚有約七成募集資金未動用,主要保留用於海外產能建設與AI新業務投資,意味公司仍具較強的現金儲備與擴張彈性。 構建海外產能 截至第三季度末,公司經營活動現金流量淨額為58.44億元,雖同比小幅下降約7%,但仍保持穩健。手頭現金及現金等價物仍有72.6億元,為後續研發與擴產提供充足支撐。另外,公司在建工程金額增加約47.94%,主要來自越南與泰國新廠建設,為海外訂單與AI硬件量產做準備。 從估值層面看,藍思科技目前港股市盈率約為31倍,高於舜宇光學(2382.HK)的24倍及大立光(3008.TW)的13倍。反映了市場對AI可穿戴設備及具身智能業務的較高預期。也意味藍思不再被視為單純的蘋果代工廠,而是AI硬件的製造商。如未來AI眼鏡出貨如期成長,公司在具身智能與AR光學領域的布局將更具說服力,其估值或仍具上行空間;但若進度不及預期,短期波動風險亦需關注。 欲訂閱咏竹坊每周免費通訊,請點擊這裏

簡訊:星巴克以40億美元估值向博裕資本出售60%中國業務權益

連鎖咖啡巨頭星巴克公司(SBUX.US)周一宣布,已與中國領先投資機構博裕資本(Boyu Capital)達成協議,成立合資企業共同經營其在中國的零售業務。 根據協議條款,博裕將向星巴克按40億美元企業價值付款,以獲得合資企業最多60%的股份。星巴克將保留40%股權,並繼續擁有品牌與知識產權。 星巴克預計,其中國零售業務總價值將超過130億美元,包括出售控股權所得、持股價值,以及未來十年以上品牌授權收入的淨現值。新公司總部將設於上海,將營運目前全國約8,000間門店,並計劃長期拓展至20,000間。 星巴克董事長兼CEO倪睿安Brian Niccol表示,博裕的本地經驗將加速公司在中國的擴張,特別是在三、四線城市。博裕合夥人黃宇錚(Alex Wong)則稱,雙方將結合星巴克的全球品牌力與博裕的市場洞察,共同推動創新與在地化發展。 根據公開資料整理,星巴克於1999年在中國開設第一間門市,至2015年中國已發展成為該公司第二大市場,僅次於美國。該公司近來在中國的業務表現欠佳,主要因面臨以瑞幸咖啡(LKNCY.US)為首的一批本地競爭對手的挑戰,這些品牌的咖啡價格通常更為低廉。 博裕資本成立於2010年,是中國最大的私募投資公司之一,主要投資領域包括金融服務、醫療健康、消費品與零售以及媒體和高科技等。  李世達 欲訂閱咏竹坊每周免費通訊,請點擊這裏

簡訊:博雷頓與福建日鑫簽協議 拓礦山無人駕駛業務

內地電機製造商博雷頓科技股份有限公司(1333.HK)周一公布,與福建日鑫簽訂無人駕駛戰略合作框架協議,雙方開展在礦山的無人駕駛運輸業務,合作期為兩年。 根據協議,福建日鑫將向博雷購買不少於150台電動礦卡無人駕駛車輛,以及無人駕駛的服務,用於土方剥離、採裝、運輸及排卸。 根據公告,福建日鑫主要從事工程機械設備租賃、銷售及相關運維服務,業務覆蓋福建及周邊地區,有穩定的礦山客戶及施工經驗。 周二博雷頓開市升2.9%報35.8港元,公司自今年5月上市以來,股價已升近一倍。 劉智恒 欲訂閱咏竹坊每周免費通訊,請點擊這裏
Chifeng Gold's next growth curve: Rare earth

赤峰黃金下一增長曲線:稀土

赤峰黃金90%收入來自黃金,隨着人工智能應用增加,目前積極開拓銅和稀土業務 重點: 受惠金價表現強勁,赤峰黃金第三季多賺141% 進軍稀土業務,有望成為第二增長曲線   白芯蕊 擔心美元地位不保,帶挈金價持續攀升,今年3月初在港交所上市的內地金礦商赤峰吉隆黃金礦業股份有限公司(6693.HK;600988.SH),最新公布季度業績相當標青,第三季純利達9.5億元,按年大升141%。 赤峰黃金於2005年成立,集團購入赤峰市紅花溝金礦和撰山子金礦採礦權,在2012年借殼ST寶龍在上海證券交易所掛牌。2013年收購遼寧五龍金礦後,基本已形成在內地金礦資源佈局,2018年後更積極開拓海外業務,目前擁有老撾塞班金銅礦、加納瓦薩金礦兩座境外大型金礦,2024年集團黃金產量15.16噸,在內地上市黃金企業產量排第五。 美國債務問題持續擴大,全球央行及投資者為分散風險,都減持美債轉移增持黃金,令金價今年屢創新高,單是第三季由3,303.2美元升至3,859.03美元,升幅接近17%,作為金礦股的赤峰黃金便直接受惠。集團第三季收入達33.7億元,按年增長66.4%,純利9.5億元,按年大升141%。至於赤峰黃金首三季收入達86.44億元,按年升38.9%,純利則急增95.1%至20.3億元。 金單價大升逾44% 拆開集團季度業績,其主要收入來自黃金,當中今年首9個月礦產金銷售量達1.07萬千克,雖則按年下跌2.56%,但受惠金價大幅攀升,銷售單價達每克729.58元,按年急增44.1%,令總銷售額達77.8億元人民幣,佔集團總收入90%。 除黃金收入外,赤峰黃金第二大收入來自銅產品,當中包括電解銅及銅精粉,合共佔集團首9個月收入4.4%,貢獻收入3.83億元。在人工智能年代下,穩定電力供應已成為重中之中,奈何歐美電網早於50年前建成,不單已遠超設計壽命,電網殘舊已成為歐美能源安全關鍵威脅,故急需要更換電力設備。銅在電網升級的價值地位重要,除用來製造電線外,還大量應用生產電器元件,因此銅更被視為「新石油」。 受歐美電網更換沖喜,期銅今年不單止曾飆升30%,國際銅研究小組 (ICSG) 更預測 ,2026年全球精煉銅市場將短缺15萬噸,變相進一步推高銅價,相信赤峰黃金也有望得益。 另一個有望點石成金的業務是稀土,雖然該業務首9個月產品銷售量只有448.9噸,貢獻收入7,736萬元,佔總入僅0.9%,但其銷售單價每噸卻高達17.23萬元。更重要是稀土近年被市場高度重視,甚至是連美國政府也入股稀土礦業商MP Materials(MP.US),原因是稀土屬製造磁石的重要材料,用於生產電動車及人形機械人摩打,尤其人形機械人市場龐大,單是每個人形機器人便需配上50個摩打上,用於控制機器人關節控制及活動,甚至是用於軍事上的武器用途,成為重要的戰略資產。 老撾佈局稀土業務 集團近年已逐步布局稀土業務,目前擁有老撾稀土礦和塞班礦區稀土資源,上述兩礦均屬價值較高的中重型稀土,當中赤峰黃金老撾礦產與廈門鎢業(600549.SH)成立合資公司赤金廈鎢,持股分別為51%和49%股權,在3月時招股文件已表示,稀土業務有望為集團帶來二次增長曲線。 回顧赤峰黃金3月完成香港上市,現時A股與H股比率分別為87.6%和12.4%,但要留意集團股東較為分散,大股東為李金陽,合計僅持有12.7%股權,董事長王建華則持有股份3.9%,前十大股東合計持股比例也卻只有40.8%,由於大股東持股未有超過50%,股權分散令內部利益或變得復雜,將是此集團的最大風險。 整體來講,聯儲局持續減息,加上央行與投資者分散美元貶值風險,變相持續增持黃金,最終推高金價,配合銅與稀土等金屬擁有特殊應用優勢,在三大業務都持續增長下,俱對赤峰黃金盈利都帶來增長順風因素,市場估計今明兩年盈利有望升增86%和17%,達到32.8億和38.3億元。 目前市場預期赤峰黃金今年市盈率為16.7倍,對比招金礦業(01818.HK)和山東黃金(01787.HK)的28倍和22.9倍,赤峰黃金估值明顯較為吸引,配合稀土業務有望快速增長,赤峰黃金作為內地龍頭金礦股之一,股價具追落後空間,有望成為投資者聚焦礦業股。 欲訂閱咏竹坊每周免費通訊,請點擊這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