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69.HK
Tariffs, “Sword of Damocles” for Techtronic

2月1日,中美貿易戰的號角再次吹響,美國開始向中國及香港進口的貨品加徵10%關稅,經營電動工具的創科股價即時受壓

重點:

  • 創科表示關稅對今年業績影響微不足道
  • 集團早已在全球各地設立製造基地,以分散分險

 

劉智恒

古希臘時代,敘拉古城池的大臣達摩克利斯十分羡慕城主狄奧尼修斯,一天城主讓他嘗試做一天的主人,當達摩克利斯坐上寶座後,發覺王座上方懸掛著一把金光閃閃劍,讓他十分不安心。城主對他說,頂上的劍能每分鐘提醒自己王權下時刻隱藏的危機。後人就用這個故事,寓意在權力或安逸環境下,危險時刻存在。

近日,特朗普剛上任美國總統,貿易戰的烽煙再起,雖然對加拿大及墨西哥加徵的25%關稅暫時延緩1個月,但中國就沒那麼幸運,美國對華加徵的10%關稅即時實行,主要市場在美國的創科實業有限公司(0669.HK),就像一把懸在頭上的劍,時刻威脅到集團的業績。

關稅對一眾以美國為市場的華資企業來說,必然受到影響,問題是程度有多大。生產及銷售電動工具、戶外園藝工具、地板護理及清潔產品的創科,在面對關稅的威脅下,股價也受到一定壓力,急忘要發公告力證業務不受影響。

股價一度跌破百元

2月3日是美國開徵關稅後首個交易日,創科即下跌近5%,失守百元關口,收報99.65港元。股價突然一挫,公司不敢掉以輕心,急忙與證券界對話,而分析師對創科的回應也深表認同。

摩根大通的報告表示,美國雖佔創科去年中期收入的75%,但集團的韌性在於其供應鏈多元化,以及可快速調整生產布局。摩通認為目前股價疲弱,反倒是一個增持機會,預期去年下半年公司利潤同比升18%,給予公司「增持」評級,目標價135港元。

花旗亦認為創科可藉調整價格及供應鏈轉型,一定程度抵消相關政策影響,給予創科買入評級,目標價140港元。

證券界投下信心一票,創科股價穩定下來,並重上百元大關。公司更發出一則公告,強調對2025年的影響「微不足道」。

多元生產分散市場

創科在公告中展示了一系列的應對策略,其中集團強調,已將生產地點分散:「在過去八年間,集團在全球製造的足跡顯著地多元化,使公司能夠自信地適應特朗普政府頒布的潛在新關稅。」

其次是盡量開拓更多市場。集團說:「公司的策略性遠見,已減少對單一市場的依賴,容許公司能自信地應對一系列的貿易局面。」

在產品方面,創科不斷推陳出新及優化改良。公司強調不斷專注於創新以超越競爭對手,並提到:「在美國擁有最先進的生產設施,以及開發用戶驅動型創新產品,相信於行業中處於最佳位置,繼續為客戶提供價值。」

中期盈利回升

事實上,創科2023年盈利雖有所回軟,全年下跌至9.76億美元,但2024年業務開始有回升態勢,上半年銷售增長6.3%至73億美元,純利增長15.7%至5.5億美元。

期內的毛利率保持平穩,接近40%,自由現金流由3億美元升至5.08億美元,負債比率更由25.7%大幅收窄至9.2%,下調16.5個百分點。

旗艦品牌MILWAUKEE 銷售額增長11.2%,RYOBI 的表現亦跑贏市場。北美業務同比增長5.6%,歐洲增長7.9%,澳洲及亞洲更錄得13%增長。

相对于相類行业的家得寶(HD.US)的28倍,以及史坦萊百得(SWK.US)的44倍,創科現時延伸市盈率約為23倍,與他們比較,創科估值並不算高。

不過,創科雖力證對今年盈利影響有限,然而特朗普的決策變幻莫測,隨時又會出現變化,倘若再與華關係再惡化,難保關稅有機再提升。畢竟長線基金講求穩定回報,當你存在著未知數,基金就會有所保留或提高戒心,投資意欲肯定打了折扣。

再者,特朗普的國際政策經常左搖右擺,飄乏不定,你猜不到他何時及向那個國家施以關稅壓力,一如近期針對加拿大與墨西哥。縱使創科已在多點布局,說不定部分地點也有機會被波及。

因此,影響是否「微不足道」,實屬言之過早,反之關稅變化仿如一把達摩克利斯之劍,對創科業務構成一項極不穩定的威脅。

欲訂閱咏竹坊每周免費通訊,請點擊這裏

新聞

Lalamove relaunches IPO

新聞概要:拉拉科技實現兩位數增長 海外業務保持高速增長

這家物流服務供應商表示,將重啟香港IPO,計劃在進一步拓展中國同城貨運市場的同時,加速進軍全球物流市場   余特莉 物流巨頭拉拉科技控股有限公司(Lalatech)27日提交的最新上市申請文件,文件顯示上半年營收及關鍵運營指標均實現兩位數增長,海外業務保持高速增長,帶動整體收入結構進一步多元化,延續穩健上升勢頭。 拉拉科技運營兩大物流品牌:中國香港及海外市場採用Lalamove,中國內地市場使用貨拉拉。公司採用平台模式,通過整合海量承運商資源在線連接商戶與司機,滿足即時或預約貨運需求。其一體化「閉環」平台可管理從下單支付到匹配、追蹤及結算的全流程交易。該模式使其成為全球閉環「商品交易總額」(GTV)最大的物流供應商,去年以53.3%的份額主導該細分市場。 公司最新招股書顯示其上半年GTV同比增長17.7%,從2024年同期的50.7億美元增至59.7億美元。當期內全球履約訂單量達4.55億,較去年同期的3.39億單同比提升34.3%。 拉拉科技上半年營收同樣保持強勁增長,同比攀升31.8%至9.346億美元,經調整利潤達2.716億美元。其海外營收同比增長34.3%至8,890萬美元(上年同期為6,620萬美元),占營收總額比例由9.3%提升至9.5%。截至6月末,平均月活商戶數達1,970萬,平均月活司機數為200萬。 Lalamove於2013年在中國香港創立,次年即同步進軍東南亞及中國內地市場。此後持續拓展其他海外市場,包括拉美、歐洲、中東和非洲地區(EMEA)。截至6月末,公司業務覆蓋全球14個主要市場逾400座城市,憑藉行業經驗成功在多地複製其商業模式。公司表示,東南亞及拉丁美洲仍是未來投資布局及提升市佔率的核心區域,同時計劃今年進軍中東等其他市場。 以GTV計,2024年海外同城道路貨運市場規模約為中國市場的三倍。據招股文件披露,東南亞和拉美市場2024年合計實現1,243億美元GTV,預計將以年均4.1%的增速增長,到2029年達1517億美元。 拉拉科技表示,作為公路貨運行業數字化領域的先行者,憑藉其技術基礎設施優勢,公司在深耕核心同城業務的同時,亦可拓展城際貨運市場。截至今年6月,超過70%的首次使用城際貨運服務的商戶是使用其同城貨運服務的現有客戶。 詠竹坊專註於在美國和香港上市的中國公司的報道,包括贊助內容。欲了解更多信息,包括對個別文章的疑問,請點擊這裡聯繫我們。 欲訂閱詠竹坊每周免費通訊,請點擊這裡

簡訊:美的第三季度盈收雙升

家電品牌美的集團股份有限公司(0300.HK, 000333.SZ)周三公布第三季度業績,收入按年上升10%至1,119億元人民幣(下同),股東應佔溢利升9%至118.7億元。 今年首三個季度,累計收入3,631億元,同比上升13.8%,盈利上升22.3%至371.4億元。 公司首三個季度,在新能源及工業技術、智能建築科技、機器人與自動化的收入,分別是306億元、281億元及226億元,同比增幅分別是21%、25%及9%。 周四美的集團開市升0.06%報81.75港元,公司年初至今股價上升9%。 劉智恒 欲訂閱咏竹坊每周免費通訊,請點擊這裏
Innovent’s license deal

信達生物達成百億美元BD  股價為何下行?

這項合作的總金額高達114億美元,一舉刷新了中國創新藥單筆對外授權的總金額紀錄,其中12億美元的首付款金額也僅次於三生製藥與輝瑞的交易 重點: 信達生物在核心資產IBI363上採取 「Co-Co」模式,共同承擔中國區以外的全球開發成本 獲得了在美國市場與武田共同商業化IBI363的權利,有望成為第二家在美國擁有團隊直接參與創新藥銷售的中國生物醫藥公司    莫莉 近期,中國生物醫藥領域的對外授權合作(Business Development)交易似乎陷入了一種「叫好不叫座」的怪圈,從7月的榮昌生物到10月的諾誠健華、翰森製藥等公司,多筆大額對外授權合作公布後,資本市場的反應普遍冷淡。在這種背景下,中國創新藥頭部企業信達生物製藥(1801.HK)在上周三達成的超百億美元重磅大單也未能例外,消息公布後當天股價在高開後迅速走低,最終收盤下跌1.96%。 10月22日早間,信達生物公布一項被業內譽為「歷史級」的BD協議:公司與全球制藥巨頭武田製藥(4502.JP)達成一項涉及三款在研產品的全球戰略合作。這項合作的總金額高達114億美元,一舉刷新了中國創新藥單筆對外授權的總金額紀錄,其中12億美元的首付款金額也僅次於三生製藥與輝瑞的交易。在首付款中還包括武田制藥認購的1億美元的戰略股權投資,認購價較協議日期前30個交易日的平均收市價溢價20%。 這筆交易的合作方武田制藥是全球知名跨國藥企,2024年營收達306億美元,在美國市場擁有深厚的根基和豐富的商業化經驗。無論是首付款比例和總成交金額,還是合作方的過硬能力,信達生物這筆交易可謂貨真價實。可是,資本市場卻並不買單,消息公佈後 信達生物的股價竟然連續兩個交易日下跌,累計下跌2%。市場的矛盾表現背後,既有市場對BD交易結構的短期誤讀,也隱藏著當前生物醫藥板塊整體面臨的估值壓力。 讓我們先來看看這一創紀錄的交易組合的管線產品,信達生物此次將三款核心在研產品 以「打包」形式授權給武田制藥。其中,最重磅的IBI363是全球首創的PD-1/IL-2雙特異性抗體融合蛋白,在PD-1/L1抑制劑之後,IBI363所在的領域被寄予厚望成為腫瘤免疫的下一代基石療法。IBI363已進入多項註冊臨床開發,包括一項小細胞肺癌的全球III期註冊臨床研究,II期臨床試驗的數據顯示優異的療效和安全性。IBI363已獲中國突破性療法認定,計劃於2026年向美國FDA申請加速審批。 值得注意的是,對於IBI363這一核心資產,信達生物並未採取大多數BD常見授權海外權益、收取銷售分成的方法,而是採用「Co-Co」模式(共同開發),雙方將按武田60%、信達生物40%的比例共同承擔IBI363在中國區以外的全球開發成本,尤其在美國市場,雙方將進行共同商業化,並按同樣比例分享利潤或分擔虧損。在除大中華區及美國以外市場,信達生物將商業化權益授予給武田制藥。 此外,信達生物還將一款靶向CLDN18.2的抗體偶聯藥物(ADC)IBI343和靶向B7-H3和EGFR的雙特異性ADC IBI3001授權給了武田制藥。CLDN18.2是近年來消化道腫瘤領域最熱門的靶點之一,競爭激烈,武田獲得了IBI343大中華區以外的全球獨家權益。IBI3001尚處於臨床I期早期階段,臨床前數據顯示出廣闊且高安全性的治療窗口,武田則鎖定了大中華區以外的獨家選擇權。 市場擔憂「共同開發」成本 股價下行的背後,或許反應了市場對於IBI363 「Co-Co」模式的成本擔憂。有觀點認為,信達生物仍需承擔40%的海外開發成本,需要有持續的、巨大的現金流出,相較於直接將權益賣出、只收取銷售分成的「輕資產」模式,Co-Co」模式可能稀釋短期利潤,顯得「不划算」。 但是,市場所不看好的模式恰恰代表了信達生物重視的長遠發展,董事長俞德超在電話會議中強調,在「Co-Co」模式中,BD金額不是首要的,未來走向會如何才是關鍵。這意味著信達生物並非被動等待分成,而是能深度參與全球臨床試驗設計、決策和執行,這對於一家志在成為全球性生物制藥公司的企業至關重要。另一方面,IBI363核心適應症已進入臨床後期,後續開發成本的確定性較高,武田承擔60%後也能緩解信達的現金流壓力。 本次交易的另一大亮點也與共同開發模式直接掛鈎,因為信達生物獲得了在美國市場與武田共同商業化IBI363的權利,這使其有望成為繼百濟神州之後第二家在美國擁有團隊直接參與創新藥銷售的中國生物醫藥公司。這標誌著中國藥企出海從簡單的權益授權,邁向了更深層次的、建立在自身商業化能力基礎上的國際合作階段。 回顧信達生物2025年中期財報,其營收達到59.5 億元,同比增長50.6%,國際財務報告標準下盈利8.34 億元,現金流狀況持續改善。當前信達生物的市銷率約為11倍,而創新藥另一大巨頭百濟神州(688235.SH; 6160.HK; ONC.US)的市銷率約為7.5倍,顯示前者已得到較高溢價。當12億美元的首付款落地,信達生物的財務實力將得到極大增強,為其他管線的研發和自身的商業化建設提供充足「彈藥」。 欲訂閱咏竹坊每周免費通訊,請點擊這裏

簡訊:中興通訊第三季淨利大減87%

電信設備製造商中興通訊股份有限公司(0763.HK; 000063.SZ)周二公布,第三季度收入達289.67億元(40.8億美元),同比增長5.11%;但淨利潤僅2.64億元,按年大跌87.84%。 前三季度計,收入總額達1,005.2億元,同比增長11.63%,淨利潤降至53.22億元,按年下滑32.69%。期間營業成本大增30.08%至698.11億元,增速遠高於收入增幅。 期內,經營活動產生的現金流量淨額按年減少77.9%至17.77億元,主要因購買商品、勞務支付的現金增加;期末現金及現金等價物餘額報268.01億元,按年減少15%。 中興通訊A股周三低開7.9%,至中午休市報45.95元,跌6.96%。香港股市周三因公眾假期休市。該股在深證及港股在過去六個月均上漲近50% 李世達 欲訂閱咏竹坊每周免費通訊,請點擊這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