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06.HK
The provider of cancer-screening products issued a positive profit alert in January, but the full earnings report has yet to appear after auditors raised questions about the company’s revenues.

諾輝健康今年1月曾發出盈喜,但這份利好財報遲遲未現蹤影,原因竟然是審計機構德勤質疑其收入表現

重點:

  • 為回應質疑,諾輝健康新增了兩名資深會計師作為獨立非執行董事,同時成立獨立特別委員會監督調查
  • 該公司的業績爭議主要在於特殊的收入確認方式有虛增收入的可能性,過高的應收帳款可能與經銷商壓貨有關

 

莫莉

作為中國的「癌症早篩第一股」,諾輝健康(6606.HK)的業績曾讓許多同行眼熱,三年收入增長超過25倍,毛利率過去三年從52%擴大到90%。可是,2023年下半年的一份沽空報告,讓諾輝光鮮亮麗的財報出現裂痕,市場開始質疑,「一路高歌」的財務表現背後,究竟是數字遊戲還是真材實料。

近期,諾輝再陷風波,原因仍然與財務資料有關,只是這一次質疑其銷售真實性的變成了「友軍」——會計師事務所德勤。

早在今年1月,諾輝就曾向市場透露業績的正面資訊。公司在盈利預喜中預告,2023年收入將按年增長158.9%至168.2%,最高達到20.49億元,其中腸癌早篩產品常衛清更是成為年銷售額破10億元的超級單品。可是到了3月,這份備受期待的年報卻遲遲未能見全貌,在預計發佈年報的日期,公司宣佈年報延期到3月28日再公佈,接近港股年報業績披露期的尾聲。

3月28日,投資者不僅未能等到業績大漲的年報,還等到一枚重磅炸彈——自諾輝上市以來就與其合作的審計機構德勤提出,需關注核心產品常衛清、噗噗管、幽幽管的交易有效性,以及相關銷售模式的商業實質和商業合理性、銷售及行銷開支的有效性。德勤甚至認為「進行獨立調查乃屬必要」。換句話說,德勤作為給諾輝的年報簽字背書的審計機構,對公司收入真實性產生了嚴重懷疑,導致這份年報無法發出。

市場似乎早已嗅到一絲不尋常的氣息,在諾輝宣佈消息的前一個交易日,其股價在休市前突然大幅跳水,當日下跌19.8%,算上再之前一日的跌幅,其股價在停牌前兩個交易日已大跌25%,創17個月新低。

面對審計機構質疑,諾輝在11天后宣佈新增兩名獨立非執行董事,二人均為資深會計師,在財務報告、企業內部調查及內部控制方面擁有豐富知識及經驗,而且兩人曾在德勤工作,其中一位更曾擔任合夥人17年。同時,諾輝成立了僅包括獨立非執行董事在內的董事會獨立特別委員會,根據之前德勤的強烈建議,公司已聘用第三方專家進行獨立調查,這次成立的獨立特別委員會專門負責監督調查等各類事項。

獨立特別委員會往往出現在上市公司出現企業管治問題、監管調查危機等情況,由多名獨立董事所組成,大多為高年資且具備一定聲望的法律和會計專家,且與調查所涉事項無利害關係。

爭論焦點何在?

雖然德勤對於諾輝產品的交易有效性、銷售模式等質疑的細節尚未明確,但是從去年8月的美國財經媒體Capitalwatch對諾輝的調查報告中或可一探究竟。

Capitalwatch當時聲稱,根據其歷時16個月在全國各地的跟蹤調查,認為諾輝通過不斷壓貨的方式,營造虛高的銷售收入。以核心產品常衛清為例,調查報告聲稱2022年常衛清在公立醫院的銷售量約為6,000份,以每份500 元供貨價計算,該部分的銷售確認收入僅為300萬元。但諾輝回應稱,常衛清來自醫院管道的收入約為2.6億元,已確認收入的銷量約為17.2萬份,每份約為1,483元,該單價遠高於調查報告中聲稱的500元,也高於常衛清在部分醫院的銷售價。

不過,諾輝的收入確認方式的確獨特,是樣本寄回實驗室且公司完成檢測服務,或採樣盒到達消費者手中超過12個月的服務有效期,這可能導致部分產品是以過期產品的形式被確認收入。2022年,常衛清出貨量80.6萬份,收入確認量為36.1萬份;2023年上半年,出貨量53.9萬份,收入確認量42.9萬份。這意味著,公司可能在財務報告中誇大出貨量或者存在其他形式的收入虛增。

此外,諾輝應收帳款佔營收的比例也不斷攀升,從2019年的31%上漲到2023年上半年的117%。Capitalwatch認為,應收帳款過高的原因是公司向經銷商壓貨,公司回應這是因為業務的服務確認方式,導致當期收入大部分需要等到下一期才能收回。

諾輝的獨立調查報告需時準備,但長遠來看,公司手握常衛清、噗噗管和幽幽管三款已上市的癌症早篩產品,針對的是中國最高發的消化道癌症中的結直腸癌和胃癌,隨著居家健康篩查的普及,諾輝的市場前景仍然相當廣闊,且看這次調查能能否給市場一個令人信服的結果。

咏竹坊專注於在美國和香港上市的中國公司的報道,包括贊助內容。欲了解更多信息,包括對個別文章的疑問,請點擊這裏

聯繫我們欲訂閱咏竹坊每周免費通訊,請點擊這裏

新聞

簡訊:盈利創紀錄激增 老虎證券股價大漲

網上券商老虎證券(TIGR.US)周二公布最新財報,非通用會計準則下,去年第四季公司錄得淨利潤3,050萬美元,刷新歷史記錄,去年同期淨利潤為110萬美元;全年淨利潤達到7,050萬美元,同比增長65%,亦創歷史新高。 公司在收入方面亦創歷史新高,2024年第四季度收入1.24億美元,同比增長77.3%,全年收入3.92億美元,同比增長43.7%。去年四季度,老虎證券全球開戶客戶新增8.1萬,同比增長70.1%,全球開戶數達244.9萬。季內入金客戶新增5.9萬,同比增長51.4%;2024年全年,公司新增入金客戶18.7萬,年度入金目標超額完成。截至2024年底,入金客戶總數達到109.2萬,同比增長20.7%。 強勁業績帶動下,老虎證券周二股價大漲21.58%,收報9.69美元。 李世達 欲訂閱咏竹坊每周免費通訊,請點擊這裏
hydrogen truck from Scage

司凱奇受惠國策 借SPAC上市獲中證監開綠燈

上周,這家綠色能源卡車製造商在納斯達克借殼上市的計劃,獲得中國證券監管機構批准,邁出了關鍵的一步 重點: 在3月底的股東投票後,司凱奇有望在下月完成拖延已久的納斯達克SPAC上市 由於輕資產商業模式、強大的政府關係,以及中國對綠色能源的支持,這家氫動力卡車製造商看起來有望蓬勃發展    陽歌 儘管成立時間不長,但正值中國大力推廣氫能源車輛,司凱奇國際有限公司為投資者提供一個相當吸引的增長故事。它計劃透過特殊目的收購公司(SPAC)在納斯達克上市,現在只是一步之遙。 上周,公司的上市計劃向前邁出重要一步,正式獲中國證券監督管理委員會(CSRC)備案,這相當於取得了監管當局的許可。此前,因尚未獲證監會批准,計劃與司凱奇合併的SPAC Finnovation Acquisition Corp. (FNVT.US)多次推遲投票,兩家公司早在2023年8月就宣佈合併意向。 根據Finnovation上周發布的最新公告,對該計劃進行股東投票的會議,定於3月27日舉行,此前定於1月30日和3月17日舉行的投票都被推遲。此筆交易完成的最後期限是5月8日,但之前已延長一次,​​如有必要很可能會再次延期。 根據Finnovation去年12月向美國證券監管機構提交的一份文件,如果交易最終完成,司凱奇將繼承一家信託賬戶中約有1.75億美元的公司,並可能引入新投資者,它們或將提供最高可達1,500萬美元的資金。 對於司凱奇來說,這筆資金相當可觀,相當於其最近一個財年銷售額的很多倍。該公司尋求的估值也相當高,因此,如果上市最終完成,其股價可能會立即承壓,這幾乎是不可避免的。 說到這裡,我們再來仔細看看司凱奇,上市完成後將更名為Scage Future,由於中國越來越青睞氫動力車輛,所以公司看起來特別有優勢。如果成功上市,司凱奇將成為去年以來,在行業內的第三家上市公司,也是第一家在美國上市的公司。 另外兩家上市的公司,分別是重型卡車氫電池系統製造商重塑能源(2570.HK),以及氫能運輸和儲存設備製造商國富氫能(2582.HK),兩家公司均於去年底在香港上市。重塑能源的股價較IPO價格上漲約80%,而國富氫能的股價則上漲了一倍多,表明投資者對這些公司充滿期頒。 這種熱情可能部分歸因於過去兩年,電動汽車(EV)在中國的大量普及,表明在北京的支持下,新的綠色技術確實可在市場蓬勃發展。中國推出多項發展氫動力汽車的計劃,有國家層面也有地方層面,包括2020年啓動的一項試點計劃,旨在於五個城市以推廣該技術。 收入差但關係強大 瞭解了這些背景後,我們將在本文的後半部仔細研究司凱奇的情況,這家公司成立時間不長,收入也不高,但似乎也為快速發展奠定基礎。公司幾年前才成立,業務 其最大的資產之一是與聯合重卡的合作,後者似乎是其氫動力卡車真正的生產商。在這裡,我們應該指出,我們說「似乎是」,因該公司尚未提交任何正式的招股說明書,而Finnovate提交的文件提供的信息有限。聯合重卡是中國貨車運輸領域的巨頭,與大型國有物流公司中集集團,以及中國主要的本土汽車製造商之一的奇瑞汽車共同成立了合資企業。 有一個這麼強大的國有合作夥伴,意味著司凱奇將能夠獲得來自中央和地方政府的大量資源,以從事生產與銷售,並可作為一家主要專注於產品開發的輕資產公司來運營。 公司的網站展示了多種車型,但最早的車型之一是銀河Ⅱ卡車,2022年推出,該公司稱其為「中國最早續航2,000公里的新能源混合動力重型卡車之一」。根據去年12月份的那份文件,截至去年9月,公司已獲得105輛新能源卡車的訂單。 儘管訂單量很大,但公司的實際收入規模依然很小。截至去年6月的12個月里,公司錄得收入610萬美元,是距今最近的數據。大約是其2023財年210萬美元收入的兩倍。公司截至2023年6月和2024年6月的財年均錄得約600萬美元的淨虧損。 對該公司追求的高估值來說,這樣的收入看上去相對較低。根據去年12月的上市文件,創始人高超希望尋求10億美元的估值,不過Finnovate建議的估值要低一些,在8億美元左右。按這兩個金額計算,司凱奇的市銷率(P/S)都超過130倍,這比重塑能源和國富氫能的25倍高出不少。 雖然我們或許可以預期司凱奇的收入會快速增長,但即使當前財年收入增長兩倍,估值8億美元,其市銷率仍將高達45倍左右,幾乎是重塑能源和國富氫能的一倍。總而言之,由於中國推廣氫能,而該公司擁有強大的政府關係和輕資產商業模式,它看上去確實有望實現強勁增長。但打算投資該公司的人可能都應多等幾個月,看看司凱奇最終完成SPAC上市後股價會穩定在什麼水平上。 欲訂閱咏竹坊每周免費通訊,請點擊這裏
Shouhui pushes for protective IPO as risk factors multiply

政策逆風佣金縮水 手回科技背水一戰

面對去中介化、佣金率下降等不利因素,網絡中介保險平台手回科技IPO有著非成功不可的壓力 重點: 2024年公司收入同比下滑15.1%至13.9億元,主要因為壽險收入下滑 以2023年長期人身險總保費計,公司市場份額為7.3%,排名全國第二   李世達 中國保險市場經歷了多年的快速增長,如今正進入結構性調整與數字化轉型的階段。隨著金融科技的進步和互聯網保險產品的出現,促使保險公司探索不同的方法來減少對中介機構的依賴,直接與保險客戶聯繫。在此趨勢下,內地網絡保險中介平台手回集團有限公司,近日第三度向港交所遞表,期盼透過上市融資擴大市場份額,在這一波浪潮中全身而退。 根據申請文件,2015年成立的手回科技,曾於2024年1月12日及同年7月30日兩度遞表,聯席保薦人為中金公司及華泰國際。而此次第三度遞表距離上一份申請文件失效僅一個月。 手回科技是中國人身險中介服務提供商,主要通過三個平台促分銷人身險產品,一是於「小雨傘」平台進行在線直接分銷,保險客戶可通過平台直接購買保險;二是於「咔嚓保」平台通過保險代理人進行分銷;第三則是於「牛保100」平台,在業務合作夥伴的協助下進行分銷,所謂合作夥伴包括媒體、自媒體、持牌經紀等分銷推廣。公司透過「牛保100」平台獲取的收入,佔保險交易服務總收入的62.8%;而「小雨傘」和「咔嚓保」分別佔21.3%和15.9%。 而公司收入主要來自保險公司支付的佣金,通常根據保單保費的百分比計算。申請文件顯示,手回科技與超過110家保險公司建立了合作,包括中國超過70%的人身險公司。 根據弗若斯特沙利文的資料,以2023年長期人身險的總保費計,公司在中國第二大線上保險中介機構,市場份額為7.3%。值得注意的是,排名第一的機構市場份額高達45.5%,相差了38.2個百分點。 佣金率下降 財務方面,2021年、2022年及2023年,手回科技收入分別為15.5億元、8.1億元、16.3億元;分別為虧損2億元、盈利1.3億元及虧損3.6億元。至2024年,公司收入同比下滑15.13%至13.9億元,虧損則收窄至1.4億元。 公司的虧損主要來自向投資者發行的金融工具賬面值變動。2023年及2024年分別錄得5.8億元和3.5億元的虧損。2024年,扣掉金融工具賬面值變動後的經調整利潤為2.4億元,較2023年下滑4.34%,主要因壽險業務收入按年下滑52%至4.7億元。 公司稱,壽險收入減少主要是由於整體經濟放緩導致的需求減少,以及保險公司因應去年利率下降而下調長期壽險產品的預期回報率,另外,因應國家最新政策導致的佣金率下降,也是因素之一。 新規範要求保險公司支付給銀行保險渠道的佣金,不得超過規定的最高佣金率。保險公司因此同步下調保險中介機構的佣金率,這導致手回科技長期壽險產品的平均首年佣金率,由2023年的31.7%,下降至2024年的21.5%。 除此之外,公司收入依賴少數客戶也是一大隱憂。根據申請文件,公司有70%的收入來自五大客戶,任何一家主要客戶的流失,都將對公司業務帶來顯著影響,而在政策逆風之下,中介公司的話語權進一步被削弱。 保險去中介化 不過,最大的危機仍在於保險公司的「去中介化」。手回科技在申請文件中坦言,金融科技的進步和互聯網保險產品的出現,促使保險公司持續減少對中介機構的依賴,並直接與保險客戶聯繫,已有越來越多的傳統保險公司建立自己的線上平台,直接向保險客戶銷售互聯網保險產品。在此情況下,手回科技企盼上市融資擴大銷售網絡,以提升市場份額,助公司在快速變化的市場中站穩腳跟。 不過,急於上市還有另一個重要原因,那就是與股東的對賭協議。根據相關協議,部分股東的撤資權在手回科技首次提交上市申請時被暫停,這一狀態將維持至2025年9月30日或首次提交申請後的18個月內,目前距離這個期限剩下約半年時間。公司主要股東包括紅杉雨澄、極地信天等。成立以來,公司已完成五輪融資,估值約為12億元。 總體而言,手回集團面臨的問題不小,特別是市場環境與政策可能都為公司發展帶來不利影響,而持續下行的佣金費率可能讓公司業績雪上加霜,即使成功上市,前路也不好走。 欲訂閱咏竹坊每周免費通訊,請點擊這裏

簡訊:舒寶國際招股集資1.5億元

衛生用品生產商舒寶國際集團有限公司(2569.HK)於周三招股,公司發行2.5億股,每股招股價介乎0.5元至0.6元,集資最多1.5億元,本月24日截止認購,27日掛牌,Sunny Fortune為獨家保薦人。 舒寶國際主打品牌是嬰童護理品「嬰舒寶」,最大市場在俄羅斯,2024年首三季收入5.2億元人民幣(下同),按年升5.6%。當中來自俄羅斯的收入佔比為39.6%,股東應佔溢利為4,046萬元,同比下跌26.3%。 集資所得超過五成,將用於購買嬰童和女性護品的生產機器,17%用於提升品牌與推廣營銷,近18%用作倉庫升級及投資IT基礎設施。 劉智恒 欲訂閱咏竹坊每周免費通訊,請點擊這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