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家公司曾經作爲Clubhouse技術合作夥伴而聲名鵲起,此後因中國的教育整頓行動及有關其安全性的質疑而備受打擊

重點:

  • 聲網公司去年第四季度營收僅增長21.5%,受中國打擊民辦教育機構的影響,公司預測2022年營收將僅增長5%
  • 公司股價在上周創下歷史低點,但此後反彈了20%,其中11%的漲幅出現在公司發布了包含新增長計劃的最新業績報告之後

陽歌

一年之間,今非昔比。

這聽起來像是陳詞濫調,但用來描述聲網公司(API.US)的情况却十分貼切。這個互聯網音頻領域的先驅本周發布了最新季度業績。結果顯示,該公司已經不再是投資者的寵兒,而是在竭盡全力避免被投資者拋棄。

最新發布的業績,加上看起來相當乏力的2022年收入指引,似乎勾勒出一家看起來平淡無奇的公司。但是聲網公司及其首席執行官趙斌——互聯網音頻和視頻領域的先驅人物,正在盡最大努力給投資者的腦海裏播下一些“種子”,從而證明還沒到放棄這家公司的時候。

其中一些種子確實很吸引人,包括公司開始涉獵十分火爆的元宇宙概念,這一點我們稍後再談。但首先,我們簡單回顧一下爲何這家公司曾經如此炙手可熱,然後再看看它最新的財務數據。

聲網是一家相對低調的公司,幾乎就在一年前,它爲互聯網上紅極一時的Clubhouse軟件提供背後音頻技術的身份曝光。此後,該公司股價飈升,去年2月達到100美元(636元)以上的峰值——是不到一年前20美元IPO發行價的五倍多。

但是隨後問題出現了,包括當時有報道稱,Clubhouse的網絡流量是通過聲網在中國的服務器引導的,雖然兩家公司從未真正確認它們的關係。計算機迷們還很快發現了聲網的加密漏洞。聲網公司隨即表示,它不存儲任何用戶數據,讓客戶自行决定加密事宜。

最重要的是,該公司還受到中國民辦課後輔導機構整頓行動的衝擊,該領域曾是聲網最大的客戶來源之一。

隨著公司各項基礎的瓦解,其股票也逐步下跌至上周的歷史低點8.7美元左右。此後情况略有改善,自最新業績公告發布後,過去的兩個交易日裏,股價出現了小幅反彈,目前比上周的歷史低點上漲了約21%。

有些人可能會說,這是典型的“死猫反彈”,需要承認的是,你確實需要仔細研究公司的最新報告,才能找到真正的樂觀迹象。但只要留心觀察,這些信號絕對是存在的。

公司的整體數據看起來當然乏善可陳,收入僅增長21.5%,爲4,040萬美元——遠低於人們對一家曾經錄得三位數增長的公司的預期。由於急劇增長的研發和營銷費用,該季度的淨虧損也從一年前的620萬美元增長了兩倍多,達到2,120萬美元。

但是最令人擔憂的迹象,在於公司預測今年收入將僅增長5%,爲1.76億到1.78億美元——這可能會讓電力設施或者礦業公司的投資者感到滿意,但絕對不符合人們對一家高增長的互聯網公司的期待。

教育雙刃劍

該公司很快解釋說,中國對教育行業的治理整頓,是第四季度業績平平以及2022年前景讓人更難以看好的主要原因之一。在整治行動中,中國叫停了大多數民辦機構的課外輔導服務,徹底摧毀了一個此前價值數十億美元的行業。 

首席財務官王靜波在財報電話會議上說,該行業一直是聲網的最大客戶之一,約佔其總收入的四分之一。他還表示,公司預計這一收入來源今年將完全消失。

但他和後來被思科收購的Webex的創始工程師趙斌也指出,隨著疫情顯示出更多課堂活動轉移到網上的巨大潜力,教育在中國之外的地方存在諸多可能性。該公司看到巨大潛力的另一個領域,是爲以工作爲導向的情境(work-oriented situations)提供技術。

 “最近,我們……幫助世界上市值最大的其中一家公司爲工作場所推出了一個音頻直播平台,它反映了這樣一個趨勢,即以前社交應用程序才有的許多實時參與功能,現在正在進入專業應用程序,”趙斌說道。

但也許最吸引人的,是該公司以MetaKTV產品的形式對元宇宙的嘗試,該產品“在虛擬世界中重現老式的K歌房”,趙斌在電話會議上說。若想瞭解該產品,你應該去看電話會議記錄,其中包含一些非常豐富的細節。不過,可以肯定的是,作爲潜在的新搖錢樹,它看起來確實很吸引人。

從財務角度來看,新財報中最積極的信號來自聲網的支出增加,這似乎表明該公司正在努力開發新產品和服務,並吸引必要的人才,使其回歸更好的增長軌道。該公司本季度的研發成本翻了一番,達到2,880萬美元,部分原因是向員工提供了更多的股票作爲激勵;而銷售和營銷成本也出現了類似幅度的增長,達到85.5%,至1,380萬美元。

值得一提的是,聲網還公布了一項2億美元的股票回購計劃,這意味著它可能會花掉去年年底7.55億美元現金中的一大部分來購買其估值較低的股票。

就目前的水平來說,該公司的股價看起來確實相當低迷,尤其是如果你認爲隨著該公司向中國市場以外的地方擴張,它可能正在爲更加光明的未來埋下種子。中國市場目前約佔該公司收入的三分之二。其市淨率(P/B)只有1.2倍,而類似企業Twilio(TWLO.US)爲2.6倍,互聯網語音先驅8×8(EGHT.US)則高得多,爲13倍。

分析機構也認爲該股有相當大的上行空間,雅虎財經調查的7家機構給出的平均目標價爲28.97美元,比最新收盤價11.34美元高出一倍多。

欲訂閱咏竹坊每周免費通訊,請點擊這裏

新聞

簡訊:中通快遞第三季淨利增長5% 下調全年業務量指引

物流公司中通快遞(ZTO.US; 2057.HK)周三公布,截至9月底止的第三季度,錄得收入118.65億元(16.66億美元),按年升11.1%,淨利潤25.24億元,按年升5.3%。 前三季度計,公司收入345.88億元,按年升10.29%。淨利潤64.55億元,按年微升0.33%。 第三季度,中通快遞包裹量為95.7億件,按年增長9.8%。期內包裹量增長及包裹單價增長1.7%,帶動核心快遞服務收入增長11.6%。受惠於電子商務退貨包裹量的增加,由直銷機構產生的直客業務收入增長141.2%。同期毛利率則按年跌6.3個百分點至24.9%。 此外,公司下調了年度指引,將全年包裹量預計由原本的388億至401億件,下調至介於382億至387億件之間,按年增長12.3%至13.8%。 中通快遞港股周四高開,至中午休市報148.4港元,升0.61%。 李世達 欲訂閱咏竹坊每周免費通訊,請點擊這裏

簡訊:AI技術賦能 快手三季度盈利大升

短視頻平台快手科技(1024.HK)周三公布第三季度業績,收入355.5億元人民幣(下同),同比上升14.2%,盈利大幅上升37.3%至44.89億元。 期內平均日活躍用戶超過4.16億,同比升2.1%,每位日活躍用戶平均線上營銷服務收入48.3元,同比升11.54%。  線上營銷服務收入按年升56.6%至201億元,主要是借助AI技術,持續升級線上營銷投放產品。其他服務增加41.3%至59億元,主要是由於先進的AI技術及卓越的產品性能帶動。至於直播業務,收入同比上升2.5%至95.7億元, 周五快手開市升2.5%報65.1港元,公司過一年股價從高位回落30%。 劉智恒 欲訂閱咏竹坊每周免費通訊,請點擊這裏
Genuine Biotech

對賭協議壓頂之下 真實生物三闖港交所

核心產品阿茲夫定市場需求早已消退,與復星醫藥合作終止導致營收斷崖式下滑,現金流瀕臨枯竭,還有一份僅剩7個月期限的上市對賭協議 重點: 2024年9月,真實生物收回阿茲夫定的商業化權利,新渠道在2025年上半年僅實現銷售收入900萬元 兩年半累計虧損9.89億元,公司的現金流也遭遇嚴重困境,現金及現金等價物僅有5,000.5萬元    莫莉 曾幾何時,新冠藥物研發企業是資本市場備受關注的寵兒,然而,隨著疫情紅利消退,行業熱潮迅速降溫,這些曾經依賴「明星特效藥」光環的企業紛紛面臨嚴峻的轉型考驗。在這股寒流中,曾憑借首款國產新冠口服藥阿茲夫定嶄露頭角的真實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在2025年11月第三次向港交所遞交上市申請。 在此之前,真實生物曾於2022年8月和2025年2月兩次遞表,均未能在半年內通過聆訊。與以往不同的是,此次真實生物的上市闖關堪稱關乎生死存亡的「突圍戰」:核心產品阿茲夫定市場需求早已消退,與復星醫藥合作終止導致營收斷崖式下滑,現金流瀕臨枯竭,還有一份僅剩7個月期限的上市對賭協議。 真實生物成立於2012年,是一家專注於治療病毒感染、腫瘤及心腦血管疾病創新藥物研發、製造核商業化的生物科技公司,旗下擁有五款候選管線,核心產品是首款獲批的國產新冠口服藥阿茲夫定,以及其餘四款尚處於臨床前期的管線。隨著新冠疫情平息導致相關藥物需求大幅下滑,真實生物正致力於開發阿茲夫定的聯合療法,希望將適應症拓展至肝癌、結直腸癌、非小細胞肺癌及HIV感染等重大疾病領域。 值得注意的是,阿茲夫定在2022年7月獲國家藥監局附條件批准治療新冠,一直面臨臨床研究時間短、數據不透明、療效不顯等一系列質疑。根據國家藥品監督管理局的附條件批准要求,阿茲夫定需在2026年前完成確證性臨床研究,以充足的療效和安全性證據換取正式批准,否則阿茲夫定的藥品註冊證將在2027年被被撤銷,屆時將退出市場。真實生物在申請文件中透露,預計將在2025年底前完成臨床研究報告。 即便阿茲夫定獲得正式批准,真實生物銷售額的大幅滑坡趨勢也難以逆轉。申請文件顯示,2023年、2024年及2025年上半年,公司營業收入分別為3.44億元、2.38億元和1,653萬元。2025年上半年營收同比暴跌92%,這一斷崖式下滑主要源於與復星醫藥終止合作後特許權使用費收入的大幅減少。 2022年,真實生物曾與復星醫藥達成商業化合作,由復星醫藥產業獲得阿茲夫定在內地的獨家商業化權利,2023年和2024年真實生物的營收絕大部分由這筆合作貢獻。但是,2024年9月,真實生物與復星醫藥產業終止合作,收回了阿茲夫定的商業化權利,公司選擇聘用經銷商進行銷售,截至2025年6月30日,真實生物已與74家經銷商訂立經銷協議,但是轉型效果遠不及預期,新渠道在2025年上半年僅實現銷售收入900萬元。 財務狀況嚴峻 真實生物的盈利表現同樣不容樂觀,2023年、2024年及2025年上半年,公司淨虧損分別為7.84億元、4004.2萬元和1.65億元,兩年半累計虧損9.89億元。與此同時,公司的現金流也遭遇嚴重困境,截至2025年6月30日,現金及現金等價物僅為5,000.5萬元,較2024年底的1.38億元大幅減少。 研發投入也因資金壓力被迫收縮。2023年、2024年及2025年上半年,公司研發費用分別為2.38億元、1.51億元和5,405.2萬元,呈現明顯下滑趨勢。截至2025年上半年,真實生物的資產總值減流動負債為負9.84億元,顯示公司面臨嚴重的短期償債壓力。 真實生物面臨的最大壓力來源於即將到期的對賭協議。申請文件披露,公司於2021年和2022年完成兩輪融資,累計募資7.13億元。這些融資帶來了附帶贖回權的對賭條款,若真實生物上市申請被駁回或是或自首次遞表後47個月內未能完成上市,投資者有權要求公司按年利率10%回購優先股。真實生物首次遞表時間為2022年8月,至今已過去近40個月,這意味著公司僅剩7個月左右的時間完成上市。 2022年完成B輪融資後,真實生物的投後估值曾高達35.6億元。但是,在核心產品營收一再下滑,其他管線仍處於早期臨床階段需要持續的大額研發投入的情況下,真實生物恐怕難以維持高估值。在若此次無法成功上市,真實生物還將面臨巨大的贖回資金壓力。資本市場是否會為一家營收下滑、虧損持續、現金流瀕臨枯竭的生物科技公司買單,仍是未知數。 欲訂閱咏竹坊每周免費通訊,請點擊這裏
Dietary fiber

無糖時代的「隱形配方」 膳食纖維走上中國餐桌

隨著全球體重管理、腸道健康與慢病防控需求增長,膳食纖維市場迎來高速擴張期,而涉入缺口巨大的中國,已成為最大消費市場    頭豹研究院 在「控糖、控脂、控卡」成為新消費時代關鍵詞之際,膳食纖維正由過去被動攝入的基礎營養成分,躍升為主動選擇的健康功能原料,正在無糖飲料、早餐穀物、代餐粉及膳食補充劑等產品中快速普及,成為食品創新與功能食品定價的重要標籤。 業內普遍認為,膳食纖維作為被營養學界補充認定的「第七類營養素」,在體重管理、血糖控制、腸道菌群維護等多重健康機制上的科學證據愈加明確。其吸水膨脹的特點可增強飽腹感,部分可溶性膳食纖維經發酵可產生短鏈脂肪酸,有助調節腸道微生態,使其在代謝健康議題日益受關注的背景下需求快速上升。 數據顯示,2023年全球膳食纖維市場銷售額達到5.14億美元,預計2030年將擴張至10.03億美元,年複合增長率(CAGR)10.03%。市場增長的主要動力來自慢性病預防需求提升、功能食品創新加速,以及亞洲地區特別是中國消費意識變化。 事實上,中國已成為全球最大膳食纖維消費市場。儘管中國營養學會建議成年人每日攝入25至30克膳食纖維,但中國居民平均攝入量仍明顯不足,存在顯著「攝入缺口」。龐大人口規模疊加健康消費意識崛起,使膳食纖維成為食品企業差異化競爭的重要抓手。 此外,中國膳食纖維產業產量在2019年起超越北美,躍居全球第一。多家上游企業正加速擴產布局,例如有企業建設年產3萬噸可溶性膳食纖維項目已正式投產,反映市場預期的增長趨勢。 從產業結構看,膳食纖維上游主要原料包括澱粉、蔗糖、葡萄糖及其深加工產品,受玉米、甘蔗等國際農產品價格波動影響較大。中游為關鍵生產環節,有望憑技術迭代實現成本下降和顆粒品質提升;下游則與食品、飲料、乳製品、烘焙食品與保健品密切相連。 可溶性膳食纖維應用擴散 其中,以菊粉、抗性糊精、β-葡聚糖為代表的可溶性膳食纖維因口感較佳、配方適配度高,更受飲料及乳製品企業青睞。在乳酸菌奶中作為活性菌營養源,並用於提升口感;在高纖飲品中提高穩定性和分散性;在烘焙食品中延長貨架期、改善結構性,應用持續擴展。 伊利(600887.SH)、蒙牛(2319.HK)等乳業公司已布局含益生元膳食纖維產品,代餐及輕食品牌亦強化「添加膳食纖維」作為價值賣點,顯示其功能化特徵正重塑配方邏輯及產品溢價能力。 業內預測,未來膳食纖維將從基礎營養補充走向系統健康管理,在體重和血糖管理、腸道微生態調節及免疫功能增強等方面形成更明確的功能定位。隨著精准營養、老齡化營養和慢病預防的市場需求上升,「膳食纖維+功能食品」有望成為食品工業新一輪競爭焦點。 分析人士指出,膳食纖維賽道具有明確的長期邏輯:需求增長確定性強、應用領域擴展快速、產業鏈技術迭代驅動降本,但同時也面臨標準體系建設不完善、行業競爭加速等挑戰。 在健康理念全面轉向「預防大於治療」的趨勢下,膳食纖維被視為繼蛋白質、益生菌之後最有潛力的功能性原料之一,正成為食品行業通往千億級藍海的關鍵增長曲線。 頭豹研究院中國是行企研究原創內容平台和創新的數字化研究服務提供商,擁有近百名資深分析師,聯繫方式:CS@leadleo.com 本文內容純屬作者個人意見,不代表咏竹坊立場 欲訂閱咏竹坊每周免費通訊,請點擊這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