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家中國領先的連鎖咖啡店第二季收入增長72%,而由於新冠疫情干擾,多數同行業績下滑

重點:

  • 瑞幸咖啡報告第二季收入和利潤均實現強勁增長,這得益於門店快速擴張,以及與早期會計醜聞有關的支出下降
  • 該公司採取了在大城市開自營店,在小型市場合夥開店的混合經營模式

陽歌

中國的餐廳和咖啡館在第二季度遭受重創,由於廣泛的疫情防控措施,包括上海長達兩個月的全面封控,它們的業務遭到嚴重破壞。但從瑞幸咖啡(LKNCY.US)最新的業績中,卻看不到這一點,這家中國最大的咖啡連鎖品牌已從兩年前幾乎導致其結業的重大醜聞中涅盤重生。

懷疑論者可能會對瑞幸週一公佈的最新業績半信半疑,其中顯示該公司收入在第二季按年增長72%至33億元。畢竟,就在兩年前,這家公司承認在2019年偽造了接近這個數額的銷售額,在全球引發關注。

考慮到中國大多數其他連鎖品牌的收入都因疫情干擾而嚴重下滑,瑞幸第二季銷售額的大幅增長就更加令人印象深刻。一個典型例子是肯德基和必勝客餐廳在中國的營運商百勝中國(YUMC.US),它的該季度收入下降了13%。

2020年曝出醜聞後,瑞幸確實受到了嚴格審視,可能正因為如此,投資者似乎相信它會東山再起。業績公佈當天,該公司股價大漲12%,今年迄今已增長超過50%——這個表現優於許多公司。此外,該股目前的價格達到了醜聞曝光後的高位,最新收市價接近15美元,正在迅速趨近於2019年17美元的IPO價格。

該公司股價上漲之後,市值達到近40億美元,跟其他大型餐飲企業相差無幾。其市盈率目前為28倍,實際上領先於頭號競爭對手星巴克(SBUX.US)的24倍,也領先於百勝中國的27倍。因此,該公司顯然正在贏得投資者的尊重,雖然與此同時,由於在曝出醜聞之後被納斯達克除牌,該股目前仍在場外交易。

那麼,瑞幸究竟是如何從壞企業的代表,變成中國蓬勃發展的咖啡行業尖子生呢?之所以稱它為尖子生,因為它顯然在中國咖啡市場處於領先地位,截至6月底擁有7,195家門店,遠遠領先於排在第二的星巴克,後者在7月底擁有5,761家門店。

這個問題的答案似乎在於,它一方面依靠容易開設、營運成本低的小門店,一方面採取多元化戰略,不光依賴北京和上海這樣的大城市,也在小一些的城市開展業務。在二季度,對大城市的依賴成了星巴克這樣的大品牌的致命弱點,因為最嚴重的疫情多數都發生在大城市。

強有力的夥伴關係

成立於2017年的瑞幸咖啡迅速成為中國咖啡市場的主要參與者,它專注於提供質優價廉的咖啡,店面都不大,採用極簡主義風格,正如我們前文提到的那樣,而且它以外賣為主。該公司還通過僅限手機應用程式下單的方式,從而壓低了勞動力成本,店內同時僅需兩三名員工即可。這種做法被許多公司模仿,星巴克甚至專門針對中國市場推出了一個名為“Starbucks Now”的新模式。

雖然小型、低成本的模式對瑞幸咖啡來說已是老生常談,但它有一個取得成功的新元素,就是自營店和合作店結合起來的模式。前者專注於市場更大、更有利可圖的一線城市,而後者則專注於本地知識和經驗更為重要的較小市場。

截至6月底,在該公司的7,195家門店中,近70%是自營店。但自營門店的收入佔該公司總收入的76%,這表明自營的大城市門店帶來的收入高於小城市的門店。最新的自營門店比例較一年前有所下降,當時它76%的門店是自營店,這表明它合作門店的增長速度快於自營店。

瑞幸的自營店當季同店銷售額增長41.2%,這個數字已經相當強勁,但考慮到星巴克截至7月的上季度在中國的同店銷售額同比下降44%,這個數字就更顯厲害了。

一個重要的事實是,雖然瑞幸第二季錄得淨虧損1.147億元,但其中包括與醜聞相關的訴訟費用2.768億元。剔除這個部分和其他一些非經營性項目的話,該公司在本季度的非美國通用會計準則利潤為2.675億元,約為去年同期9,200萬元利潤的三倍。

文章的最後,我們來看看揮之不去的醜聞問題,這是妨礙該公司從場外交易恢復到納斯達克主機板交易的主要障礙之一。

“我高興地宣佈,繼第一季成功完成金融債務重組後,我們在解決未完成的美國證券訴訟方面取得了實質性進展,”董事長郭謹一在財報隨附的評論中表示。“我們收到了聯邦集體和解的最終法院批准,在解決剩餘的訴訟方面也取得了實質性進展。這標誌著瑞幸咖啡在解決其歷史問題方面的又一個重要里程碑。”

瑞幸在財報中稱,與該醜聞和隨後的公司重組相關的虧損在二季度為相對溫和的2,060萬元,低於去年同期的6,290萬元,由此可以看到這些“歷史問題”的逐步消失。對於是否以及何時可能申請重返納斯達克主板市場,該公司並未透露太多資訊,但其高管在財報電話會議上表示,公司仍“致力於美國資本市場”。

欲訂閱詠竹坊每週免費通訊,請點擊

新聞

Sanhua refrigeration air conditioning infrastructure

簡訊:浙江三花獲證監會批准赴港IPO

中國證監會正式批准浙江三花智能控制股份有限公司(002050.SZ)赴港上市申請,為這家制冷空調元器件製造商的IPO計劃掃清關鍵監管障礙。 根據證監會官周一網上的備案通知書披露,三花智控擬發行約4.77億新股。 該公司於今年1月遞交港交所上市申請,由中金公司與華泰國際擔任聯席承銷商。財務數據顯示,其去年首九個月營收同比增長8.4%至206億元,較上年同期的190億元有所增長;當期淨利潤從21.6億元增至23億元,增幅達6.5%。 三花智控已在深交所主板上市,該公司去年原計劃在瑞士二次上市,但最終由於市場環境變化而改道為香港資本市場。 陽歌 欲訂閱咏竹坊每周免費通訊,請點擊這裏

簡訊:北森控股去年度虧損收窄

人力資源管理雲服務(HCM SaaS)供應商北森控股有限公司(9669.HK)周二公布,預料截至3月31日止的2025財政年度,虧損將介乎約1.3億元(1,800萬美元)至約1.96億元,較2024財年的虧損約32.09億元收窄。 公司表示,虧損收窄主要由於公司可贖回可轉換優先股公允價值變動產生的虧損,及以股份為基礎的付款較2024財年減少所致。 北森控股預期,2025財年收入將介乎約9.23億至約9.66億元,按年增長約8%至13%,年度經常性收入預料介乎約8.9億至約9.27億元,按年增加約17.7%至22.5%。 公司股價周二低開0.5%報5.89港元,至中午收市報5.97港元,跌1.36%。 李世達 欲訂閱咏竹坊每周免費通訊,請點擊這裏

簡訊:小南國大折讓配股 集資不足900萬元

餐飲集團上海小南國控股有限公司(3666.HK),周一晚公布配股,將以每股0.02元,配售近4.43億股,較周一收市價0.024元大幅折讓16.7%,僅集資890萬元,集資所得用作一般營運資金。 小南國表示,配售可籌集額外運營資金、增強公司的財務狀況及擴大本公司的股東基礎,從而提高股份流通性。 曾經是上海餐飲龍頭之一的小南國,近年業務每況愈下,去年收入按年大跌30%至3.14億元人民幣(下同),虧損卻較2023年擴大80%至8,506萬元 小南國周二高開25%報0.03港元,公司過去一年股價由高位下跌33%。 劉智恒 欲訂閱咏竹坊每周免費通訊,請點擊這裏

簡訊:金利來私有化計劃未獲股東批准

服裝品牌金利來集團有限公司(0533.HK)上周五公布,大股東兼主席曾智明建議將公司私有化之計劃,在法院會議上未獲股東批准,其中,贊成及反對分別佔出席投票的股東股數55.332%及44.668%。因此,建議及計劃已告失效。 曾智明於去年12月提出私有化計劃,理由是公司估值偏低,且20年來並未在市場上集資,上市地位「無關緊要」。其出價每股1.5232港元雖較當時市價溢價約24.85%,但較截至去年6月底止股東應佔每股資產淨值(NAV)4.4741港元,折讓約65.95%。 根據年報,金利來去年收入12.2億港元(1.57億美元),同比下滑8.4%,淨利潤則下滑19.9%至9,310萬港元。截至去年底,公司銀行存款、現金及現金等價物約10.5億港元。公司投資物業及發展中物業資產賬面總價值逾33億港元。 公司股價周一大幅低開39.6%,報0.9港元,至中午收市報1.05港元,跌29.53%。 李世達 欲訂閱咏竹坊每周免費通訊,請點擊這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