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b&B fortifies for battle over China’s vaccine market

擁有兩款核心產品,分別是2023年5月獲批上市的四價流感病毒亞單位疫苗,以及即將進入III期臨床試驗的凍乾人用狂犬病疫苗

重點:

  • 引入嘉興鑫揚及華泰資本作為基石投資者,合共認購了1,300萬美元(約9,361萬元)
  • 按當前季度消耗速率,賬上現金僅夠維持約9個月,IPO完成後可將現金流支撐期延長至約22個月

  

莫莉

後新冠時代,中國疫苗企業普遍面臨價格戰與市場萎縮的困局,曾經備受追捧的流感疫苗、HPV疫苗、狂犬疫苗等自費「明星」苗種普遍遇冷。在此背景下,專注於創新疫苗研發與商業化、卻遭遇規模化和盈利挑戰的江蘇中慧元通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2627.HK),於7月31日正式啓動港股招股,尋求通過資本市場「輸血」以抵御行業「寒冬」。

招股書顯示,中慧元通此次全球發售3344.26萬股H股,招股價介於每股12.9港元至15.5港元之間。以發行價上限計算, 中慧元通此次IPO最多募資5.18億港元(4.75億元)。公司於7月31日至8月6日公開招股,預計8月11日開始在香港交易所上市,一手(200股)入場費3,131.26港元。

中慧元通此次上市,還引入了兩家私募基金公司作為基石投資者,嘉興鑫揚及華泰資本投資合共認購了1,300萬美元(約9,361萬元),約佔IPO基礎發行規模的18%。中信證券、招銀國際擔任中慧元通此次香港IPO的聯席保薦人。

中慧元通成立於2015年,目前擁有兩款核心產品,分別是2023年5月獲批上市的四價流感病毒亞單位疫苗,以及即將於今年第三季度啓動III期臨床試驗的凍乾人用狂犬病疫苗。此外,公司還擁有包括重組帶狀皰疹疫苗、23價肺炎球菌多糖疫苗(PPSV23)在內的11款在研產品管線。

手握一款商業化產品後, 中慧元通依賴四價流感病毒亞單位疫苗的上市銷售,在2023年實現了5,217萬元收入,2024年該產品的完整銷售年度帶來營收躍升至2.60億元,展現出爆發式增長。然而,中慧元通在2025年第一季度的收入僅有41.3萬元,公司對此解釋是:流感疫苗的銷售受季節性波動影響,相關銷售往往更集中在7月至9月。

中國流感疫苗市場滲透率極低。據招股書引述的報告,2022年至2023年流感季中國的整體流感疫苗接種率為3.8%,美國同期的接種率接近50%。中國流感病毒亞單位疫苗的市場規模有望從2024年的7億元增長至2033年的29億元,市場規模巨大。

但是,在中國消費降級的大背景下,屬於自費疫苗的流感疫苗市場正在經歷激烈的價格戰,國藥集團旗下的四價流感病毒裂解疫苗價格約為88元/支,而中慧元通的四價流感病毒亞單位疫苗定價高達319元/支。儘管亞單位疫苗具有針對性強,副作用少等優點,但是巨大價差讓中慧元通在銷售端明顯承壓。從退貨比例就可見一斑,2024年錄得的有關2023年銷售流感疫苗的實際產品退回為2,130萬元,高於此前預估的1,330萬元,以2023年的收入5,217萬元計算,退貨比例達到四成。

因此,在商業化產品收入有限、研發持續投入之際,中慧元通連年錄得淨虧損。2023年、2024年以及2025年第一季度分別錄得淨虧損高達4.25億元、2.59億元、8,730萬元。主要原因在於研發開支高企,同期的研發費用分別為2.83億元、2.05億元和4,651萬元。

流動性瀕臨極限

截至2025年3月末,中慧元通現金儲備僅剩1.15億元,而流動負債淨額高達4.7億元,資產淨值下跌至1.47億元。按當前季度消耗速率,賬上現金僅夠維持約9個月。招股書表示,如果按發行價下限計算,本次IPO預計淨募資約3.9億元人民幣,理論上可將現金流支撐期延長至約22個月。

當前流感疫苗市場競爭激烈,公司招股書坦承中國市場存在26款獲批上市的流感疫苗競品,包括12種四價疫苗,當中不乏智飛生物(300122.SZ)、科興生物(SVA.US)等疫苗巨頭的產品,他們有著更為成熟的產能和渠道優勢。

中慧元通押注的另一個核心產品是凍乾人狂犬病疫苗,該產品採用的是二倍體細胞技術路線,因安全性更優、抗體反應更好被視為該類疫苗的升級方向,但是其在中國市場的競爭同樣激烈,康華生物、民海生物的同類疫苗已經上市,還有另外6家企業正在研發同一路線的狂犬病疫苗。

中慧元通於2021年6月完成6.9億元的B輪融資,投後估值41.89億元。以招股價上限計算,IPO的市值約為60.98億港元,B輪投資者可以獲得大約34%的溢價。中國最大的流感疫苗生產企業華蘭生物(002007.SZ)的市銷率約為7倍,而中慧元通以招股價上限計算的市銷率約為21.5倍,遠高於行業龍頭的估值。在疫苗企業的業績普遍滑坡期間,中慧元通作為新玩家攻佔市場的艱難程度不言而喻,其長遠發展仍有待觀察。

欲訂閱咏竹坊每周免費通訊,請點擊這裏

新聞

簡訊:九方智投入股EX.IO 布局海外數字資產業務

投資教育機構九方智投控股有限公司(9636.HK)周二宣布,其全資子公司JF SmartTrade與虛擬資產交易平台EX.IO訂立股份認購協議,將入股EX.IO。公司表示,此舉有助借助EX.IO的交易所資源與Web3技術,加快海外數字資產業務布局,強化鏈上金融服務能力,推動多元化及可持續發展。該筆投資未披露具體細節。 EX.IO附屬公司EXIO Ltd.去年12月已獲香港虛擬資產交易平台牌照,從事虛擬資產交易及託管業務。九方智投指出,本次投資將提升公司在數字資產交易、資產管理及託管等方面的合規基礎設施與服務能力,形成完整閉環。雙方將共同推進數字資產創新合作,亦計劃深化「AI+研究」在數字資產場景的應用,研發智能投顧系統與算法,鞏固在數字金融領域的競爭優勢。 九方智投周三高開,至中午休市報64.45港元,轉跌1.07%。 李世達 欲訂閱咏竹坊每周免費通訊,請點擊這裏

簡訊:金山雲配股集資28億拓AI業務

從事雲計算的金山雲控股有限公司(3896.HK, KC.US)周三公布,將配售3.38億股新股,每股配售價8.29港元,將集資28億港元。 配售價較周二收市價9.09港元折讓8.8%,配售股份佔公司已擴大後發行股份的7.46%。 公司表示,配售集資所得80%用於支持人工智能業務,包括擴充基礎設施及提升雲服務能力;20%將用於補充營運資金及其他公司用途。 金山雲周三開市跌5.4%報8.6港元,過去一年股價升5.5倍。 劉智恒 欲訂閱咏竹坊每周免費通訊,請點擊這裏
Anonymous letter reveals storm in a China Rare Earth teacup

一封匿名信 揭中國稀土茶壺裡的風暴

擁有響亮名號的中國稀土控股,在一連串內部指控後,對投資者而言似乎只剩下警惕價值 重點: 附屬公司涉至少45宗訴訟與9宗強制執行案件 公司業務以稀土加工為主,與央企中國稀土集團無關   李世達 6月的一封匿名投訴信,讓剛剛經歷一波大漲的中國稀土控股有限公司(0769.HK)像是坐過山車,命運急轉直下。 中國稀土自6月18日起陷入停牌,至今未能復牌。最新公告顯示,旗下附屬公司捲入至少45宗訴訟與9宗強制執行案件,部分銀行貸款並未在財報中披露,甚至還傳出資產被轉移的嫌疑。一連串的調查最快要到今年10月才會有結果。 就在停牌前一周,中國稀土股價在6月11日創下52周高位,今年至今仍有75%的漲幅。波漲幅或與當時中美談判進展有關,傳出美方擬放寬半導體出口管制換取中國在稀土方面的鬆綁。今年6月,中國稀土出口量攀升至2009年以來新高,顯示全球買家正積極搶購用於製造強大磁鐵的材料。 此稀土非彼稀土 不過,雖然名為中國稀土,這家港股上市公司卻和稀土出口沒什麼關係。 儘管以「中國稀土」為名,但該公司與深圳上市的央企「中國稀土集團資源科技有限公司」(000831.SZ)無關。中國稀土集團資源科技有限公司的母企中國稀土集團有限公司,是由國務院國資委於 2021年主導成立的央企巨頭,擁有開採配額,控制大部分冶煉指標,是中國在國際戰略博弈中的重要籌碼。 而在港股上市的中國稀土控股有限公司卻完全不是一回事。這家公司最早由生產耐火材料起家,其後業務擴至稀土材料,總部在江蘇宜興。它並沒有自己的稀土礦山,也不掌握任何開採配額,業務模式是從上游企業採購稀土精礦或氧化物,再進行分離和加工,生產氧化鏑、氧化鋱、氧化鐠汝等產品,銷售給磁材、電子和新能源行業的下游客戶。根據2024年年報,公司在中國市場的收入佔比高達99%。 換言之,它是一家中游加工企業,而不是掌握資源的巨頭。 近年稀土價格持續下行,2024年,稀土相關業務錄得5%毛虧率,但虧損幅度已有收窄。期內公司收入為7.57億港元,較2023年的6.86億港元上升約10.3%,虧損則由2023年的2.32億港元收窄至1.47億港元,但依然無法扭虧。期末公司持有現金約9.66億港元,較2023年底的12.99億港元下降約25%。 公司停牌的核心問題在於治理。一封來自附屬公司員工的匿名投訴信,點名指出兩家附屬公司宜興新威利成耐火材料有限公司,以及宜興新威利成稀土有限公司存在嚴重問題。投訴人指稱,公司資產可能被挪用,導致負債纏身,甚至令銀行和供應商不斷上門追討。 公司稱,調查顯示,兩家附屬公司積欠多家銀行債務,且並未向母公司披露相關銀行貸款,未償債務已超過實繳資本金,可能出現資產被挪用的情況。 自己批准 自己舉報 此外,匿名投訴還將矛頭指向一宗近期完成的交易。今年6月中,中國稀土宣布以發行股份方式收購1,600公斤鎢條,作為投資性資產。然而,投訴信質疑標的資產估值過高,程序缺乏透明度。更戲劇性的是,公司創始人、法定代表人蔣泉龍與其子、行政總裁蔣大偉都對這宗交易提出申訴,然而當初兩人所在的董事會全體成員均一致批准交易,甚至交易細節都由他們兩人參與準備。 至7月6日,蔣大偉突然以「個人原因」辭任。蔣泉龍則被曝涉及逾期未償還的個人債務,金額高達2億元。這不是蔣泉龍第一次涉及債務糾紛,2017年,蔣泉龍曾遭新加坡濱海灣金沙入稟法院,追討折合約1.08億港元的賭債。令外界揣測公司涉及的各項指控,是否與蔣的個人問題有關。 目前,港交所已要求公司成立獨立調查委員會,並聘請法證會計師全面審查,兩份關鍵調查報告預計將於今年10月與11月提交。這意味著至少在調查完成前,公司難以復牌。 對投資者而言,中國稀土控股的案例是一記警鐘:在「戰略資源」的概念光環下,公司自身的財務真實性與治理結構往往容易被忽略。短期內,公司能否復牌,完全取決於獨立調查能否揭示真相並落實整改,但即便如此,市場對其誠信的信任已大幅削弱。 欲訂閱咏竹坊每周免費通訊,請點擊這裏

簡訊:不同集團首掛收升44%

高端嬰童用品製造商不同集團 (6090.HK)周二登陸港股,首日股價上漲44%。此次IPO獲散戶投資者大幅超額認購,籌資近1億美元。 據最新公開文件顯示,以「BeBeBus」品牌聞名的不同集團,以每股71.20港元發行約1,100萬股,融資淨額7.18億港元。該股首日交易持續走強,收報102.50港元。 面向香港投資者的公開發售部分認購倍數超3,000倍,國際配售部分認購規模超6倍。 招股書披露,2025年上半年公司營收7.26億元,較2024年同期的5.82億元增長25%;同期毛利率由50.2%降至49.3%,淨利潤自2,820萬元增至4,850萬元,增幅72%。 陽歌 欲訂閱咏竹坊每周免費通訊,請點擊這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