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ofoundBio to be bougth by Genmab

最近多家中國相關的創新藥企被大型外國買家收購,該公司是其中最新一員

重點:

  • 抗癌藥物製造商普方生物宣佈,丹麥公司Genmab將以18億美元收購它
  • 這是過去四個月里第四家被外國公司收購的中國相關創新藥企

     

陽歌

在單打獨鬥多年後,中國創新藥企可能終於開始意識到,有個富裕的金主來料理自己的財務會輕鬆得多。普方生物成為其中最新一員,該公司上周宣布,丹麥公司Genmab A/S(GMAB.US)將以18億美元現金收購它。

過去四個月里,突然出現了一連串涉及中國創新藥企的類似交易,這是其中的最新一筆。一開始是英國巨頭阿斯利康(AZN.L)去年12月,宣布將以高達12億美元的價格收購亙喜生物。此後,至少又出現了三筆涉及收購中國藥企的交易,包括普方生物這筆交易在內,總交易數量已達到四筆。

今年才過去幾個月,意味著在今年剩下的時間里,我們很可能還會看到更多這樣的交易。我們稍後再來細說每一筆交易,它們中既有上市公司,也有非上市公司。但首先,我們來看看是什麼推動了這一新趨勢,以及為什麼花了這麼長時間這個趨勢才開始出現。

之前中國創新藥企基本上不會出現在外國股票市場上,直到2018年香港修改規則,允許此類公司上市(現在這類公司多數在香港上市)。在改變規則之前,香港要求大部分公司必須實現盈利才能在主板上市,而這個條件幾乎所有初創藥企都達不到。

規則變化推動大量公司在香港上市,也帶動了少量公司在美國上市,比如亙喜生物。這些公司大部分是研發前沿藥物的,其中很多藥物使用新一代高度靶向性療法來治療癌症。

在西方,此類公司通常會通過私人渠道獲取資金,直到研發的藥物進入後期臨床試驗階段。到那時,如果結果看上去很有希望,像阿斯利康這樣財力雄厚的大藥企,通常會介入並收購這些規模較小的初創公司,這些初創公司的投資者則會獲得可觀的利潤。

但中國的情況有所不同。很多旗下藥物前景明朗的中國公司不是把自己賣給大公司,而是選擇自己上市,為耗資巨大的藥物研發提供資金。它們之所以能這麼做,是因為股市投資者願意以高估值購買它們的股票,即便大部分公司還需要數年才能盈利。

香港改變規則後不久,投資者對這些公司興趣濃厚,但過去三年里,濃厚興趣轉變成了悲觀情緒,導致許多上市藥企的股價暴跌。最初看好它們部分源於對中國市場寄予厚望,很多公司都計劃在中國銷售自己的藥物。

事實證明,這些希望是不切實際的,因為中國通常要求提供大幅折扣,才會將藥物納入多數中國民眾的醫保。這一現實,加上新藥研發耗資巨大,導致很多公司的盈利被推遲數年。與此同時,股票買家對這些公司的耐心和興趣都在迅速減弱。

中美混血

瞭解了這個背景後,我們再回過頭來看看Genmab計劃收購普方生物的交易。儘管普方生物自稱總部在西雅圖,但它與中國有著密切的聯繫,因此是一個中美混血兒。公司把它的研發中心放在了蘇州。該公司成立於2018年,趙柏騰是聯合創始人、董事長兼CEO,他本科畢業於北京大學,在得克薩斯大學獲博士學位。

公司有三款藥物處於臨床試驗階段。其中,最先進的藥物是rinatabart sesutecan (Rina-S),這是一款用於治療卵巢癌和其他實體瘤的尖端抗體藥物偶聯物(ADC)。該藥目前處於二期臨床試驗階段,並在今年1月獲得了美國食品藥品管理局(FDA)的快速通道資格,這將有助於更快地將其推向市場。

就在兩個月前,普方生物宣佈完成了1.12億美元的B輪融資。公司的投資者包括奧博資本和禮來亞洲基金,後者是美國制藥巨頭禮來(LLY.US)在亞洲的風險投資公司,最近宣佈的幾家中國公司收購交易中都能看到這兩家公司的名字。

另外兩筆收購都是上個月宣佈的,全是非上市公司。腎臟藥物製造商信瑞諾表示,將被瑞士制藥巨頭諾華 (NOVN.SW)收購,但沒有透露收購條件。在另一筆交易中,精准癌症治療藥物製造商葆元醫藥表示,將以全股票交易方式被Nuvation Bio Inc. (NUVB.US) 收購。葆元醫藥表示,作為交易的一部分,它將持有Nuvation約33%的股份,按照Nuvation目前的市值計算,葆元醫藥的估值為2.4億美元。

這些交易涉及的金額各不相同,從葆元醫藥的2.4億美元到普方生物的18億美元,範圍涵蓋了大多數上市中國藥企的估值。四筆交易中有三筆涉及非上市公司,這一事實似乎表明,IPO前的制藥商可能是更受歡迎的收購目標,這可能是因為它們更需要現金。

但上市公司也可能越來越多地成為收購目標,因為許多公司發現,要讓股市投資者繼續拿錢為它們的虧損業務埋單變得越來越困難。這類被收購的目標,可能包括與禮來等外國公司有關聯的藥企,例如1月在美國上市的博悅生物(AVBP.US)和去年9月在香港上市的宜明昂科(1541.HK)。

這些公司大多擁有前景不錯的藥物,對於現金充裕的大型買家來說,這些藥物將成為其產品組合中的重要補充。現在,這些中國初創藥企終於意識到,單靠自己的力量建立一家新的制藥公司是相當困難,而把自己賣給一個有錢的支持者往往會容易得多,因為後者可以為它們的虧損運營埋單。

咏竹坊專注於在美國和香港上市的中國公司的報道,包括贊助內容。欲瞭解更多信息,包括對個別文章的疑問,請點擊這裏聯繫我們

欲訂閱咏竹坊每周免費通訊,請點擊這裏

新聞

簡訊:果鏈巨頭藍思科技 上市首日午收升5%

手機玻璃供應商藍思科技股份有限公司(6613.HK,300433.SZ)周三在港掛牌,開市升近4%報18.88元,之後股價窄幅上落,中午收市報19.06元,升4.8%。 公司發售2.62億股,每股以上限18.18元定價,錄得超額認購近462倍,國際配售超額16倍,集資淨額46    .9億元。 公司引入十名基石投資者,合共認購1.9億美元,當中包括有小米旗下的Green Better、Oaktree、UBS資產、Redwood Elite及世運線路版等。 藍思科技是蘋果的主要供應商,去年收入約699億元人民幣(下同),按年升28.3%,盈利升近20%至36.2億元。 劉智恒 欲訂閱咏竹坊每周免費通訊,請點擊這裏

簡訊:廣汽與Stellantis合資車企廣汽菲克正式宣告破產

廣州汽車集團股份有限公司(02238.HK;601238.SH)與全球第四大汽車製造商Stellantis(STLA.US)合資成立的廣汽菲亞特克萊斯勒汽車有限公司(簡稱廣汽菲克),周二宣布已由破產管理人申請法院裁定破產。管理人表示,公司已無重整及和解可能,資產不足以償還全部債務,無力清償到期負債。 廣汽菲克透過管理人微信公眾號披露破產清算最新進展。該公司曾憑藉Jeep車型本土化生產,在中國市場取得高峰,但隨後市場競爭加劇,產品吸引力下滑,最終陷入長期停產。 2022年10月,廣汽菲克因經營不善,且實際資產無法償還全部債務,正式進入破產程序。隨後近3年裡,廣汽菲克拍賣了超過3,000件標的物,包括模具、試驗車等。至於土地、建築物及生產設備等核心資產已五次公開拍賣,但因無人出價而全部流拍。雖然該公司曾招募投資者重整,但一直無人問津。 廣汽集團表示,此為法院及破產管理人依程序推進的正常安排,集團將尊重並支持相關工作。Jeep品牌雖已停止中國本土化生產,但牧馬人、大切諾基等高端車型仍透過進口方式銷售。 廣汽股價周三低開,至中午休市報2.96港元,轉升1.02%。 李世達 欲訂閱咏竹坊每周免費通訊,請點擊這裏

簡訊:小牛電動次季銷量按年增長36.6%

電動兩輪車品牌小牛電動科技有限公司(NIU.US)上周五公布,第二季共銷售電動出行產品350,090台,較去年同期的25.62萬台增長36.6%。 其中中國市場銷售318,719台,佔總量約91%,較去年同期207,552台增長53%;國際市場方面,小牛電動第二季銷售31,371台,較去年同期下降約35%。銷售數據涵蓋電動摩托車、電動輕便摩托車、電動自行車、滑板車和電動自行車。 公司表示,於「618年中購物節」期間,小牛多款高端車型在天貓、京東與抖音平台均登上銷售排行榜,有效鞏固其於中國高端智能兩輪市場的領導地位。 小牛電動股價周一一度升逾5%,收市報3.42美元,升1.79%。 李世達 欲訂閱咏竹坊每周免費通訊,請點擊這裏 --

簡訊:綠城半年銷售跌11% 前董事長港機場被帶走

內房開發商綠城中國控股有限公司(3900.HK)周一公布上半度銷售數據,今年首六個月,集團合同銷售金額803億元人民幣(下同),涉及的面積為229萬平方米,歸屬於綠城的權益金額為539億元,較去年同期的608億元下跌11.3%。 6月份綠城自投項目的銷售金額為142億元,同比下跌18.4%,但每平方米均價則上升6.8%至34,746元。 另外,多家內地媒體早前報道,綠城中國前執行董士及董事長張亞東,5月底時在香港機場準備飛往加拿大時,於登機口被帶走,但具體因何事則未有披露。張亞東曾任大連副市長,2016年調往央企中交集團,至2018年被派往報掌綠城。至今年三月,綠城突公佈張亞東呈辭。 綠城周二平開市報9.77港元,公司在過去一年的高位下跌27%。 劉智恒 欲訂閱咏竹坊每周免費通訊,請點擊這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