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IP Group files for IPO

星競威武申請在紐約上市,公司成立於去年,由中國和瑞典的兩家公司合併而成

重點:

  • 星競威武申請在紐約上市,估值約為2.5億美元
  • 公司去年收入增長了27%,但由於2022年因電子競技受疫情衝擊而表現疲軟,這個數字可能有所誇大

陽歌

在競爭對手兩次失敗後,星競威武集團意欲拔得頭籌,成為中國首家上市電競公司。

公司由瑞典的Ninjas in Pyjamas和中國的ESV5於去年合併而成,上周申請在紐約上市,未公布融資目標。但招股說明書列出了此次IPO的承銷商,總共六家,包括中國領先的投資銀行中金公司、歐洲的德意志銀行,以及中國互聯網券商老虎證券的投資銀行部門。

承銷商如此多,而且還有一些相對知名的公司,這通常表明發行規模相當大,因為它們最後會瓜分上市費用。但星競威武的估值似乎很小,不會超過4億美元(這個數字我們後面會再進行詳細介紹),這還是公司獲得相對強勁估值的情況下。

因此,我們認為此次上市籌集的資金不會超過5,000萬美元,這就引出了一個問題:星競威武這次玩的可能是什麼樣遊戲。

公司是中國第三家嘗試海外上市的大型電子競技公司,希望憑借其在中國和歐洲相對強大的地位贏得投資者。這三家公司都在關注一系列收入來源,從基本的電子競技團隊管理到電子競技教育、培訓,以及將知識產權(IP)出售給收藏產品的製造商。

由遊戲和短視頻巨頭騰訊(0700.HK)和快手(1024.HK)支持的中國最大的電子競技公司之一英雄體育VSPO,是首家試水IPO的公司,在2022年提出了申請。但後來該公司放棄了這一努力,並在去年收到了一份不錯的安慰獎,那是來自沙特阿拉伯主權財富基金的遊戲投資部門Savvy Games Group一筆2.65億美元的投資。

然後是NeoTV,去年初申請在紐約上市。但公司的年收入規模相當小,只有1億元左右,之後沒了後續,美國證券監管機構於今年2月宣佈申請已放棄。

星競威武的規模要大得多,去年的營收為8,370萬美元,比2022年預估基礎上的6,580萬美元增長了27%。

在這裡,我們需要指出的是,去年27%的增幅可能是有所誇大,在更為正常的條件下,可能很容易低於20%。這是因為2022年對該行業來說,是非常悲慘的一年,至少在中國是這樣,因為了控制疫情傳播,限制了旅行和出行。

因此,在沒有疫情的正常情況下,星競威武2022年的收入應會較高,從而不會出現2023年特高的增長率。網映文化早些時候的招股說明書反映了這一現實,該公司2022年上半年的收入比對上一年同期下降了32%。

快速增長的市場

星競威武與網映文化略有不同,因為它去年收購了電競俱樂部睡衣忍者,因而擁有更廣泛的全球影響力。在合併時,這家公司表示在全球擁有約4,000萬粉絲,目標是成為“一家覆蓋中國、歐洲和南美市場的全球性綜合數字體育集團”。

招股書中的第三方市場數據顯示,2021年,全球電競市場的規模為526億美元,預計每年將增長12.1%,到2027年將達到1,020億美元。集團追逐的只是這個市場的一小部分,包括:2021年價值14億美元的電競俱樂部市場;2021年價值23億美元的電競人才管理市場;2021年價值6億美元的電競賽事製作市場。

招股說明書沒有按地理位置細分星競威武的收入,但據推測,大部分收入來自中國,現在那裡是它的大本營。公司由一個年輕的團隊領導,年僅29歲的前ESV5首席執行官何猷君擔任董事長;睡衣忍者的原來首席執行官Hicham Chahine出任聯席CEO,他的年齡稍大,為35歲。公司高級團隊的其他成員看起來經驗更豐富,其首席財務官、戰略和運營官都在40歲出頭。

儘管收入相對較小,但隨著規模擴大並更有效地利用資源,它的效率正在提高。其毛利從2022年的370萬美元增加到去年的720萬美元。毛利率也大幅提高,從同期的5.7%上升到8.6%,不過這兩個數字都不算特別出色,反映出該行業成本密集的特性。

公司在2022年和2023年均報告了運營虧損,去年的淨虧損從2021年的610萬美元增加到1,330萬美元。

估值方面,有不少公司可供比較、參考。其中,丹麥的Better Collective(BETCO.ST)和印度的Nazara Technologies(NAZARA.NS)的市銷率(P/S)分別為3.4倍和5.3倍。由於中國存在較高的監管風險,取該範圍較低端的比率,將使星競威武的價值相對較低,約為2.5億美元。

對於中國本土遊戲公司來說,風險因素相當大,這在很大程度上是因為中國政府認為遊戲浪費時間和金錢,甚至可能對未成年人有害。這帶來了定期的打擊,包括限制未成年人每天遊戲事件的長短,以及限制他們給自己喜歡的玩家打賞金額。

總言之,星競威武有機成為中國第一家實行IPO的同類公司,尤其是美中之前的監管矛盾已經基本解決。更大的問題是,當它最終接近這條線時,是否有投資者在等待購買它的股票。

欲訂閱咏竹坊每周免費通訊,請點擊這裏

新聞

簡訊:軒竹生物招股 集資約7.8億元

四環醫藥(0460.HK)分拆的軒竹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2575.HK),於本周一公開招股,共發售6,733.4萬股H股,每股發售價11.6元,一成作公開發售,每手入場費5,858.5元,集資總額達7.8億元,本月10日截止認購,15日開始在港掛牌。 公司有超過十種藥物資產在積極開發中,涵蓋消化系統疾病、腫瘤和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NASH),當中包括三項NDA批准資產,一項個藥物項目處於NDA註冊階段,以及一項目處於III期臨床試驗階段等。 軒竹生物仍處於虧損階段,2023年的淨虧損達3億元人民幣(下同),去年更高達5.56億元,主要因行政開支大幅增加,以及支付去年上市申請開支。今年上半年的虧損為1.11億元,跟去年同期相若。 劉智恒 欲訂閱咏竹坊每周免費通訊,請點擊這裏

簡訊:金錶品牌西普尼首掛 半日大升248%

中國金錶品牌西普尼(2583.HK)周二在香港首日掛牌,開市即升183.7%報84港元,之後股價續向上升,中午收市報103.1元,升248.31%。 公司發售1,060萬股,每股29.6港元,為上限定價,本地發售錄得2,504.9倍超額認購,國際發售獲得2.9倍超額認購,集資淨額2.68億港元(3,400萬美元)。 西普尼主要銷售自主品牌「HIPINE」黃金錶殼及錶圈手錶,並為國內知名珠寶品牌提供ODM及加工服務。2024財年收入4.6億元,按年升2.5%,期內溢利4934.8萬元,跌5.3%。 公司表示,所得款項主要用於進一步提升產能及擴大及優化銷售網絡、加強品牌建設,以及建立莆田研發中心加強研發能力。 李世達 欲訂閱咏竹坊每周免費通訊,請點擊這裏

簡訊:博泰車聯首掛午收升4成

智能座艙解決方案供應商博泰車聯網科技(上海)股份有限公司(2889.HK)周二首日掛牌,開市即升32%報135港元,之後股價續向上,中午收報142.8港元,升40%。 公司發售1,043.69萬股H股,一成公開發售,每股售價102.23港元,公開發售錄得超額認購近529倍,國際配售超額2.7倍,集資淨額9.19億港元。 集資所得的30%用於擴大產品組合和解決方案,進一步加強軟件、硬件和雲端車聯網的全方位自主能力;另外30%用於提高生產、測試及驗證能力;約20%用於擴大銷售和服務網絡,10%用於整合行業資源的戰略性收購,餘下10%作一般營運資金。 劉智恒 欲訂閱咏竹坊每周免費通訊,請點擊這裏
Cotti runs coffee stores

掀起中國咖啡戰三年 庫迪疲態畢現

這家國內第二大咖啡連鎖企業去年高調宣稱,將在今年底前開設5萬家門店,如今聲勢已大幅減弱 重點: 截至今年8月,庫迪咖啡僅擁有1.5萬家門店,距其今年底5萬家的目標相去甚遠 今年早些時候,公司紐約首店開業之際,競爭對手瑞幸咖啡也同步入局 譚英 當中國流行文化試圖為現代企業的「你死我活」競爭策略尋找歷史注腳時,兩千年前的三國時代常被援引為參照。那段群雄逐鹿的歲月最終在西晉實現大一統,但前提是經歷多輪慘烈的混戰。 隨著中國咖啡戰火蔓延海外,國內兩大領軍者瑞幸咖啡(LKNCY.US)與庫迪咖啡正將戰局推向全球。即便如此,主戰場仍在中國本土,這裡不僅要迎戰星巴克(SBUX.US)等國際巨頭,更需直面數十家海內外對手。 儘管今年初進軍紐約的營銷聲勢浩大,但在這場對陣瑞幸與星巴克的現代「三國之戰」中,庫迪咖啡顯露後勁不足之勢。 庫迪與瑞幸在紐約的首店幾乎同期開業,前者5月登陸布魯克林及唐人街,本月再布點中城區;後者6月在中城開出兩家美國首店。雙方均迅速摒棄國內9.9元(約合1.4美元)的低價策略,轉為採用3.5至7美元的星巴克式定價。 今年7月,美國總統特朗普對全球最大咖啡出口國巴西加徵50%關稅,導致美國咖啡價格飆升,兩家企業似乎不以為意。但深層次看,兩大咖啡新銳的真正戰場在中國及更靠近本土的亞洲,星巴克等西方連鎖品牌在此並無主場優勢。 據研究公司Grand View Horizon數據,2024年東南亞、東亞及南亞咖啡市場規模高達642億美元(含中國市場30億美元),預計2025至2030年年均增長率達6.2%。這使得亞太市場幾乎與美國676億美元體量持平,後者同期年均增速預計僅為5.2%。 誠然,在中國家喻戶曉的古典名著《三國演義》劇情正被復刻,亞洲其他地區正快速成為這場現代咖啡「三國之戰」的新主戰場。 兩大品牌均以亞洲市場開啓出海征程。瑞幸2023年在新加坡開出首家海外門店,目前在當地門店超60家;成立一年後,庫迪2023年11月即在中國香港佈局,次月迅速進軍泰國及馬來西亞,門店遍及韓國、印尼、日本、越南、菲律賓、新加坡、加拿大。 5萬分店勢難達標 作為市場後來者,庫迪在國內尤其處於相對劣勢。但在全球舞台,雙方競爭態勢更趨均衡,庫迪的海外拓展速度已先行於對手。 憑借強勁增長,瑞幸已成資本寵兒,這主要受益於其疾速擴張。最新財報顯示,公司第二季度營收同比飆升47.1%至124億元(合17億美元),淨利潤同比勁增43.6%至12.5億元。其門店總數超2.6萬家,絕大多數位於中國。 橫向對比,星巴克全球門店3.2萬家,6月底中國門店數達7,828家。但這家總部位於西雅圖的巨頭正進行美國業務重組,且與中國當前精打細算的消費群體脫節,使其在最新版咖啡「三國之戰」中基本處於觀望狀態。 與此同時,庫迪先前的擴張計劃也遭遇困境。2024年,公司宣布計劃在今年底,大約在其開業的同一時點,運營5萬家門店。成立僅兩年,庫迪2024年10月便開出第10,000家門店,展現迅猛勢頭。 不過,官網顯示,截至2025年8月,庫迪全球28國門店僅達1.5萬家。更有媒體披露,其中3,000家門店至年中仍未開業。即便這些門店全部運營,總量仍不及其承諾的2025年底目標的三分之一。除紐約開店等零星宣傳,公司近期的推廣活動已較首年明顯減弱。 陸正耀、錢治亞兩位瑞幸前聯合創始人,因涉嫌主導數千萬美元銷售造假醜聞離職後,2022年10月創辦庫迪。據悉,這段「黑歷史」令該公司當前激進的擴張計劃融資受阻。 重資產佈局或是庫迪早期信心來源。去年11月,首席戰略官李穎波在行業會議上透露,公司在安徽建成中國最大咖啡烘焙基地,年加工產能4.5萬噸。瑞幸2024年也在臨近上海的的崑山市,投產年烘焙量3萬噸的工廠。 作為非上市公司,庫迪僅零星透露財務狀況。公司宣稱今年4月聯合外賣新軍京東推出配送補貼,活動期間訂單量破億杯。據內部會議消息,陸正耀表示超過90%標準店型中,淨利潤逾1萬元。 李穎波在近期加盟商會議上披露,5月單店月均經營現金流達2.7萬至2.8萬元,同比增40%。自2月起,庫迪力推便利店式新加盟模式,同時售賣冰淇淋、方便面、瓶裝飲料、熱食及盒裝簡餐,以此區別於星巴克、瑞幸的傳統咖啡專營形態,並宣佈將在第三方超市設咖啡吧台。 值得注意的是,面對價格戰壓力,瑞幸過去一年悄然提價以遏制毛利率下滑。但庫迪釋放持久戰信號,其與非洲生產商簽訂長期供應合約。星巴克持續進行的中國業務轉型更賦予這幕現代「三國之戰」變局新注腳,預示咖啡戰終局來臨前,必將經歷更多峰回·路轉的劇情演進。 欲訂閱咏竹坊每周免費通訊,請點擊這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