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M.US

由於中國醫美行業遭受打擊、經濟放緩,以及嚴格的新冠疫情防控政策,這家廣受歡迎的整容應用程式營運商的股價暴跌

重點:

  • 新氧稱,其聯合創始人兼CEO領導的團隊撤回了近一年前提出的收購要約
  • 與此同時,該公司正面臨監管機構對醫美行業的打擊和中國經濟放緩的挑戰

梁武仁

對於新氧國際(SY.US)的投資者來說,近一年前由公司管理層主導的收購要約,現在就像是一個遙遠的夢。隨著其產品和服務所處的形勢日益嚴峻,這款熱門醫美服務應用程式的股價暴跌,以提議價格完成交易的可能性似乎越來越小。

因此,當這家公司上週五表示,由聯合創始人兼CEO金星領導的一個團隊去年11月提出的初步收購要約正式取消時,這個消息並沒有太令人意外。當時,該團隊提出以每股美國存托股票(ADS)5.3美元的價格收購它尚未持有的公司所有流通股。這筆交易將使該公司私有化,要約價格相當於新氧當時最新股價約23%的溢價。

當時的市場反應意味著,投資者對這筆交易能否完成持懷疑態度。在宣佈收購計畫的當天,新氧的股價確實出現大漲,但收於4.82美元,遠低於要約價格。接下來的幾個月,差距也沒有縮小,跟許多在美上市的中國同行類似,新氧的股價實際上已成為自由落體。

週二,該股收於0.535美元,落入低價區間——僅為最初收購價格的約十分之一,從技術上講,如果交易價格低於1美元,公司將面臨退市風險。

金星的收購要約表明,他認為新氧作為自己擁有的私人控股公司會發展得更快,如果後期再次上市,可能會獲得更高的估值。類似的想法經常成為公司管理層主導此類收購的原因所在,他們通常非常了解自己的營運情況,認為公司受到了資訊不足的股市投資者的低估。

但實際上,新氧現在的日子並不好過。最重要的是,中國是全球最大的醫美市場之一,其監管機構一直在打擊該國的醫療美容市場,以根除遍地開花的非法醫美機構的不當操作。整頓行動是在金星收購要約的幾個月前開始的,為新氧的業務帶來大量不確定性。

去年8月底,監管機構發佈了一份指南徵求意見稿,要求醫美公司必須獲得專門的許可才能發佈廣告。醫美公司的困境幾乎毫無疑問會損害新氧,後者在其類似於社交媒體的平台上分享這些公司的資訊,並從中收取費用,作為收入的主要來源。

政府是否會把此類資訊視為廣告,已經成為新氧面臨的重大問題。該公司在最新年報中稱,這種情況「不太可能」,但它也警告,其平台的內容可能被認為是廣告,因為廣告的定義很模糊。如果監管機構採取這一立場,對該公司將產生翻天覆地的影響,可能會迫使它縮減規模,或者改變平台上的資訊分享方式。換句話說,新氧可能被迫改變整個商業模式。

暗淡的前景

即使沒有這個令人頭痛的監管大難題——這是過去兩年中國科技公司面臨的眾多難題之一,中國經濟的急劇放緩也已經讓提供非必要服務的企業日子不好過了,而新氧也不例外。

隨著收入不穩定的消費者減少在美容等項目上的支出,美容診所的收入隨之減少,並控制行銷支出。中國嚴格的新冠防疫控制政策是經濟下滑的肇因之一,醫療美容服務提供者隨時可能接到暫停營業的要求。而且,即使開門營業,人們因為擔心感染,也傾向於遠離這些地方。這一現實正在進一步削弱醫療美容行業,並轉化為對新氧平台的需求減少。

與此同時,新氧正面臨來自其他類似應用程式營運商日益激烈的競爭,比如未上市的更美,美顏軟體製造商美圖(1357.HK)是它的投資者之一,此外還有一些搜尋引擎和電商網站。

根據新氧的最新財報,它在第二季收入按年下降32%至3.09億元,儘管付費使用其平台的醫療服務機構數量實際上有所增加。這表明該公司從單位客戶獲得的收入遠遠低於上年同期,即使其客戶規模在擴大,但大家在支出上都在採取控制措施。因此,新氧本季度錄得淨虧損3,200萬元,扭轉了上年同期獲利5,800萬元的局面。

該公司推出了一款名為“So-Young Select”的產品,旨在通過降低醫療服務公司的客戶獲取成本,來提高它們的營運效率。當醫療服務提供者增加收入變得越來越困難,這種服務可能具有吸引力,但前提是它們確信這些工具帶來的營業額會高於成本。

至少就目前而言,新氧在第三季的表現似乎不會比第二季好多少。管理層在8月公佈第二季業績時表示,預計第三季收入將按年下降28%。

考慮到新氧的前景並不樂觀,也就不難理解為何金星會放棄收購該公司的提議了。收購報價是該公司最新市值的10倍。這筆交易將是一筆利用債務的槓桿收購,這意味著在未來幾年,只有在該公司能夠大幅增加收入,從而產生足夠的資金來償還債務,並為交易的支持者提供額外利潤的情況下,它才會成功。

在宣佈撤回收購要約後的兩天內,新氧的股價下跌了約 14%。2019年IPO時的股價是13.8美元,現在只是它的零頭。該公司上市時市值超過10億美元(72億元),現在只有大約6,000萬美元,基於去年的收入,其市銷率不到 0.3 倍。

相比之下,外賣巨頭美團(3690.HK)的市銷率要健康得多,約為4倍。美團也提供類似新氧應用程式的服務。就連美圖的市盈率也要高得多,達到1.6倍。美圖與新氧一樣從事專門業務,目前也是虧損狀態。

中國的經濟衰退給所有人都帶來了挑戰,從食物鏈上美團這樣的巨頭,到新氧這樣規模較小的專業公司。但與後者相比,大公司可以依賴的產品範圍要廣得多,而且財務資源也更多,因此更容易度過像新氧目前面臨的這種消極發展階段。沒有這樣的安全網,新氧的未來看起來岌岌可危。

欲訂閱詠竹坊每週免費通訊,請點擊 

新聞

行業概要:納斯達克擬嚴控小型中企上市

該交易所擬推出的新規,要求所有新上市中企IPO募資額不低於2,500萬美元   陽歌 納斯達克周三提出新版上市標準,將阻止絕大多數中國企業的小型IPO在該交易所上市,同時可更便利清退眾多已上市的同類公司。 更為嚴苛的新規,可能導致目前在納斯達克交易的大部分中企退市,這些公司普遍存在流動性匱乏、流通盤較小、市值不足5,000萬美元等問題。本次行動有別於美國四年前依據《外國公司問責法》推出的監管措施——彼時美方曾威脅將中企集體摘牌,除非美國證券監管機構能便利獲取其審計底稿。 根據納斯達克官網公告,依據其最新擬議規則,所有新上市企業的流通股市值需達到1,500萬美元以上。在該交易所上市的中國企業,還需實現至少2,500萬美元的募資總額。此外,對於公開交易股票市值不足500萬美元的企業,納斯達克將啓動加速停牌及退市流程。 納斯達克副總裁John Zecca表示:「這些規則升級,彰顯我們持續完善標準,以適應市場現狀的承諾,並為推動建立公平有序的市場率先垂範。通過提高特定新上市企業的最低流通股市值與募資額標準,既能為公眾投資者創造更健康的流動性環境,同時繼續通過本交易所,為投資者提供參與新興企業的機會。」 納斯達克表示,新規系「專為主要在中國境內運營的企業」制定,旨在保護投資者,免受美國證券監管機構難以介入的市場風險。此前美國《外國公司問責法》通過後,中美兩國證券監管機構,於2022年簽署了具里程碑意義的信息共享協議,旨在使美國監管機構更便利獲取在美上市中企的審計文件。 納斯達克表示,正將該提案提交美國證監會(SEC)審議,若獲監管機構批准,新規將立即對所有新上市企業生效。屆時處於IPO流程的企業將有30天時間,按原規則完成上市,否則將適用新規要求。 安永數據顯示,上半年共有36家中國企業在美上市,幾乎全部登陸納斯達克,募資總額達8.41億美元。但其中超半數資金,即4.41億美元來自霸王茶姬(CHA.US)的單次IPO。這意味其餘35宗IPO平均募資額僅為1,140萬美元,遠低於納斯達克新規即將實施的2,500萬美元門檻。 許多在美上市的小型中企流通股佔比亦極低(常不足10%),導致流動性不足。這往往引發股價劇烈震蕩,損害資金量較小、經驗不足的投資者利益,事實多只個股在上市數月內市值即腰斬甚至更高跌幅。 陽歌 欲訂閱咏竹坊每周免費通訊,請點擊這裏
SF Intra-City delivers packages intra-city

新聞概要:本地配送需求強勁 順豐同城營收創新高

該頭部即配服務平台上半年營收破百億,淨利潤翻番 余特莉 根據上周四發布的最新財報,杭州順豐同城實業股份有限公司(9699.HK)創下自2021年上市以來的最佳半年度業績——營收同比增長48.8%至102億元(約合14.4億美元),刷新曆史記錄。作為提供本地即時配送服務的開放中立平台,公司受益於餐飲外賣及即時零售的快速需求增長,其同城配送業務訂單量於上半年同比激增逾50%。 順豐同城董事長兼CEO孫海金表示:「依託對本地生活服務行業的深度洞察、覆蓋全國的彈性運力網絡以及高效的數智化科技能力,我們精准把握了餐飲、零售及服務行業的新增長點與新興趨勢。」 受強勁的網絡規模效應、運營效率提升及優質客戶收入增長共同推動,公司淨利潤較去年同期的6,220萬元增長至1.37億元,增幅超一倍。淨利潤率也從去年同期的0.9%提升至1.3%,顯示其費用率與利潤持續改善。 公司成立於2016年,從物流巨頭順豐控股(6936.HK;002352.SZ)拆分而來,後者是中國頭部快遞公司之一。憑借龐大的眾包騎手網絡,順豐同城在城市區域內為多元客群提供DAAS——「配送即服務」解決方案,通常在30至60分鐘內完成訂單履約。 今年上半年,公司同城配送業務收入同比增長43.1%至57.8億元,其中面向商戶(B2B)和消費者(B2C)的配送收入分別增長55.4%和12.7%。目前其業務已覆蓋全國2,300余個市縣,為商戶提供全場景服務。 佔總收入約44%的末端配送服務收入同比增長56.9%至44.6億元,主要得益於電商收派訂單快速增長及客戶拓展——服務場景已延伸至生鮮果蔬、企業團餐、商務禮品等領域。此外,公司包裹攬收支持服務在今年前六個月實現逾150%的同比增長。 公司表示,已與母公司協同打造「從倉儲運輸到同城即時配送」的一體化供應鏈解決方案,旨在拓寬客戶基礎並提升用戶粘性。 通過輕資產模式構建可擴展的騎手網絡,順豐同城實現了靈活高效的運營。截至6月末,其年度活躍騎手達114萬名,並在60余座城市部署300多台無人車參與日常運營,持續推動降本增效。 欲訂閱咏竹坊每周免費通訊,請點擊這裏

簡訊:萬洲附屬擬售史密斯菲爾德持股 套現3.85億美元

豬肉食品企業萬洲國際有限公司(0288.HK)周三公布,旗下史密斯菲爾德食品有限公司(SFD.US)啟動第二次發行,由萬洲國際間接全資附屬公司、史密斯菲爾德主要股東SFDS UK出售1,600萬股。 同時,SFDS UK向承銷商授予30天購股權,可額外出售最多240萬股。此次股份由SFDS UK出售,史密斯菲爾德不會發售新股,亦不會就此獲取資金。萬洲國際表示,發售完成後,史密斯菲爾德仍為其附屬公司。 史密斯菲爾德於今年1月在納斯達克重新上市,周三股價收跌5.64%,報24.07美元,上市至今股價累升21.87%。 以最新報價計算,此次銷售股數1,600萬股市值約3.85億美元,若加上240萬股超額配售,合計可達4.43億美元。 萬洲國際港股周四低開,至中午休市報8.28港元,跌1.31%。 李世達 欲訂閱咏竹坊每周免費通訊,請點擊這裏
Noah does wealth management

國際業務漸見成效 諾亞出海迎來第二春

國內挑戰持續之際,這家財富管理機構的國際業務,在第二季度推動其重回營收增長軌道 重点: 諾亞控股第二季度海外營收同比增長約6.5%,推動整體營收增長2.2% 這家資產管理機構2022年啓動國際化佈局,瞄准海外富裕華人群體,延續從服務普通投資者轉向的戰略調整   梁武仁 在當前國內經濟疲軟掣肘下,出海正成為眾多中國企業的主流選擇。然而現實是,面對當地競爭與文化差異等重重阻礙,多數企業折戟沉沙。成功者(尤以金融零售等面向消費者的領域為甚)的核心制勝因素,在於瞄准海外華人聚居市場。 就此而言,數年前才揚帆出海的諾亞控股私人財富資產管理有限公司(NOAH.US, 6686.HK),能快速取得成果實屬可貴。 這家財富管理機構上周四在香港披露,第二季度淨營收同比增長2.2%至6.295億元人民幣(8,790萬美元)。表面看,這一個位數增幅平平無奇,但深入剖析可見,為應對國內業務放緩,諾亞控股在境外取得實質性突破,其海外淨營收達2.967億元,同比增長約6.5%,佔總營收近半壁江山,而國內業務則呈收縮態勢。 值得關注的是,在周五業績發布的後續公告中(全文高頻凸顯「海外」關鍵詞),諾亞控股宣稱,公司85%的新增營收源自境外銷售產品。數據顯示,截至6月末,其海外客戶經理數量達152人,較上年同期增長逾三分之一,服務客戶超18,900名。 作為國內最老牌私營資產管理機構之一,諾亞控股遲至2022年才開啓國際化進程,主攻全球華語群體的高淨值人士。2019年,涉及欺詐性影子銀行產品的危機後,公司已開始從服務普通投資者轉向聚焦中國富裕客群。 在疫情持續擾動、房地產長周期下行,以及中美貿易摩擦等多重挑戰,導致經濟遇冷,諾亞控股堅持錨定高淨值客群,轉向海外佈局。當前,中國富裕階層避險情緒升溫,傾向於囤積現金,而非通過財富管理機構獲取超額收益。市場研究公司GlobalData調查顯示,2024年中國超四分之一高淨值資產配置於現金及同等低風險產品,遠高於亞太地區約18%的平均水平。 受困於上述難題,諾亞控股2022年營收大跌28%,次年微幅反彈後,2024年再度下滑21%。頹勢延續至今年第一季度,營收同比下降5.4%。因此,儘管二季度增長看似溫和,卻可能標誌著連續六個季度滑坡後復蘇周期的起點。雅虎財經調研的五位分析師平均預測,該公司今年營收增速將達5%。 更令人鼓舞的是,諾亞控股通過削減國內業務運營成本優化整體盈利,二季度淨利潤猛增79%至1.79億元。雅虎財經分析師一致預測,其今年淨利潤有望同比增長15%,增速超越營收。  諾亞控股CEO殷哲表示:「我們欣然交出一份穩健答卷,彰顯公司在財富管理行業逆週期中的韌性與靈活性。得益於過去數季度提升運營效率與加速海外擴張戰略,投資產品盈利能力和營收強勁反彈。」 獲權威媒體背書 今年3月,權威金融期刊《歐洲貨幣》授予諾亞控股「中國最佳離岸財富管理機構」稱號,肯定其「在海外資產管理領域展現卓越專業能力與強大全球佈局」,為其境外成就提供有力背書。 諾亞控股的海外成功法則,在於聚焦熟悉其品牌的海外華人富豪,而非純外資客群。其吸引力源自雙語服務能力(涵蓋銷售代表與應用程序界面),以及對目標客群產品偏好的精准把握。 目前,亞洲金融重鎮新加坡、日本及中國香港構成諾亞控股核心海外市場。同樣在這些市場取得成功的中國公司,包括在線券商富途(FUTU.US)與老虎證券(TIGR.US)。隨著企業競逐存量有限的海外華人客群,業務摩擦或將加劇。 今年上半年,諾亞控股在新加坡設立財富管理品牌ARK全球總部,並與日本東京之星銀行,達成財富管理業務戰略合作。此類協同,使其可借合作夥伴的本土渠道加速市場滲透。公司計劃,下半年通過同類「商業夥伴」模式,拓展日美加等發達市場客群。 與此同時,諾亞控股涉足加密貨幣領域。公司正與 Coinbase 合作,以 Olive 品牌為其海外資產管理業務建立穩定幣基金﹐Olive專注以美元計價的私募股權基金和私募二級產品。 財報發佈後,諾亞控股股價持續走強,其中港股在業績日大漲8.7%。當前,其港美兩地交易市盈率(P/E)均徘徊在11倍左右,雖屬合理區間,但仍遠低於全球巨頭貝萊德的27倍,也顯著低於老虎證券的20倍與富途的27倍。 過去數年,受困國內多重挑戰,諾亞控股財務表現乏善可陳。不過,最新季報釋放業務復蘇的積極信號,或將助力其逐步拉近與國際同業,及佈局全球的中國金融機構的估值差距。 欲訂閱咏竹坊每周免費通訊,請點擊這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