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港股市場首家通過最新SPAC機制上市的公司Aquila Acquisition Corporation(7836.HK)周五早上掛牌,其發售的1億股股份錄得適度超額申購,共有99名專業投資者參與,當中包括40名機構投資者。

利好:港交所今年1月1日引入SPAC上市機制後,短短兩個多月就迎來首家公司成功掛牌,比區內主要競爭對手新加坡的4個多月,短了接近一半時間。

值得關注:與新加坡不同,“港版SPAC”的股份只向專業投資者與機構投資者發售,而且Aquila Acquisition每手入場費高達105萬港元(86萬元),將會限制股份的流通量,造成成交疏落的現象。

深度:SPAC是一家現金空殼公司,上市後通過增發股份或利用現金收購私人公司,協助對方借殼上市,它作為一種在美國流行的“後門上市工具”,近年獲得亞洲市場關注,區內兩大交易所新交所和港交所,也分別在去年9月和今年1月引進相關上市機制。Aquila Acquisition作為第一家提交申請、同時是第一家成功上市的香港SPAC公司,其央企背景獲市場關注,被視為港股市場獲中央政府全力支持的訊號。截至3月17日,港交所已累計接獲10家SPAC的上市申請,當中大部分具有中國官方或內地投資者背景。

市場反應:Aquila Acquisition周五中午收盤報8.99港元,比發行價10港元低約10%,半日成交量105萬股,相關金額932萬元。值得留意的是,該股的掛盤在周五早上多次出現10%以上的買入與賣出差價,而且出現比發行價低的成交,代表有投資者僅持有該公司股份不足一天,就願意以虧損價沽出。

記者:何仲尼

欲訂閱咏竹坊每周免費通訊,請點擊這裏

新聞

Hello Group is a dating app

國內盈收雙下滑 挈文出海求破困局

陌陌約會應用程序的運營商表示,全球業務收入今年有望翻一番,達到20億元 重點: 直播業務監管和用戶數量減少,摯文集團第四季度收入下降12%,淨利潤暴跌59% 公司通過Soulchill和其他新應用轉向國際市場,目標是今年海外收入最高增長100% 陳竹 摯文集團(MOMO.US)雖然是中國領先的約會應用運營商之一,但它最近在社交領域似乎人緣不佳。 它旗下的陌陌曾被稱為「中國的Tinder」,但數年來,集團業績持續下滑,而上周發布的最新季報也沒有透露緩解的跡象。業績還顯示公司各項數據全面下滑,收入、盈利能力和付費會員數量均有所下降——這種下滑趨勢從2020年一直持續到現在,儘管公司試圖將自己重新定位為不僅僅是一個交友應用平台。 面對國內持續不斷的壓力——包括監管審查、市場飽和以及用戶轉向抖音等其他平台——公司管理層現正加大海外戰略實施力度,以尋求緩解。儘管摯文集團自2020年以來一直在探索國際市場,但公司管理層上周承諾,將在這方面採取更大膽的行動,並指出過去一年取得了快速進展。 仔細研究摯文集團的海外擴張(包括2024年取得的進展和迫在眉睫的挑戰)之前,我們先來分析一下公司最新的季度業績,以便瞭解它目前的處境。報告強調,它在國內市場的低迷狀況並未緩解,這也解釋為什麼公司將國際市場視為重振業務最可行的途徑。 截至12月,摯文集團本季度營收為26億元(3.59億美元),同比下降12%。延續了自2020年第一季度以來的季度萎縮模式,期間僅在2023年第二季度有過一次短暫的喘息,當時公司勉強實現1%的增長。以年為單位,2024年的收入也下降了12%,這是自2019年達到頂峰以來連續第五年下降。 公司的盈利能力也明顯惡化,第四季度淨利潤從上年同期的4.53億元暴跌59%至1.87億元。2024年全年,淨利潤下降近50%,降至10億元。           國際擴張 摯文集團的發展勢頭下滑,部分原因在於它難以跟上中國快速變化的社交媒體格局。在中國,用戶越來越多地湧向快速發展的新平台,尤其是像抖音這樣的短視頻平台,以及廣受歡迎的社交社區平台小紅書。這種不斷變化的格局,給摯文集團的核心商業模式,即促進陌生人之間建立聯繫,帶來了嚴峻挑戰。 公司在適應新環境方面的困境,體現在旗下兩款主要應用程序——陌陌和探探的用戶數量持續下降。在第四季度,探探的月活用戶減少了290萬,降至1,080萬。雖然規模更大的陌陌的活躍用戶數據未被披露,但其付費用戶數量同比從740萬降至570萬。探探的付費用戶數量也同樣從120萬降至90萬。若是與2021年的數據相比,這種下降更為明顯,當時陌陌和探探的付費用戶分別為900萬和300萬。 公司收入下降在很大程度是付費用戶大量流失所致,這些用戶主要訂閱各種增值服務,比如提升個人資料曝光度的高級功能。然而,影響最為沈重的還是自2020年以來的監管打擊,它限制用戶對網絡主播的打賞。這對摯文集團產生了嚴重影響,因它嚴重依賴打賞所帶來的佣金收入。 這種影響在公司的收入構成中體現得十分明顯,2017年和2018年,直播服務為摯文集團貢獻約80%的收入。但在監管收緊期間,這個數字穩步下降。2024年,直播收入同比下降16%至51億元,佔總收入的48%。從2023年第三季度開始,增值服務(主要是會員費)已超過直播收入,成為公司最大的單一收入來源。 國內市場的危機,迫使摯文集團加大海外發展的力度,公司管理層認為,相對於國內市場的不確定性,海外市場具有「明顯的增長潛力」。這一戰略的核心是面向中東市場的社交應用Soulchill。2024年,Soulchill的收入同比激增50%,達到近10億元,超過了探探日益減少的貢獻。公司將成功歸功於本地化戰略,包括根據文化定制的虛擬禮物和有針對性的直播功能。 地域擴張 據公司首席財務官彭暉介紹,公司計劃在2025年將業務擴展到土耳其、埃及和波斯灣國家以外的發達市場,但具體目標仍未披露。 摯文集團在2023年末推出兩款新應用程序,進一步拓展海外業務版圖:Yaahlan,一款專注於阿拉伯用戶的語音社交遊戲應用程序,它將遊戲與語音互動相結合;以及AMAR,一款面向中東和北非市場(MENA)年輕用戶的語音社交平台。據首席運營官張思川稱,這兩款應用程序在2024年末開始變現,儘管前期有營銷投入,但目前正產生穩定的回報。 首席財務官彭暉預計,海外收入將從2024年的10億元,增至2025年的17億至20億元間。彭暉在公司的財報電話會議上指出:「如果(投資回報率)保持穩定,到年底我們可能會看到這些新應用程序達到Soulchill目前的收入規模。」彭暉說,目前相對於拓展業務規模的努力而言,盈利能力仍是次要的,意味至少在未來一兩年,海外拓展可能會繼續侵蝕摯文集團的利潤。 擴張戰略也存在風險,公司聚焦中東地區這一點表明,它需要快速實現業務多元化。首席運營官張思川承認中東和北非地區的局勢不穩,影響2024年底的用戶支出也證明瞭這一點。摯文集團在該區還面臨著另外兩傢具有中國背景的社交媒體公司——雅樂科技(YALA.US)和赤子城科技(9911.HK)的競爭。 隨著它進入競爭激烈的西方市場,營銷成本可能出現大幅增加。因在那裡,它將面臨來自當地老牌競爭對手以及Match Group(MTCH.US)等全球巨頭的激烈競爭。 儘管面臨挑戰,公司管理層仍認為海外擴張至關重要。首席運營官張思川強調,公司「在社交娛樂產品方面的長期專業經驗」,證明將資源轉移到國際市場是合理可行,他們預計,與陷入停滯且競爭激烈的國內市場比較,在國際市場能獲得更好的回報。 投資者仍然持懷疑態度,在財報發布當天,摯文集團股價下跌了8%,反映投資者對其國內金牛服務的可持續性,和海外擴張所需資金的擔憂。該股在過去六個月中上漲了12%,但這遠低於恒生中國企業指數同期45%的漲幅,表明投資者對公司的轉型戰略並不買賬。 欲訂閱咏竹坊每周免費通訊,請點擊這裏
Chances to take a leap in future performance? Leapmotor recorded profits in the quarterly results for the first time

零跑首錄季度盈利 未來業績將不再零跑?

零跑去年12月汽車交付量突破4萬輛,隨著交付量增加,公司業績有望續看好 重點: 去年業績虧損按年收窄33% 將推的B10型號,是打進低端市場的重點車款   劉智恒 狄更斯在《雙城記》說:「這是最好的時代,也是最壞的時代。」 對於中國電動車企,正處身在這個兩極時代。好的時代是電動車已逐漸成為明日汽車的主流,壞的時代就是人人也想分一杯羹,競爭日趨慘烈,令行業成為殺戳戰場。 電動車將主宰未來汽車市場已無容置疑,但賽道上百駿競走,除了比亞迪(1211.HK,002594.SZ)及理想(2015.HK, LI.US)等一兩家能暫時領跑,不少龐大車企先後掉隊,威馬的敗走麥城,哪吒的折㦸沉沙,都反映市場的慘烈,那家能夠生存甚至彎道超車仍難說,但近期浙江科技零跑股份有限公司(9863.HK)的表現,確教市場刮目相看。 公司公布2024年業績,收入大幅增長92%至321.6億元,虧損按年大幅收窄33%至28.2億元。去年第四季度業績首度實現正數,獲利8,000萬元。去年公司交付汽車293,724輛,按年大升103.8%。 C系成爆款產品 業務及財務數據大幅改善,市場開始注意零跑,而公司前景確實具有一定優勢。首先,零跑的市場觸覺強勁,公司第四季度得以扭虧為盈,全因銷量提升,而能取得耀目增長,與公司成功押中增程式的SUV不無關係。去年推出的C10及C16,都屬純電加程的雙動力,迎合年輕及中產家庭,成為爆款產品,帶動第四季整體銷售大升。 去年第三季度銷量才是86,165輛,但10月就38,177輛、11月是40,169輛,到12月更是42,517輛。公司全年累計交付近30萬輛,超額完成2024年目標。零跑在增程式SUV上大致有理想的布局,佔據一個頗大優勢,足以成為橋頭堡去作進一步開疆拓土及攻城掠地。 技術是零跑的另一優勢,公司一直堅持全域自研,範圍主要涵蓋新能源車的一級零部件,自製率高於六成半,電子零部件實現全域自研。雖然自研在開首的投資龐大,也影響車企造車進程,資金鏈容易出問題;但一旦成功,研發出獨家而優質的技術,就有機會領跑對手。而且打下相關的基礎,有更堅實技術去支持迭代演進,成本也可隨之調降。 零跑做出LEAP3.0技術架構,命名為「四葉草」,實現具前瞻性的「四域合一」。即將座艙域、動力域、車身域和智能駕駛域集成在一起。 外有Stellantis內有一汽 出海是電動車企另一個拓展業務的市場,但說易行難,這方面零跑找對了合作夥伴。2023年佳仕拿母公司Stellantis入股零跑後, Stellantis在國際市場上全面與零跑合作,協助零跑在國際市場上建立銷售渠道、售後服務、物流及零部件,以致汽車金融等。 在Stellantis的助力下,去年公司於歐洲已建立了350家網點,包括有銷售及售後服務的功能。有這家具規模的識途老馬協助,零跑在出海上佔據相當優勢。 海外有Stellantis的扶持,近日在內地又與龍頭車企第一汽車集團達成戰略合作。雙方協議,將展開新能源汽車的開發及零部件合作,並探討資本合作的可行性。 從協議理解,零跑有機成為一汽在發展新能源車上的零部件供應商,此點將可提升零跑收入,也可藉此擴大零部件的規模效應,減輕及攤薄研發與製造的成本。 還有,一汽可能在資本上為零跑提供幫助,對於零跑這類造車新勢力,燒錢速度驚人,資金流的重要,等同身體上的血液,有一汽這家財力充足的車企背書支持,無疑是加強了戰鬥力。 今年劍指50萬輛 在經濟疲弱及消費降級時期,10至15萬元的電動車產品是兵家必爭之地,零跑已瞄準此塊肥肉,B系列的首款車型B10剛於3月上市,由具有更高集成和智能的LEAP 3.5架構打造,有機作為打入細分市場的一路奇兵,成為公司新增長點。 零跑已具備一定條件,暫時的勢頭也漸入佳景。集團創始人朱江明曾對外稱,電動車企年銷量能達50萬輛的才能活,100萬輛才有活力,活到最後需要300萬輛。他已為零跑2025年定下50萬輛交付量,我們就密切注視公司今年銷售走勢,看看零跑能否真的邁進美好的年代。 欲訂閱咏竹坊每周免費通訊,請點擊這裏
Yalla holds gaming tournaments

雅樂科技推進新遊戲 營收增長重回兩位數

這家中東社交媒體公司在籌備年內推出兩款自研新游之際,錄得兩年來最強營收增長 重點 得益於成本控制與用戶變現效率提升,雅樂科技四季度營收同比增長12.2%,淨利潤增長近10% 這家中東社交媒體公司,目前正測試兩款自研的中核遊戲,它們有望在下半年產生收入   陽歌 在繼續提高對中東及北非地區(MENA)龐大用戶群的變現水平之際,社交媒體和遊戲公司雅樂科技(YALA.US)周一報告稱,單季營收增速創兩年多來的新高。下半年,隨著兩款新的自研遊戲的推出,增長還有望進一步加速。 最新季報還詳細介紹雅樂科技為了在運營和應用程序中接入人工智能,進而持續提升效率和用戶體驗而採取的舉措。通過嚴格的費用管控,公司保持40%左右的淨利潤率,這在行業處於領先地位。不過隨著公司加大對兩款中核新遊戲的研發投入,季度內這個數字有所下降,但這兩款遊戲有望為公司帶來新的增長動力。 在過去兩年里,雅樂科技持續探索中核遊戲賽道機遇,試圖突破傳統上對休閒遊戲玩家的關注,將目標瞄准那些願意在遊戲愛好上投入更多資金的人群,實現多元化發展。 為了提升在區域內遊戲行業的地位,雅樂科技開始在整個地區舉辦線下遊戲活動和賽事。去年,它在阿布扎比、巴格達和開羅等城市舉辦六場活動,並於12月在沙特利雅得舉辦了收官賽事,這是雅樂科技去年第二度在那裡舉辦活動。 雖然雅樂科技公布了這些活動的詳細信息以及其最新財務表現,但在最近的財報電話會議上,投資者關注的焦點是新款中核遊戲帶來額外收入潛力。其中一款甚至兩款遊戲都有可能在今年推出,這兩款遊戲目前都處於測試階段。 雅樂科技希望能在中東遊戲市場佔據更大份額,公司表示,中東是全球增長最快的遊戲市場之一,在沙特阿拉伯等國家的重金扶持下,到2026年該地區遊戲行業規模將達到65億美元,能夠為區域經濟多元化做出重要貢獻。 董事長、公司創始人楊濤在財報電話會議上談到新遊戲項目,「我們正在開發一些新產品,它們有可能在今年下半年為公司的營收增長做出貢獻。」 首席運營官許劍峰給出更多細節,稱雅樂科技已經完成了兩款中核遊戲的1.0版本,目前正在「對它們進行微調」。 「與此同時,我們一直積極尋求與我們業務互補的外部合作。憑借雅樂科技在中東的豐富經驗,我們正與更多潛在合作夥伴合作,以挖掘當地市場的機會,並在中東地區建立更深入的立足點。」 他說。 許劍峰沒有詳細說明雅樂科技正與哪些潛在合作夥伴進行洽談﹐但公司此前曾表示,願意利用自己作為中東領先遊戲運營商的經驗,與其他有經驗的開發者合作,將對方的熱門遊戲引入該地區﹐這將是對其自主開發遊戲戰略的補充。 重回兩位數增長 儘管雅樂科技定期在季報中更新遊戲開發進度,但它卻對兩款新遊戲的細節守口如瓶,更多詳情我們還得等待。與此同時,公司去年最後一個季度增長加速,兩年多來首次實現了兩位數的增長,暗示該公司將重回早期那種曾讓投資者極為興奮的快速增長態勢。 公司公布第四季度營收為9,080萬美元,同比增長12.2%,遠超此前的預期指引,並且連續第二個季度創下歷史新高。這個增長速度,是公司自2022年三季度以來的最佳表現,標誌著在經歷了七個季度的個位數增長後,公司重新實現了兩位數的增長。 公司第四季度來自聊天服務的收入同比增長14.6%,達到5,980萬美元,約佔總收入的三分之二。其餘3,080萬美元來自遊戲服務,同比增長8.1%。公司將強勁的收入增長部分歸因用戶變現水平提高,因為季度內其付費用戶數量同比增長了3.2%,達到1,230萬。 儘管季度內其營收成本和大部分費用出現收縮,或是增長速度低於營收增長速度,但一個顯著的例外是研發費用。隨著公司增強遊戲開發能力,研發成本同比飆升70%,達到920萬美元,這也是其季度內淨利潤率降至35.8%的一個原因。 在盈利方面,雅樂科技第四季度的淨利潤從去年同期的2,970萬美元增至3,250萬美元,增長了9.7%,促使其全年利潤增長了18.7%,達到1.342億美元。 公司還介紹利用人工智能的相關舉措,目前人工智能正給製造業到雅樂科技所專注的社交媒體在內的很多行業帶來巨變。 「憑借雅樂科技在中東及北非地區互聯網行業長達十年的專業經驗,以及對當地文化和用戶行為的深刻理解,我們繼續加強開發適合當地文化,和用戶偏好的人工智能算法模型的能力,」楊濤說。「我們專業的人工智能團隊正在迅速將人工智能驅動的自動化和數據分析,整合到我們的產品和運營中,以優化研發效率,改善所有產品的用戶體驗。」 最新財報發佈後,雅樂科技的美國存托股份(ADS)在周二上漲了4.48%。該股目前的市盈率(P/E)相對較低,為5.4倍,與中國社交媒體應用微博(WB.US; 9898.HK)的7.3倍相近,但遠低於Facebook母公司Meta(META.US)的25倍市盈率,意味如果即將推出的新遊戲表現良好,該股仍有一定的上漲潛力。 為了支撐股價,雅樂科技還披露,計劃根據2021年首次公佈的1.5億美元股票回購計劃,加快回購速度。公司去年回購了價值1,400萬美元的美國存托股份,楊濤透露已制定了今年回購規模「至少翻倍」的目標,達到2,800萬美元甚至更多。 咏竹坊專注於在美國和香港上市的中國公司的報道,包括贊助內容。欲瞭解更多信息,包括對個別文章的疑問,請點擊這裏聯繫我們 欲訂閱咏竹坊每周免費通訊,請點擊這裏
Ajisen ramen

拉麵江湖變天 味千如何突圍?

曾經無限風光的味千拉麵,面對市場競爭加劇與消費下行趨勢,該如何扭轉困局 重點: 公司預計2024年虧損不超過4,000萬元,上年同期為盈利1.8億元 味千拉麵門店數量由2019年的799間降至去年上半年的575間    李世達 中國消費者對餐飲消費似乎總是喜新厭舊。一家餐飲連鎖店可能在短時間內快速擴張,也可能在一年內迅速退燒,特別是在消費降級的趨勢下,能夠長期維持穩定盈利的餐廳少之又少。在中國內地,曾經蔚為風潮的「高端麵館」正在快速退燒,被稱為中國日式拉麵鼻祖的味千拉麵,也難逃此一命運。 日本拉麵連鎖店味千(中國)控股有限公司(0538.HK)近日發布公告,預計2024年錄得股東應佔虧損不超過4,000萬元,而2023年度盈利1.8億元,主因是受到投資物業重估虧損,以及餐飲業務盈利下降的影響。 公司指出,投資物業的重估虧損是由於受到香港及內地物業市場情況的不利影響。另外,餐飲業務也受到行業競爭加劇和消費者習慣改變的雙重影響,傳統堂食業務收入減少,而外賣服務需求比例提升,導致整體盈利能力下降。 而在去年上半年,公司已出現盈轉虧的情況。根據去年半年報,公司收入按年減少6.6%至8.2億元,股東應佔虧損715.7萬元,而2023年同期為賺1.3億元。業績的大幅下滑也拖垮公司股價,過去一年已下跌25.7%,徘徊在0.8港元左右。 賺一年賠一年 事實上,味千近年的盈利情況並不穩定,2019年至2023年,公司業績分別為盈利1.6億元、虧損7,800萬元、盈利2,100萬元、虧損1.4億元及盈利1.8億元,可以說是「賺一年賠一年」,而且合計虧損金額要高於盈利金額。 之所以能夠扭虧,一部分原因或許與公司持續降本增效有關。2023年,公司食材成本佔營業額的比例由上年的26.2%下降至24.4%;人工成本佔營業額的比例由上年的29.8%下降至26.2%;其他營運成本佔營業額的比例由則由上年的26.3%下降至25%。 然而,再多的降本增效,是否能夠扭轉業績持續走下坡的頹勢? 原創於日本的味千拉麵,是在1996年由香港女商人潘慰率先引進香港。在香港取得成功後,第一家味千拉麵內地門店於1998年在深圳華強北開業,隨後在全國快速擴張。2007年,公司成功在港交所上市,市值一度突破200億港元,潘慰也一躍成為「拉麵女王」。 就在業績高峰期,公司在2010年提出千店計劃,目標五年內在中國內地開設1,000家門店,但是2011年味千就發生「骨湯門」事件,原本宣稱使用大骨熬製20小時做成高湯的味千,被爆出使用濃縮液兌製成湯底,形象因此大打折扣。 新中式麵館崛起 事件也為公司的發展帶來轉折。2010年後,包括一蘭、花月嵐、豚王等拉麵品牌陸續引進中國,消費者有了更多選擇,而味千卻漸漸失去了市場定位,陷入品牌老化的困境。 味千於內地定價在中高端水平,客單價通常在每碗40元以上,主要服務於購物中心和寫字樓區域的都市白領群體,但是消費者的用餐體驗與拉麵口味,似乎無法匹配這樣的價格。有網民這樣評價:「看著像快餐,價格卻不便宜」。 而到了2020年後,一批新中式麵館陸續出現,包括和府撈麵、馬記永、陳香貴、張拉拉等高端中式拉麵登場,立刻吸引資本市場的關注,其中和府撈麵更拿到六輪融資,一度傳出赴港上市。這些新挑戰者也讓味千的市場再度遭到擠壓。 然而,新興麵館紅沒多少年,近年遭遇消費降級的大潮,上班族白領不願多花錢吃高端麵,高端麵館也逐漸沉寂。據企查查數據,截至去年5月,內地麵館新註冊量為3.1萬家,但註銷吊銷量也有2.9萬家,淨成長數低於往年,麵館經營壓力日益凸顯。 至於曾喊出千店目標的味千,於2019年門店數量達到799間後開始走下坡,至2023年減少至562間,去年上半年雖小幅增加至575間,但距離2019年的高點甚至千店的目標仍然很遙遠。 從市盈率看,目前味千仍有約20.2倍,高於九毛九(9922.HK)的14.1倍及太興集團(6811.HK)的13.5倍,屬於較高水平,與業績表現並不匹配,存在高估的風險。 味千拉麵曾是中國市場上最成功的日式拉麵品牌之一,但面對品牌老化、競爭加劇和消費降級等挑戰,味千需要的不僅是成本控制,而是品牌重塑與市場適應力。曾經的「拉麵女王」能否重振旗鼓,有待市場來驗證。 欲訂閱咏竹坊每周免費通訊,請點擊這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