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晶硅供應過剩 大全配合政府降產能
這家多晶硅生產商表示,目前其產能僅利用一半,這個利用率似乎是中央政府為穩定市場而設定的
重點:
- 為了應對多晶硅價格暴跌而下調產量,大全能源第三季度收入暴跌逾半
- 公司表示今年的多晶硅產量將在20.5萬噸,遠低於2月預測的28.5萬噸
陽歌
中國經常因在新興行業增加過多產能而受到西方指責,太陽能行業就是一個典型例子。中國不僅迅速新增大量太陽能組件的產能,還增加生產太陽能組件用的主要原料多晶硅。
現在,北京方面似乎終於行動起來,試圖糾正這情況。中國領先的多晶硅生產商之一大全新能源股份有限公司(DQ.US; 688303.SH)的最新說辭顯示,北京方面強烈「建議」多晶硅生產商將產能利用率控制在一半。在這裡,我們需要做一些字裡行間的解讀,因為大全能源並沒有直接說它被下令減產。
公司表示,由於「需求疲軟」,第三季度將產能利用率降至50%,輕易證實了這一點。
這裡的大背景是,過去兩年大全能源及其同行一直在大舉增加多晶硅產能,最初都是因為各國競相新建太陽能發電場以減少碳足跡,導致多晶硅價格飆升。大全能源是它們中的典型代表,它計劃在內蒙古新建一個大型生產中心,將年產能從2022年底的約10萬噸,增加兩倍達到30萬噸。
新增產能如此之多,再加上新太陽能發電場的建設速度比預期的慢,尤其是在中國以外,導致多晶硅價格暴跌,結果大多數公司現在都在虧本生產。大全能源再次成為典範,報告稱三季度平均每公斤多晶硅的生產成本為6.61美元——遠高於期間向客戶收取的每公斤4.69美元。
因此,公司稱三季度毛損率為30.5%,去年同期毛利率達14%。這裡,我們指出雖出現毛損,但仍比二季度的72.4%毛損率有所改善。
這讓我們回到北京試圖糾正這種情況的話題上,即通過我們上文提到的強烈建議削減產能。
大全能源表示,其所屬的行業協會——中國光伏行業協會10月14日召開會議,呼籲大家「強化行業自律,防止內卷式惡性競爭」。它還表示,協會還宣布了太陽能組件的「參考價格」。聽起來像是組件生產商面臨嚴重的供應過剩和由此引發的價格戰,由此而被限定了價格。
大全能源副首席執行官Anita Chu在公司三季度財報電話會議上表示:「因此,關於將行業參與者的生產水平或利用率降到50%的討論一直在進行。」她似乎指的是多晶硅生產商收到的類似「指導」。同樣,儘管沒有直接說,但她的發言,以及大全能源的最新產能利用率,都強烈表明所有生產商都被要求只使用一半的產能,直至價格穩定下來。
被分析機構拋棄
值得注意的是,只有兩名知名券商的分析師參加了大全能源的三季度業績電話會議,會上的許多問題都來自身份不明的投資者,他們似乎更關心自己持有的股票,而不是行業趨勢。就連出席會議的兩位分析師也來自較小的機構,即傑富瑞和羅仕。
現實情況是,由於中國生產商造成了嚴重的供過於求,分析機構對整個太陽能行業(包括多晶硅和組件生產商)的看法變得相當悲觀。
事實上,中國政府正試圖強制降低產能,和設定組件價格下限來介入,這可能有助在短期內穩定市場,由此可見中國政府能夠採取在西方難以想象的措施。然而,從行業信譽的角度看,這種舉措只會進一步嚇跑投資者和分析師,因它們表明這個行業不僅受實際市場條件的影響,也受北京反復無常的政策決定的影響。
在雅虎財經10月份調查的12家分析機構中,只有7家將大全能源評為「買入」或「強力買入」,而其他5家則將其評為「持有」或「表現不佳」。這些分析機構預計,大全能源今明兩年將出現虧損,由於多晶硅價格大幅下跌,今年的收入將下降50%以上。
今年第三季度,大全能源每公斤多晶硅的平均價格為4.69美元,較上年同期的7.68美元下降了近40%。價格的大幅下跌,導致大全三季度營收從去年同期的4.848億美元降至1.985億美元,降幅過半。
由於面臨減產的壓力,大全能源三季度僅生產了43,592噸多晶硅,低於上一季度的64,961噸。公司預計產量將進一步下降,稱四季度產量將僅在3.1萬噸至3.4萬噸之間,因為公司遵守了中國政府的強制去產能要求,並試圖控制虧損。因此,公司表示,今年的產量將只有20萬噸至21萬噸,遠低於2月份給出的28萬噸至29萬噸的預測。
公司本季度錄得淨虧損6,070萬美元,但它很快指出自己有大約24億美元的現金,以及容易獲取的銀行存款,並且沒有債務,這可以幫助它度過目前的困難。我們曾建議,公司可能會考慮使用其中的一部分現金將進行私有化,因目前它的市值只有15億美元,西方投資者顯然暫時放棄了該公司。
欲訂閱咏竹坊每周免費通訊,請點擊這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