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BUX.US
Starbucks looks for China partners

在獨立運營中國業務七年後,星巴克正考慮回歸合作關係的商業模式

重點:

  • 星巴克考慮為中國業務引入合作夥伴,因為在中國激烈的咖啡價格戰中,其同店銷售額暴跌
  • 這家咖啡巨頭在中國面臨多重挑戰,從疫情期間的嚴格限制措施,到今天行業的激烈的競爭,以及消費者心態日益謹慎

 

肖林

在波濤洶湧的水域,穩住一艘船需要的往往不止一隻槳。星巴克(SBUX.US)似乎就是這種情況,這家全球最大的咖啡連鎖店,正在集團第二大市場的中國,探索潛在的合作夥伴關係。

在發給媒體的一份聲明中,這家總部位於西雅圖的公司表示,它正努力尋找在中國恢復增長的最佳途徑,其中包括探索戰略合作夥伴,公司旨在應對中國市場與日俱增的挑戰,這裡曾是它增長最快的市場。合作關係中的另一方,通常是中國本土公司,在大部分餐廳運營商於20世紀90年代開始進入陌生的中國市場時,這種合作關係是常態。

彭博新聞社上周四報道,星巴克已對來自包括中國本土私募股權公司在內的潛在投資者進行了非正式評估。公司表示:「我們全力服務於我們的業務和合作夥伴,以及在中國的增長。」之後,星巴克在一份發送給眾多媒體的聲明中透露:「我們正努力尋找最佳增長途徑,包括探索戰略合作夥伴關係。」

彭博新聞社報道稱,除了全球私募股權,星巴克可能還會考慮將部分中國業務,出售給中國企業集團或其他具備行業經驗的中國本土公司。

上周四公布這一消息後,星巴克的股價小幅上漲。過去12個月,該股基本持平,市盈率仍高達31倍,領先於麥當勞(MCD.US)的25倍和百勝中國(YUMC.US; 9987.HK)的21倍,後者是肯德基和必勝客餐廳在中國的運營商。

1999年在北京開設第一家門店時,星巴克不僅面臨比以往更加嚴格的監管環境,還面臨著一項同樣巨大的挑戰,即向飲茶文化銷售咖啡產品,而雀巢速溶咖啡已經定義了這一文化中的大多數人,對其招牌產品的理解。為更好地在這個市場上找到自己的出路,星巴克與中國本土合作夥伴成立了一系列合資企業,但後來又將合作夥伴的股權全部買斷。

如今,在中國擁有7,500多家門店的星巴克,正努力應對更加節儉的消費者,和來自中國本土競爭對手的激烈競爭,這促使它考慮回歸合作模式,以度過困難時期。這類合作夥伴不僅可提供更多資源,還能幫助分散數以十億美元計的業務的風險。

如果覺得星巴克在中國的180度大轉彎耳熟,那是因為它並不是第一家,在華發過程中改變策略的大型外國連鎖店。2017年,麥當勞因銷售額開始下滑,加上食品醜聞拖累全球銷售額,在進入中國近三十年後,將中國內地和香港業務52%的多數股權,出售給了一個由國有企業集團中信和美國投資公司凱雷集團(CG.US)牽頭的財團。

咖啡綠洲

25年前,星巴克在北京國貿附近開設了首店,由於當時不允許外商獨資經營餐廳,因此該店由它與北京美大咖啡合資經營。這家店的卡布奇諾咖啡售價約為19元,大致相當於當時人均月收入的5%。後來,它又成立了兩家合資企業:與美心的合資企業取得星巴克在香港和華南省份廣東的代理權,與台灣統一集團的合資企業取得上海及周邊地區的代理權。

2004年底,中國開始允許外國餐飲運營商全資擁有在華業務,這是它在2001年加入世界貿易組織時所作的承諾。星巴克開始收購中國本土合作夥伴的股份,到2017年,星巴克獲得對在華業務的完全控制權。

到那年底,星巴克在中國擁有近3,000家門店,每15小時就有一家新店開業,為日益富裕和注重身份的中產階級服務。2017年,該公司在中國和亞太地區的收入增長了10%,前一年則增長了23%。

隨後兩年進展順利,2018年,星巴克在華淨收入增長38%,2019年增長19%,中國成為其第二大市場。2020年是艱難的一年,許多門店在疫情開始後被迫關閉。2021年,隨著中國成功控制住新冠疫情,星巴克在中國強勢回歸,收入增長了42%。

但在過去的兩年里,無論是在中國還是全球範圍,情況都變得艱難起來。受中國業務下滑14%的拖累,截至9月的最新季度全球同店銷售額下降了7%。

截至9月的12個月里,星巴克的總收入為362億美元,中國貢獻了9%。在最新的財報電話會議上,新上任的首席執行官布萊恩·尼科爾告訴投資者,他需要在中國花更多的時間去瞭解這個市場面臨的種種挑戰。

苦苦掙扎的行業

在中國,面臨困難的當然不是只有星巴克和餐飲業。過去幾年里,多個行業遭遇一連串監管打擊,而經濟放緩又傷害了消費者情緒,結果所有企業都深受影響。

但餐飲業受到的打擊更大,在2023年初中國解除疫情防控措施後,外出就餐曾有一段繁榮期。據媒體報道援引的工商登記數據,2024年前六個月有100多萬家餐廳關閉。

咖啡行業受到的打擊比很多餐飲同行更加嚴重,因為瑞幸咖啡(LKNCY.US)和庫迪咖啡打起了價格戰,它們的很多優質咖啡一杯只賣9.9元,約合1.40美元。加入這場咖啡大戰的還包括百勝中國,它旗下的肯德基連鎖推出的肯悅咖啡,緊挨著肯德基門店銷售。就連電子商務也在涉足優質速溶咖啡,比如三頓半,它們主要在阿里巴巴旗下的淘寶等平台上銷售,價格甚至更低。

雖然中國現在的平均月收入是1999年的50多倍,但一杯售價30元左右的星巴克卡布奇諾,對消費者來說可能依然昂貴,因為他們只用花三分之一的錢就能買到瑞幸或庫迪。隨著消費者在當前經濟環境下變得更加節儉,這一現實變得越來越明顯。

欲訂閱咏竹坊每周免費通訊,請點擊這裏

新聞

簡訊:優必選折讓11.4%配股籌31.1億港元

機器人製造商深圳市優必選科技股份有限公司(9880.HK)周二公布,配售3,146.8萬股新H股,相當於經擴大已發行股本的6.3%,配售價為每股98.8港元,較前一日收市價折讓約11.4%,籌資總額31.1億港元(4億美元)。 公司表示,所得款項75%將用於投資或收購集團業務價值鏈中具潛力的上游或下游目標企業,或與相關行業整合或成立合營實體,15%用於業務運營及發展,10%用於償還貸款。 2023年上市的優必選,今次已是第六次配股集資,前五次共集資43億港元。今年7月,公司完成第五次配股集資,所得淨額為24.1億港元,截至11月24日,未動用餘額為15.12億港元。 優必選股價周二低開,至中午休市報112.1港元,轉升0.54%。該股今年至今累升約104%。 李世達 欲訂閱咏竹坊每周免費通訊,請點擊這裏

簡訊:國泰十月客貨運量齊升

國泰航空有限公司(0293.HK)周一公布十月份運營數據,國泰航空及香港快運於上月共接載逾320萬人次旅客,按月增21%;貨運量則超過15萬噸,按月增長12%。 國泰顧客及商務總裁劉凱詩表示,受惠於國慶黃金周及中秋節等多個假期,十月初由內地前往香港及全球各地的休閒出行需求顯著增長。加上香港舉行多個大型展覽,吸引來自多個長途市場的入境旅客。公司在十月的載客率高86%﹐創近年同月新高。 國泰航空於本月開通每日往返長沙的直航服務,以及每周三班往返澳洲阿德萊德的季節航班;而香港快運將於本月下旬,開通每日往返沙巴的航班。 周二國泰開市升0.8%報11.69港元,過去一年股價由低位升40%。 劉智恒 欲訂閱咏竹坊每周免費通訊,請點擊這裏

五個八十後的夢想 卡諾普藉焊接機器人闖港交所

乘著資本市場對機器人青睞有加之際,相關公司蜂湧到港上市,主打工業機器人的卡諾普,成為最新一家搶上港交所的機器人公司 重點: 公司去年在製造焊接機器人的收入位列全國第一 盈利仍不穩定,去年虧損1,294萬元   劉智恒 內地紅得發紫的機器人企業宇樹科技,創始人兼首席執行官王興興近日表示,如果說過去十年是機器人的「萌芽與探索」期,那下一個十年將是「生長與綻放」,機械人將從「能運動」走向「能做事」,從「行業工具」升級至「生活夥伴」。 機器人仿彿已成為未來不可或缺的工具,在資本市場上,相關企業炙手可熱,一家接一家搶著到香港上市,令機器人逐漸成為港股一個重要板塊。眼見機不可失,成都卡諾普機器人技術股份有限公司也不甘後人,近日已遞交上市申請。 今年上半年,公司收入1.56億元人民幣(下同),同比增長36%,更賺844萬元。相比眾多香港上市的機器人公司,表現可算不俗;畢竟在港上市的同類公司,能有盈利的簡直屈指可數。 卡諾普的業務主要有三大類,分別是工業機器人、協作機器人及具身智能機器人。當中又以工業類的焊接機器人為主,據弗若斯特沙利文資料,以2024年的收入計,在焊接機器人上排名第一,另外在金屬及機械加工行業機器人應用方面,在中國亦屬領先企業。 夢想成真 卡諾普的成立,是五個八十後年輕人夢想成真的故事。2012年,當時工業機器人主要靠海外入口,鄧世海與四名朋友深信,隨著中國經濟發展,本土製作的機器人將成未來主流,於是拼湊起50萬元資本,頭也不回就向夢想直奔。 由於資金緊絀,他們選擇在成都龍潭大學生創業園的一個小間開展起業務,並以零部件為起步點,專注於業機器人控制器。經多次嘗試、失敗、摸索,卡諾普的控制器漸漸得到市場認可。但長久做零部件始終不是辦法,要突破,就要轉型做整機(即製作整台機器人)。 當時幾位創始人也曾為此爭論不休,畢竟要轉型,除了放棄現時的舒適區外,更要斥重資冒險,一旦失敗,似乎就無路可退。可幸這一役押對了注,公司在焊接機器人方面做出成果,亦先後獲四輪融資,讓卡諾普茁壯成長。 業績起伏不定 卡諾普在一眾規模龐大的對手中取得盈利,在資本市場亦屬一賣點。然而,細心分析,其業績極為波動。2022年取得盈利2,826.5萬元,但2023年就跌到168.8萬元,去年更加錄得虧損1,294.4萬元,今年上半年則能扭虧為盈。可見公司在業務上仍未能企穩陣腳,能否持續穩定有盈利,尚屬言之過早。 至於公司的現金流,表現亦不穩定。2022年經營活動所得的現金流達2,670萬元,但2023年及2024年分別流出3,088萬元及1,775.6萬元。直至今年上半年,才有現金流入888萬元。 另外,佔公司超過五成收入來源的焊接機器人業務,市場增長並不十分吸引。據弗若斯特沙利文資料,中國焊接機器人的市場規模,從2020年的70億元擴大至2024年的84億元,複合年增長率只為4.4%。預計市場從2025年的93億元,增長到2029年的153億元,複合年增長率亦只為13.4%,別忘記這個還屬估計數字。 未具絕對優勢 事實上,卡諾普即使位列全國焊接機器人製造商第一位,但其營業額亦只是1.37億元,緊隨其的第二及第三名,分別收入1.28億元及1.2億元,與卡諾普的差距十分接近。因此卡諾普在行業中,並非佔據一個絕對優勢,隨時可被對手超越。 相反,卡諾普另一強項的金屬及機械加工工業機器人,雖然在中國市場位列第三,但第一位及第二位的對手,收入分別是9.39億元及7.33億元,業務規模遠遠拋離卡諾普,相信要趕上首兩大競爭者並不容易。 香港上市的純機器人公司中,規模較大的優必選(9880.HK),去年收入13.05億元,市銷率達44倍;極智嘉(2590.HK)去年收入24億元,市銷率12.3倍。與兩家公司比較,卡諾普的收入相對少得多,即使因目前熾熱市況而給予其25倍市銷率,市值亦不到50億港元。 欲訂閱咏竹坊每周免費通訊,請點擊這裏
Chuangxin does resources like aluminum

簡訊:創新實業首掛收升32%

電解鋁生產商創新實業集團有限公司(2788.HK)周一在香港首日掛牌,股價大幅上漲。公司以每股10.99元發行5億股,位於發行價區間上限,共集資53.1億元。 該股開盤報15.2元,較發行價上漲38%。在周一午盤交易時段,股價雖有回落,但收市仍升32%報14.59元,漲幅達32%。本次公開發售,香港本地投資者認購部分超額逾400倍,國際配售超額認購約為18倍。 創新實業披露,今年前五個月,實現營收72.1億元人民幣(下同),同比增長22.6%。但受原材料價格上漲影響,盈利同比下降14.4%至8.56億元。公司計劃將約半數集資用於擴大海外產能,包括建設鋁電解槽熔煉設施;另有40%資金將用於建造綠色能源發電站及採購相關設備。 陽歌 欲訂閱咏竹坊每周免費通訊,請點擊這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