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報道,這家自動卡車公司收到了一份不具約束力的收購要約,中國最大的民營汽車製造商吉利欲收購其亞洲業務

重點:

  • 中國最大的民營汽車集團可能收購圖森未來的亞太業務,使其能夠切斷與中國的聯繫,紓緩美國對國家安全的憂慮
  • 4月份的一宗事故引發了安全方面的擔憂,令該公司的商業化時間表遭到了質疑

西一羊

自動卡車初創企業圖森未來(TSP.US)可能終於為其中國子公司找到了買家。五個月前,有報道稱其欲出售這部分業務。而據中國媒體最近報道,買家是中國領先的汽車製造商吉利。後者曾在2010年完成收購瑞典汽車製造商富豪這宗具有里程碑意義的交易。

這筆交易可能説明圖森未來駛離與華盛頓的困境,該公司在美國和中國都有大量業務。由於該公司未來可能擁有有關美國卡車運輸模式的敏感性資料,美國表達了國家安全方面的擔憂。為了解決這個問題,圖森未來今年較早前簽署了一份協議,允許美國國家安全監管機構審查其美國自動卡車業務背後的技術。

同樣重要的是,吉利的收購交易可能為虧損的圖森未來提供急需的資金注入。這家公司為了加快實現自動卡車技術的商業化,以領先競爭對手,正在快速燒錢。

關於吉利潛在收購交易的消息最早來自於中國媒體AI4Auto在8月20日的報道,其他大型科技新聞網站很快跟進,包括36氪和虎嗅。這些報道稱,吉利向圖森未來的美國總部提出了非約束性要約,收購圖森未來的亞太業務,包括相關子公司。

我們稍後將仔細看看圖森未來將技術商業化的努力,以及近期遇到的一些阻礙。但首先,讓我們回顧一下這家公司的發展歷程,以及它如何成為越來越多陷入中美兩國地緣政治緊張關係的企業之一。

圖森未來成立於2015年,當時,中美關係仍然相對穩定。它的中國創辦人希望通過在中國和美國設立雙重總部,建立一個橫跨太平洋的業務網路。但隨著2016年特朗普總統上台,中美關係惡化,這個策略很快遭到了質疑。隨著特朗普政府發起技術霸主地位之戰,兩國都越來越不願意讓對方獲得關於本國企業和消費者的敏感性資料。

圖森未來的美國業務比中國業務更加先進,為了降低監管風險,圖森未來採取了一些措施,尋求把自己描繪成一家美國公司,比如將註冊地從開曼群島遷到了美國。開曼群島較為中立,是許多在美上市的中國公司使用的註冊地。

該公司2月份與美國國家安全監管機構達成協議,標誌著其進一步切斷與中國的關係。根據該協定,圖森未來與主要股東新浪集團有關的董事會成員同意卸任,而且這家中國的媒體集團同意不提名其他董事或增加在該公司的持股;圖森未來還禁止中國分公司獲得其美國自動卡車業務的資料原始程式碼和演算法。

安全問題

吉利可能收購圖森未來亞太業務的價錢尚未清楚,路透社3月曾報道,圖森未來希望以10億美元(69億元)的價格出售亞洲業務,儘管當時圖森未來的市值約為30億美元。自那以後,這個數字已縮減一半左右,目前約為16億美元。

無論雙方最後達成了什麼價格,圖森未來都會很高興有資金進來,幫助它推進商業化進程。根據本月較早前發佈的最新季度報告,在截至6月的三個月中,該公司的收入只有區區260萬美元,實在微不足道。雖然這個數字已按年增長了70%,但其最新季度的1.11億美元的虧損,與一年前的1.21億美元的虧損幾乎持平。

自去年4月首次公開招股後,圖森未來成為一家在美國上市的公司。它在報告中沒有列出中國業務的財務資料,這意味著它還沒有從中國市場獲得大量收入,儘管在那裡產生了大量成本。

在美國,該公司的自動卡車駕駛技術進展緩慢。美國的卡車司機短缺相當嚴重,同時對自動駕駛技術測試方面的監管遠沒有那麼嚴格。在中國,司機的短缺情況沒有那麼嚴重,自動駕駛汽車方面的規定更為嚴格,這意味著對自動駕駛卡車技術的需求還處於更為早期的階段。

今年3月辭去該公司首席執行官職務的陳墨最近接受中國媒體採訪時表示:「為了支撐量產車的落地,圖森未來只能賣掉相對發展緩慢的中國業務,這樣既可以降低成本,同時也能回籠一些資金。」

雖然與吉利的潛在交易,將使圖森未來完全專注於美國市場,但它在那裡的商業化努力近來一直不太順利。該公司仍在為今年4月發生在亞利桑那州圖森市、一輛搭載其技術的自動駕駛汽車的事故傷神。在圖森未來發佈最新季度報告後,安全問題成為分析師在8月2日的財報電話會議上關注的焦點。

在此之前,圖森未來的商業化進展還是比較順利的。其中包括去年12月的一個重要里程碑,它宣稱完成了全球首次無人駕駛重卡公開道路全無人測試。

圖森未來的目標是在2023年底之前將其L4級自動駕駛技術商業化,這意味著車輛完全由電腦系統操作,不再需要司機。但在那起事故發生後,一些人擔心該公司可能會不惜犧牲公共安全,匆忙將它的技術推向市場。

儘管如此,首席執行官侯曉迪在財報電話會議上坦然地談到了這個問題。「確定安全性之前,我們不會將其商業化。」他說。不過,他又堅稱,公司實現商業化的時間表不會有變,並解釋說,發生在4月份的那起事故是人為錯誤所致,與它的技術無關。

總而言之,圖森未來能否成功,取決於它能否在打消公眾安全顧慮的基礎上推廣它的技術。但投資者似乎失去了耐性。上週五,它的收市價為7.33美元,是去年7月創下的70美元的歷史高位的零頭,而且也遠低於40美元的發行價。

儘管困難重重,圖森未來目前的市帳率為1.44倍,高於優步支持的Aurora(AUR.US)的1.17倍,以及Embark Technology(EMBK.US)的0.95倍。但對於這種高增長的科技初創公司來說,這些數字看起來都不是特別鼓舞人心,這表明投資者可能仍然懷疑他們的技術是否會在短期內實現大規模運用。

欲訂閱詠竹坊每週免費通訊,請點擊這裏  

新聞

簡訊:遊戲相關收入年增12% 網易第三季多賺近三成

網易股份有限公司(9999.HK; NTES.US)周四公布,第三季收入按年升逾8%至283.6億元($13億美元),增速較第二季增長9.4%放緩,非公認會計准則下歸屬於公司股東的淨利潤為95億元,按年升27%。 第三季度,遊戲及相關增值服務收入按年升近12%至233億元,續為公司主要收入來源,當中在線遊戲收入佔分部總收入97.6%。有道收入16.29億元,按年增加3.56%;網易雲音樂收入跌1.8%至19.64億元。創新及其他業務收入跌近19%。 網易創始人、董事長兼首席執行官丁磊表示,未來將聚焦和持續投入現有取得成功的遊戲項目,未來新作採精品化策略,避免資源分散於信心不足的新項目。他又指,已投入大量資源研究AI在遊戲創新、開發及營運中的應用。 業績公布後,網易美股周四收升0.40%,報133.95美元。年初迄今累升52.7%。 李世達 欲訂閱咏竹坊每周免費通訊,請點擊這裏

簡訊:金價上升銷售策略奏效 六福預告中期多賺5成

珠寶零售商六福集團(國際)有限公司(0590.HK)發盈喜,料截至今年九月底的中期收入,同比上升約20%至30%;盈利則大增40%至50%。 根據公司去年中期業績,收入54.5億港元,賺4.17億港元;按此計算,即今年收入介乎65.4億至70.9億港元,盈利約5.8億港元至6.75億港元。 公司表示,收入上升主要是因有效的產品差異化及銷售策略成功,帶動定價首飾產品的銷售大幅增長。此外,盈利上升主要受惠金價上漲、定價首飾產品銷售佔比增加,以及營運槓桿帶動利潤率的提升。 六福周五接近平開報25港元,公司今年以來股價上升74%。 劉智恒 欲訂閱咏竹坊每周免費通訊,請點擊這裏
XJ International keep selling school assets

債務壓力揮之不去 希教國際持續賣校求生

民辦高教寒冬持續,債台高築的希教國際再度出售資產求生 重點: 最新一宗交易雖僅作價1,000萬元,但涉及每年1.2億元貸款回收承諾 3.5 億美元零息可轉債已完成重組並全數贖回,外幣債務風險正式解除    李世達 在中國民辦高教投資熱潮退卻的當下,債台高築的希教國際控股有限公司(1765.HK)仍在出售資產求生。最新一宗交易公告中,公司以1,000萬元出售100%持有的西安倍諾思教育管理有限公司,買方更要負責為倍諾思教育償還希教的3.8億元借款。 但真正具意義的並非交易對價,而是買方承諾自2026年起每年向希教償還1.2億元本金與8%利息的股東貸款,等於替公司在未來幾年鎖定可預期的現金流,協助緩解持續緊絀的財務壓力。 事實上,希教近兩年來已多次出售資產,市場估算累計變現超過23億元,涵蓋江西、甘肅、雲南、上海、蘇州等多個教育項目,構成一條漸次收縮的資產處置路線。過往公告中,公司措辭高度一致:「聚焦優質核心資產」「改善資產負債表」「提升股東回報」。 若說過去的民辦高教是以擴張換增長,如今希教則是以縮表換生存。 零息可轉債拆彈 希教的財務壓力說來話長,但最受關注的是2021年發行的3.5億美元零息可轉債。該債務曾於去年3月遭債權人向香港高等法院提出清盤呈請,同年8月撤回,重組談判即告展開。 今年6月,公司與持有逾56%本金的債權人小組達成原則協議,每1,000美元本金,公司將以610美元提前贖回,並於7月獲95.94%未償本金持有人支持通過,使方案具備約束力。重組已於今年9月11日正式生效,隨後公司於9月25日完成所有尚未清償債券的贖回,意味其外幣債務風險基本解除。 然而,拆彈成功並不代表財務壓力從此消失。根據公司截至今年2月的中期報告,公司淨流動負債達56.27億元,其中計息銀行及其他借款11.3億元,而手頭現金僅約16.16億元。 所幸在財務報表的另一端頗為亮眼。期內收入為21.17億元,按年增長3.6%;股東應佔溢利達3.07億元,大增28.5%,經營現金流亦由上年同期的淨流出轉正至2.71億元,公司運營層面似已重回正軌。 至此,化債仍是最重要議題,資產處置成為去槓桿進程中的核心組件。對此次公司出售的西安倍諾思,公告明言校舍規模與場地難以滿足未來教學需求,若不出售便需額外投入改造資本。從財務角度而言,這是一場在增長與現金流之間的取捨,而在債務仍需時間化解的階段,公司顯然選擇後者。 持續出售邊際資產 今年以來,希教密集處置多項教育資產,從甘肅白銀、江西南昌與樟樹,到陝西西安及廣西桂林的項目,市場估算今年至今涉及的現金回收與債務轉移規模或超8億元。 從已披露公告可見,被剝離的項目普遍具備明顯共通點,包括盈利能力偏弱、部分連續虧損或資產淨值為負,且校舍改造與辦學條件提升需要持續資本投入,投資回收期較長等。 此外,多數項目位於生源增速放緩、民辦本科競爭激烈的二三線地區,招生提升空間有限,難以為集團帶來穩定現金流。出售此類邊際資產成為公司降槓桿與修復資產負債表的重要策略,將更多資源集中於具規模與學科優勢的核心辦學集群。 出售消息公布後首個交易日,希教股價下挫7.83%,收報0.2港元,今年以來仍錄約37%升幅,跑贏大市。市場的定價邏輯亦相對清晰:在零息可轉債拆彈後,公司不再面臨外幣債務違約風險,但能否持續推動資產處置回款,並有效用於補強資本結構,將決定估值能否修復。 希教目前追蹤市盈率約3.6倍,仍低於民生教育(1569.HK)的6.7倍及中教控股(0839.HK)的27.4倍。這種折讓反映市場對槓桿與現金流的不確定性,但若未來幾次處置交易能順利收回貸款及對價,尤其在流動性偏緊的周期下逐步改善負債結構,估值曲線仍可能出現修復空間。 對希教而言,出售資產只是漫長去槓桿的中場。在人口負增長、生源分流與監管審慎成為常態的背景下,民辦高教再難以依靠複製校區達成估值提升,如何打造具學科壁壘、區位優勢與穩定現金回收能力的資產,是獲得市場定價主導權的關鍵。希教目前估值仍處低位,具一定情緒修復可能,但相信會是一場耐力賽。 欲訂閱咏竹坊每周免費通訊,請點擊這裏

簡訊:中通快遞第三季淨利增長5% 下調全年業務量指引

物流公司中通快遞(ZTO.US; 2057.HK)周三公布,截至9月底止的第三季度,錄得收入118.65億元(16.66億美元),按年升11.1%,淨利潤25.24億元,按年升5.3%。 前三季度計,公司收入345.88億元,按年升10.29%。淨利潤64.55億元,按年微升0.33%。 第三季度,中通快遞包裹量為95.7億件,按年增長9.8%。期內包裹量增長及包裹單價增長1.7%,帶動核心快遞服務收入增長11.6%。受惠於電子商務退貨包裹量的增加,由直銷機構產生的直客業務收入增長141.2%。同期毛利率則按年跌6.3個百分點至24.9%。 此外,公司下調了年度指引,將全年包裹量預計由原本的388億至401億件,下調至介於382億至387億件之間,按年增長12.3%至13.8%。 中通快遞港股周四高開,至中午休市報148.4港元,升0.61%。 李世達 欲訂閱咏竹坊每周免費通訊,請點擊這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