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186.HK
Feihe's profit and revenue declined last year

這家高端嬰兒奶粉製造商正受中國低出生率的打擊,但投資者可能滿意它的股息以及向其他乳製品的轉型

重點:

  • 由於深受中國生育率下降的影響,去年中國飛鶴利潤和銷售額雙雙下滑
  • 公司91%的收入來自嬰兒配方奶粉,由於承諾將大部分利潤作為股息,它可能對投資者仍有吸引力

譚英

中國飛鶴有限公司(6186.HK)上周公布的2023年業績慘淡,足以讓投資者為打翻的牛奶哭泣。這家嬰兒配方奶粉製造商的年收入同比下降8.3%至195億元,利潤更是下降33.5%至33億元。但投資者並沒有哭泣,反而對該公司表示贊賞,推動其股價上漲了9%以上。那麼,他們在這家本土嬰兒奶粉明星身上看到了什麼?

答案之一是它將派發的可觀股息。去年9月,該公司派發中期股息11億元,相當於利潤的30%。在最新的業績公告中,公司承諾再拿出40%的利潤作為股息返還給股東,股息金額將由週年大會確定和批准。

像這樣派發股息是飛鶴等消費類股票吸引投資者的一種策略,消費股往往坐擁海量收入,卻增長緩慢,往往不如科技和新能源等公司那麼有吸引力。

除股息外,飛鶴的最新業績提供了一些線索,表明公司可能正努力在核心的嬰兒配方奶粉外實現多元化,進入兒童和成人奶粉,以及增長潛力更好的新型奶製品領域。它還擁有105億元的現金,可以幫助它度過轉型期。儘管去年嬰兒配方奶粉產品的銷售額下降10.3%至178億元,但“其他乳製品”的銷售額實際上增長了23.4%。

嬰兒配方奶粉佔飛鶴收入的91.5%,“其他”乳製品,如成人奶粉、液態奶和米粉輔食等,佔比要小得多,但增長卻更快,增幅達7.3%。面對中國出生率驟降的必然趨勢,轉向其他產品類別似乎是一個積極的趨勢。

去年中國出生人口902萬人,是1949年建國以來的最低水平,也是連續第二年大幅下降。 除生育率下降外,飛鶴等公司還面臨政府全面改革嬰兒奶粉質量而推出的規章制所挑戰,有人稱這些規章制度是全世界最嚴格的。

改革的目的是制定盡可能接近母乳的標準。這種嚴格部分也是對2008年的一起醜聞的回應,當時有6名兒童在喝了摻加三聚氰胺的嬰兒配方奶粉後死亡,另有30萬兒童患病。三聚氰胺是一種有毒化學物質,一些奶粉生產商用它來提高牛奶蛋白質檢測分數。

新規實施前市場上有400個品牌,現在很多都已經離開了,剩下的玩家不得不對自己的產品進行重新認證。去年10月,市場波動迫使至少一家大型跨國企業雀巢(NESN.SW)關閉一家位於愛爾蘭的嬰兒奶粉廠,該工廠專門為中國市場生產奶粉。

利潤率下降

中國飛鶴2023財年的其他指標,與它的收入和利潤數據一樣令人沮喪。毛利率從2022年的65.5%降至64.8%。而2022年的業績也沒有什麼令人興奮的地方,收入和利潤分別較2021年下降了6.4%和28.4%。

公司2021年年報的封面是一顆金星和一罐奶粉,那也是它最後一次錄得收入上漲的年份,漲幅為22.5%,達到227億元。但即使在最高峰的2021年,利潤也下降了7%。

2021年也是中國正式實施“三孩”政策的第一年,國家准許的子女生育數量從之前的兩個增加到三個。2016年,中國政府廢棄了實行數十年的“獨生子女”政策,該政策對超生夫婦處以罰款和其他處罰措施。飛鶴的股價在那段時間屢創新高,在2019年7.50港元的IPO價格基礎上漲了三倍多,因為投資者相信,飛鶴會成為政府呼籲人們多生孩子的一大受益者。

但政策的變化並沒有達到提高出生率的預期效果,很多人把養育孩子的高昂成本視為一個主要的阻礙因素。隨著出生率的下降,飛鶴的收入開始萎縮,股價也隨之下跌,目前的股價約為發行價的一半。

中國飛鶴的股票當然不是唯一的公司,感受到中國生育率下降帶來的痛苦。乳業龍頭伊利股份(600887.SS)的股價也在2021年見頂,之後開始下跌。但與飛鶴不同的是,自2020年以來,伊利的收入和利潤都在上升。蒙牛乳業(2319.HK)也是如此,股價在2021年見頂,但收入和利潤仍在持續增長。蒙牛的附屬公司現代牧業(1117.HK)也有類似的股價趨勢,不過儘管收入增長,但利潤卻出現了下滑。

這些差異可能意味著,監管改革有利於蒙牛和伊利等與國家關係更密切的老牌企業,而不利於中國飛鶴和現代乳業等較新的公司。飛鶴對嬰兒配方奶粉的嚴重依賴也對其不利,而同行的產品線更具多樣性。該公司最近的多元化舉措,旨在擺脫對嬰兒市場的過度依賴,但這一轉變需要時間。

所有這些差異都體現在中國飛鶴明顯低於其他三家公司的市盈率上。它目前的市盈率為7.4倍,而蒙牛和伊利分別為13倍和17倍。現代乳業的市盈率最高,為33倍。

市場對飛鶴最新業績的強烈反應,可能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該股目前被低估,以及對該公司股息政策的熱情。投資者喜歡中國飛鶴的另一個原因,可能是它在一個相對不受經濟衰退影響的消費領域,這應該有助於它穩定收入,即便在當前經濟不確定的環境下,消費者削減了更多非必要支出。

咏竹坊專注於在美國和香港上市的中國公司的報道,包括贊助內容。欲瞭解更多信息,包括對個別文章的疑問,請點擊這裏聯繫我們

欲訂閱咏竹坊每周免費通訊,請點擊這裏

新聞

Shouhui pushes for protective IPO as risk factors multiply

政策逆風佣金縮水 手回科技背水一戰

面對去中介化、佣金率下降等不利因素,網絡中介保險平台手回科技IPO有著非成功不可的壓力 重點: 2024年公司收入同比下滑15.1%至13.9億元,主要因為壽險收入下滑 以2023年長期人身險總保費計,公司市場份額為7.3%,排名全國第二   李世達 中國保險市場經歷了多年的快速增長,如今正進入結構性調整與數字化轉型的階段。隨著金融科技的進步和互聯網保險產品的出現,促使保險公司探索不同的方法來減少對中介機構的依賴,直接與保險客戶聯繫。在此趨勢下,內地網絡保險中介平台手回集團有限公司,近日第三度向港交所遞表,期盼透過上市融資擴大市場份額,在這一波浪潮中全身而退。 根據申請文件,2015年成立的手回科技,曾於2024年1月12日及同年7月30日兩度遞表,聯席保薦人為中金公司及華泰國際。而此次第三度遞表距離上一份申請文件失效僅一個月。 手回科技是中國人身險中介服務提供商,主要通過三個平台促分銷人身險產品,一是於「小雨傘」平台進行在線直接分銷,保險客戶可通過平台直接購買保險;二是於「咔嚓保」平台通過保險代理人進行分銷;第三則是於「牛保100」平台,在業務合作夥伴的協助下進行分銷,所謂合作夥伴包括媒體、自媒體、持牌經紀等分銷推廣。公司透過「牛保100」平台獲取的收入,佔保險交易服務總收入的62.8%;而「小雨傘」和「咔嚓保」分別佔21.3%和15.9%。 而公司收入主要來自保險公司支付的佣金,通常根據保單保費的百分比計算。申請文件顯示,手回科技與超過110家保險公司建立了合作,包括中國超過70%的人身險公司。 根據弗若斯特沙利文的資料,以2023年長期人身險的總保費計,公司在中國第二大線上保險中介機構,市場份額為7.3%。值得注意的是,排名第一的機構市場份額高達45.5%,相差了38.2個百分點。 佣金率下降 財務方面,2021年、2022年及2023年,手回科技收入分別為15.5億元、8.1億元、16.3億元;分別為虧損2億元、盈利1.3億元及虧損3.6億元。至2024年,公司收入同比下滑15.13%至13.9億元,虧損則收窄至1.4億元。 公司的虧損主要來自向投資者發行的金融工具賬面值變動。2023年及2024年分別錄得5.8億元和3.5億元的虧損。2024年,扣掉金融工具賬面值變動後的經調整利潤為2.4億元,較2023年下滑4.34%,主要因壽險業務收入按年下滑52%至4.7億元。 公司稱,壽險收入減少主要是由於整體經濟放緩導致的需求減少,以及保險公司因應去年利率下降而下調長期壽險產品的預期回報率,另外,因應國家最新政策導致的佣金率下降,也是因素之一。 新規範要求保險公司支付給銀行保險渠道的佣金,不得超過規定的最高佣金率。保險公司因此同步下調保險中介機構的佣金率,這導致手回科技長期壽險產品的平均首年佣金率,由2023年的31.7%,下降至2024年的21.5%。 除此之外,公司收入依賴少數客戶也是一大隱憂。根據申請文件,公司有70%的收入來自五大客戶,任何一家主要客戶的流失,都將對公司業務帶來顯著影響,而在政策逆風之下,中介公司的話語權進一步被削弱。 保險去中介化 不過,最大的危機仍在於保險公司的「去中介化」。手回科技在申請文件中坦言,金融科技的進步和互聯網保險產品的出現,促使保險公司持續減少對中介機構的依賴,並直接與保險客戶聯繫,已有越來越多的傳統保險公司建立自己的線上平台,直接向保險客戶銷售互聯網保險產品。在此情況下,手回科技企盼上市融資擴大銷售網絡,以提升市場份額,助公司在快速變化的市場中站穩腳跟。 不過,急於上市還有另一個重要原因,那就是與股東的對賭協議。根據相關協議,部分股東的撤資權在手回科技首次提交上市申請時被暫停,這一狀態將維持至2025年9月30日或首次提交申請後的18個月內,目前距離這個期限剩下約半年時間。公司主要股東包括紅杉雨澄、極地信天等。成立以來,公司已完成五輪融資,估值約為12億元。 總體而言,手回集團面臨的問題不小,特別是市場環境與政策可能都為公司發展帶來不利影響,而持續下行的佣金費率可能讓公司業績雪上加霜,即使成功上市,前路也不好走。 欲訂閱咏竹坊每周免費通訊,請點擊這裏

簡訊:舒寶國際招股集資1.5億元

衛生用品生產商舒寶國際集團有限公司(2569.HK)於周三招股,公司發行2.5億股,每股招股價介乎0.5元至0.6元,集資最多1.5億元,本月24日截止認購,27日掛牌,Sunny Fortune為獨家保薦人。 舒寶國際主打品牌是嬰童護理品「嬰舒寶」,最大市場在俄羅斯,2024年首三季收入5.2億元人民幣(下同),按年升5.6%。當中來自俄羅斯的收入佔比為39.6%,股東應佔溢利為4,046萬元,同比下跌26.3%。 集資所得超過五成,將用於購買嬰童和女性護品的生產機器,17%用於提升品牌與推廣營銷,近18%用作倉庫升級及投資IT基礎設施。 劉智恒 欲訂閱咏竹坊每周免費通訊,請點擊這裏

簡訊:信貸及國際業務雙升 信也科技利潤大增

信也科技集團(FINV.US)周一報告,去年第四季度收入同比增長7.2%至34.6億元,淨利潤增長29%至6.81億元,主要得益於貸款業務的強勁增長。 公司表示,交易量增加是收入大幅增長的原因。貸款業務收入同比增長21.4%至13.4億元,佔其總收入的39%,高於去年同期的34%。該季度的平均貸款規模同比增長 26.7%至11,466元,高於去年同期的9,044元。 本季度,其較新的國際業務收入同比增長22.8%至7.39億元,佔當期總收入的21.4%。截至 2024年底,累計國際借款人數量在此期間,增長45.8%至700萬人。 信也科技股價周一上漲 4.7%,在發報告後的盤後交易中上漲近 11%。過去六個月,該股上漲了70%。 陽歌 欲訂閱咏竹坊每周免費通訊,請點擊這裏
Weibo is a social media app

業績停滯客量下跌 微博前景進退兩難

中國最早的社交媒體公司之一,在其最新季報中表示,因其85%的收入仍依賴廣告,大部分主要業績指標持平 重點: 微博第四季度收入下降1%,核心的廣告業務下降4%,被規模較小的增值服務的增長部分抵消 雅虎財經調查的21位分析師中,超過一半對公司給予的評級為「持有」甚至更差,反映對其股票和重振前景的能力持悲觀態度 陽歌 要怎麼走,微博? 分析師和投資者最近似乎都對微博股份有限公司(WB.US;9898.HK)猶豫不決。微博是中國最早,也是存在時間最久的社交媒體公司之一,開始是模仿Twitter,也就是現在的X。很多人可能會說,和X一樣,微博目前也需要進行大規模改革,而要這麼做,以一家遠離公眾視線的私營公司,而不是上市公司的身份可能會更好。 微博的困境體現在上周四發布的最新季度業績中,業績重復近年來經常出現的一個論述,即一家公司陷入了停滯。原來的Twitter於2009年在中國被禁,之後微博爆發,但此後過了這麼多年,微博現在仍依賴廣告來獲得大部分收入,本季度廣告收入佔比85%。 這塊業務最近表現平平,第四季度實際上下降4%,從上年同期的4.04億美元降至3.86億美元。公司本季度的整體收入,從上年同期的4.64億美元下降1%,至4.57億美元,得益於另一個主要收入來源——增值服務增長了18%。 投資界對這家公司的複雜態度,反映在分析師對公司看法不一上。在雅虎財經調查的21位受訪者中,有十位將微博評級為「持有」,一位評級為「表現不佳」,一位評級為「賣出」。這些非常悲觀的數字表明,很多人認為微博在短期內很難出現轉機,無論是業務還是股價。儘管如此,仍有八位將其評級為「買入」,只有一位將其評為「強力買入」,或許是長期擔任公司董事長的曹國偉或首席執行官王高飛的親戚吧。 公平地說,微博一直在嘗試實現多元化,與中國最新的「寵兒」競爭,後者在為喜歡的網絡名人打賞、直播電商和虛擬物品銷售等收入來源中找到了金礦。相反微博基本上只有一招,專注在線廣告市場,而隨著時間的推移,抖音和小紅書等大受歡迎的新來者,只會讓這個市場變得更加擁擠。 公司多年來一直由董事長曹國偉領導,他是第一代互聯網企業家的代表人物,這個群體還包括阿里巴巴的馬雲和騰訊的馬化騰。但曹國偉最近已退任非執行職位,讓年輕一代接手,現任首席執行官王高飛就是其中的代表。 但在公司最新的財報電話會議上,王高飛最多也只能大談特談哪些行業,從中國近期針對消費者的刺激措施中受益,而措施正推動這些行業增加廣告支出。他表示,數碼產品和電商行業從這些刺激措施中得到了提振,而包括美妝、個人護理和奢侈品在內的大多數其他領域,仍在苦苦掙扎。 他還推介這季度推出使用最新人工智能模型的新版微博智能搜索,這是效仿其他中國公司,展示自己如何利用這項熱門技術推動業務發展。 全面陷入停滯 我們已經介紹過微博營收進入停滯期的情況,反映在其他數據上。在第四季度,微博的月活用戶從去年同期的5.98億微降至5.9億。在此期間,日均活躍用戶從2.57億略微升至2.60 億。 唯一沒有持平的主要指標是淨利潤,從去年同期的8,320萬美元驟降至890萬美元。但非GAAP利潤(通常不包括基於股票的薪酬和其他非現金項目)實際上從7,640萬美元增至1.07億美元。 為了保持投資者的興趣,公司繼過去兩年中兩度進行一次性派息後,又宣佈了一項新政策,即每年定期支付股息。最近的一次將是2024年度派發2億美元,相當於每股美國存托股份(ADS)0.82美元,按最新股價計算,這等於是7.5%的可觀回報。因此,如果你喜歡分紅,那麼這只股票就很適合你。但如果你喜歡增長,可能就要另尋他股了。 市場對公司看法不一,這反映在它的股價上。周四,微博財報公佈後,該股下跌了3.2%,但在接下來的兩個交易日,它不僅收復了全部失地,還略有上漲。即便如此,其最新收盤價10.9美元仍較2014年首次公開募股時的17美元低了36%,當時微博還是一家相當熱門的公司。 微博的母公司新浪曾是中國最早上市的互聯網企業之一,後來在微博成為其主要資產後,新浪作為一個多少有些多餘的實體進行了私有化。2021年時,微博似乎也將走上同樣的道路,當時有報道稱,微博董事長曹國偉正與一家未具名的上海國有投資方,洽談將公司私有化的事宜,這筆交易對微博的估值可能約為200億美元。 現在,曹國偉或許希望那筆交易當初能夠達成就好了,因自那以後,微博的市值已縮水至僅27億美元。在2021年至2024年期間,隨著中國公司的股票整體遭遇拋售,微博股價已下跌了約80%。在過去六個月里,隨著中國股市反彈,微博股價回升了約50%,不過這看起來更像是應驗了那句老話“水漲船高”,而不是市場對微博投下的信任票。 儘管股價有所回升,微博的市盈率(P/E)仍只有9倍,遠遠低於Facebook母公司Meta(META.US)的25倍以及國內同行、微信母公司騰訊控股(0700.HK)的31倍。坦率地說,微博可能已到了難以輓救的地步,就如同最初的X(原Twitter)一樣,後者也像是一艘正在下沈的船。但要想求得長期生存的機會,像Twitter那樣進行私有化,並在公眾視野之外對公司進行全面改革似乎勢在必行。 欲訂閱咏竹坊每周免費通訊,請點擊這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