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eyTea opens in London

在努力向亞洲以外擴張之際,中國領先的珍珠奶茶連鎖企業喜茶在倫敦唐人街開業出現大混亂,可能會引發並非如其所願的熱議

重點:

  • 喜茶在亞洲之外的第一家店在倫敦開業,現場排起了長長的人龍,場面混亂,導致一些人在社交媒體上抱怨連天
  • 儘管有報道稱其競爭對手正在排隊等著在香港和美國上市,但這家高端茶飲連鎖企業卻對重啓陷入停滯的IPO計劃保持沈默

 

譚英

2012年在中國南方城市江門的一條小巷裏開第一家珍珠奶茶店時,喜茶創始人聶雲宸目標高遠——與星巴克競爭,成為中國千禧一代和Z世代的偶像。聶雲宸最初給喜茶起名為「皇茶」,通過提供有甜有咸的多種口味,並在上面加上芝士奶蓋,他致力於讓中國老一輩人喜歡的這種平淡飲料變「酷」。

他的想法大受歡迎,到2022年9月,喜茶在中國內地74個城市和香港擁有841家門店,新加坡也有4家門店。本月,這家加盟企業亞洲以外的首店在倫敦沙夫茨伯里大街開業,邁出了走出亞洲的重要一步。但活動並不暢順,顧客等待時間長,出現電力故障,令 11名不堪重負的員工雪上加霜。

開業當天,該店不得不暫時關門——對於喜茶迎合西方口味的首次嘗試而言,這算不上吉兆。這次失敗的新店開業讓投資者不禁想知道,喜茶的全球化舉動是否可能預示著其推遲已久的首次公開招股計劃的重啓。

7月下旬,彭博新聞社報道稱,各自擁有超過6,000家門店的「新派」飲料企業蜜雪冰城、新時沏、古茗、滬上阿姨茶百道正準備在香港或美國上市。喜茶不在這份名單裏,上一次傳聞該公司朝這個方向邁進還是在2021年9月,當時有報道稱其任命瑞銀為香港IPO的主承銷商,擬籌集高達5億美元(36.5億元)的資金。

迄今為止,只有一家優質時尚茶飲製造商成功進行了IPO。奈雪的茶(2150.HK)是最大的成功者,在2021年6月的IPO中集資了6.54億美元。蜜雪冰城去年9月申請在中國A股市場IPO,但目前尚未如願。

推動最新這波傳言的,是對香港IPO在低迷一年半之後很快就會開始復蘇的願望。在經歷了年初的緩慢增長之後,二季度集資總額較一季度增長55%,其中11家公司在6月結束的季度總集資金額達到13.2億美元。

與此同時,中國內地A股市場的監管機構最近似乎對高增長但低技術含量的食品和飲料公司上市態度冷淡,這迫使這些公司去其他市場尋求資金。

在這樣的環境下,蜜雪冰城據稱現已將目光轉向了香港。如果喜茶嘗試類似的上市,它面臨的激烈競爭可能不僅來自蜜雪冰城,還有其他任何一個可能想嘗試上市的連鎖企業。

時至今日,喜茶一直是投資者資本的吸金石,在七輪融資中總共集資了5.951億美元。據報道,在喜茶2021年尋求上市時,估值高達93億美元。其投資者包括中國的高瓴資本和紅杉(原紅杉中國),以及IDG資本和新加坡的淡馬錫等資本巨鰐。

繼續觀望?

作為一家私人持股的公司,喜茶僅選擇性公佈部分財務數據。在鼎盛時期,該公司披露2017年的營收為6億元,是上一年的兩倍。雖然最新的年度數據無疑要高得多,但在經歷了疫情期間的困難時期後,幾乎可以肯定其增長率要低得多。

對喜茶來說,有很多理由不去理會那些正在醖釀中的上市計劃。奈雪的茶自2021年上市以來,表現並不太好,當前股價只有發行價的四分之一。不過,高達25倍的遠期市盈率表明,隨著其轉向更小門店模式的戰略,投資者可能會看到更好的未來。相比之下,雀巢的遠期市盈率為21倍,它旗下有雀巢茶品和雀巢咖啡飲料。

喜茶在倫敦的新店可能標誌著它的故事進入了一個新階段,儘管要想在西方取得成功,可能不得不調整營銷策略。該公司目前的戰略嚴重依賴社交媒體,包括付費給網紅,幫助品牌和產品產生轟動效應。喜茶通常不做付費廣告,而付費廣告對保持顧客回頭率同樣重要。

社交媒體戰略也可能適得其反,比如這次問題頻出的倫敦店開業。一名顧客在網上抱怨說,等了四個小時,結果店鋪關門自己被拒之門外。

雖然從理論上說,走出飽和的亞洲珍珠奶茶市場看起來不錯,但在迅速飽和的西方市場,喜茶也將面臨來自更成熟競爭對手的巨大挑戰。英國市場已經有不少亞洲品牌進駐,包括台灣的貢茶、春芳號和CoCo都可茶飲。

貢茶可能特別難對付,該公司已於2020年將其全球總部遷至倫敦,並計劃在英國開設500家門店。 CoCo都可茶飲已經在巴塞羅那、鹿特丹、斯德哥爾摩和馬德里開設了歐洲門店。根據財富商業洞察(Fortune Business Insights) 的一份報告,今年全球珍珠奶茶市場預計規模達24.6億美元,在加拿大和美國等國家「越來越受歡迎」。

在國內,喜茶於2022年11月從直營模式轉向加盟模式,但沒有激起太大水花。此舉標誌著該連鎖店的一個逆轉。早在2017年,喜茶就曾拒絕過此類計劃。這一轉變可能反映出喜茶正面臨著來自蜜雪冰城等更具侵略性的競爭對手,甚至咖啡連鎖店瑞幸咖啡 (LKNCY.US) 的壓力。這些競爭對手利用特許經營實現更快速的擴張。

在去年1月降價30%後,喜茶開始在中國一二線城市以外的較小市場推出了更緊湊的特許經營店。然而,消費者並沒有被打動,他們注意到新店的茶飲和店面外觀都有明顯的不同,這些以前都是聶雲宸小心掌控的。

起初的時候,喜茶可以賣出很高的價格,30塊錢一杯,遠高於蜜雪冰城不到10元的均價。但它的成本也一直較高,因為它在飲品里加入了新鮮果汁和真正的茶葉,而不是粉末或者冷凍產品。在考慮未來的道路(包括潛在的IPO)時,喜茶可能需要採取措施,在這個擁擠的市場裏有一個更為清晰的定位。

有超的投資理念,但不知道如何讓更多人知曉?我們可以幫忙!請聯繫我們瞭解更多詳情。

欲訂閱詠竹坊每周免費通訊,請點擊

新聞

簡訊:六福集團首季零售止跌回升

珠寶零售商六福集團(國際)有限公司(0590.HK)周四公布,截至6月底止三個月的第一季度,整體零售值及零售收入扭轉跌勢至雙位數增長,分別按年升13%及14%。整體同店銷售亦止跌回升5%。 港澳及海外市場零售值按年升9%,零售收入升8%,同店銷售升3%,全部都止跌回升。其中,香港同店銷售升1%,澳門跌1%,海外市場升20%。至於內地市場零售值、零售收入、同店銷售,分別升14%、31%、19%。 公司稱,雖然季內國際平均金價升約四成,按重量計價的黃金產品同店銷售仍大幅改善至持平。定價首飾產品的同店銷售本季進一步提升19%。截至6月底,集團全球有3162間店舖,上季淨減少125間,主要是內地品牌店減少。公司對內地中長線業務前景審慎樂觀,計劃今年度在海外淨增加約20間店舖。 六福集團周五股價高開0.7%,至中午休市報22港元,升3.04%。 李世達 欲訂閱咏竹坊每周免費通訊,請點擊這裏

簡訊:受惠新遊戲上線 創夢天地扭虧為盈

網游企業創夢天地科技控股有限公司(1119.HK)周四披露,受惠於新產品上線推動,預計2025年上半年業績將同比扭虧為盈。 公司預計今年前六個月將實現淨利潤2,000萬元至5,000萬元,較2024年同期1.09億元的虧損顯著改善。報告期內經營活動現金流達3,000萬元至6,000萬元,上年同期則為3,400萬元。 公告明確指出:「淨利潤扭虧為盈主要得益於集團自研產品和新產品的上線,帶來集團利潤率的提升。」 2024年公司營收同比下滑21%至15.1億元,淨虧損則從2023年的4.53億元同比擴大至5.29億元。 創夢天地股價周五開盤上漲9.6%至0.91港元,隨後持續上漲,早盤上漲20%。週四收盤時,該股年內已下跌68%。 劉智恒 欲訂閱咏竹坊每周免費通訊,請點擊這裏

簡訊:微創機器人中期收入按年大增80%

機器人企業上海微創醫療機器人集團股份有限公司(2252.HK)周四發公布,截至今年6月底止的中期收入,較去年同期的9,924萬元人民幣,上升70至80%。 收入大升原因是核心產品「圖邁腔鏡手術機器人」於期內銷售強勁增長,上半年新簽訂單18台。另外「鴻鵠骨科手術機器人」在核心區域的快速覆蓋與滲透,銷售穩步增長。「R-ONE血管介入手術機器人」獲批上市後,需求亦漸上升。 由於收入快速增長,加上集團全方位降本增效提升經營效率,期內經調整淨虧損按年收窄40%至1.25億元人民幣。 公司周五開市升1.3%報18.6港元,年初至今股價已升82%。 劉智恒 欲訂閱咏竹坊每周免費通訊,請點擊這裏
iMotion share placement

跨足機器人領域 知行科技一年三度配股

跨足機器人、飛行汽車等領域的知行科技,正在以密集的節奏集資 重點: 這是公司12個月內第三度股份配售,累計集資額約5.3億港元 今年公司積極跨足機器人領域    李世達 如果說一次配股是為了補充彈藥、推進戰略,那麼在一年內完成三次配股,或許就是另一番故事。智能汽車技術企業知行汽車科技(蘇州)股份有限公司(1274.HK),近日宣布一年內的第三度配股集資。如此密集的融資行動,透露的是公司的雄心?抑或是焦慮? 知行科技最新一輪配股於7月13日正式公告,擬配售最多15,495,000股股份,配售價為每股15.22港元,配售價較7月11日收市價16.72元折讓8.97%。集資淨額約為2.31億港元。這筆資金將主要用於四大方向:高階智駕與駕艙一體解決方案研發、研發與生產設施升級、機器人業務併購與研發、以及一般營運資金等。 就在今年2月與去年12月,公司分別完成2.28億港元與7,328萬港元的配股籌資,截至今年6月底,兩次配售尚未動用的淨額分別為8,948萬港元及1,108萬港元。從節奏與規模來看,知行的資金計劃明顯已進入加速期。 跨界布局下的資本壓力 急切的資金需求,源於其快速擴張的發展策略。2025年初,知行成立了全資子公司「艾摩星機器人」,並於5月收購蘇州小工匠機器人過半股權,後者擁有逾60項知識產權,專精於一體化關節模組,應用於人形機器人與機械臂。結合大模型算法與自研模組製造,知行希望以此打開具身智能的應用新局面。 而在飛行汽車領域,早在去年4月知行已與一家中國頭部飛行汽車企業合作,提供一體化自動駕駛解決方案。這類新業務看似與本業相隔遙遠,實則在感知、決策與控制模組上具有技術遷移的高度共通性。此外,知行科技亦於今年3月公告擬收購一間位於德國、專精高安全電子控制系統的供應商,意在補強其域控制器產品的國際化技術深度。 儘管研發與擴張投入增加,但技術成果已開始轉化為訂單。今年5月,知行科技獲得一頭部新能源車企、兩家傳統主機廠與一海外車廠的新定點,涵蓋高階NOA(自動導航輔助駕駛)域控平台與視覺感知模組。 同時知行也在強化核心優勢,在高階自動駕駛域控與中低算力平台部署上均取得成果。其自研BEV+Transformer感知架構已部署於瑞薩V4H等中算力平台,並與地平線征程3、征程6等國產晶片合作,降低對英偉達的依賴。2024年,公司累計交付22.7萬套智駕方案,年增75%;獲得35個新增定點,累計定點達65個,合作車企涵蓋吉利、極氪、奇瑞、東風等。 去年虧損擴大 2024年,知行科技迎來第四個虧損年度。去年公司收入12.48億元,同比僅增2.6%;毛利率卻由9.94%降至7.28%,全年淨虧損按年大增 47.8%至2.88億元。2024年研發開支為2.81億元,較2023年增加 29.56%。若不計研發支出,公司營運基本持平,顯示成本結構壓力依然沈重。 截至2024年底,公司現金及現金等價物約4.56億元,去年錄得經營活動所產生的現金流出為1.03億元。若考慮到2025年計劃中的研發投入、跨國收購與新業務布局,現金續航力面臨挑戰。這也說明為何公司密集推動配股,以保持戰略執行所需的資金靈活度。 市場反應方面,配股消息公布後,知行科技股價兩個交易日下跌約3.2%,報16.24港元,仍較今年4月的低點高約48%。反映短期資金的壓力對股價形成牽制,但市場仍對其中長期技術落地與成長潛力具有一定信心。目前知行科技市銷率(P/S)約為2.73倍,高於德賽西威(002920.SZ)的1.96倍,但低於黑芝麻智能(2533.HK)的17.85倍,估值仍屬偏低。 知行科技正試圖以技術主導的方式擴張其在AI+汽車、機器人與飛行交通領域的生態邊界,證明自己是一家具技術實力與應用廣度的企業。但對投資者而言,在業績未實現拐點之前,仍應審慎評估其現金流穩健性與新業務轉化效率。若能在機器人與飛行汽車等高潛市場成功複製自動駕駛量產模式,則當前估值或仍具吸引力;否則,頻繁配股帶來的股東稀釋風險與盈利不確定性,將繼續主導股價的走勢。 欲訂閱咏竹坊每周免費通訊,請點擊這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