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yzed Health Group Inc. seeks Hong Kong listing

中國民營醫療機構併購潮方興未艾,民營腫瘤醫療集團佰澤醫療申港上表,加入這一波併購戰

重點:

  • 過去三年,佰澤醫療營收的年複合增長率為52.4%
  • 公司毛利從2021年的4,139萬元快速增長至2023年的1.78億元

    

李世達

在中國社會經濟迅速發展的時代背景下,醫療衛生類事業的水平也在不斷提高,民營醫院正是其中的重要組成部分。在經歷過去幾年的快速發展後,民營醫療集團掀起併購潮,彼此之間的競爭也進入白熱化。

為了擴大醫療事業版圖,多家民營醫療機構積極尋求上市。今年以來,腫瘤醫療服務提供商美中嘉和(2453.HK)於1月登陸港交所;3月,樹蘭醫療再次向港交所遞交招股書;至4月,台灣佳世達科技(2352.TW)旗下江蘇南京明基醫院也向港交所遞表。

近日,以癌症篩查與腫瘤治療業務為主的佰澤醫療集團向港交所遞表申請上市,由招銀國際擔任獨家保薦人,是中國民營醫療赴港上市的又一案例。

佰澤醫療於2018年收購北京京西腫瘤醫院後開始拓展業務,先後收購及託管多家醫院,主要提供癌症篩查、腫瘤診斷、腫瘤治療、腫瘤康復等腫瘤全周期醫療服務。截至2023年底,佰澤醫療集團在中國內地共擁有六家自有醫院及兩家託管醫院。

毛利大幅提升

根據申請文件,佰澤醫療自有醫院門診人數從2021年的19.6萬人次增長至2023年的70.1萬人次。住院人數則從5,834人次增至4.4萬人次。託管醫院去年的門診與住院人次則分別為49.3萬人次及2.9萬人次。

財務數據方面,2021至2023年,佰澤醫療的營收分別為4.6億、8億和10.7億元。同期虧損分別為6,195.5萬、7,551.5萬和2,440.6萬元,虧損持續收窄。

其中2023年佰澤醫療營收同比增長約33.7%,營業成本同比增長23.7%,成本增幅顯著低於營收。從銷售費用看,2023年公司銷售費用僅增加約145萬元,而營收則增加約超過兩億元。

報告期內,公司毛利出現顯著增長,2021年至2023年分別為4,139萬元、7,995萬元及1.78億元,年複合增長率高達107.5%。毛利率則從2021年的9%增至2023年的16.6%,大幅提升7.6個百分點。

商譽減值風險較大

業績快速成長,來自公司對外收購增加。2021年至2022年,佰澤醫療陸續收購太原和平醫院、武陟濟民醫院兩家自有醫院,以及增加託管太原市萬柏林區和平社區衛生服務中心。

另外,去年佰澤醫療與最大客戶黃山首康醫院(託管醫院之一)產生大額關聯交易,後者為前者貢獻收入1.8億元。同時,過去三年佰澤醫療還為黃山首康醫院提供了1.1億元的無息借款,以及5.6億元的融資擔保。

多項併購交易也為佰澤醫療帶來大額商譽。2021年至2023年,分別錄得商譽5億元、6.4億元及6.4億元。截至去年底,公司商譽佔淨資產比重達54.7%,意味著承擔較大的商譽減值風險。

自成立以來,集團累計進行了四輪融資,融資總額近7.4億元,投資方包括上海栩琨管理、正奇(北京)資產管理有限公司、安徽北醫匯金等多家投資機構及醫療產業基金。截至B輪融資後,集團的投後估值達到26.2億元。

相較於自建醫院的周期長與大投入、管理團隊組建耗時,併購是民營醫療機構進行擴張的重要方式。

近年醫院併購規模激增,收購方也不限於醫療集團,如字節跳動在2022年全資收購婦幼醫院美中宣和、平安保險(2318.HK;601318.SH)收購北大國際醫院、泰康保險收購蘇州口腔醫院等。

經營及管理16家醫療機構的海吉亞醫療(6078.HK),去年便一連收購三家醫院、5月豪擲16.6億元收購三甲醫院長安醫院、11月又收購曲阜城東醫院,擴張的腳步並未停歇。

佰澤不易突圍

面對強大的競爭對手,正處於擴張爬坡期的佰澤醫療也不敢停下腳步,直言本次融資後將通過收購新醫院的方式進行擴張,並將強化腫瘤全周期醫療服務(包括採購設備、聘請專業醫療人員)、擴展醫院管理業務、升級信息技術基礎設施系統等。

弗若斯特沙利文報告顯示,在中國所有民營腫瘤治療集團中,佰澤醫療的腫瘤收入市佔率約0.5%,排名第五,但是在早癌篩查中心數量、胃腸鏡檢查病例數上均排名第一,並在提供腫瘤服務的自有醫院數量方面排名第三。

根據中國衛生健康統計年鑑,隨著對腫瘤治療的需求不斷增長和,中國腫瘤醫療服務市場的規模預計到2026年將達到7,687億元,2022年至2026年的年複合增長率為11.6%。

中國腫瘤醫療市場具有較大的成長前景,行業龍頭海吉亞醫療目前市盈率約27倍;而今年初上市的美中嘉和,上市後股價目前來到36.9元高點。顯示當前市場或許對民營醫療概念股並不排斥。消化系統方面的癌症治療與篩查,是佰澤醫療最大的優勢,但在民營醫療收購戰方興未艾的環境下,佰澤醫療想要突圍而出有一定難度。

欲訂閱咏竹坊每周免費通訊,請點擊這裏

新聞

簡訊:361度Q2銷售佳 零售電商拍住上

運動品牌361度國際有限公司(1361.HK)周日公布第二季度營運概要,主品牌產品及童裝品牌均同比上升10%。至於電子商務平台的產品,整體流水同比亦錄得20%增長。 公司表示,已進一步深化落實「科技賦能產品創新升級」戰略,針對多樣化市場需求持續推出新品,進一步深化「專業化、年輕化及國際化」的品牌定位。 期內,分銷商於廣州、長沙、天津、上海及大連等地增設39家361度超品門店。截至今年6月底,全國的超品門店數量達49家。 周一361度平開報4.99港元,今年以來,公司股價升近18%。 劉智恒 欲訂閱咏竹坊每周免費通訊,請點擊這裏
Cirrus Aircraft primed for new financing as its thinly traded stock surges

股價倍升流通量低 西銳飛機融資是時候

西銳飛機大股東減持股份,套現近7億港元,料公司有機在資本市場進行融資 重點: 過去半年,西銳股價升幅逾倍 母企被列入美國制裁名單的陰霾漸淡化   劉智恒 作為香港市場第一隻飛機製造股,西銳飛機有限公司(2507.HK)自去年7月上市後,並不受市場注目,但隨著今年股價的飛升,開始漸漸引起投資者的關注,公司大股東中航通飛香港亦趁機減持手上股份。 西銳發公布,中航通飛香港於7月3日以每股39.98港元(較前一個交易日折讓8%),出售1,750萬股西銳股份,佔總發行股本的4.78%,套現近7億港元。出售完成後,大股東的持股比例,由原先的84.97%跌至80.18%。 減持翌日,西銳股價即時受壓,開市後一度跌7.4%,但仍力守在40港元關口,收市報42.15港元,只跌3%。似乎大股東的減持,對股價的實際影響沒原先估計嚴重。抗跌力強的背後,值得我們進一步分析西銳的投資價值。 上市受盡冷待 先說說西銳的前世今生,中航通飛香港的母企中國航空工業集團(下稱中航工業),於2011年從美國的Klapmeier兄弟手上,購入Legacy Cirrus的70%股權,公司有兩條飛機產品線,一是SR2X系列,主要供零售客戶使用的單引擎活塞飛機;另外是願景噴射機,供零售客戶或在較小範圍內包機運營之用。 中航工業接手後,西銳業務蒸蒸日上,其中SR2X系列飛機於過去23年間,一直是市場上最暢銷的單引擎活塞機。西銳早有上市打算,豈料2021年,美國將中航工業列入制裁清單,雖說西鋭未被列入其中,市場還是對此有保留,畢竟美國政府態度陰晴不定,來自當地的質疑聲音亦從沒停過。 因此西銳去年中在港招股時,就受到市場冷待,公司發售5,488萬股,只佔發行股份的15%,公開發售的更只有548.8萬股,佔發行股份的1.5%。 最終公開發售超額僅0.56倍,國際配售亦只超額0.57倍,結果以近下限27.5港元定價,集資淨額只有13.92億港元。當時公司引入五名基石投資者,購入8.51億港元股份,持股量為8.5%。 有機坐上融資快車 西銳的實際集資極為有限,而且五大基石投資者分別是國調基金二期、太倉高科、常熟東南、無錫建發新投及無錫金投,沒有國際機構投資者的身影,也沒有內地著名私募基金,很大機會只是為支持西銳上市的友好。撇除基石投資者,公司實際在市場流通的股份只有6.5%。 上市首半年,股價長期在20港元水平徘徊,一度更跌至低位16.718港元,較上市價低近四成。可幸是半年後鎖定期完結,未見基石投資者大手拋售。相反,踏入今年二月,西銳股價開始如飛機升空,一飛沖天,上月高見47.45港元,較上市價高73%。 股價已大幅上升,加上市場流通量低,今次大股東減持股份,預計公司未來有機在市場進行集資行動;始終去年上市融資規模細,如透過股份配售,除可增加資金配合未來發展,亦可將市場流通量提升;若能引入機構投資者,更能進一步優化股東組合。 盈利續增估值合理 事實上,西銳的業績大有條件吸引投資者。2021至2023年間,收入分別為7.38億美元、8.94億美元及10.68億美元,複合年均增長率為20.3%;盈利7,240萬美元、8,810萬美元及9,110萬美元,複合年均增長率為12.2%。 2024年的收入按年升12%至12億美元,盈利大增32.5%至1.2億美元。公司表示,期內的飛機交付量達到731架,按年增加23架。另外,新增訂單更增加114架。訂單量增加下,預期今年的業績表現可以持續。 至於一直威脅西銳的地緣政治問題,今年特朗普上場後的關稅戰,對西銳未有影響;即使母公司早已位列黑名單,至今西銳未受牽連。投資者見過了一段時間,西銳未被美國針對,原先的戒心逐漸放下,加上眼見業績連年增長,都開始對西銳另眼相看。 現時西銳的市盈率約16倍,競爭對手Cessna的母公司德事隆(TXT.US),在美國的市盈率約19倍,相較下西銳並不算高,加上公司今年業績有望續增長,現價仍具值博率。 欲訂閱咏竹坊每周免費通訊,請點擊這裏

簡訊:丘鈦科技料上半年盈利增長150%

手機鏡頭製造商丘鈦科技集團有限公司(1478.HK)周四公布,預期於截至6月底止上半年綜合溢利,較2024年同期的1.15億元(1,600萬美元)增長約150%至180%。 該公司稱,預期綜合溢利明顯增長,主要由於期內應用於智能手機的攝像頭模組之規格繼續提升,令集團中高端產品的銷售比重繼續提升,並進一步改善毛利率。此外,集團指紋識別模組產品的銷售數量較同期增長約59.7%,銷售數量和產品結構的雙重改善令得指紋識別模組產品的銷售收入明顯增長,毛利率有所改善;以及一家聯營公司新鉅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的經營業績有所改善。 今年6月,丘鈦科技攝像頭模組銷量達3,434.8萬套,按年增長4.1%,指紋識別模組銷量1,390萬套,按年增長7.3%。 公司股價周五高開4.22%,至中午休市報10.68港元,升2.5%。 李世達 欲訂閱咏竹坊每周免費通訊,請點擊這裏

簡訊:代幣化點石成金 德林股價一度狂飈

從事金融服務的德林控股集團有限公司(1709.HK)周四公布集團資產代幣化的進展,預計今年第三季度可完成合作框架與資產評估,並將向監管機構遞交申請,到明年第二季度起,平台可正式上線並開始長期監控。 集團上月公布,把持有的資產進行代幣化,涉及金額最高5億港元,首批的資產包括位於中環的德林大廈若干權益,以及三項由集團管理的基金資產。 德林表示,將資產代幣化後,將以分派方式贈予合資格股東、德林證券(香港)的合規用戶,以及「突觸科技」平台的認證用戶。透過實物分派,讓參與者能夠直接持有鏈上資產,享有更高的透明度與流動性,並參與新一代的數字金融生態。 德林股價開市升4.2%報4.18港元,過去一個月公司股價上升達42%。 劉智恒 欲訂閱咏竹坊每周免費通訊,請點擊這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