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家保險中介的創人收回了自己一年前發出的私有化要約,稱中國公司被迫從紐約退市的風險「大大」降低

重點:

  • 泛華創辦人胡義南稱,在中美證券監管機構的合作取得積極進展後,他已撤回私有化公司的要約
  • 胡義南表示,根據這些進展,他相信保持泛華在美國的上市狀態「更符合公司的長遠利益」

陽歌

乍一看,中國保險中介泛華控股集團(FANH.US)宣佈撤回私有化看上去像是老生常談。過去兩年,隨著在美上市中概股遭到兩國一系列史無前例的打擊,這種斷斷續續的私有化公告變得頗為普遍。

典型的循環是,企業股價跌至新低,促使財團——通常由企業的高管牽頭,發出私有化要約,價格只有公司在一切爭議開始前市值的零頭。但隨著中美兩國持續引發對這些公司未來的恐懼,對於這類要約,股價的回應往往是繼續下跌,而不是上漲。

因此,由高管牽頭的收購財團往往會撤回要約,或是放任它們失效。有時候,他們會提出新的、價格更低的收購要約,以反映股價的大幅下跌,不過這種情況不太常見,因為股價往往會持續下跌。

在這種背景下,週五收市後「泛華宣佈撤回非約束性私有化要約」的頭條新聞看上去屬於常規操作,可能也被大部分急於開始聖誕假期的投資者忽略了。但仔細看一下,公告的內容相當新穎,包括我們之前沒有看到過的內容。

泛華創辦人胡義南解釋說,他一年前發出私有化要約是為了應對當時的情況,稱此舉旨在推動「公司的內部戰略轉型」。

時間快進到現在,促使他發出要約的環境已經發生了明顯的改變。最重要的是,中美兩國在8月簽署了一項里程碑的協議,讓美國有權獲取在美上市中國公司存放在中國的審計記錄。這些記錄一度被中國視為「國家機密」,不對美國監管機構開放。

如果未能達成這樣一項協議,可能會導致200多家在美上市中國公司被迫退市,包括像市值2,500億美元(1.74萬億元)的電商巨頭阿里巴巴(BABA.US; 9988.HK)這樣的企業。

協議簽署後,美國證券監管機構的會計部門美國上市公司會計監督委員會(PCAOB)派出的一隊檢查人員於9月前往香港,進行了首輪審計。檢查團隊在本月早些時候對協議給出了高度評價,自稱獲得了對想要的信息的「完整訪問權限」。

在解釋撤回要約的最新決定時,胡義南明確提到了這一動態。

 「考慮到美國上市公司會計監督委員會前不久的聲明大大緩解了中國在美上市公司的退市風險,且公司戰略轉型取得初步成功,我相信保持公司在美國的上市地位更符合公司的長遠利益。」

其他公司會跟隨嗎?

胡義南的這番話是迄今為止最明確的信號之一,表明中國企業的退市風險正在迅速消退。我們認為在未來幾個月,將會看到其他公司出現類似的恢復信心的跡象。中國企業面臨的另外一個問題,是北京方面的一系列監管打擊,而隨著中國將重點從疫情防控轉向拯救低迷的經濟,這個問題似乎也在迅速消退。

於週二及公告發佈後的首個交易日, 泛華的股價在紐約上漲了3.2%。不過,自11月21日公佈上一季度業績以來,該股已經上漲了68%,近幾週不少中國公司也都出現了類似的漲幅。如果能保持這些漲幅,泛華(年初至今已上漲了8%)有望在2022年結束的時候漲幅處於正值,能做到這一點的美國股票不多。

該股目前的往績市盈率相當高,達到72倍。但預估市盈率則迅速降到20倍,因為隨著中國最終放棄清零政策,業務恢復到更為正常的狀況,該公司明年的利潤將大幅上漲。這一預期數字仍然遠遠領先於大多數同行,包括在線保險商眾安在線(6060.HK)的9倍,以及保險巨頭中國平安(2318.HK; 601318.SH)的6.5倍。

泛華的預估市盈率如此高,一定程度上要歸功於其保險經紀人的商業模式。它面臨的風險自然就少於眾安在線和中國平安。與此同時,泛華近年來一直處於盈利狀態,這與慧擇(HUIZ.US)和水滴(WDH.US)等許多年輕的民營同行不同,不過我們也應該注意到,水滴最近實現了有史以來的首次季度盈利。

從泛華的最新業績,反映了我們今年看到的許多中國公司表現不穩定的情況,這是頻繁的抗疫措施導致重大干擾(二、三季度,幾個大城市還封城)所致。值得慶幸的是,本月早些時候,中國終於放棄了這種做法,隨著我們進入2023年,情況似乎會開始恢復正常。

泛華在三季度收入同比下降8.6%至6.24億元,但淨利潤卻增長3.3%至3,540萬元。這種反差反映了中國企業最近的一個更廣泛趨勢,即在困難時期採取行動削減成本、提高效率。泛華將三季度的總運營成本和支出減少了 9.6%,幫助其運營利潤率從去年同期的4.1%提高至5.1%。

總而言之,削減成本是一種非常可取的做法,迫使像泛華這樣的公司甩掉在繁榮時期積攢出來的「脂肪」。這樣一群公司,會因此變得更加精簡和高效,待形勢好轉時再次取得繁榮,而這很有可能在2023年發生。

欲訂閱詠竹坊每周免費通訊,請點擊這裡

新聞

S.F. does infrastructure

簡訊:購物節助力 順豐5月收入增長

快遞公司順豐控股股份有限公司(6936.HK; 002352.SZ)周四表示,5月收入同比增長11.3%達251億元;包裹業務量飆升31.8%,但每票收入下滑14%,抵銷了部分漲幅。 順豐速運物流業務於5月投遞了14.8億票包裹,平均每票單價為13.12元,實現194億元收入;其供應鏈與國際業務當月貢獻57.3億元,同比增長5%。 公司將業務提升歸功於618購物節提前啓動,利好5月業績表現。但公司補充:「國際貨運代理業務的收入,部分受到國際貿易關係波動影響」。 順豐於周五早盤中一度大漲7%,但接著出現回吐,下午交易尾聲小幅上揚約2%。 陽歌 欲訂閱咏竹坊每周免費通訊,請點擊這裏

簡訊:腦動極光首席執行官因病去職

腦動極光醫療科技有限公司(6681.HK)周五公布,集團執行董事兼首席執行官及首席研發官王曉怡,因持續加重的抑鬱症引發的健康問題辭職,自周四起生效。 王曉怡在公告中稱,其病情在公司上市過程中加重,確認必須暫停所有工作,集中精力治療康復,此舉也有助確保公司治理穩定。公司已授權授權集團首席技術官兼首席運營官蔡龍軍代行王曉怡職務。 腦動極光總部位於浙江紹興,是中國首家將腦科學與人工智能技術相結合、開發醫療級數碼療法產品的公司,其產品管線涵蓋由血管疾病、神經退化性疾病、精神疾病、兒童發育缺陷等。去年公司收入1.22億元(1,700萬美元),按年增82.01%,虧損1.98億元,收窄44.7%。 消息公布後,周五公司股價高開,至中午收市報6.99港元,升1.8%。 李世達 欲訂閱咏竹坊每周免費通訊,請點擊這裏
Unisound works with Shenzhen subway

AI新股蜂湧搶上市 雲知聲審慎集資4,000萬美元

AI服務提供商雲知星是次的上市集資額相對較少,只有4,000萬美元, 佔其股本的比例略超2%, 而其現金流正快速消耗 重點: 雲知聲計劃通過香港上市募集約4,000萬美元, 股票預計於6月30日掛牌 這家AI服務提供商去年收入增長29%, 客戶群相對多元化, 但現金流正快速消耗 陽歌 AI新股市場,是否正趨於飽和? 這一問題,在雲知聲智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9678.HK)的最新招股文件中躍居首位。雲知聲周五低調啓動香港IPO, 募資目標至多僅為3.2億港元(約合4,100萬美元)。公司計劃發售156萬股, 僅佔股本的2.2%, 似乎表明其對股票的熱度並不十分自信。 此外, 雲知聲稱已找到基石投資者認購約三分之一股份, 意味向其他投資者僅售約100萬股, 每股定價在165港元至205港元。若上限定價, 公司市值將達145億港元, 但根據最新招股文件, 股價更可能接近下限, 其估值約為117億港元。 雲知聲預計於6月30日在主板上市。 那麼, 雲知聲為何對此次上市持如此謹慎?公司提供AI產品及服務, 旨在助力醫療領域及更廣泛的客戶群體,如酒店及交通運輸等行業,提升運營效率。其增長步伐穩健但不驚艷, 去年收入增幅為29%。 不過,雲知聲現金流為負, 去年消耗逾半現金儲備。與此同時, 公司選擇在近年最火爆的香港新股市場上市。雖然現時香港市場情緒樂觀, 但投資者的選擇也不少,已上市或準備上市的AI公司與日具增。儘管多數AI公司虧損且現金流緊張, 然而很多公司卻擁有更雄厚的現金儲備。 依據3月首次提交的上市文件, 公司去年底現金儲備銳減至1.56億元, 較2023年底的3.79億元下滑過半, 報告期內現金流出達3.19億元。此次IPO將提供約2.75億元新增資金,以緩燃眉之急, 但鑒於當前的現金消耗速度, 這筆款項依然不算充裕。 公司在招股書中稱:「我們相信, 有足額營運資本,包括充裕的現金及流動性資產,足以覆蓋當前所需,及從本文件簽發日起未來12個月的需求。」這反映出其的脆弱處境。當然, 若招股獲積極反響, 雲知聲很可能上市後再在資本市場增發新股集資,但這非板上釘釘的事。 儘管警示信號頻出, 雲知聲的估值仍相較同行偏高。其市銷率將在11至14倍間浮動, 具體數值取決於股價表現。然而, 即便以區間低端定價, 也將與商湯(0200.HK)11.5倍市銷率相當, 且顯著領先於規模更大的第四範式(6682.HK)的3.82倍市銷率。 財務穩健 雖處境不穩, 雲知聲的財務基本面相對可觀, 且成本控制相當自律。公司屬中國AI領域的元老級企業, 歷史可追溯至2012年,由具科研背景的梁家恩和康恒組建。2016年, 公司開始開發核心Atlas AI基礎設施(該系統支撐現有產品)。知名的啓明創投亦是雲知聲投資者, 持股比例逾6%。 雲知聲業務劃分為兩大板塊,佔營收逾80%的「日常生活」板塊,客戶涵蓋住宅及商業地產領域, 以及酒店與運輸行業。其中包括深圳地鐵系統, 後者曾利用雲知聲服務,為旗下線路開發語音售票系統。 另一大板塊為醫療健康,助力企業高效操作病歷語音輸入、醫療保險支付管理及病歷質控等。該板塊去年約佔營收15%, 增速卻快於「生活」板塊。 從客戶角度看, 雲知聲依賴較廣泛的客戶群而根基穩固, 產品覆蓋面較廣。這在新興AI服務行業少見,很多企業多依賴於極少數核心客戶。相比之下, 雲知聲前五大客戶去年僅佔營收26.7%, 較2022年30.8%有所下降。 去年,雲知聲總收入由2023年的7.27億元增長29%至9.39億元;毛利率38.8%,看似相對健康, 但必須指出,明顯低於商湯和第四範式約48%的毛利率。 雲知聲的最大開支為研發, 這在高速發展的AI行業頗為普遍。但其去年29%的研發支出增幅與收入增速同步, 凸顯公司奉行克制投入策略。公司銷售及營銷費用增速放緩至20%, 行政開支去年甚至小幅下滑。因此, 整體營運費用僅增長21%,低於總營收增速。 儘管嚴守財務紀律, 公司去年調整後淨虧損由2023年的1.37億元擴大至1.68億元, 增幅達22%。 總體而言, 雲知聲似是一家相當穩健的公司,具有良好增長前景、多元客戶群體及自律的支出管控。不過, 這家公司需找到持續融資之道,並維持運營至業績轉盈,這或許尚需三到四年。 欲訂閱咏竹坊每周免費通訊,請點擊這裏

簡訊:椰子水龍頭IF 招股集資11.6億元

椰子水品牌IF母企IFBH Ltd.(6603.HK)周五在港公開招股,發售近4,166.7萬股,一成公開發售,每股售價介乎25.3元至27.8元,集資近11.6億元,於本月25日截止認購,30日掛牌。 2020年開始,if已成內地椰子水的一哥,銷量更連續五年位居榜首,市場佔有率達34%。在香港市場,自2016年開始,已連續九年銷量第一,市佔率達到60%。 公司2024年的收入為1.58億美元,較2023年大升80%。 去年盈利3,332萬美元,按年勁升98%。公司的收入中,椰子水佔比達95.6%;集團去年毛利率,由2023年的35.5上升1.7個百分點至37.2%。 劉智恒 欲訂閱咏竹坊每周免費通訊,請點擊這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