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關係回暖嚮好 泛華擬留守華爾街
這家保險中介的創辦人收回了自己一年前發出的私有化要約,稱中國公司被迫從紐約退市的風險「大大」降低
重點:
- 泛華創辦人胡義南稱,在中美證券監管機構的合作取得積極進展後,他已撤回私有化公司的要約
- 胡義南表示,根據這些進展,他相信保持泛華在美國的上市狀態「更符合公司的長遠利益」
陽歌
乍一看,中國保險中介泛華控股集團(FANH.US)宣佈撤回私有化看上去像是老生常談。過去兩年,隨著在美上市中概股遭到兩國一系列史無前例的打擊,這種斷斷續續的私有化公告變得頗為普遍。
典型的循環是,企業股價跌至新低,促使財團——通常由企業的高管牽頭,發出私有化要約,價格只有公司在一切爭議開始前市值的零頭。但隨著中美兩國持續引發對這些公司未來的恐懼,對於這類要約,股價的回應往往是繼續下跌,而不是上漲。
因此,由高管牽頭的收購財團往往會撤回要約,或是放任它們失效。有時候,他們會提出新的、價格更低的收購要約,以反映股價的大幅下跌,不過這種情況不太常見,因為股價往往會持續下跌。
在這種背景下,週五收市後「泛華宣佈撤回非約束性私有化要約」的頭條新聞看上去屬於常規操作,可能也被大部分急於開始聖誕假期的投資者忽略了。但仔細看一下,公告的內容相當新穎,包括我們之前沒有看到過的內容。
泛華創辦人胡義南解釋說,他一年前發出私有化要約是為了應對當時的情況,稱此舉旨在推動「公司的內部戰略轉型」。
時間快進到現在,促使他發出要約的環境已經發生了明顯的改變。最重要的是,中美兩國在8月簽署了一項里程碑的協議,讓美國有權獲取在美上市中國公司存放在中國的審計記錄。這些記錄一度被中國視為「國家機密」,不對美國監管機構開放。
如果未能達成這樣一項協議,可能會導致200多家在美上市中國公司被迫退市,包括像市值2,500億美元(1.74萬億元)的電商巨頭阿里巴巴(BABA.US; 9988.HK)這樣的企業。
協議簽署後,美國證券監管機構的會計部門美國上市公司會計監督委員會(PCAOB)派出的一隊檢查人員於9月前往香港,進行了首輪審計。檢查團隊在本月早些時候對協議給出了高度評價,自稱獲得了對想要的信息的「完整訪問權限」。
在解釋撤回要約的最新決定時,胡義南明確提到了這一動態。
「考慮到美國上市公司會計監督委員會前不久的聲明大大緩解了中國在美上市公司的退市風險,且公司戰略轉型取得初步成功,我相信保持公司在美國的上市地位更符合公司的長遠利益。」
其他公司會跟隨嗎?
胡義南的這番話是迄今為止最明確的信號之一,表明中國企業的退市風險正在迅速消退。我們認為在未來幾個月,將會看到其他公司出現類似的恢復信心的跡象。中國企業面臨的另外一個問題,是北京方面的一系列監管打擊,而隨著中國將重點從疫情防控轉向拯救低迷的經濟,這個問題似乎也在迅速消退。
於週二及公告發佈後的首個交易日, 泛華的股價在紐約上漲了3.2%。不過,自11月21日公佈上一季度業績以來,該股已經上漲了68%,近幾週不少中國公司也都出現了類似的漲幅。如果能保持這些漲幅,泛華(年初至今已上漲了8%)有望在2022年結束的時候漲幅處於正值,能做到這一點的美國股票不多。
該股目前的往績市盈率相當高,達到72倍。但預估市盈率則迅速降到20倍,因為隨著中國最終放棄清零政策,業務恢復到更為正常的狀況,該公司明年的利潤將大幅上漲。這一預期數字仍然遠遠領先於大多數同行,包括在線保險商眾安在線(6060.HK)的9倍,以及保險巨頭中國平安(2318.HK; 601318.SH)的6.5倍。
泛華的預估市盈率如此高,一定程度上要歸功於其保險經紀人的商業模式。它面臨的風險自然就少於眾安在線和中國平安。與此同時,泛華近年來一直處於盈利狀態,這與慧擇(HUIZ.US)和水滴(WDH.US)等許多年輕的民營同行不同,不過我們也應該注意到,水滴最近實現了有史以來的首次季度盈利。
從泛華的最新業績,反映了我們今年看到的許多中國公司表現不穩定的情況,這是頻繁的抗疫措施導致重大干擾(二、三季度,幾個大城市還封城)所致。值得慶幸的是,本月早些時候,中國終於放棄了這種做法,隨著我們進入2023年,情況似乎會開始恢復正常。
泛華在三季度收入同比下降8.6%至6.24億元,但淨利潤卻增長3.3%至3,540萬元。這種反差反映了中國企業最近的一個更廣泛趨勢,即在困難時期採取行動削減成本、提高效率。泛華將三季度的總運營成本和支出減少了 9.6%,幫助其運營利潤率從去年同期的4.1%提高至5.1%。
總而言之,削減成本是一種非常可取的做法,迫使像泛華這樣的公司甩掉在繁榮時期積攢出來的「脂肪」。這樣一群公司,會因此變得更加精簡和高效,待形勢好轉時再次取得繁榮,而這很有可能在2023年發生。
欲訂閱詠竹坊每周免費通訊,請點擊這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