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中國防曬產品銷售額接近40億美元,為傳統戶外用品生產商和不斷湧入的新來者提供了新的契機

重點:

  • 中國的防曬市場已經從一個小眾行業發展成為一股重要力量,每年的銷售額達到數十億美元,並吸引具有健康和時尚意識的消費者
  • 該行業為Columbia和The North Face等既有品牌提供了新的增長潛力,也催生了蕉下控股和三夫戶外等本土新企業

 

林雅欣

這是7月中旬的一個上午,駱言在9點開始了她每天例行的防曬工作。首先,這個22歲的本科生取出了專為敏感皮膚研製的防曬霜,慢慢均勻地塗抹在臉上和肩膊上。她今天穿的是白裙子,於是她挑選了一件相襯的米色防曬衣,和一個可以起到襯托作用的玫瑰色防曬口罩。打開太陽傘後,她出發了,路上遇到了一波又一波像她一樣撐著傘的年輕學生。

「我要保護皮膚,」她說,語氣非常嚴肅。「對像我這樣的敏感皮膚,『硬』防曬比『軟』防曬更重要。」

駱言只是中國高歌猛進的防曬市場中的一份子。據灼識諮詢稱,2021年,該市場僅在中國的規模就高達270億元(1,860億元),它預測防曬銷售額的年增長速度將為9.4%,到2026年達到958億元。

這種爆發不僅催生了新一代防曬服裝和其他產品,也為傳統戶外用品生產商以及一些新入局的玩家帶來了大量收入。前者包括Columbia(COLM.US)和The North Face所屬的VFC(VFC.US),後者則包括去年申請在香港上市的蕉下控股,以及三夫戶外(002780.SZ)等國內品牌。

隨著更多公司入局,並帶來產品升級、整合營銷和其他更專業的操作,傳統上本是「夏季」生意的防曬,正在慢慢變成一個四季通吃的行業。2021年蕉下在產品研發上投入了7,160萬元,而推廣方面也花了不少錢。

駱言說的「硬」防曬和「軟」防曬概念,是中國的一大特色,因為更多的人意識到紫外線可能會導致曬黑、衰老、皺紋甚至皮膚癌。防曬霜幫助人們用一種相對「軟」的方式避開陽光,而口罩、防曬衣、帽子和手套等防曬飾品,則被認為是對抗陽光有害影響的「硬」措施。

在中國和其他東北亞國家,白皙的皮膚非常令人嚮往,符合大眾審美的標準,而這種偏好可能源自社會階層的差異。皮膚越白的人,越不可能從事戶外體力工作,尤其是涉及長期暴露在太陽下的活動。因此,皮膚好成了生活更優越的象徵。

隨著中國富裕水平的提高,新興中產階級花在琳琅滿目的產品上,希望借助更佳防曬效果保持白皙皮膚的可支配收入也水漲船高。

新類別

最初的小眾市場已經發展到不僅包括口罩、打底褲和馬丁靴等新的產品類別,還包括防紫外線面料等「未來」技術。除了功能性之外,新的可穿戴設備廠商和越來越多銷售此類產品的企業,還通過迎合人們的審美品味來獲利。駱言說,她去年夏天買了三個防曬口罩,就因為喜歡它們的功能性和時尚設計。

社交媒體營銷助長了這種爆炸式的增長。除了不斷更新產品以吸引消費者外,品牌還通過與關鍵意見領袖合作、名人代言等手段,來打造品牌形象。

據招股說明書顯示,截至6月底,被稱為「中國戶外防曬第一股」的蕉下與1,577名網紅合作推廣形象,這個數字是2021年底的2.64倍。其中,近200名KOL的粉絲數量超過100萬,發佈的相關內容總閱讀量達4.5億。

另一個名叫高資的品牌在去年5月,正好趕上夏天宣佈找來王俊凱做代言後,單日銷售額超過900萬元。這使得高資的「小黃帽」噴霧在注重防曬的人群中大受歡迎。出生於1999年的王俊凱是一名歌手、演員,在微博上擁有8,200萬名粉絲。

雖然美白在中國有著悠久的歷史,但也並非毫無爭議,這是防曬產品製造商可能需要注意的一個潛在問題。薇薇安是一家公關公司的高級客戶經理,她說自己絕對不會口服任何美白產品,這是她對美白文化最後的倔強,還說有時會故意去曬太陽。「這對我的健康有好處,」她帶著一絲微笑說道。

她的觀點有一定的科學基礎,因為適度暴露在紫外線下,有助於人體合成維他命D。事實上,維他命D缺乏症與骨骼代謝異常、腫瘤和糖尿病等常見慢性疾病密切相關,這意味著過度保護可能會加劇這些疾病。另一項發表在著名學術期刊《細胞》上的研究論文也發現,適當的曬太陽可以提高學習和記憶力。

雖然新一代防曬產品的興起,很大程度上是精心營銷的結果,但專家表示,過度曬太陽的危害不應該誇大。他們說,人們應該接受正確的資訊,了解陽光的作用,並作出合理的應對。一位姓崔的醫生表示,過度防曬會適得其反。他說:「夏天的時候,室外溫度很高,如果你穿得太厚、出太多汗的話,有可能中暑或長痱子。」

欲訂閱詠竹坊每週免費通訊,請點擊這裏

新聞

簡訊:中教控股預告本財年最高賺6億

教企中國教育集團控股有限公司(0839.HK)周三公布,截至今年8月底止的財年,料會錄得淨利潤4.4億至6億元人民幣(下同),去年同期淨利潤為5.02億元。 中教透露,淨利潤的預期,已反映商譽及無形資產確認減值之影響。集團表示,主要是預計位於海南省、廣東省及河南省的單位,因未來現金流量估算出現下調,要為商譽及無形資產將減值。 集團續稱,單位所處的地區,因市場供給增加及在當前宏觀經濟下,整體支付能力下降;初步估算,是次減值是非現金性質,約在16.2至17億元。 中教控股周四開市下跌4.5%報2.98港元,公司過去一年股價由高位下跌27%。 劉智恒 欲訂閱咏竹坊每周免費通訊,請點擊這裏
Distinct Healthcare

專注私立高端醫療 卓正醫療三闖港交所

卓正醫療已構建起覆蓋中國經濟發達地區的醫療服務網絡,在中國一二線城市擁有並經營19家醫療服務機構 重點: 卓正醫療採用家庭醫療模式,將單次、低頻的醫療需求轉變為多人、更高頻的服務 2025年前8個月才首次實現經營利潤回正,同期錄得淨利潤8,321.1萬元    莫莉 在政策監管趨嚴、醫保支付改革等背景之下,中國不少民營醫院陷入經營困境,甚至出現破產倒閉潮。不過,定位中高端市場的私立醫療服務卻展現出較強的韌性,營收規模不斷擴大。11月5日,以中產家庭為目標客群的卓正醫療控股有限公司向港交所主板遞交上市申請書,這是其自2024年5月以來的第三次遞表,海通國際、浦銀國際為聯席保薦人。 卓正醫療的業務始於2012年,現可提供兒科、齒科、眼科、皮膚科、耳鼻喉及外科、婦科及內科等一系列專科服務,目標客群是具有較強購買力、偏好更個性化醫療服務的大眾富裕人群。據弗若斯特沙利文資料顯示,以2024年的收入計,卓正醫療是中國第三大私立中高端綜合醫療服務機構,市場份額為2.0%。中國大眾富裕人群規模持續擴大,從2020年的1.04億人增至2024年的1.23億人。大眾富裕人群的增長推動中高端醫療服務需求快速上升,市場規模從2020年的3,223億元增至2024年的6,411億元,弗若斯特沙利預計到2029年,該市場規模將進一步擴大至11,659億元。 經過13年發展,卓正醫療已構建起覆蓋中國經濟發達地區的醫療服務網絡,在深圳、廣州、北京、成都、蘇州、長沙、上海、重慶、杭州及武漢擁有並經營19家醫療服務機構,包括17家診所和2家醫院。卓正醫療的業務亦拓展至海外,在新加坡經營四家全科診所,在馬來西亞經營一家全科診所,成為少數走出國門的中國私立醫療品牌之一。 與中國絕大多數醫療機構採用的個人醫療模式不同的是,卓正醫療採用的是家庭醫療模式,將單次、低頻的醫療需求轉變為多人、更高頻的服務。以兒科作為流量入口,帶動了整個家庭的醫療消費。2025年前8個月,卓正醫療兒科總就診人次達15.89萬,在整體就診人次54.1萬中佔比達三成。 為了吸引更多家庭成員就診,卓正醫療從2020年起推出了以年費為基礎的會員計劃,可以為一個賬戶中最多六名會員提供優先預約、部分醫療服務及產品的折扣價等優惠,大大提升患者的回頭率。截至2025年8月底,卓正醫療共有11.65萬個會員賬戶。2023年、2024年以及2025年前8個月內,分別有73.34萬、90.58萬以及64.21萬人次的患者在卓正醫療服務機構及在線醫療服務平台付費就診。 盈利並不容易 儘管卓正醫療的業務快速增長,但財務表現卻並不盡如人意。2023年、2024年以及2025年前8個月,卓正醫療的營收分別為6.9億元、9.58億元和6.96億元,但是其盈利之路卻並不容易,2022年和2023年,公司淨虧損分別為2.22億元和3.53億元。2024年,在可轉換可贖回優先股公允價值變動的支撐下,公司實現淨利潤8,022.7萬元,同期的經營利潤仍虧損4,687.7萬元。直到2025年前8個月才首次實現經營利潤回正,同期錄得淨利潤8,321.1萬元。 其中,巨大的僱員薪金及福利開支是是影響卓正醫療財務表現的主要原因之一。2023年、2024年以及2025年前8個月,卓正的僱員薪金及福利開支總額分別為4.36億元、5.65億元以及3.77億元,分別佔同期總收入的63.2%、58.9%及54.2%。 這部分支出難以大幅縮減,因為醫生團隊是卓正醫療的核心競爭力。截至2025年8月底,公司擁有387名全職醫生,平均執業經驗約15年,其中約79%的醫生曾在頂級三甲醫院執業。不過,隨著經營效率提高和就診人次增加帶來的規模經濟效益,卓正醫療的毛利率正在改善,整體毛利率從2022年的9.3%提升至2025年前8個月的24%。 卓正醫療的發展中一直備受投資機構青睞,自2014年以來,公司完成5輪融資,投資方包括騰訊、H Capital、天圖資本、經緯中國等知名機構,其中騰訊是卓正醫療的最大機構投資方,持有19.39%的股份。 在2021年完成的E輪融資中,卓正醫療的估值已升至約5.1億美元(約合36.3億元)。作為參照,目前已在港股上市、年營收超10億元的眼科專科機構希瑪醫療(3309.HK),其市值約為22.45億港元,仍顯著低於卓正醫療上一輪融資估值。這一反差也反映出港股市場對醫療服務企業的評判邏輯:投資者更為看重企業的持續盈利能力和自我造血水平,而非僅憑業務規模或融資估值。因此,卓正醫療能否在上市後展現出穩健的盈利前景,將成為其獲得市場認可的關鍵。 欲訂閱咏竹坊每周免費通訊,請點擊這裏

簡訊:啟明醫療出售杭州項目 變現3.75億元

醫療器械生產商杭州啓明醫療器械股份有限公司(2500.HK)周二公布,已與杭州濱江城建發展有限公司簽訂協議,以總代價約3.75億元(5,300萬美元)出售位於杭州的生命健康產業園在建項目,連同相關土地使用權,交易將待股東批准後生效。 公司表示,此次出售主要是為配合戰略調整,聚焦核心心臟瓣膜技術,減少對非核心及重資產項目的投入。出售所得款項淨額約3.44億元,其中約2.65億元將用於償還銀行貸款,餘額約7,860萬元補充日常營運資金。 公司預計此次交易將錄得約500萬元稅前虧損,惟可減輕未來約7億元的建設支出壓力,改善現金流與資產負債狀況。董事會認為,交易價格雖較估值折讓約12%,但屬合理水平,有助提升公司財務靈活度,集中資源於主營業務發展。 同時,集團宣布變更首次全球發售所得款項用途,將7,303萬元重新分配至營運資金及其他一般企業用途,以更有效調配財務資源。 公司股價周三高開,全日收報2.52港元,升2.44%。 李世達 欲訂閱咏竹坊每周免費通訊,請點擊這裏

簡訊:丘鈦上月產品銷售同比升兩成

手機鏡頭製造商丘鈦科技(集團)有限公司(1478.HK)周二公布十月銷售數據,上月攝像頭模組銷售數量4,741.6萬件,按年上升20.4%,較九月則微升1.6%。當中3,200萬像素以下攝像頭模組表現最理想,按年大升45.4%至2,593.4萬件。 指紋識別模組銷售數量1,841.3萬件,按年升19.2%,但按月則微跌3.3%。當中超聲波指紋識別模組升幅驚人,同比增長409.5%至493.7萬件。 集團表示,銷售量同比增長,主要是集團在手機攝像頭模組,以及指紋識別模組業務的市場份額上升。至於超聲波指紋識別模組銷售量較九月減少,主要是受客戶項目周期影響。 周三丘鈦科技開市跌1.3%至11.94港元,公司今年股價升逾八成。 劉智恒 欲訂閱咏竹坊每周免費通訊,請點擊這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