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H.US
EHang revenue soars in third quarter

隨著無人駕駛飛行器商業化進程繼續取得里程碑式進展,公司三季度收入激增

重點:

  • 無人駕駛飛行器去年獲得中國航空監管機構的關鍵批准後,億航智能訂單量激增,三季度收入飆升348%
  • 隨著滿足越來越多的監管要求,該公司即將在中國開始無人駕駛飛行器的商業運營

梁武仁

大量跡象表明,億航智能控股有限公司(EH.US)把無人駕駛飛行器大規模送上天的雄心壯志取得了實質性進展。然而,這一旅程需要經過相當時間才能實現大規模商業化,這可能會讓一些普通投資者失去耐心。

話雖如此,億航智能確實在源源不斷地釋放信號,試圖讓那些投資者為了這趟漫長但有利可圖的旅程堅持下去。

最新的信號出現在周一,這家無人駕駛飛行器製造商報告稱,三季度收入同比飆升348%至1.281億元,因在滿足產品批量生產的關鍵監管要求後,其訂單量不斷增加。更令人鼓舞的是,儘管收入基數仍然很小,但公司吸睛的利潤率幫助其連續第四個季度從運營中獲得正現金流。

億航智能的季度財報通常會列出一大堆成就,最新財報也不例外。其中包括主要產品線EH216,實現創紀錄的季度銷售額。本季度億航智能售出63架該系列飛行器,創下公司紀錄,高於二季度的49架。去年10月,億航智能邁過一座關鍵的里程碑,旗艦產品EH216-S獲得至關重要的「型號合格證」,之後該公司財運加速。

目前,公司正忙於幫助客戶準備在中國各地運營飛行器,包括合肥、廣州和深圳。在合肥,公司與市政府合作,為EH216-S開闢了第二個運營點,億航計劃將其用於旅遊、市內交通和物流。合肥的第二個新站點就是針對旅遊,包括售票區、候機區和乘機區,以及指揮中心及充電維護設施。

在廣州,億航智能完成了EH216-S的首次跨江往返飛行,證明該飛行器可用於空中旅遊,以及往返市中央商務區的交通。

與此同時,在香港,億航智能在7月簽署了一項協議,將向公交運營商冠忠巴士集團(0306.HK)旗下的一家子公司出售30架EH216-S飛行器,供其在2026年底前在香港、澳門以及內地的襄陽和十堰開展旅遊和出行服務。

目前的一項關鍵工作是,爭取從中國民航局獲得航空器運營合格證,這是開始商業化運營必經的一步。億航智能已向該機構提交了申請,並宣稱這是全球首例。億航智能相信自己將在年底前達到這一監管要求。公司還在協助它的內地客戶獲得這一資質。

首席執行官胡華智在討論最新季度業績的電話會議上稱:「所有這些成就,都突顯億航智能加快商業化城市空中交通運營步伐的承諾和能力。」

億航智能也在繼續嘗試利用海外的機會,在遙遠的巴西,於9月獲得開始試運營的許可。在距離較近的泰國,EH216-S於本月完成首次載人飛行。

實質性成果

隨著這些實質成果的積累,億航智能的財務狀況也在改善,因為運營開始帶來大量現金。儘管如此,該公司在三季度仍處於虧損狀態。但淨虧損同比收窄28%至690萬美元,使其有望實現盈利。接受雅虎財經調查的分析機構預測,這個時間是明年。按非公認會計准則(non-GAAP)計算,億航智能的現金流已經為正,並且實現了盈利,這一標準剔除了一些非經營性項目,如基於股票的員工薪酬。

這意味億航智能越來越有能力為自己的業務提供資金,雖然它也不會拒絕外部資金。上周,公司宣布簽署了一項協議,與英搏爾(300681.SZ)和阿拉伯聯合酋長國的一家投資方那裡獲得2,200萬美元。億航智能與英搏爾建立了合作關係,共同為飛行器開發電機。

從戰略角度來看,阿聯酋投資者的興趣也是有很大意義的,因為這個中東國家,正是億航智能希望開發的主要海外市場之一。該公司已經從阿聯酋獲得了100個預訂單,其中5個已經交付。億航智能表示,這家投資者將利用現有網絡,幫助其在中東和東南亞擴張。

最新的投資承諾,使億航智能今年籌集的資金總額達到約1億美元。這些外部資金,加上它自己內部產生的現金,使其現金持有量、短期存款和投資較去年底增加了兩倍,在9月底達到約10億元。這意味公司應該有足夠的財務能力來推動運營發展。

儘管取得了這些積極進展,但投資者對億航智能的最新財報並不太滿意。在週一的交易中,該公司的股價非但沒有從這一披露中獲得提振,還下跌了7.5%。該股今年也下跌了約7%,儘管大多數在美國上市的中國股票都在自9月以來的反彈中上漲。或許投資者關注的是,億航智能對四季度收入增長138.5%的溫和預測。

又或許投資者非常清楚,即便沒有任何意外,億航智能實現商業運營還需要一些時間。最大的危險可能是發生事故,這可能會大大延遲甚至破壞其商業化計劃。而且無人駕駛飛行器,是否能如期起飛仍然是一個大問題,因為公眾接受這種新的交通方式可能還需要時間。

按照2023年仍相當低的收入計算,億航智能股票的市銷率(P/S)約為20倍。如果它能實現分析機構的預期,明年的營收接近翻一番達到8.26億美元的話,這個比率將降至1.2倍。考慮到像德國的Lilium(LILM.US)這樣的國際同行還沒有真正產生任何收入,這個數字似乎相對較低。如果投資者認為億航智能的商業化之路不會遇到動蕩,那麼這可能是買入該公司股票的一個好機會。

欲訂閱咏竹坊每周免費通訊,請點擊這裏

新聞

簡訊:英國調查宇通電動巴士可否被遙距關停

英國政府正在對數百輛中國製電動巴士能否被遠距關停展開調查。凸顯出英國對「中國製造」的擔憂似乎正在加深。 據英國金融時報報道,英國交通部正與國家網絡安全中心(NCSC)合作,評估中國巴士製造商宇通客車股份有限公司(600066.SH),是否擁有對車輛控制系統的遠程訪問權限,以進行軟件更新和診斷。 此調查源自挪威先前的發現。挪威奧斯陸公共交通公司Ruter上月在一次調查中發現,宇通位於中國鄭州的總部,可使挪威境內的宇通巴士「停駛或失效」,丹麥因此也展開審查。挪威與丹麥的測試均顯示,宇通巴士具遠端電池與供電管理存取權限,理論上製造商可使其停用。 丹麥最大的公共交通公司Movia則表示,此類管理權限是電動車的通病,許多西方製造商也存在此問題。 報道稱,宇通已向英國供應約700輛電動巴士,分布於諾丁漢、南威爾斯及格拉斯哥,由Stagecoach與FirstBus等公司營運。該公司近期亦希望打入倫敦市場,推出雙層電動巴士。 宇通回應表示,公司遵守各地法律與數據保護規範,遠端數據僅用於維護與優化,並採加密儲存與權限管控,不會未經授權取用資料。 李世達 欲訂閱咏竹坊每周免費通訊,請點擊這裏
CSRC is a securities regulator

大洋兩端監管加劇 中企赴美上市路迢迢

納斯達克的新規可能打亂多家中國中小企業赴美上市的步伐,同時,中國證監會亦加大審查力道,對境外上市申請展開更嚴格的審核 重點: 中國監管機構正在加大對擬赴美上市企業的審查,詢問的範圍與議題顯著擴大 中國加強審查的舉措,恰逢納斯達克準備實施新規之際,新規將對申請上市的中資公司提出更高要求   沈如真 對許多中國企業而言,曾以華爾街上市為終點的資本市場之路,如今正迅速走向「死胡同」。 中國企業在美上市近期已大幅減少,因它們在太平洋兩岸都面臨日益嚴格的監管審查。美國率先出手,9月宣布多項限制性新措施,對成為主流的中小型中資上市案加強監管;如今,投行人士也抱怨,中國監管機構對新上市申請的審查時間正明顯拉長。 一位中國IPO律師向咏竹坊表示:「許多中國公司想赴美上市,但中國證監會(CSRC)正在扼殺這一流程。」該機構於兩年前建立了境外發行備案制度,用以審核所有中國企業的境外上市申請。 由於這波監管加強主要出現在最近幾個月,其影響尚未完全反映在數據中。根據德勤(Deloitte)統計,今年前九個月,中國企業在美國交易所的IPO數量增長了54%,達到57宗。但其中多數為募資額2,000萬美元以下的小型企業,使得平均集資金額反而下滑了18%。 一位IPO投行人士指出,今年迄今完成的多數中資赴美上市,其實都是此前已獲批准的案件。同時,由於中國證監會(CSRC)對新申請的受理與審核速度極慢,獲批的新案數量幾乎停滯不前。該人士說:「我的一位客戶已經等了兩年,他的耐心快要耗盡了。」 交易量回升 集資仍疲弱 中國在2021年滴滴出行(DiDi Global)不顧中國監管機構的反對意見,執意赴紐約上市後,開始收緊境外上市審查。經過兩年的沉寂,相關活動在2024年才重啟,並延續至今年。 根據德勤數據,2025年前九個月共有57家中國公司赴美上市,合計集資10.5億美元。美國律司事務所K&L Gates的統計,2024年則是創紀錄的一年,當年有64家中國企業在美國上市。 然而,這波上市潮主要由小型企業主導。根據美中經濟與安全審查委員會(USCC)的資料,2024年中國企業在美IPO的平均集資額僅為5,000萬美元,遠低於2021年超過3億美元的水準。 委員會在3月的報告中指出:「這波赴美上市潮主要由中小企業撐起,數十億美元規模的超大型中國企業IPO仍然缺席」,「上市規模縮小一方面受中美關係緊張影響,另一方面也源於中國監管加強與新規上路,使北京對境外集資有更多掌控。」 更嚴格的監管控制 這位IPO律師表示,中國證監會(CSRC)如今審查赴美上市申請的嚴格程度,已經堪比對境內上市的審核。這與過去批准大量赴美上市案時的做法顯然不同。如今,監管部門對擬赴美上市企業的審查範圍大幅擴大,涵蓋公司治理、關聯交易、股權激勵計劃以及股權轉讓歷史等多個面向。 許多計劃赴海外上市的中國公司常採用「可變利益實體」(VIE)結構,以規避中國對外資投資的限制。該律師指出:「但現在,證監會要求我們的許多客戶拆除VIE結構。」他補充說,這類重組會將原本的協議控制關係轉為直接持股,進而引發大量稅務與合規問題。 此外,涉及敏感領域的企業,還需獲得相關行業監管機構的批准,確保其上市不會造成任何數據或國家安全風險。 這種新的繁瑣審批程序在中國證監會(CSRC)最近的公開資料中已有明顯體現。 根據CSRC於11月7日公布的數據,中國信貸風險管理服務供應商承信科技,於2023年6月28日向中國監管機構提交了赴納斯達克上市申請。但兩年多過去,該公司仍持續被要求補交更多資料。 承信科技並非個別事件,根據CSRC披露,還有超過30家企業(包括榮成新能源和 中元生物科技)在審核程序中被「卡關」超過一年。這與律師們通常建議的6至9個月理論等待期相比,時間大幅延長。 更進一步的是,許多擬赴美上市的公司,如今甚至難以跨進中國監管部門的「大門」。截至今年為止,CSRC僅受理了23宗 赴美上市申請;相比之下,自4月中旬以來,已有277家申請赴港上市的中國企業正在審核中。 另一位律師表示:「香港IPO得到了中國官方的支持,審批程序正在被快速通道化。」 他指出,雖然香港屬於中國的一部分,但擁有高度自治;該地今年截至目前在全球IPO集資額上位居第一。不過,對於赴美上市的企業,中國監管機構面臨更多顧慮,包括國家安全風險、對中國國際形象的影響,以及企業是否符合美國更嚴格的上市規定等問題。 國家安全問題 近年幾乎所有中資赴美上市都集中於納斯達克(Nasdaq),而該交易所在9月提出更嚴格的上市標準,作為打擊潛在市場操縱行為。根據新規,主要在中國經營的公司,其IPO集資金額必須至少達2,500萬美元,且公開流通股份市值需維持在1,500萬美元以上——這一數額是現行500萬美元門檻的兩倍。…

簡訊:超額1,813倍 樂舒適首掛開市即升90%

嬰兒品牌樂舒適有限公司(2698.HK)周一在香港掛牌,開市報34.98港元,較招股定價高33.5%,之後股價升幅略回軟,中午收市報34.46港元,升31.5%。 樂舒適共發售9,088.4萬股,招股價介乎24.2至26.2港元,是次以高位定價,公開發售錄得超額近1,813倍,國際配售超額33.3倍,集資淨額22.29億港元 樂舒適主要在非洲、拉美,中亞等地銷售自家製造的嬰兒紙尿褲、嬰兒拉拉褲及女性衛生用品。 是次集資所得,約71.4%用作擴大產能及升級生產線,11.6%用於營銷及推廣,4.7%用於戰略收購。 劉智恒 欲訂閱咏竹坊每周免費通訊,請點擊這裏

簡訊:Shein首間實體店巴黎開幕 線上平台卻面臨封禁危機

中國快時尚電商Shein位於法國巴黎BHV Marais百貨公司的首間實體店,本月5日正式開幕,然而其線上平台卻在法國面臨封禁危機。 據財新報道,法國經濟、財政及工業、數字主權部同日宣布,政府已啟動程序,暫停Shein在法國的線上運營,直至公司證明其所有內容符合當地法規,相關部門須在48小時內完成初步審查。目前Shein已主動暫停其在法國的第三方平台業務,自營業務仍在正常運營。 據法國媒體報道,封禁行動源於Shein平台涉嫌販售兒童形象性玩偶與違禁武器。巴黎檢方同時對Shein、阿里巴巴(BABA.US; 9988.HK)旗下速賣通(AliExpress)、拼多多(PDD,US)旗下Temu,以及美國跨境電商平台Wish等平台展開調查。檢方指控這些平台未能有效監控上架商品來源與內容,涉嫌放任違禁品販賣。 事實上,Shein在巴黎開設實體店的消息傳出後,立即遭到當地百貨商、服裝協會等多方抵制。批評者認為,Shein的快時尚模式與巴黎追求永續與文化價值的時尚理念背道而馳,將破壞本地產業的生態與社會責任形象。巴黎市長伊達爾戈亦公開譴責象徵快時尚的Shein入駐BHV,稱「這一選擇違背了巴黎的生態和社會願景」。 儘管如此,以Shein為代表的中國跨境電商平台,在法國的表現仍然亮眼。法國時尚學院(IFM)數據顯示,2025年上半年,在法國15大時尚零售商榜單上,Shein位列第5位,Temu位列第15位。 李世達 欲訂閱咏竹坊每周免費通訊,請點擊這裏